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古: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之事——述一己之怀
眼前之景
大江东去 浪淘尽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历史之事/人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结 构 梳 理 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一己之怀
千古风流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 ‘乱石穿空’之境。”在《前赤壁赋》中苏轼也写到:“清 风徐来,水波不兴。”
同是黄州赤壁,为什么景色大相径庭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宦海浮沉,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惆怅
人生如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金刚经》)
●——王侯将相,是非成败,转瞬皆空 功名利禄,公瑾子瞻,皆作尘土
一尊还酹江月
——借酒消愁 ——寄托山水,与山水为友, 将有限的生命付与 永恒自然。 ——一杯敬朝阳, 一杯敬月光 ,一杯敬过往
本 解 读
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赤壁之景 联想赤壁之战 英联雄想人物
过渡句:总结上片写景,引起下片写英雄人物周瑜
文 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解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读 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长江向东流去不舍昼夜,千百年来,滚滚波浪洗汰了无数英雄 人物。那西边旧营垒处,人们传说,是三国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插云天,怒涛拍打着江岸,卷起千万堆雪似的层 层浪花。 江山壮美如画,那时有多少英雄豪杰!
文 本

●“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

●——勇猛无畏 视死如归
●深受孙权孙策信任重用
●24手握东吴兵马
●34岁于赤壁大破曹军
●36岁病逝,孙权服丧。
●——少年得志 功成名就
苏轼笔下的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
• 辛弃疾身处南宋,君王不思进取,朝廷苟且偷安,国家风雨飘摇,他的人生理想就是收复 河山,重振国家。但他怀抱一腔爱国热忱,却被君王冷落疏远,只能"把吴钩看了,栏杆 拍遍"。悲愤无奈中,他只能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像孙权这样"敢于抗击中原曹操数倍 于自己的大军,以保江山无虞"的君王身上。
功业: 功成名就
苏轼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壮志未酬
鲜明对比
周瑜
情 场 官 场 战 场
场 场 得 意
苏轼
黄 州 惠 州 儋 州
州 州 潦 倒
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壮志难酬吗?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 本该灿烂过一生 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 还在人海里浮沉。 ——毛不易《像我这样的人》
苏轼笔下的周瑜
外貌风度: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意气风发
装束配饰: 羽扇纶巾——
儒生文人打扮,谋士形象,斯文 儒雅
作战方式: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轻松自如,淡定自信
情感生活: 小乔初嫁了 ——美女配英雄,生活幸福,儿女情长
年少有为,志得意满;文武双全英俊潇洒;儒雅风流,淡定自信
“完人周瑜”


知 识
概念
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 于宋。又称长短句、曲词、曲子 词、诗余。
词牌
限定词的韵律格式,词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题
词体常识 知多少
反映作品内容,可有可无。
结构
上下两阕,又称上片、下片。一 般上阙写景,下阙抒情。
分类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 《三国志》中忠勇无畏的出生入死的猛将, 在苏轼笔下成了儒雅风流,美人在侧,文武双 全,儿女情长的多情智者。在勇猛和智谋方面, 显然更侧重周瑜智谋。与其说写的是历史上的 周瑜,还不如说是诗人( )的周瑜?
“周瑜”——苏轼理想的投射
●元好问:“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 ●黄苏 :“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
字音:纶:guān 酹lèi
词牌名
解 题
念奴娇: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 念奴常暗中随行,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 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 静下来。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因之取念奴为 词牌名。本词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 调一百字,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 换句话说, 周瑜这位被想象了的英雄于苏轼而言, 只是一面镜子, 苏轼借这面镜子来镜照自己,俯瞰历史,幻化神游,超脱现实(尽 管这种超脱只能是短暂的,临时的),实现自我的精神超越。
思考迁移
• 失意文人似乎都有一种英雄情结,借历史英雄抒怀,已然成为一种不约而同的表情达意的手段。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羡慕周瑜成名的机遇,感叹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 得不到施展。
• 辛弃疾能不能选择周瑜作为自己的镜子呢?当然可以,但那样似乎更多地在强调自己的个 人得失,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显然,这不是辛弃疾的本心所在。在辛弃疾的心里,国家 安危远大于他的个人得失,怵才不遇也不过是壮志难酬的伴影。
——借古叹今:借写古迹、古事表达对现实的关切、不满、警戒,尽管触点在古,实际是对现实的关 注。一是昔盛今衰:物换星移,过去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一片荒芜,让人顿生世事沧桑之感。二是物 是人非:昔日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三是叹惋历史,总结历史。(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崔颢《黄鹤楼》、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 )当年,( )初嫁了,(
巾,谈笑间,(
)。
)。羽扇纶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子瞻当年,王弗初嫁了,风华正茂。羽 扇纶巾,谈笑间,诗文独步天下。
周瑜
年龄: 34岁 生活: 幸福美满 外貌: 英俊儒雅 职务: 东吴都督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渴望能有像孙权一样的国君,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借孙权表杀敌报国之豪情。“丽酒 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借曹操这位英雄感叹人生短暂,时间永 恒。
• 失意文人选择历史英雄抒怀,是因为历史英雄有他们相似或相反的人生境遇,寄寓着他们的人格精神 和人生理想。历史英雄在失意文人那里,其实就是一面镜子,镜子背后是历史,镜中照出的是一定人 生境遇中的心灵(这一点,《念奴娇·赤壁怀古》毫不例外)。同样的历史,照出的可能是不同的心 灵。
思维拓展
旷观、史观、忠义奋发、自然观
旷观:不计得失荣辱。 史观∶把自己的感慨和历史联系起来。 忠义奋发∶儒家积极入世。 自然观:融入大自然。 情感奔放,胸襟博大
思维拓展
• 这首词的题目"赤壁怀古"怀的不是人吼马嘶、刀光剑影、烟焰漫天 的那场战争,怀的是历史英雄。
• 为了使这个历史英雄更符合自我的人格精神,苏轼不惜违背历史的 真实,把周瑜塑造为一位超越了历史真实的"风流"人物。苏轼这样 做的目的不过是借英雄想象来观照自我,诠释自我,表现自我的心 灵和精神世界。
诗题


