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曲中“彩旦”如何“出彩”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戏曲中“彩旦”如何“出彩”的探讨
作者:沈春燕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08期
[摘要]彩旦,作为戏曲中一个行当,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通过阐述彩旦这一丑角的定义和重要性,对比其与戏曲中其他行当的地位和作用,归纳总结彩旦如何能在表演中释放自己,让这一丑角出彩,本文就此探讨。
[关键词]彩旦戏曲行当丑角
戏曲舞台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的无限时空。
戏曲表演艺术在中国传统戏曲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显示出鲜活而动人的艺术魅力。
[1]丑角又称“三花脸”、“小花脸”,是中国戏曲中的一个重要行当,以扮演剧中喜剧角色为特征。
丑角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文丑以做工为主。
武丑以武打为主。
彩旦,作为丑角的一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众所周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优孟衣冠”的出现。
优孟扮演已故宰相孙叔敖,讽谏楚王,向来被人认为是中国戏剧的开端。
优孟着孙叔敖衣冠,仿孙叔敖神态,以至楚王莫辨真伪,加之以暗语讽谏,旁敲侧击,其所作所为已近于后世戏曲丑角的表演。
丑角表演艺术,当溯源于此。
其后,汉代《东海黄公》中的东海黄公,三国时代《辽东妖妇》中的妖妇,特别是唐代《踏谣娘》中的夫妻“殴斗”,根据史籍资料分析,其表演都滑稽可笑,具有喜剧表演因素,孕育着丑角艺术。
一、彩旦的概述
(一)、定义
[2]彩旦,俗称丑婆子,戏曲角色行当。
旦行的一支。
实为扮演女性的丑角。
化装一般面涂白粉,再搽厚重胭脂。
唱念都用本嗓,实际是用丑角来应工的。
简单说彩旦是重说白的,而且基本上都说京白,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的角色。
[3]彩旦扮演的多是滑稽诙谐或奸刁邪恶的女性,一直由男演员扮演,只有个别年轻的角色偶尔由女演员反串。
彩旦不仅有文的,如《拾玉镯》中的刘媒婆、《四进士》中的万氏,也有武的,譬如《铁弓缘》中的陈母,她跟她的老头子闯江湖,富有社会经验,性格豪爽开朗,而又嫉恶如仇。
川剧的婆子丑(彩旦)很多,如《迎贤店》中的店婆、《王婆骂鸡》中的王婆、《投庄遇美》中的梅媪。
福建的高甲戏丑行中分文丑、武丑、女丑三种。
文丑中包括公子丑、破衫丑、长衫丑、袍带丑、童丑;武丑中包括长甲、短甲;女丑中包括家婆丑。
(二)、重要性
彩旦,有人以为这是个丑角,一个无足轻重的行当。
其实,在旧戏班子里丑角却受到特别的尊重。
老艺人传说,过去戏班里一末搭十杂,生旦净末,你唱得再好,演技再高,也是老二,只有唱三花脸的丑角才算“头”。
相传梨园的始祖唐明皇装过三花脸,所以尊“丑”就是尊皇帝。
从前戏台上打鼓的地方称为“九龙口”,照例只有发号施令的打鼓佬才有资格坐,但是唯有丑角例外。
他如果高兴,可以在那儿坐一会儿。
戏班子里大衣箱、头盔箱,装有王服王冠,别人不敢坐,只有三花脸敢坐;赶庙会唱神戏,戏班子要敬装王,唱三花脸的可以不打躬作揖。
那一天演出的剧目中,如果没有“关公戏”,开脸(画脸谱)总得让“丑”先来。
二、彩旦与其他角色的对比
戏曲演员的行当,乃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是戏曲表演艺术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具体反映。
按传统习惯,每个行当均有若干分路,分路以内尚有若干层次的细目,各有其基本固定扮演人物和表演的特色。
归纳起来,大体不出生旦净丑的范围。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丑”各行中除丑行有女丑外,其它全是男角色。
“神仙老虎狗,生旦净末丑。
”[4]丑角以插科打诨、滑稽戏谑见长。
彩旦,是丑角的一种。
丑行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行。
实际上它不能列为正式花脸,仅仅在鼻子上涂个白方块罢了。
《秋江》中的老艄公、《女起解》中的崇公道,开的是“螃蟹脸”,螃蟹壳画在鼻子上,蟹脚则是额上、脸上的皱纹。
昆剧《十五贯》中的娄阿鼠则在脸上勾一只白色的小老鼠,太阳穴贴两片膏药皮,这种漫画式的脸谱往往是所演人物滑稽性格的谐合与点醒。
戏曲丑行中,流传着一句话,叫“丑中见美”。
彩旦演员往往要求身怀绝技,且舞蹈、身段、步法、唱念都讲究美感,有很强的技艺性与观赏性。
有时一出本来很平淡无味的戏,经过丑角艺术一发挥,一表演,戏就活了起来。
舞台上的“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美”。
三、如何出彩
彩旦,作为文丑,其实际是一门艺术,一门美的艺术,更是一门难以驾驭的艺术。
彩旦演员必须具备让人捧腹大笑的本领。
“笑”是喜剧之母,但可笑性不等于喜剧性。
一出能逗人发笑的戏不一定是出好喜剧,它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分,优劣之分。
彩旦,如何能出彩,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表演基本功需扎实。
诚然,文丑戏,都应落在“丑中见美”、“美中见怪”、“怪中见俏”。
且从[5]表、做、念、唱、笑五个方面加以分述。
