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11课ppt课件1【苏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是,出错了你就知道上课时应该重点听哪里,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
•
4、即便上课时不理解也不要放弃
•
有些同学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就干脆不再听讲,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其实这样做真的很傻,因为不听讲就非常容易和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脱节,这就会直接导致考试时成绩下降。原因是,老师讲的内容不一定都在教材中体现,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内容
2019/8/10
教学资料精选
22
谢谢欣赏!
2019/8/10
教学资料精选
23
•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45分钟如何保持时时刻刻都能认真听讲不走神呢?
•
1、往前坐
•
坐的位置越靠后,注意力就越难集中。老师不会注意到你的事实可以让你不再紧张,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坐在后面,视线分散,哪怕你是在看老师,如果有人移动,你的视线就会飘到那个同学的后脑勺上去,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坐在后面很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 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 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 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鲁迅亲自校 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年初 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同西北战地 服务团辗转各地。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 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 传》于1942出版。
回忆 鲁迅先生
萧红
一家三口:
鲁迅 (1881~1936) 许广平 (1898~1968) 周海婴 (1929~2011)
萧红 (1911—1942)
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 之一,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 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 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 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细节描写的魅力:细节,即细小的
动作或情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 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 单位组成;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 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
寻找文中的细节描写处,并说说其 作用。
鲁迅先生 的笑声是明朗 的,是从心里 的欢喜,若有 人说了什么可 笑的话,鲁迅
鲁迅先生走路 很轻捷,……他刚 抓起帽子拉往头上 一扣,同时左腿就 伸出去了,仿佛不 顾一切的走去。
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 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 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 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 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色
1、文随心动,笔随情至 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有详 有略。各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作者用这 种简括而不失厚重的笔法和完整或不完整的片段 安排铺写了鲁迅先生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
认真忘我、好客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 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 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 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 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 里。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 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鲁迅与萧红
萧红(1911-1942),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 秀的女作家之一,也是鲁迅先生培养的青年作家 中最具才华的一位,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 神”。在她的文学道路和人生旅途上,鲁迅是最 重要的领路人。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只要能 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养 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中的奇 葩,鲁迅甘做春泥,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的 心血。鲁迅去世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 续出版了《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 篇佳作。
•
2、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
有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讨厌坐在前面。和老师眼神交会非常有负担,稍微做点儿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发现,非常不方便。而且坐在前面说不定还会被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
但是,那却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学习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坐在前面,自然而然就会紧张起来。没有必要自己费心思集中精神,那种环境就能帮助你做到。虽然看上去好像不太方便,但其实那才是最便于学习的位置。
是老师在上课时补充讲解的,如果不听讲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些重点。
•
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决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最快的方法。因此,困难也要先听课,那对你将来的自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哪怕你只是记住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上课的内容好像马上就忘光
了,但等到你日后自己学习的时候,也能让你回想起很多内容。
工作认真
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动作敏捷,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善解人意,尊重他人 自然朴素,爱护青年 工作认真,勇敢果断,幽默风趣 爱孩子,生活情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怎样理解“天晴了,太阳出来啦”“鲁迅 先生和他的夫人都笑了,一种对于冲破忧 郁的崭然的会心的”这句话?
• 作者隐晦地告诉我们,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让人觉 得压抑。“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是一个双关语,暗含 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而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先生的 崭然的会心的笑,说明他们懂得作者这句话的意思,他 们也有同感,说明鲁迅夫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 是高度理解的。
•
低着头,心情就放松了,但那种放松对学习一点好处也没有,之所以会放松,就是因为觉得即便是自己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如果你往前看,不时地和老师眼神交会一下,注意力必然会集中起来。和老师眼神交汇的那种紧张感会让你注意力集中,并充
实地听完整堂课。
•
3、课前预习
•
课前预习新课内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预习后尝试做课后练习题,不要怕出错,因为老师还没有讲,出错也是正常的。
敏捷 性急 坚毅
先生笑得连烟
卷都拿不住了,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
常常是笑得咳 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
嗽起来。
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
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 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 好久不见,好就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 他是在开着玩笑。
预习检测
筵[ yán] 会 靴子 [xuē zi] 肋膜 [lèi mó] 窘迫[jiǒng pò] 阖[hé] 眼 紊[wěn] 乱 踌躇[chóu chú] 咳嗽 [késòu]
整体感知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 1、标明片段。
2、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 场景?
熟悉课文内容
1、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容 2、走路轻捷 3、鲁迅品评作者衣着 4-7、鲁迅娱乐休息的生活场景 8-10、写鲁迅的工作场景、鲁迅谈鬼、一家在菜 馆吃饭的场景 11、鲁迅生病的情景 12-13、海婴玩药瓶、同鲁迅说“明朝会” 14、鲁迅病情时好时坏 15、鲁迅临终前不断观看一张小画的细节 16-18、鲁迅最后的人生历程
2、朴实凝练,形象鲜明 文章语言生动,视角独特,通过大量的日 常琐事和真实具体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 性特点和人格魅力,人物形神兼备,形象鲜明。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幽默风趣 可爱可亲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 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 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 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 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 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 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 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 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 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 不断地吸着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