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

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

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

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
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

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

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

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

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缺席的。

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

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

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

也就是说,抒情主
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

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

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

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1期,有删改)
1.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B.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
态各异,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

这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D.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
忧思,寂寞、无聊、慵倦。

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答案】
1.A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这样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

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错,可及,可逾越,但并不容易。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C项,“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说法过于绝对,第5段最后“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
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错,应该是当事人的心态、视角。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

少袭爵,好学博闻。

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及即位,累迁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嘉平..中,为司隶校尉。

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

曾奏劾之,朝廷称焉。

时曹爽专权,宣帝称疾,曾亦谢病。

爽诛,乃起视事。

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

曾面质籍于文帝座曰:“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

”因言于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

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

”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假节。

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

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

侍从吏驱,莫不醉饱.帝既出,又过其子劭。

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

武帝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

久之,以本官领司徒.进位太傅。

曾以
老年,屡乞逊位.曰“司徒所掌务烦,不可久劳耆艾.其进太宰,侍中如故。

朝会剑履乘舆上殿,如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故事.”
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嬖幸之好。

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

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

一岁如此者不过再三焉。

然性奢豪,务在华侈。

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

都官从事刘享尝奏曾华侈,以铜钩绂纼①车,莹牛蹄角。

后曾辟享为掾,或劝勿应。

享谓至公之体,不以私憾,遂应辟.曾常因小事加享杖罚。

其外宽内忌,亦此类也.司空贾充权拟人主,曾卑充而附之。

及充与庾纯因酒相竞,曾议党充而抑纯,以此为正直所非.
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
(节选自《晋书·何曾传》)
【注】①纼(zhèn):穿在牛鼻子上的备牵引的绳子。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B.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C.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D.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5.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践阼”是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也指即位、登基,“武帝践阼"就是武帝登上帝位。

B.“太牢”指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猪三牲俱备。

若只有羊、猪,没有牛,则称为少牢。

C.“耆艾”泛指老年人。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如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五十岁为知天命,六十岁为古稀。

D.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嘉平”“正元"“咸宁”。

古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曾不惧权势,敢于直言。

对于朝野畏惧的抚军校事尹模,只有他敢上奏弹劾其恃宠作威;他不但在文帝面前质问阮籍服丧不守礼制,还进谏文帝将阮籍放逐边疆。

B.何曾位居要职,受武帝器重.他赴任镇北将军时,武帝派人为之送行数十里;他以年老为由请求辞职时,武帝允许他朝会时可佩剑、穿鞋、乘车上殿.
C.何曾遵守礼法,家风谨严.他从小到大不好声色,与妻子相敬如宾;他训诫儿子,在客人拜访时要端正仪容.
D.何曾心胸狭窄,逢迎权贵。

下属刘享曾奏报他奢华,他挟私报复,常因小事对刘享施以杖罚;他低三下四地依附于权臣贾充,当贾充与人争执时,他偏袒贾充。

7.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爽诛,乃起视事。

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2)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

曾见崇重如此。

【答案】
4.D
5.C
6.B
7.(1)曹爽被杀,他才出来任职治事。

魏帝被废黜,何曾参与了谋划.
(2)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武帝停留了很久,何曾严厉地责备了何劭.何曾就是这样被器重。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要仔细分辨选项,然后做出判断。

C 项,“古稀”指70岁,出自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

B项,“武帝派人为之送行数十里"错,应该是武帝亲自去送,原文是“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诛”译为“被杀”、“视事"译为“任职治事”、“预”译为“参与”。

(2)句中关键词“冠带”译为“戴冠束带”、“停”译为“使......停留”、“见”译为“被”。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

年少时继承了爵位,喜好学习,见识广博。

起初魏明帝为平原候,何曾为文学(官名)。

等到皇帝即位,何曾也多次升迁直至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嘉平年间,任司隶校尉。

抚军校事尹模凭借宠信作威作福,非法获利很多,朝廷内外畏惧他,无人敢言。

何曾上奏弹劾他,朝廷称赞这件事,当时曹爽专权,宣帝宣称有病,何曾也称病引退。

曹爽
被杀,他才出来任职治事。

魏帝被废黜,何曾参与了谋划。

当时步兵校尉阮籍自负有才,(行为)放荡怪诞,服丧时不守礼制。

何曾在文帝面前当面质问阮籍说:“你放纵情感而违背礼制,是败坏风俗之人,当今忠贤之臣执掌政权,综合名实考察,像你这类人,不能长久。

”又对文帝说:“您正在以孝治理天下,却听凭阮籍守丧期间在您座前饮酒吃肉。

应该把他放逐到荒远的边疆,不让他污染华夏。

”文帝说:“此人如此瘦弱多病,你不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容忍他吗?"何曾又引经据典,言辞说理很是激切。