1、表:即指表演,在彩旦中当属首位。
生活是艺术的基础,彩旦演员无论饰演官员百姓,老人少年,忠奸善恶各类角色,其表演都需以生活为依据,揭示人物的心灵,体现人物的性格。
夸张是彩旦演员表演的主要手段之一,演员要善于通过丑角“丑”的外形挖掘其“美”的内
涵。
有时一个本来很平淡乏味的剧本,经过彩旦演员的艺术发挥与再创造,就活了起来,受到观众的青睐。
2、做:指彩旦演员的手式、眼神、身段、台步等基本功法与丰富的面部表情、神态笑貌、舞台风度以及人体形象等等做功,是丑行表演的主要手段。
文丑的手式,多将花旦与文小生的手式吸收融为已有。
眼神则采用花旦与净行的眼法。
彩旦演员的精气神,全靠两只眼睛传出,无论是瞪眼、豆眼、眨巴眼等各种眼法,都要连贯有神,让人感到情从眼出,眼睛会说话。
彩旦的身段也常吸收一些老生与旦角的身法,要求做到不断线,不慌忙,动而不乱,夸而不过。
3、念:即口白功。
彩旦念白有韵白、生活白、自然白、干板白、贯口白、暗板贯口白、说板白、说白、令子(大念、小说)等多种,是文丑演员一项非常吃功的重头技巧。
口齿伶俐、吐词清脆有力是基本功。
4、唱:指唱腔与唱功。
彩旦的唱腔不多,唱功讲究舌尖灵活,要求唇功过硬,吐字清晰明朗,声音浑厚爽亮。
快唱流畅,慢唱耐听,悲唱动情,乐唱传神。
以大本嗓音(真声)为主,也可适当用些小嗓(又称二本腔,假声),或者真假嗓相结合。
丑角的唱,切不可高喊直叫,一定要以情带声,唱出韵味来。
5、笑:指表演中的多种笑法。
彩旦多演喜剧,笑是喜剧的重要手段,也是丑角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彩旦的笑有快笑、大笑、喜笑、悲笑、冷笑、偷笑、狂笑、怪笑、疯笑、苦笑、喷笑、老人笑、无声笑、唱中笑、喜转悲笑、悲转喜笑等多种。
彩旦演员必须对各种笑法运用自如,倘若笑功不过硬,就会使剧中角色形象暗然失色。
(二)、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
当前,多种演唱艺术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激烈。
戏曲艺术,作为曾经在舞台上占居显赫地位,却每况愈下,处于演出不景气的滑坡局面。
戏曲的兴衰存亡问题值得同行们关注。
丑角是戏曲艺术不可缺少的行当,特别是文丑更是喜剧艺术的主角,所谓“无丑不成戏”。
加强丑角艺术的发展,应该从加强演员自身的艺术修养着手。
1、端正认识。
彩旦虽然是戏曲艺术不可缺少的行当,丑角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是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
局外人只谈生、旦,不谈净、丑;人们只知道有须生、小生、青衣、花旦,或者兼及黑头、铜锤,而不知道还有官衣丑、方巾丑、苏丑、小丑。
[6]三十年代以来,有所谓“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谭派须生、麒派须生等等名角、流派,而丑角艺师名列经传者则凤毛麟角。
而戏曲演员自己也轻视丑行、丑角,把丑角看作无足轻重的行当;一些戏曲团体演出剧目中的丑角人物往往由其他行当的演员代演。
甚至刚入戏曲之门的娃娃,也因丑行角色形象丑陋,生、旦、净、末、丑,丑行排在最后而不愿学演丑角,往往是因为条件较差而被迫学唱丑角。
有些青年丑角演员还因为彩旦扮相丑陋,被人瞧不起,因而不愿演彩旦,如此之类的种种偏见,都要加以端正。
2、理解剧本,与剧本融为一体。
没有好的剧本,任何演员也无法发挥作用。
历来的剧本,多以生、旦为主角,以丑行为主角者甚少,尤其是演样板戏的年代更为明显。
丑角在戏里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小角色,几句唱腔,几句道白,上场的时间还没有化妆的时间长,演员水平再高也无法展现。
3、多观察,从生活中戏取营养。
彩旦,作为一个文丑演员,需要广纳博采,善于吸收其他行当的表演技艺,兄弟剧种和现代歌曲的演唱技法,相声、曲艺的表现技巧,借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还要善于观察生活,研究当代城乡观众的审美心理与欣赏兴趣,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不断地修改自己的表演。
彩旦演员,需要加强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的锻炼,既是表演的艺员,又是喜剧艺术、丑角艺术的研究员,最好还能编写或改编喜剧剧本,自己设计唱腔,做些喜剧导演工作,成为戏曲艺术的全才。
参考文献:
[1]武仲平.无丑不成戏——丑角艺术琐谈.人民日报,1996(0907):P7;
[2]元鹏飞.中国戏曲脚色的演化及意义.文艺研究,2011(11);
[3]张延华.谈净说丑.中国京剧, 1997(02):P58-60;
[4]高尔基.论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P414;
[5]苏笑坤.戏曲文丑艺术浅探.戏剧春秋,1998(02):P20~24;
[6]元鹏飞.中国戏曲脚色的演化及意义.文艺研究,2011(11)。
作者简介:沈春燕(1984—),女,大专,三级演员。
研究方向:戏曲彩旦表演。
1998年5月荣获1998年度“中国少儿戏曲艺术小梅花”称号;2008年凭折子戏《状元店》荣获广东粤剧院青年演艺大赛银奖;2009年凭折子戏《状元店》荣获广东省第六届戏剧演艺大赛金奖;2009年长剧《青青公主》获得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戏剧目二等奖;2012年长剧《金殿骄龙》参加羊城国际粤剧节优秀粤剧剧目展演。
现任广东粤剧院二团主要演员,南方电视台综艺频道栏目剧《开心吧》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