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银屑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在银屑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的意义。
方法:针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72例银屑病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心理护理组105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并配合有效的临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出院1、2、3个月后的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本次调查中,心理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35±2.2)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79,P=0.000)。
出院1、2、3个月后随访,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2、0.001)。
出院1、2个月后的随访,心理护理组患者不同心理问题的复发率明显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出院3个月后随访,除轻视、无畏心理患者外,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其他心理问题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不同银屑病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而且可显著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银屑病;心理问题;心理护理
银屑病,是一种易于反复、较难治愈的慢性炎症性、非感染性皮肤疾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虽然近年来在临床上有多种多样的治疗手段,但均未能取得质的突破。
由于银屑病的发病率较高、反复发作、病程较长、遗传倾向、外观不良,且无法根治等特点[1],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银屑病已被证实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影响了银屑病的发病、发展、转归甚至复发整个进展过程[2]。
据调查,有75%银屑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
国外研究也显示,44%的初发银屑病和88%的复发银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心理问题的产生可以促进银屑病炎症的加重和免疫失衡的发生[3]。
有证据表明,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皮疹消退及心理问题的消除[4]。
因此在临床治疗银屑病的同时,辅以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皮疹消退,减少病情的反复。
通过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72例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配合临床治疗,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72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8例,女74例;年龄16~72岁。
其中寻常型银屑病146例,红皮型银屑病16例,脓疱型8例;关节型银屑病2例。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
对上诉不同心理问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心理护理组105例和对照组67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172例银屑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交流后填写。
问卷内容包括:(1)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报销方式、发病时间及次数等一般情况;(2)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非常熟悉、一般了解、一无所知;(3)患者心理压力来源:自身、亲朋好友、社会环境;(4)最担心的问题:被别人嘲笑、影响日常生活(睡眠、工作、学习、就业、社交活动等)、治疗效果、遗传子女或传染给家人、造成经济负担;(5)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外出、无所谓、与病友交流、寻求医生的帮助。
1.3 反馈结果
(1)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非常熟悉41例,一般了解101例,一无所知30例。
(2)患者心理压力来源:自身28例,亲朋好友26例,社会环境118例。
(3)最担心的问题:被别人嘲笑76例,影响日常生活69例,治疗效果91例,遗传子女或传染给家人31例,造成经济负担27例(本题可多选)。
(4)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外出64例,无所谓26例,与病友交流41例,寻求医生的帮助78例(本题可多选)。
1.4 心理问题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类、总结。
常见心理问题归纳如下。
1.4.1 抑郁、自卑心理表现为情绪压抑,多见于年轻、皮疹暴露、心理不成熟的患者。
皮疹的外露、大量的脱屑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外观,妨碍观瞻,多数患者会因此产生抑郁、自卑的心理,感到自己生理残缺,低人一等,无颜见人。
此外,由于银屑病相关知识的缺乏,社会甚至家庭对银屑病患者存在偏见,认为银屑病是传染病,对患者敬而远之。
这种来源于家庭、社会的压力更加重了患者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导致患者不愿与人交际,不愿外出到公共场所,即使外出时也要尽力遮掩。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致使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走上绝路。
1.4.2 焦虑、烦躁心理表现为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等,多见于病情较重、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患者。
长期、反复发作的皮疹及时轻时重、较难控制的瘙痒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精神、食欲、睡眠状况。
而长时间的休息不良、精神不济极易导致患者烦躁不安,焦虑重重。
为极力改善自身的状况,常常走上歧途。
被社会上夸大的“根治、包治”广告所吸引,费钱费神,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5],同时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双重负担。
1.4.3 恐惧、疑虑心理表现为精神紧张,多见于初次发病的患者。
因缺乏对银屑病相关知识的基本了解,患者发病后感到无助、彷徨,以为自己身患绝症,
痛苦异常。
受到网络夸大的言辞、非专业人员无端的揣测等的影响,害怕就医,即使就诊,也因疗效的不显著,对医务人员持怀疑态度。
恐惧面对未知的将来,甚至丧失自主行为能力。
1.4.4 轻视、无畏心理表现为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多见于自觉症状较轻或多次发病,对疾病有相当程度认知的患者。
银屑病对生命不能构成威胁,且过度、不当的治疗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疾病类型的改变。
因患者自觉症状不重,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既然无法痊愈,或即使这次治愈,也会再次发病,故而拒绝治疗,或即使治疗也我行我素,不配合医生的医嘱。
饮食、生活毫无节制,极大地导致病情的加重,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延长治疗时间,影响疾病的转归。
1.5 护理
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直接导致病情的反复、加重,也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差的治疗效果又会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恶性循环,躯体症状、心理问题将很难得到控制,因此需要对银屑病患者尽早开展心理护理[6]。
两组患者基础护理内容相同,心理护理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5.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需要积极主动地亲近患者,做到不卑不亢、和蔼可亲。
以闲话家常的形式拉近彼此的距离,消除患者的紧张、陌生感。