赤壁:此处为文赤壁,在湖北黄冈市境内。赤壁两处,文 赤壁在湖北黄冈,武赤壁在湖北咸宁赤壁市(赤壁古战场)
怀古: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之事——述一己之怀
怎样鉴赏怀古诗?
(1)弄清“古”——古之人、古之事、古之景。 (2)明确“今”——借古抒怀、借古叹今、借古讽/喻今等。
——借古抒怀:追念古人一般因古人身世际遇和自己身世际遇有相似之处,出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 自己。一是对比失落: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自己却因某种原因被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二是 同病相怜:自己与古人遭遇相同。
比喻(借喻)
文 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解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读 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东去”,可见空间之阔大;“千古”,可见时间之渺远;“千 古风流人物”可见英雄人物之众多。如此起笔,世所罕见,但苏轼挥 起巨笔,只轻轻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空间之阔大只聚焦 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定格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钟情于周郎。这样 的开篇如长风出谷,大开大合,豪放雄浑。
周瑜
年龄: 34岁 生活: 幸福美满 外貌: 英俊儒雅 职务: 东吴都督 功业: 功成名就
苏轼
20岁 琴瑟和鸣 风华正茂 荣登榜眼 文坛新秀 政坛新星
相互映照
遥想子瞻当年
琴瑟和鸣
• 公元1055,王弗嫁与苏轼,知书达礼,二人结发 同心,琴瑟相和。 少年成名
• 1056年,二十岁的苏轼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获得 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榜眼。“老夫当避此人, 放出一头地也”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总 结 面对宏阔的长江,在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中,苏轼不是消沉,而是释 然。面对功利,他也曾积极进取,求而不得,他也能在自然中平息自己 的情绪。他的一生是从“被放逐”到“主动放逐自己 ”过程,他在大自 然中实现了现实抽离与自我觉醒,也找到了改变生命困境的方法。也正 是因为他圆融通达的处事思想和宠辱不惊的精神境界,才使得他的文学 创作如此别具一格,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命坚守与诗意追寻。
写景、叙事、抒情 总-分-总

间,遥樯想橹公灰瑾飞当烟年灭,。小故乔国初神嫁游了,,多雄情姿应英笑发我。,羽早扇生纶华巾发,。谈人笑生本 解 读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樯qiánɡ 橹:挂帆的桅杆;摇船的桨。借代曹操水军。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了过来,英雄姿态勃发。他手摇着羽毛扇,头戴着 青丝帛头巾,说笑之间,曹操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了灰烬。精神驰骋于(三 国)古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生出花白的头发。人生就像一场梦, 还是端起酒杯来洒酒酬明月吧!
叙事、抒情 借古抒怀


为什么诸多英雄人物中,苏轼选择了周瑜?
解 读
周 瑜


为什么诸多英雄人物中,苏轼选择了周瑜?
解 读
①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苏轼笔下的周瑜又是怎样的形象? ③历史上的周瑜VS苏轼笔下的周瑜 ④苏轼与其笔下的周瑜之间有何异同? ⑤苏轼借周瑜希望表达怎样的情感。
历史上的周瑜
——借古讽/喻今:前两类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感慨,这一类则完全跳出来,站在历史高度, 审视历史,直论春秋,褒贬人物,表达对史实独特看法,以启迪、警示后人。 (辛弃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牧《泊秦淮》、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3)常用手法还有:对比、反衬、用典等。
诗题


赤壁:此处为文赤壁,在湖北黄冈市境内。赤壁两处,文 赤壁在湖北黄冈,武赤壁在湖北咸宁赤壁市(赤壁古战场)
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两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上片/阙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
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下片/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借古抒怀 (用典)
文 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解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读 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浪淘尽:浪淘沙尽,这里移用于人事。风流人物:指英雄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本 解 读
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乱:陡峭不平。 穿:穿过,这里指直插云霄 乱、穿、惊、拍、卷:陡峭不平的石壁直插云天,怒涛拍打着江 岸,卷起千万堆雪似的层层浪花。与“大江东去,浪淘尽”相呼 应。 意境:波澜壮阔、雄伟壮美。 手法:比喻、夸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