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吧,小豆荚——塑“小豆荚”形象,提学生礼仪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ueshengfazhanyuzhidao 学生发展与指导
生长吧,小豆荚
—-塑“小豆荚”形象,提学生礼仪素养
江苏省无锡市夹城里中心小学毕慧伟
[摘要]无锡市夹城里中心小 学的学生,以夕卜来民工子女为主,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的礼仪教 育更多的依靠学校、自身得到成长。
学校课题组以“小豆荚”为喻,通过 为“小豆荚”提供沃土、阳光、雨露、园丁,达到学生自我成长的目的,从 而促使学生礼仪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生长礼仪
—尧礼仪教材一一“小豆荚”生 长的沃土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 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 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 人生之道。
”礼仪教育就是这样的 “人生之道”。
刚开始研究时,课题组编写了 一本《礼仪》教材,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十一五”课题结题时,礼仪教材 改编为一至六年级六个分册,涉及 在校、在家、在社区等方方面面的礼 仪内容,i±六个年级的学生有针对 性地进行礼仪教育。
2014年,江苏 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制 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 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 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强调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礼 四仪”。
为此,课题组结合相关内容 编写了《与礼同行一八礼四仪》,作为前面教材的补充。
在实践中,我 们还发现原来的教材对礼仪知识介 绍较少,需要教师课前大量搜集资 料,为此,课题组又利用暑假编写了 新的礼仪教材,就八礼四仪方面的 内容按低中高三个年段提出要求,使礼仪教育更有序列性。
品德教材中涉及到文明礼仪 的内容不胜枚举,我们同样把它作 为礼仪教育的主阵地。
如一年级《下 课了,放学啦》中的课间礼仪,二年 级《家里来了客》中的待客礼仪,三 年级叶平安回家》中的遵守交通礼仪等,与校本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有相
通之处。
如果我们把相关内容进行
整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以
品德课为主阵地,配以《与礼同行》
的校本教材,但语、数、英,美、体、
音每一门学科活动中均蕴含着文
明礼仪教育的绝佳内容,只要教师
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
礼仪素材,就能在教学知识的同
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
育。
所以,学校的每一门课都可以
作为学生的礼仪教材。
通过每周的午会课上上礼仪
课,品德课上与礼仪整合,班队活动
开展礼仪主题活动,学生的礼仪知
识不断丰富,礼仪素养不断提升。
礼
仪教材不愧是小豆荚生长的沃土。
二、环境布置一一“小豆荚”生
长的阳光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小豆荚”焕
发出生机。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环
境布置,就是这一缕缕明媚的阳光。
学校文化墙生动的画面,走廊
上温馨的话语,启示着孩子们“寻
真路上做真人”;班级环境布置,让
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剪一剪,画一
画,贴一贴“我最棒”“学海泛舟”
“心愿心语”“图书角”“荣誉栏”,成
了教室里最亮丽的风景线。
“闻天
六星学子”评比栏,对学生的礼仪
养成更有促进作用。
这样设计和布
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
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去体
验审美的情趣,比单纯的说教要好
多了。
同时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
人公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一举多得,
可谓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
同时,
学生置身于这样美的环境,不知不
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和启
迪,班级浓厚的文化氛围浸润着学
生的心灵,熏陶着学生的性情,提
升着学生的价值观念,他的礼仪素
养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文化环
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滴水
穿石的。
在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无疑比起单一
的说教效果会事半功倍,影响深远。
学生行走在这样的校园、生活在这样
的班级,沐浴着礼仪教育的阳光,“小
豆荚”挺起了腰杆,向上、向上。
三、特色活动—
—“小豆荚”生
长的雨露
在雨露滋润下,“小豆荚”茁壮
成长。
学校开展的一项项礼仪主题
活动,就如雨露滋养了学生的心灵。
在《与礼同行》的校本教材中,
有一部分内容与我国的传统节日
有关,如一年级的《过年啦》,二年
级的《中秋月圆》,三年级的《清明
节》,四年级的《端午节》,五年级的
《九九重阳》,六年级的《元旦》。
其
实,传统节日是培养孩子礼仪的重
要课堂。
在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
日里,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最佳时
机,让孩子在过节中学到平常在课
堂上学不到的礼仪,如待客礼仪、
餐桌礼仪,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习
惯。
同时,可以在节日中体验亲情。
传统节日,一般人都会全家团聚在
一起,或者家长带着孩子上爷爷奶
奶家吃饭,家长要在这个过程中让
孩子体会亲情的温馨,要让孩子学
会关心他人和人与人需要互相关
心的道理,从这些小事中学习礼
仪,掌握文明道德的基本知识,学
会做人的起码规矩。
当然,以上讲的这些,作为一
个家长来进行教育可能更契合时
机,但对于我们这边缺乏家庭教育
的学生们来说,作为教师,当这些
节日到来时,如果能适时向学生进
行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播,比平常的
说教更有意义,学生的教育会更深
刻。
所以教师除了校本教材上的几
个节日,不能放弃其他的传统节日
2i!!