真诚地关心、体贴、安慰、同情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时不能疏忽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相互支持、合作,为银屑病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氛围。
1.5.2 普及银屑病相关知识要客观、详细地向患者普及银屑病相关专业知识,如银屑病的病因、病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
既不能为让患者重视而夸大其词,也不能怕引起患者恐慌而隐瞒事实。
耐心细致地聆听患者的见解、看法,对患者的疑问要做到有问必答。
让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复发及转归有一个较为清楚、准确的认知,以尽量减少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给疾病带来的影响,从而使患者摆脱困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自己的病情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估,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1.5.3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反复多次与患者进行心理谈话,主动给予患者关心与真诚的鼓励,使患者感到被关心与尊重,营造良好的休养氛围[7]。
对抑郁、焦躁、恐惧等心理问题,应分别采取劝导、解释、疏泄、安慰、暗示等各种手段,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
允许患者宣泄情绪,必要时可借助音乐、按摩、香薰来舒缓患者的情绪。
告知患者银屑病虽不能根治,但可临床治愈、长期缓解,甚至终身不复发。
该病虽具有遗传倾向,但不属遗传病,亦不会出现癌变,且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加重病情,导致复发。
因此患者需要放松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来接受治疗及护理。
对轻视、无畏心理,则应采取鼓励、安抚、释疑、集体交流等方式。
进一步加深患者对银屑病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尽可能详细地解答患者所有的疑问,纠正患者的认识误区,让患者深刻的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多向患者讲述治愈成功的病例,建立银屑病患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安排专人定期答疑、解惑。
并请性格开朗、自控能力强的患者分享自己的经验,相同境遇患者间的交流会给人感同身受的感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1.5.4 健康宣教定期学术讲座、护患晤谈同析及患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正常性身心反应的产生。
由于目前尚无根治该病的有效手段,因此,防治结合将是目前唯一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因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感染、免疫、精神紧张等有关,因此需要告知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劳累。
预防感冒,戒烟戒酒,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盲目控制饮食,合理增加强营养。
注重个人卫生,勤换衣物,洗漱时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洗漱用品。
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劳累、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态。
定期到医院复诊,确保治疗的连续性,最好以宣传册的形式进行,以增加患者的接受度、认知度。
家庭的支持是患者精神力量的源泉,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因此鼓励家属和亲朋好友来加倍关怀患者,在生活上给予关心与照顾,在情感上给予体贴与理解,在精神和经济上给予支持与帮助,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环境,使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来自各方的爱护,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中,心理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35±2.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79,P=0.000)。
出院1、2、3个月后随访,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2、0.001)。
出院1、2个月后的随访,心理护理组患者不同心理问题的复发率明显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出院3个月后随访,除轻视、无畏心理患者外,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其他心理问题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银屑病是典型的“身心疾病”,心理问题会加重躯体症状,躯体症状的加重又导致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故而消除心理障碍是治疗银屑病的关键。
心理护理也成为了临床上治疗银屑病的重要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是新的医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治疗效果是临床治疗所不能替代的。
文献[8]报道,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本次调查亦得出相同的结论。
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特点,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及时准确地把握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与治疗,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银屑病治疗、预防中的重要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过
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心理护理、心理评估缺乏规范性,部分患者存在敌对情绪依从性差,出院后患者的追踪随访工作难度较大,远期疗效不详。
以上问题均需要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逐步克服和解决。
综上所述,银屑病患者心理问题更甚于生理问题。
因此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辅以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解决其心理问题,进而改善躯体症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显著地抑制病情反复。
参考文献
[1] Schion M P.Advances in psoriasis treatment[J].Lancet,2005,366(9494):1333-1335.
[2]宋晓晔.银屑病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7,5(29):61.
[3] Suárez A L,Feramisco J D,Koo J,et al.Psychoneuroimmunology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atopie dermatitis:pathophysiologic and therapeutic updates[J].Acta Derm Venereol,2012,92(1):7-15.
[4] Scharloo M,Kapteinn A A,Weinmanet J,et a l.Patients’ illness perceptions and coping as predictors of functional status in psoriasis:a 1-year follow-up[J].Br J Dermatol,2000,142(5):899-907.
[5]李玉华,胡英.80例重症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13(2):174-175,177.
[6]魏双平,四荣联,张晓光.银屑病患者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3,10(4):229-231.
[7]张莉萍,郭玉杰,吴倩,等.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383-3384.
[8]王霞,辛梅,刘新.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3):259-26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