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学鉴赏能力的构成和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45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全面完成语文
教学大纲任务,从整体上追求读、写、听、说
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的综合
发展的最佳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
课题。

该文就文学鉴赏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文学鉴赏能力的构成1.1 整体的阅读能力
在听、说、读、写各项语文活动中,阅读
是最基础的。

阅读能力是形成其他语文能
力的基础能力。

阅读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根
据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的要求,其基
本类型是朗读、默读和速读,而整体的阅读
能力则主要由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
力构成。

认读能力是整体阅读能力的基础,它
是对语言文字符号进行正确感知的能力。

作为辨识生字、学习新词的一种能力。

理解
能力是指读者在阅读中把感知的材料与原
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经过联想与想象、
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活动,获得所读材料的
本质意义。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中的核心
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应包括审明题意、辨别
文体、探究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等能力。

鉴赏能力指的是
在语文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鉴别、评价能
力。

鉴赏是阅读的最高阶段,鉴赏能力是一
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2 审美感受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和审美鉴
赏能力
阅读文学作品离不开上述三种整体阅
读能力,同时又有它特殊的规律和要求,即
主要通过艺术的审美感知、情感体验、想
象、审美理解等动态的审美心理活动,从文
学作品所展示的审美情境、完整形象、语言
风格、意境等艺术世界中接受美的信息。


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

因此,阅读文
学作品,同时也是一一种审美活动、欣赏美
的活动,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相
应包含了审美感受能力、牢美理解能力和审
美鉴赏能力。

审美感受能力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审美
对象(课文)的审美感知,获得从形式到内
容的整体的、直接的把握和领悟,从而产生
审美愉悦的一种能力。

审美感受能力需要
多种心理因素的参与,如感知、想象、体验、
情感协调等,它的核心是感知。

如果学生对
课文中的审美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若
明若暗,那就无法对审美对象进行整体或
部分的反映,无法产生审美意识。

审美鉴赏能力则包括对审美对象性质的深层理解,也包括对审美对象形态、类型的领悟与鉴别,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因索形成的认识。

它是在审美感受基础上理性分析,由浅入深、由初级向高级的进化。

这种能力将审美主体只能直觉美是什么的审美感受阶段的认识,以及初步把握美是怎样的审美理解阶段的认识,上升为懂得美为什么是美的高级阶段。

由于它必须在相当程度的审美领悟中,借助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作为鉴赏的标准进行,所以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在高中或中专阶段进行。

总之,上述三种能力突出之点在于把从书本上习得的、生活中积淀的、脑海中浮现的、心目中向往的美感经验和审美理想得以高度的交融,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正确地发现美、深刻地感受美、恰当地评价美。

正是这三种能力构成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文学鉴赏是人们对文学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

这个活动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即有鉴赏者的主观色彩的再创造,又有鉴赏对象的客观制约。

2.1 艺术语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鉴赏必须从语言入手,只有对语言反复咀嚼、体味,才能有所悟,从而接近作者的旨趣。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凭借的便是艺术语感。

语感即语言感受能力,包括对字、词、句、语体等的感受能力。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体特色;而文学语体的特征是形象性、凝炼含蓄、丰富新颖。

语文课对艺术语感能力的培养应侧重于两点:其一是理解语言隐含的信息,把握作者的旨趣。

教师要帮助学生多角度地分析它蕴藉的深层意义。

其二是语言的运用和评价能力。

如鉴赏古代诗歌,则要求学生仔细体会诗歌的意境,推敲出最能突现这种意境的词语。

这不仅要求具备修辞、语音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与体味诗的意境,将生活经验联系至语言文字上。

艺术语感是构成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形成有赖于长期阅读文学作品,并作思考和体验。

2.1 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以及环境等诸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形象;戏剧主要依靠人物的
独白、对话、表情动作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

鉴赏小说、戏剧类文学,重点是人物性格的分析和评价。

具体方法是:①通过作者的交代和肖像描写等,判断主人公的身份(是什么人)。

②联系背景、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从生动形象的人物动作、表情描写中,概括出主人公的主导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③联系情节的发展,结合人物当时的具体处境,抓住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人物语言(对话),重点分析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从而正确判断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④与只能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间接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戏剧作品不同,小说作品还可以通过描写和判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状态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因此,要分析和评价作品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方法是应把握在情节的发展,作者描写心理活动与刻面人物性挤的内在联系,并思考心理描写对人物性格的丰满性和真实性所起的积极作用。

2.3 情节结构情节是指叙事类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演变过程,由一组以上的、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究所构成,用以展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

至于如何安排作品的情节,则是作品的结构所承担的任务。

结构即文学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指作家把作品中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变化的环境等,经过精心的组织和恰当的安排,便之成为彼此关联的、完善统一的社会生活图景。

如何安排情节与组织结构,表现出作家构思的艺术匠心。

分析与评价作品情节结构的特点及作用,要理解作家的构思脉络,把握好全篇的结构特点,并联系作家要表达的题旨和情感作深入的思考。

2.4 景物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有下列作用:①从侧面揭示和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②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③交代背景,喧染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者反面衬情、情景相悖。

教学中要结合人物、情节、意境和特定的氛围,来分析和判断作品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

思考与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对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文学鉴赏能力的构成和培养
孙爱军(吉林省白城市海明小学 吉林白城 137000)
摘 要:语文课文学鉴赏能力是由审美感受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三部分组成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应从艺术语感、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景物描写四个方面入手,达到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文学鉴赏能力 审美感受能力 审美理解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8(a)-0145-02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