文帝虽然没有听从(他的),当时的人却敬畏忌惮他。

正元年间,(何曾)任镇北将军、假节。

将要赴任,文帝让武帝、齐王司马攸送行数十里。

何曾隆重地行宾主之礼,准备了牛、羊、猪等饭食。

侍从随行(等人)没有不吃饱喝醉的。

武帝离开后,又去拜访何曾的儿子何劭.何曾事先训诫何劭说:“客人一定会(顺路去)拜访你,你应当事先准备,端正仪容,以示严肃恭敬。

”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武帝停留了很久,何曾严厉地责备了何劭。

何曾就是这样被器重。

武帝登上帝位后,任何曾为太尉,爵位进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

过了很久,在本职之外又兼任司徒。

后进位为太傅。

何曾以年老为由,多次请求退职.诏书说:“司徒掌管的事务繁多,不能长久地使
老人劳累。

晋升他为太宰,侍中一职照旧.朝会时可佩剑、穿鞋、乘车上殿,如同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一样。


何曾生性极孝,家门严肃庄重,从小到大没有歌舞或宠幸婢妾的爱好。

年老之后,与妻子相见,都端正衣冠,相待如宾。

自己面向南,妻子面向北,拜两拜进酒,敬酒应酬完毕就出去.一年中像这样的情况不过两三次.然而何曾性情奢侈,一定要豪华铺张。

帷帐车服,极其绮丽,酒肉饭食,超过王室。

刘毅等人多次上奏弹劾何曾奢侈无度,皇帝因为他是重臣,一概不过问.都官从事刘享曾上书弹劾何曾奢华,用铜钩和丝带做牛鼻绳,装饰牛的蹄角。

后来何曾征召刘享做属官,有人劝刘享不要答应。

刘享以为这完全是公事,不卷入私人怨恨,于是应召。

何曾常因小事对刘享施以杖罚。

所谓表面宽容而内心忌恨,就是这一类事。

当时司空贾充权势可与皇帝相比,何曾在贾充面前便低三下四,依附于他。

等到贾充与庾纯因饮酒发生争执,何曾偏袒贾充而压制庾纯,因而被正直的人非议.
何曾于咸宁四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送人游岭南
【唐】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赠黄鲁直注
【宋】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注:黄庭坚,字鲁直.
8.两首诗都写到别情,但有所不同,请简要赏析。

9.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8.戴诗的别情有着清新明快的色调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

诗人将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友人,描绘了一幅景色秀丽、四季如春的岭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与宽慰之情。

徐诗的别情流露出低沉感伤、深切留恋的情调。

诗歌通过未见时思念之深、既见时又觉时光短促、离别后寻访之苦的叙写,表达出二人心意相通的情谊,以及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9.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诗人忘记问朋友泊船之处是现实之事,是为实写,自己的梦魂在西城一带整夜飘荡寻找,不忍离开是梦幻中情状,是为虚写。

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
营造了一种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的艺术境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留恋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比较鉴赏诗歌的情感的题目。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戴诗中色调清新明快,虽写的是离别,但并无忧愁伤感,感情乐观向上。

徐诗则表现梦萦魂绕的思念之情,表现深深的留恋。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3)庄周的《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答案】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此题中要注意的字.如:“尊”、“酹”、“誉"、“沮"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陈国炯
笑嫂
笑嫂喜欢笑,与人相见微微一笑,高兴时哈哈大笑,有时独自一人也偷偷地笑,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捡宝似的笑个没完。

因此,没见过笑嫂发愁时是个什么模样。

【来源:ZXXK】
因为笑嫂爱笑,大家当面笑嫂笑嫂地叫,背后笑嫂怎么笑嫂怎么地夸,好像笑嫂的姓名就叫笑嫂。

笑嫂是我的师傅。

我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铝轮厂搞宣传,负责人事的小老头陪我到车间,对车间主任说,这小伙子到你车间实习一个月,你给他安排一下。

