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管理沟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现代化高校教学改革
创新的发展趋势。

针对“管理沟通”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学习参与度不高、知识内化程度较弱、教学反馈不到位等问题,本研究以情境学习理论为指导,搭建“三阶建构式”混合教学模式,并就该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提出反思,为“管理沟通”课程实现“理实一体化”学习目的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
情境学习理论;管理沟通;智慧教学
Research on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f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 //ZENG Xiaoxia,PAN Shu,LI Yingxia
Abstract The “online +offline”blended teaching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mod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single teaching mode,low learning participation,weak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and inadequate teaching feedback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the“Management Communication”course,this research uses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 as a guide to build a blend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three -tier construction”,and also proposes a reflec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idea and direction for realizing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ed”learning objective of the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course.
Key words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Management Communi‐cation;smart teaching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模式和课堂体系已难以适应国家及教育部所提出的“建
设高水平本科教育”需求[1]。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2018—2022年)》中强调要重点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2]。

基于此,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研究与实践已然成为现代教育变革发展的趋势。

“管理沟通”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技能性、应用性与实践性。

本研究主要从教学痛点、教学改革思路、教学改革实践等方面对该课程在创新教学方面的工作展开阐述,探讨其基于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2“管理沟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痛点
“管理沟通”课程涉及管理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商务礼仪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沟通理论与策略的基本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管理沟通的知识解决实际存在的沟通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3],使学生形成符合管理伦理观的沟通理念。

然而,在调研以往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管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管理沟通”混合式教学
模式研究
曾晓霞
潘姝李映霞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a.2021.11.04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1JGB331)。

作者简介:曾晓霞(1986—),女,博士,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管理沟通教学;潘姝(1988—),女,本文通信作者,硕士,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沟通教学,E-mail:***************;李映霞(1973—),女,硕士,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管理沟通教学。

2021年第31期总第547期
No.31,2021Sum
No.547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139
理沟通”课程教学仍存在以下主要痛点:2.1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无法有效衔接
传统的“管理沟通”课程教学设计较少从职业导向的角度安排适合学生运用的专业知识,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此外,由于在传统课堂中相对缺乏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学生对有关理论的感性认知较弱,未能很好地将沟通方法与技巧应用内化,致使课程知识的吸收转化效果难以实现。

2.2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化
“管理沟通”课程的传统教学形态相对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以讲授法为主。

相关统计结果显示,讲授法所占的比例高达85%以上,偶尔辅之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以及其他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未能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之后能学以致用的程度较低。

与此同时,单向的知识传递并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很少,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3智慧教学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
传统“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而智慧教学技术主要用于课堂考勤、布置作业,在开展实时学习交流互动、搜集学习资料等方面的效果不佳。

脱离互联网时代的知识获取方式,未能完全发挥诸多智慧教学工具的巨大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提升不显著。

3“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设计
3.1“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的理念
根据“管理沟通”的课程特点,基于情境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问题为导向,采用SOAP 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改革理念创新,构建适合“管理沟通”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SOAP 学习方式分别由情景(Situation)、障碍(Obstacle)、帮助(Aid)和输出(Production)四部分组成[4]。

“情景”是针对某知识点营造出仿真环境与语境,学生通过情景而获得具体任务,具体而言,即在“管理沟通”的课程中设计人际沟通情境与职场沟通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待学生掌握相应的沟通能力之后,再引导学生进入职场情境,解决管理活动中的沟通问题;“障碍”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沟通问题,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解决沟通问题的能力;“帮助”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自学、询问同学或求助教师等途径以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输出”是指学生不断地在上述三个环节中,运用知识解决沟通案例的相关问题、完成沟通情景模拟任务,最终掌握相关知识及其运用技巧并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

