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护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护理总结
陈保莉;谭明凤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5(031)012
【总页数】2页(P1190-1191)
【作者】陈保莉;谭明凤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支持中心,重庆 404000;重庆万州区中西结合医院
护理部,重庆万州 4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7
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明显降低[1],但术后浅前房仍是复合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如不能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可导致虹膜周边粘连、角膜内皮损伤、恶性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眼损害[1],因此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及时配合医生处理浅前房具有重要意义。
共96例(108眼)均为我院眼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行青光眼复合小
梁切除术患者。
男42例(45眼),女54例(63眼);年龄52~78岁,平均63.8岁;闭角青光眼83例(89眼),开角型青光眼8例(12眼),继发性青光眼4例(6眼),恶性青光眼1例(1例)。
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外置巩膜瓣可拆除缝线。
按Spaeth分级将浅前房分为3度。
Ⅰ度为中央前房形式,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接
触。
Ⅱ度为除瞳孔区的晶体前囊未与角膜接触外,其余整个虹膜均与角膜内皮相贴。
Ⅲ度为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与晶体前囊与角膜接触,眼压小于等于5mmHg [2]。
根据术后眼压水平、滤过泡形态与功能和前房恢复情况。
通过控制缝线拆除或松解的时间和数量,以达到理想的术后眼压控制水平。
若术后3~4天眼压在1.94~2.74kPa之间,前房恢复正常,滤过泡平坦,原则上不拆除缝线,可以行滤过泡旁按摩;若术后眼压大于2.74kPa,滤过泡扁平或滤过泡按摩无效可配合医生先拆除1根缝线;如滤过泡隆起且眼压下降,则观察1~2天再拆除另外1根外露缝线;如拆除缝线后滤过泡仍未建立,则可同时拆除另1根缝线;如拆除2根外露缝线
后滤过泡仍未建立(眼压大于2.74kPa)则考虑进一步进行激光缝线松解术。
眼部观察:①术后每天协助医生行视力、裂隙灯检查,观察前房情况、滤过泡的形态和性质、眼压水平、Seidal试验(2%荧光素染色试验)、出血情况、角膜是否透明、瞳孔大小、结膜伤口对合情况,必要时辅以眼底镜和B超检查。
②一般滤
过手术后1~2天即可形成前房,3~4天可见前房略浅,5天左右前房稳定。
护士在临床中掌握这些时间规律,发现浅前房及时查找原因并通知医生处理。
浅前房护理:①正确散瞳。
散瞳剂能使睫状肌松弛,晶状体悬韧带紧张,晶状体-
虹膜隔后退而恢复前房,用1%阿托品凝胶涂眼、1日1次或复方托吡卡胺眼液、
1日2~3次。
②体位可影响眼压[3]。
采取头高位及避免患眼侧卧位,有利于
控制眼压,禁止俯卧位,因俯卧位时玻璃体及晶体-虹膜隔前移使前房变浅,特别
是已经发生浅前房者绝对禁忌。
③术眼包扎。
常规术眼包扎1天,若有透明状的
大滤过泡滤过过强,用2cm×2cm小纱枕压在滤过泡位置的相应眼睑上用绷带加
压双眼包扎,不可压迫角膜,否则不但不能改善前房还会使角膜内皮发生皱褶、水肿、浑浊等并发症,加重患者痛苦,包扎后应尽量减少眼球运动,观察包扎有无移位及加压效果,睡觉时不宜继续包扎以避免入睡后眼睛向上转压迫角膜,如患者头
晕、眼痛、流泪等不适,应及时拆除包扎,报告医生处理。
④特殊处理。
结膜切口渗漏先加压包扎处理,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切口修补术。
脉络膜脱离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成形术。
根据眼压水平、滤过泡形态与功能和前房恢复情况,通过控制调整缝线拆除的数量和时间达到理想的眼压控制。
Ⅰ、Ⅱ度浅前房经散瞳、加压包扎、脱水、抗炎治疗前房形成,收到理想效果,Ⅲ度浅前房1周
仍无好转及早行浅前房重建术。
用药护理:①正确使用眼药。
掌握点眼药的方法,严格无菌操作,使用多种眼药时应间隔3~5min,眼膏睡前或包扎前使用,点缩瞳或散瞳药物后应压迫泪囊区
2~3min,避免药物吸收引起中毒症状,药物不能流入健眼。
②结膜下注射。
严格遵医嘱执行。
距滤过泡较远的部位注射,避免结膜张力过大导致结膜切口渗漏。
③全身用药。
使用甘露醇间隔时间大于6h,观察尿量及肾功能;糖皮质激素对于脉
络膜脱离引起的低眼压及浅前房疗效显著,临床使用广泛,但停药时逐渐减量逐渐停药,避免骤停出现反跳现象。
抗菌药物使用时注意配伍禁忌、副作用,给予患者讲解药疗知识。
心理护理:大多数青光眼患者性格急躁,易冲动,顾虑多,又因视野狭窄,视力差,担心手术效果常有烦躁、焦虑、恐惧心理,术后出现并发症更加悲观失望。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灵活的心理疏导,耐心讲解青光眼的特点及预后,说明青光眼为致盲性眼病,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痛苦,控制眼压,防止高眼压进一步对视功能的损害,但不能提高视力。
手术后浅前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对病情有所了解,减少疑问和不安,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生活护理:宜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禁烟、酒、浓茶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保持充足睡眠,睡觉时头高位,忌俯卧位,避免剧烈运动、弯腰拾物及负重,每次饮水少于300mL,24h不超过2000mL,
忌咳嗽、擤鼻、按压眼球、挤眼、揉眼。
教会患者正确点眼药的方法、滤过泡旁指压按摩的方法和幅度、控制情绪的方法。
避免过度劳累,勿长时间读书看报看电视,勿在暗室环境工作,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强度活动,定期到专科门诊复查。
如眼球发红、分泌物多、虹视、视力下降、眼胀、头痛、恶心呕吐及时就医,以避免延误治疗。
108眼术后发生浅前房21眼(19.44%)。
其中Ⅰ~Ⅱ度浅前房17眼、Ⅲ度浅前房4眼。
13眼(61.9%)经保守治疗前房恢复,8眼(38.1%)手术治疗形成前
房(其中5眼巩膜切口渗漏行修补术,1眼脉络膜脱离行脉络膜上腔放液术、1眼行晶体摘除加前段玻璃体切割术)。
青光眼属于较严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约有5.3%~21%的盲人是因青光眼致盲[4]。
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是有效的抗青光手术方式,术后浅前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密切监测眼压、前房深度,积极预防浅前房,发生浅前房后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浅前房恢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关文献】
[1]谭雁红.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学报,2011,32(4):661-662
[2]Spaeth Gl.Ophthalmic surgery princi ples and practice [M].Philadelphia:Saunders,1982:346-347.
[3]肖思瑜,李青,刘华英,等.体位对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5):973-975.
[4]曹桂香,史春华.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月刊,2010,2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