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卷)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安徽卷】
语文·全解全析
1.【答案】江春入旧年何人不起故园情非淡泊无以明志何妨吟啸且徐行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园、泊、吟、啸、幽、阴”等字词容易写错。

2.【答案】(1)幽wǔ mèi
(2)结构:承上启下(过渡);内容: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C
(4)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字形、字音的掌握。

幽静:幽雅寂静。

妩媚(wǔ mèi):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2)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第②句承接第①句关于“月河”的内容,引出第③句关于台儿庄的诗作,所以第②句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在内容上起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3)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本诗触景于韩庄,应由“韩庄”起,所以①句为首句;因①句中“水气罩楼台”描绘一种水汽弥漫的景象,所以可接第②句的“不开”,②句在①句后;这首诗构思于运河,所以第④句为尾句,描绘看到的运河上船只来往的景象;第③句为观看运河的地点,即人在长亭里看运河上船只来往。

所以此诗句排序应为
①②③④。

故选C。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

这段文字,第①句写美丽的“月河”,第②句写月河给台儿庄平添了几分妩媚和灵气,第③句写乾隆皇帝赞美台儿庄的读作,所以文段流露出作者对台儿庄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答案】(1)活动一(示例)①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②弘扬天水美食文化③学习天水呱呱制作技艺
(2)活动二(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一场精彩绝伦的“天水呱呱”争霸大赛即将在这里上演,手动、眼看、鼻嗅、口尝,色香味样样致命诱感!来吧,同学们,踊跃参与吧,这里就是我们大展身手的舞台,显露绝技的天地!
(3)活动三(示例)反问、夸张、比喻、对偶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有力地凸显了天水呱呱酸辣可口的特色及其诱惑不可阻挡。

【解析】(1)活动一:本题考查主题活动的目的。

“天水城”代表天水的地理特色,“天水人”代表天水的人文特色,“天水呱呱”是一种甘肃天水的传统风味小吃,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

因此,此主题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认识天水的建筑、服饰、饮食、习俗等特点,分析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认识我
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主人翁精神。

(2)活动二: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的能力。

为某个活动拟写开场白时,一般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活动的意义,即主题语,最后引出这次主题活动,即过渡语。

语言要有文采,有号召力。

回答此题时,注意几个小问题:1、前面有称呼和问候语,如“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等;2、紧扣活动主题“天水城·天水人·天水呱呱”,阐述天水的自然、人文、饮食等地方特色,激发大家的活动热情;3、过渡语,可用祈使句的形式有“今天,让我们一起……”或“现在,‘天水城·天水人·天水呱呱’主题活动正式开始”等等。

语言力求清新优美,可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要热情洋溢,富有鼓动性。

(3)活动三:本题考查赏析广告语。

做此题可以抓住运用的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作用着手分析。

比如上下句运用了对偶,格式整齐,朗朗上口;“满碗流红”运用比喻,“岂能、安能”运用了反问,加强语气;“香飘万里”运用了夸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水呱呱酸辣可口的特色及其诱惑不可阻挡的特点。

4.【答案】性格:(1)粗暴蛮横(2)精明能干、小心谨慎。

作用:(1)杨志粗暴蛮横的处事方式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是生辰纲被劫的主要原因。

(2)着力刻画杨志的精明干练、小心谨慎,可他还是钻进了八条好汉设下的圈套,反衬出吴用等人的机智勇敢,比杨志更胜一筹。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解答时应做到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这畜生不呕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从杨志对待众军人的态度上可知他是一个粗暴蛮横、精明能干的人。

“都管,你不知。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

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说明他是个心思缜密,谨慎行事的人。

杨志粗暴蛮横的性格,是生辰纲被劫的主要原因。

同时着力刻画杨志的精明干练、小心谨慎,是为了反衬出吴用等人的机智勇敢。

5.【答案】(1)直接描写“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挑夫如何不怨?渲染气氛,富有感染力。

(2)“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烘托心理,“热不可当”表现出军健的怨怒怅恨,语言极为简洁。

(3)“那石头热了,脚疼走不得”通过切身体会表现热极之苦,传神逼真,语言简洁凝练。

(4)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通过人物语言写天热,烘托军汉们对杨志的怨恨,为后文口渴喝酒埋下伏笔。

(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了怎样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什么样情感、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烘托众军人的热不可耐的心理,为下文做铺垫;“那石头热了,脚疼走不得”通过切身体会表现热极之苦,生动传神、逼真形象。

6.【答案】写都管骂杨志言语,第一句,说破杨志不是提辖,只是遭死的军人,鄙夷杨志,打击杨志;第二句,说提辖实是我家所与,点破杨志是靠相公才能升官,盛气凌人,一副奴才嘴脸;第三句,说杨志即使是个提辖,也只如草芥子,进一步侮辱杨志。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解答时要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思考。

“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 说杨志只是遭死的军人,打击杨志,看不起他;“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点破杨志是靠相公才能升官,显示出一副狗奴才嘴脸;“比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把杨志和草芥子相比较,更是在侮辱杨志。

7.【答案】失意:(1)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2)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得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提拔做管军提辖使。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识记关键情节,经典片段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杨志的故事在《水浒传》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杀死泼皮牛二),得官,失陷生辰纲。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

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

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林冲风雪山神庙后,投奔梁山,受到寨主王伦刁难,只得下山去取投名状。