车间主任长着八字胡子,看似匪气十足.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我后,说,一个学生娃,哪能干活。

反正一个月后要坐办公室的,就去帮笑嫂做点事吧。

车间主任唠唠叨叨的一番话中,我知道有个笑嫂,也有些受辱的感觉。

车间主任唠叨完,亲自陪我去厂东边一个堆废料的塑料棚下,扯开嗓门喊,笑嫂,我给你送来一个徒弟,给你打个下手。

车间主任的一咋呼,我不但认识了笑嫂,还成了笑嫂的徒弟.
我很顺从地叫了笑嫂一声师傅,笑嫂听了高兴得咯咯地像母鸡下蛋般笑。

笑完了就说,你还真听小胡子的瞎话,什么师傅徒弟。

笑嫂停了一下对我说,大家都叫我笑嫂,你也叫我笑嫂吧,我可不敢做
你大学生的师傅呢。

说完又咯咯地笑,把个笑嫂的雅号笑得名副其实。

笑嫂已是奔五的人了,却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女人的那种臃肿,而是清清秀秀,穿戴得也整整洁洁,十分素雅。

笑嫂的活不笨重,也不怎么脏,她每天整理着送来的废过滤网,那些过滤网是用来过滤铅水的,用过后铝水沾在过滤网上结成了块。

因为过滤网是铁的,沾在上面的是铝,铁几百元一吨,铝上万元一吨。

把废铁网当铝卖,人家不要;把铝当铁卖,公司不干。

因此,笑嫂把沾在上面的铝块铝屑撬下来,分开卖,谁也不亏。

笑嫂做事很认真,一块块像翻找金子一般,有时我一不留神漏撬了几块,她会猫着腰,捡回来重新撬。

这样一来,我也不好意思马虎了,做得一丝不苟.笑嫂还挺关心人,我进公司时是夏天,南方的夏天贼热,加上在似露天一样的塑料棚下,汗似下雨般流,一把把捋也捋不完。

笑嫂见了心疼地说,大学生,你去找个地方凉快一下,这点活我做起来很轻松的。

我当然不同意,笑嫂就说,还要我陪你啊。

说完就咯咯地笑着,连推带搡赶我走.
笑嫂从来不到餐厅吃饭,她每次从餐厅里买来米饭,不打菜,菜从家里带来,等吃饭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就打开饭盒,坐在塑料棚下吃起来.那些走过来走过去的人都会与笑嫂打个招呼,笑嫂吃饭了?今天啥菜?还会有啥菜,这个星期吃成鸭蛋呗.笑嫂咯咯咯地笑着回
答,笑嫂的菜每星期换一种菜,成鸭蛋,炒鸡蛋等等。

那天,我没去吃中饭,笑嫂吃完饭去了洗手间,我想笑嫂经常帮我洗饭盆,我也帮笑嫂洗一次.打开盛菜的铝盒子,里面的成鸭蛋丝毫没动,完完整整地躺在盒内。

当初没在意,后来想想有点问题,以后几天我特意偷看了笑嫂的菜盒,我终于明白,笑嫂一个咸鸭蛋要吃一个星期。

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一位同事,同事不满地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我闹了个大红脸。

从此我不再看笑嫂的菜盒,也不再提及同一个菜要吃一个星期的事。

那次大地震后,公司开展捐款救援,笑嫂捐二百元,工会主席说,笑嫂你要不少捐一点?笑嫂微微一笑说,多的拿不出,捐二百没问题。

工会主席不再说什么了.
实习期满,我到宣传部搞宣传工作.那天工会去慰问贫困职工家庭,领导让我去拍照片,并写一篇通讯稿。

走了几户后,一行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巷里,叩开一扇墨绿色的斑驳的门。

门一打开,一张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有些诧异地叫道,笑嫂?笑嫂仍在笑,把大家让进屋,屋里灯光暗淡,客厅也逼仄,几个人进去后有些拥挤.这时我才知道,笑嫂的丈夫几年前被车撞得瘫痪,长年卧床不起,公公早年已故,婆婆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需照料,一个女儿正在上初中,家里十分拮据.笑嫂照顾两个病人,负担一个学生,又要上班,还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