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河流的补给水源包括( )
①大气降水②高山冰雪融水③湖泊水④季节性积雪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若在图中甲处修建一水库,该工程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植物蒸腾
D.水汽输送
解析:1.A 2.B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看出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湖泊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第2题,甲处建一水库,可以截留地表水,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4.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解析:3.C 4.A 第3题,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其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增大供水量的重要措施就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第4题,增加来水量和出水量,可以加快水体更新,有利于污染物排放,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6.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海陆间循环
解析:5.C 6.D 第5题,受库区的调节作用,冬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低,气流下沉,降水减少。

第6题,海水淡化工厂补充了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其作用类似于海陆间循环。

读“某班四位同学绘制的局部洋流模式图”,回答7~8题:
7.能正确反映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甲图中的寒流可表示是( )
A.西澳大利亚寒流
B.本格拉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千岛寒流
解析:7.A 8.D 第7题,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首先排除C、D项,其次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排除B项,选择A项。

第8题,甲图中的寒流位于北半球大洋西岸,符合的是拉布拉多寒流和千岛寒流。

读“太平洋的洋流分布略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洋流的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
A.世界海洋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形成大洋环流
B.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洋流分布无规律
C.在副热带地区大陆的东岸,有寒流经过
D.大陆的东岸均有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10.关于A、B两地附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为沿海地区,A地的降水较少
B.B附近地势较高,常常有地形雨形成
C.厄尔尼诺现象源自B海区
D.B地没有寒暖流交汇,难以形成渔场
解析:9.A 10.C 第9题,盛行风吹动海水流动,在南北半球形成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高纬地区由于南极洲的存在,形成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是有规律的;在副热带大陆东岸,有暖流经过;南半球大陆东岸一般没有寒暖流交汇。

第10题,A地附近受暖流影响,B 地附近受寒流影响,A地降水多于B地;B地盛行离岸风,地形雨较少;B地盛行上升流,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A、B、D错误。

答案为C。

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大洋环流的是( )
①本格拉寒流②千岛寒流③秘鲁寒流④西风漂流⑤南赤道暖流⑥东澳大利亚暖流⑦阿拉斯加暖流⑧巴西暖流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
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
D.⑥→④→甲→⑤
12.若图中的海洋是太平洋,当甲洋流远离海岸且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时,受其影响可能出现严重旱灾的国家是( )
A.智利
B.美国
C.印度尼西亚
D.英国
解析:11.D 12.C 第11题,甲洋流的流向及所在位置(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解题突破口。

甲洋流是处于大洋东岸(大陆西岸)自南向北的洋流,若在纬度30°附近,应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中的一支,能构成完整大洋环流的是: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

故D项正确。

第12题,若此处水温增高,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太平洋西岸干旱。

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

读图,回答13~14题:
13.若甲地在75°W附近,有关洋流P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向北延伸
B.使得流经海区海水增温
C.冷海水上泛,形成著名渔场
D.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
14.若乙地在120°E附近,有关洋流Q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C.可能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D.使得沿岸气候终年湿润多雨
解析:13.B 14.A 第13题,据图分析,甲位于大陆西岸,若甲地在75°W附近,则P洋流为秘鲁寒流,洋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降低;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使大陆沿岸地区多大雾天气,同时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向北延伸;该处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饵料丰富,形成著名的渔
场。

第14题,由图可知,乙地位于大陆东岸,若乙地在120°E附近,则Q洋流为日本暖流;洋流可以扩大海洋污染范围;暖流对沿海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该沿岸地区为季风气候;洋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增加空间中的水汽,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下图示意某专家发明的屋面集蓄雨水系统与中水联用的工程设计(中水指工程水、生活用水等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

读图,回答15~16题:
15.屋面集蓄雨水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
A.大气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蒸发
16.该工程设计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解析:15.C 16.D 第15题,屋面收集大气降水,减少了大气降水转换为径流,因此主要影响地表径流。

第16题,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个地方有一定的降水但存在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华北地区正好符合这一特点,最适宜推广该工程。

青藏地区、东北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西北地区降水稀少,都不宜推广。

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

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据此回答17~18题:
17.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量下降③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④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8.珠江流域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③污染浪费严重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17.D 18.C 第17题,造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有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以及人类需求量的增加,同时水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第18题,珠江流域地区降水量大,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污染浪费严重,主要是水质型缺水。

A.空间分布不均
B.季节分配不均
C.蒸发微弱
D.气候干旱
20.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
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
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
解析:19.B 20.B 第19题,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且时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第20题,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此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改进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读“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甲图中河流AB段为“地上河”,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是,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是,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

(3分)
(2)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通常是丰水期,枯水期。

而甲图中的河流在AB段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否如此?为什么?(5分)
(3)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是(填“东北”或“西南”或“西北”或“东南”)地区。

(4分)
(4)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

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

(3分)
解析:第(1)题,湖泊①位于河流的源头,是河流上游水源的主要来源;湖泊②位于中游,与河流水相互补给,对河流径流有较大的调节作用;湖泊③的水源来自于河流,与河流不存在互补关系,只存在河流水补给湖泊水的单向补给。

第(2)题,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水位的变化,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

第(3)题,乙图中的河流为内流河,其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

第(4)题,根据河流水的最后流入地来确定水循环的类型。

甲图中的河流为外流河,主要是海陆间循环;乙图中的河流为内流河,主要为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

答案:(1)①②③(3分)
(2)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水否;AB河段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因为“地上河”的水位始终比两岸的地下水水位高。

(5分)
(3)高山冰雪融水西北(4分)
(4)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3分)
22.下图为某大洋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图中丙海区冬季盛行季风,受其影响,该海区洋流呈方向流动。

(4分)
(2)有专家设想,利用洋流运送南极冰山解决乙地区的缺水问题。

请你设计一条合理的全程利用洋流运送冰山的路线,在图中的洋流上用箭头标出线路。

(6分)
(3)丁地沿岸海域夏季水温明显低于同纬度的甲地,请从洋流对气流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10分) 解析:第(1)题,丙海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受此影响,该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第(2)题,在利用洋流运送冰山的过程中,在南印度洋利用中低纬度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在北印度洋利用季风洋流。

第(3)题,丁地沿岸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该洋流为寒流,具有降温的作用。

答案:(1)东北逆时针(4分)
(2)略(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季风洋流)(6分)
(3)夏季,丁海区沿岸盛行西南季风,吹离岸风,沿岸水面降低;底层水温较低的海水上升补偿,形成寒流;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得丁海区夏季水温较低。

(10分)
23.阅读表格,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分)
中国部分流域情况表
从表格中各流域水资源总量试推测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要原因是。

解决此现象的主要措施是,已经实施的工程是。

(4分)
(2)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是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是流域,试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以下措施中能有效改善缺水地区现状的有(多选题)(5分) ( )
A.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B.节约用水
C.防治水污染
D.研究利用海水和咸水
E.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其涵养水源的能力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为解决该问题,我国已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第(2)题,计算可得,珠江流域人均水资源(约4 642立方米/人)最为丰富;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约200立方米/人)最为短缺,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原因。

第(3)题,符合实情即可。

答案:(1)南多北少我国的降水量南多北少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4分)
(2)珠江海河①自然原因:降水少且变率大。

②人为原因:人口和城市分布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生态破坏严重,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6分)
(3)ABCDE(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