因此,在本教学改革的设计中,强调教师在教学情境中从原有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

教师首先要设置教学主题或者教学情景,在此基础上以课本中的重难点来搭建教学支架,让学生在建构的课堂情境下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此基础上,依托“平台+自媒体+APP”三位一体的多模式虚拟学习社群基础,创建智慧课堂,实现教学空间“线上+线下”双向联动、教学时间“课前+课后”兼顾,调动学生对于“互动式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程高阶性和教学灵活性。

3.2“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的流程设计
基于上述混合式教学理念,本教学团队打造了“三阶建构式”混合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该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以“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拓展”三个环节为支架,将“课前导学—情景引导—理论认知—拓展提升—实战应用—效果评测”有机衔接。

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3.2.1课前:情境导入,推动预学
教师通过分解复杂的教学任务,将问题导入创设的相关沟通情境中。

同时,课前发布核心知识点的微课视频,运用线上APP (如学习通、智慧树)发布课程通告,推动学生课前预习。

在此环节,学生以自学的方式独立探索分析,
教师
图1“三阶建构式”情境教学模式示意图
教改教法
140
通过平台反馈的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备课,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3.2.2课中:多元互动,内化知识
教师将人际沟通情境与职场沟通情境相结合。

首先,引导学生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人际沟通问题,而后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其次,学生借助多元翻转形式,着重解决职场沟通的问题,实现协作式互动学习,这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内化沟通知识的能力。

最后,基于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巩固并实现知识的二次内化,真正形成自我的沟通范式。

3.2.3课后:拓展提升,斟酌完善
课程结束后,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以致用,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个性化推送,发布课后拓展资料。

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

另外,课程团队根据教学效果“以学定教”,在此基础上开展下一阶段的学情再判,进一步完善后续的授课方式。

3.2.4教学评价:综合考查,反映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的考核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

然而,单纯采用笔试的形式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内化知识、学以致用的情况。

为适应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管理沟通”课程实行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考核内容涵盖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并采用学生互评、组内互评与组间互评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主导权,提高学习参与度。

4“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反思基于SOAP学习方式的“三阶建构式”混合教学模式在“管理沟通”课程的实践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该混合教学模式可有效地将课程内容从传统的“知识传授”阶段进阶至“知识内化”阶段。

学生对课程的体验满意度、学习参与度、知识掌握度等方面的评价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疫情防控期间,结合该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笔者归纳了以下教学反思:
4.1设计支架,重视导学
导学设计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包含多种导学支架设计。

就“管理沟通”课程而言,要根据教学设计需求和学情分析结果精心配适。

在每一章节中包含系统的导学支架设计,如学习指南、学习活动流程、情景问题导学等,帮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在线学习环境中尽快确立“学习锚点”,促进知识内化。

4.2挖掘资源,重塑形式
基于“三阶建构式”混合教学模式,无论是课程上的“教”,还是过程中的“学”,其形式和流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要进一步梳理和挖掘学习资源和思政要素,并按需同步推送。

通过丰富性的情景模拟、多样化的案例探究等方式,组织更有个性化、更强指向性的课堂教学,真正做
到因材施教,促进教学进程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转变。

4.3过程监控,精准评价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推动各教学环节的开展需要教师实施教学全过程和全要素监控。

“三阶建构式”混合教学模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有很多环节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因而有着较大的监控难度,如学生可能出现“刷分刷屏”“搭便车”等现象。

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的合理监控,将线上和线下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动态测评分析,实现伴随式、精准化的评价诊断。

5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智慧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

本教学团队将进一步打磨“三阶建构式”混合教学模式的流程设计、过程监督、思政要素、网络平台资源等方面的内容,不断增强“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互动交流与决策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线上+线下”学习环境中培养沟通技能素养、思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实现“理实一体化”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新顺.“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研究与探索[J].现代信息科
技,2019,3(22):146-147.
[2]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
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
13-24.
[3]赵洱岽,姜昊,马晓颖,等.从理念到行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
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大学MOOC“管理沟通”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7(3):63-66.
[4]孙甫丽.基于SOAP学习模式的管理沟通课程情景模拟教学研
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5):103-105.
编辑李金枝
教改教法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