让“民族舞龙”闪耀于体育课堂学生发展与指导Xueshengfazhanyuzhidao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杨娜
[摘要]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象征,将 舞龙运动引入体育课堂,结合周边 的体育文化优势,采取学校社区联 动的方式,打造舞龙特色课程,弘 扬民族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舞龙课 程中学习龙的文化、实践舞龙技 艺、体验龙的力量、感悟民族精神,将龙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舞龙运动特色课程 体育课堂
通过舞龙的学习与练习,让学 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充分体验民 间体育舞龙的乐趣。
在课程学习 中,通过分组探究、演示成果、相互 评价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 组学练与探究,注重友好交流,养 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形成团队协作 的氛围。
这些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舞 龙课程的兴趣,而且能进一步丰富 学校体育课程资源。
以下是一节四进行教育。
另外本人觉得在处理这部分 教材时,不能单纯地就教材教教材,教师可以开展一个与节日有关的主 题系列活动。
以《中秋节》为例:首先由“中秋节的来历”引出 语文课本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接 着通过中秋节思念、团圆的主题讲 述苏轼中秋之夜思念远方的弟弟,写出《但愿人长久》的故事;然后引 导学生写一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 的信渊我们班的学生80%为新市 民),表达自己的思念;最后吟吟诵 诵中秋的古诗,唱唱中秋的歌曲,尝尝甜美的月饼……在丰富多彩 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魅力,加深了对本课教学内 容的理解,也受到了传统节日孝亲 敬长的礼仪教育。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
通过各种礼仪主题活动,引导学 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力 求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最终达到礼仪教育的目的。
有了年级体育舞龙课中的点滴收获。
_、导入式学生身心“动”起来
“铃……铃……铃”,铃声一
响,奔跑在操场上的孩子们快、静、
齐的站成了四列横队。
但课堂只安
静了一小会儿,就开始骚动起来,
孩子们兴奋地望着前面的体育道
具,一个个窃窃私语,眼神里闪动
着光芒,究竟是什么这么吸引他们
呢?答案其实就是几条“道具龙”。
此时,我没有遏制他们的遐想
也没有着急整队上课,轻轻按下了扩
音机院“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
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古老的东方有一
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
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
人……”。
一段动感的音乐声随之响
起,学生都跟着有节奏的唱起来。
接
下来我开始了自己的导入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
十二生肖中的哪一年吗?
礼仪雨露的滋润,“小豆荚”快速
地拔节,开花,结果。
四、教师家长—
—“小豆荚”生
长的园丁
沃土、阳光、雨露虽然为“小豆
荚”的生长提供的必要条件,但是
有了园丁的照顾、扶持,“小豆荚”
会生长得更好。
教师、家长就是这
样的园丁。
上学了,教师对学生的陪伴比
父母多得多。
文明礼仪教育不是用
教材教能教会的,它渗透在学习生
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都是有心人。
上课铃响了,学生三
三两两,交头接耳,置铃声于脑后,
连教师走进教室都没有察觉。
此时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铃响就是命令,
做好上课准备是最起码的礼仪。
课
堂回答问题,一生声情并茂,答得慷
慨激昂,而底下的学生自顾自翻阅
品德书。
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尊
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耐心倾听是
做人的最起码的礼貌。
课堂活动起
了摩擦,当场有了小争执。
此时教师
应该告诉学生:退一步海阔天空,宽
生:大声答道,龙年、龙年。
师:刚才这首好听的歌曲你们
知道叫什么吗?
生:龙的传人。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你能告
诉我你们是?
生:炎黄子孙。
生:龙的传人。
师:对,我们大家都是龙的传
人,那么在龙年里你要怎么样呢?
请用一句关于“龙”的成语来回答。
生:龙腾虎跃。
生:生龙活虎
生:龙马精神
师:非常好,大家能说出这么
多关于龙的成语。
“龙”是中华民族
的图腾和象征,舞龙时典型的民族
体育特色,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大
家就一起来学习“8字”舞龙,同学
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有!有!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好动力,
容大度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
敬。
…
…随机渗透的文明礼仪教
育,比死板的说教更有效。
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
是培养孩子习惯的教师。
家庭教育
比就学后的学校教育更加有力和
有效。
我们的学校地处老城区,多
是外来民工子女,家长的素质、生
活的环境,可能会让学校教育出现
“5+2=0”的现状。
因此,对学生的
文明礼仪教育光靠学校、教师,还
远远不够,充分发挥三者在教育中
的不同作用,整合三种力量,必将
收到“5+2逸7”的效果。
因为有了园丁的修剪,“小豆荚”
长得更直了;因为有了园丁的浇灌,
“小豆荚”长得更壮了;因为有了园丁
的照顾,“小豆荚”长得更饱满了。
希望夹城里中心小学的“小豆
荚”们,快乐地生活,勤奋地学习,
如豆荚般不知疲倦地汲取知识的
养料,储存礼仪的能量。
当有一天
需要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用最强
大的力量将自己弹射出去,走向理
想的广阔新天地!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