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存货的抵消分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存货的抵消分录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存货的抵消分录
一、内部购销存货的抵消原则:
存货和跌价准备分开处理,每处理一笔存货或跌价准备即处理其对应的所得税影响;
即:
存货/所得税
跌价准备/所得税
而存货和跌价准备都分三步处理,上年的、本年的和年末的。
1、存货的三步处理:
年初:把去年年末内部购销的存货中未对外实现销售的存货中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进行抵消: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对应去年的分录为: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此分录实际上为去年合并报表上找补的分录,未实现的部分落到本年年初,利润表上的项目以未分配利润-年初代表。
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并抵消: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对应去年的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本年:把本年的内部购销存货予以抵消;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去年未实现的部分,在去年底做合并报表时,计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若今年已对外部销售了一部分,则此部分需要结转,按实现的金额: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年末:抵消期末存货中为未实现对外销售的存货中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因素。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本年新增部分存货中未实现的部分,售出方个别报表中体现营业收入,交所得税;购入方个别报表中体现存货,无所得税;一旦合并,进行抵消后,合并报表中无营业收入,但已交所得税,故合并后要新作这一笔增加递延所得税的分录,按未实现的金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
年初:为保持本期报表年初与上期报表年末数的一致,上年的分录也要在年初做一遍。
上年存货中未实现部分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对应去年的分录: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对应购货方个别报表上去年的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之后(个别财务报表上,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存货的计税基础高于其账面价值,所以计递延所得税(个别报表上,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
对存货跌价准备抵消之后,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要抵消。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本年:上年未实现的存货中,本年实现的部分,其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要冲减,这一分录的作法实际上相当于实现销售的分录(借营业成本,贷存货)。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与此相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要一并予以抵消: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年末:对剩余未销售部分存货,本年新计提部分的跌价准备进行抵消,抵消以销售方销售成本为限。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对应购货方个别财务报表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例题:(引用东奥例题)
2010年1月1日,P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S公司80%的股份,能够对S公司实施控制。
2010年S公司从P公司购进A商品4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2万元。
P公司A商品每件成本为1.5万元。
2010年S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30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2.2万元;年末结存A商品100件。
2010年12月31日,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1.8万元;S公司对A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2011年S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2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1.8万元。
2011年12月31日,S公司年末存货中包括从P公司购进的A商品80件,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1.4万元。
A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为48万元。
假定P公司和S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要求:编制2010年和2011年与存货有关的抵销分录(编制抵销分录时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解答:
一、2010年的分录:
1、无年初,当年实现:
借:营业收入 400x2=800
贷:营业成本 400x2=800
2、年底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数:
借:营业成本 100x(2-1.5)=50
贷:存货 100x(2-1.5)=50
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对应的递延所得税的调整: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x25%=12.5
贷:所得税费用 50X25%=12.5
3、年底计提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00(2-1.8)=2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2-1.8)=20
以上存货跌价准备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20x25%=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0x25%=5
二、2011年的分录:
1、抵消年初未实现部分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50
贷:营业成本 5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
贷:所得税费用 12.5
2、本年无新的内部购销存货,但实现了去年未实现内部购销存货的一部分
借:所得税费用 20x(2-1.5)x25%=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3、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消:
借:营业成本 80(2-1.5)=40
贷:存货 40
本分录和1分录(借未分配利润年初50贷营业成本50)合并一下贷方为
贷营业成本10
存货 40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50
即本年实现的部分为10,未实现的部分为40,分录1的做法是假定在年初的时候已经实现了上年全部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而做的分录。
4、跌价准备部分
把上年的部分落下来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5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5
本年新发生的部分,即销售存货结转的部分:
借:营业成本 20(总共计提的数额)x(20件/100件,结转的比例)=4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4
上述分录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x25%=1
贷:所得税费用 1
年底新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抵消: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8-1.5,以销售方的成本为限)x80=24
贷:资产减值损失 24
新增部分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资产减值损失 24x25%=6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6
总结:存货和存货跌价准备分开处理,都分年初、本年和年底三个部分;每部分处理,只要涉及存货的变动,都涉及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