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童话魅力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尔德童话魅力剖析
王尔德童话魅力剖析
摘要:王尔德童话以其唯美浪漫的特点为读者喜爱。
本文从荣格心理分析学出发,分析王尔德童话中的男性和女性原型,揭示王尔德以童话形式表达的价值观,剖析其童话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王尔德童话荣格心理分析学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以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于世。
他创作了9篇童话,结集为《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和《石榴屋》两部童话集。
这两部童话集从此奠定了王尔德在童话领域不亚于安徒生的地位。
一、王尔德童话研究阶段
近两个世纪以来,王尔德童话研究主要集中在唯美主义研究、文本意象解读及童话特点分析方面。
直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学者克里弗顿·施耐德采用容格心理分析学分析王尔德童话,王尔德童话的魅力才得以在心理学层次得以深层解读。
1.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中期
维多利亚时代的欧洲,物质世界空前的丰富,历史进入了科学万能和实证时代,传统价值观开始动摇。
此阶段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讽喻和说教分析。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中期阶段的评论家们一方面赞美王尔德的作品“如诗般的语言,犹如宝石般剔透的英语”[1](p59),一面对其将讽刺说教隐于童话中的手段表示赞赏“年级稍轻的孩子可以欣赏童话的美而不会被说教烦扰,而年长些的孩子可以从中获益。
”[1](p60)
2. 20世纪中后期:70至80年代
伊莎贝尔·默瑞和杰克·泽弗斯从美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着重关注王尔德在童话中凸显的唯美主义思想。
在王尔德的童话世界里,无论是动植物的语言,还是描述性文字,都是用诗一般的语言雕琢,呈现出优美的意境:“但她还是唱出最后的歌声,白色的残月听见后,似乎忘记了黎明,在天空踟蹰着。
那玫瑰花凝神战栗着,在清
冷的晓风里瓣瓣开放。
”[2](p15)王尔德在作品的形式上所运用的铺张、华美而浪漫的文风恰与童话文体的超现实性统一成为和谐绮丽,诗意奇妙的一体。
3. 20世纪90年代:荣格心理学分析
王尔德这位生活在“维多利亚衰退期”的特立独行的作家敏锐地感受到这时代的矛盾——“彷徨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已死,另一个却没有力量诞生”。
正是基于这种对维多利亚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基于对人性层面众多共同问题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