杨志正逢恩赦,要去东京谋求复职,恰好路经梁山泊,遇到林冲。

二人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最终被王伦劝下。

王伦有意招纳杨志入伙,却被杨志婉拒,只得放他离开。

杨志到东京后,通过门路见到了太尉高俅,却被高俅赶出。

他盘缠用尽,只得到天汉桥街市上变卖祖传宝刀,却又遇泼皮牛二寻衅滋事。

牛二要强夺宝刀,再三纠缠。

杨志“一时性起”,怒杀牛二,而后到开封府衙自首,被打入死囚牢。

天汉桥百姓感念杨志为民除害,替他花钱上下打点。

最终,杨志被免除死罪,只以“斗殴杀伤,误伤人命”之罪,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东郭斗武杨志到大名府后,却得到北京留守梁中书的赏识,被留在府中听用。

梁中书见他做事勤谨,有心提拔他为军中副牌,但却担心有人不服,便安排东郭门教场演武。

杨志比枪、斗箭,连败副牌军周谨。

梁中书让杨志接替周谨担任副牌军,却惹恼了正牌军索超。

索超出场与杨志比武,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都监闻达担心两败俱伤,急命鸣锣,并和李成一道禀报梁中书,称二人皆可重用。

梁中书便将索超、杨志同时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据此概括即可。

8.【答案】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宋江义放晁盖;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等。

【解析】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9.【答案】(1)影响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原因;(2)由于时代的隔膜,青少年阅读经典有困难;(3)阅读经典的目的;(4)不知道要读什么书。

【解析】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除此之外,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是影响到阅读兴趣的”可以筛选概括出(1)的答案:影响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原因;根据材料一“由于时代的隔膜,青少年阅读经典通常都是有困难的,包括在语言形式以及内容理解方面的困难”可以筛选概括出(2)的答案:由于时代的隔膜,青少年阅读经典有困难;根据材料三“集中到一点,就是不要为读经典而读经典,目的是要促进
自己的精神成长,我们是为了‘立人’而阅读经典”可以筛选概括出(3)的答案:阅读经典的目的;根据材料三“其次是不知道要读什么书”可以筛选概括出(4)的答案:不知道要读什么书。

10.【答案】(1)2019年和2018年相比,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有所增长;(2)不管是2018年,还是2019年,在我国未成年人中,9—13周岁的未成年人图书阅读比例最高。

【解析】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注意观察表格中数据的走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从材料二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各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2019年都略微高于2018年,据此可以概括出第一个结论;从材料二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管是2018年还是2019年,9—13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都高于0—8周岁和14—17周岁,据此可以概括出第二个结论。

11.【答案】B
【解析】考查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

A.根据“经典阅读最好有导读,掌握某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方法”可知,温儒敏认为经典阅读最好要有导读,而不是“一定”;C.根据“不仅要读中国经典,而且要读外国经典”可知,钱理群认为中国经典和外国经典同等重要,都应该读;D.根据“影视和网络确实提供了阅读的新的可能性……但这类阅读要有限制”可知,温儒敏和钱理群并没有否定网络阅读,只是认为青少年应该有所限制;故选B。

12.【答案】示例:小江同学,你好。

通过看影视作品的方式了解经典名著,虽然省时又精彩,但也有很多不足。

比如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作者用诗化的语言,自然、真实地再现了河北人民生活和战斗的情景。

在描绘这些场面的时候,作者不是正面地写刀光剑影,而是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为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如雪的苇,粉红色的荷花箭,衬托出冀中大地的子民们迎接全新生活的愉悦及其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

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无法感受到的。

因此,我建议你阅读经典名著时还是最好读原著,影视作品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解析】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和对名著的了解。

题干要求以小滨的名义劝说小江认真阅读经典,因此称呼应该是“小江同学,你好”。

根据材料可知,小江喜欢通过看影视作品的方式来代替名著阅读。

因此,我们要结合备选名著劝说小江阅读原著的好处。

一方面,影视作品因为时间、拍摄技术等原因,作品中的有些内容不能完整呈现;另一方面,影视作品更多呈现的是作品的故事情节,对于作品的语言、风格、环境描写等更是无法细腻表现。

而阅读原著,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同时还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提升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劝说时注意结合备选书目的内容。

《白洋淀纪事》《猎人笔记》《湘行散记》可以侧重于作品的语言特色,因为这三部作品都带有散文风格,比如《湘行散记》,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镜花缘》则侧重于作品大胆丰富的想象,辛辣幽默的文笔,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等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等,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

这些内容在影视作品中都很难完整呈现。

13.【答案】拉,拽认错,道歉写对……感到惊奇认为惊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引,古今异义词,拉,拽;谢,古今异义词,认错,道歉;书,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写;奇,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

14.【答案】在天子殿门前尚容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尚,尚且;容,容许;走马,纵马奔驰。

15.【答案】C
【解析】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的理解。

“西望长安不见家”,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

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

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

ABD中的“望”都有看到、看见的意境,都是对眼前景物的欣赏。

C中的“望”只是单纯的“望”,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

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触景生情,心念家国,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表达了作者“望”而“不见”的愁苦。

与诗句“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同,故选C。

16.【答案】才高气傲的李白,受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连累而获罪,后经郭子仪营救改为流放夜郎,他听到笛声,联想到自己命运坎坷,壮志难酬,因此产生这种心境。

【解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诗歌注释“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和甲文中“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璘起兵反,白逃还彭译,璘败,累系浔阳狱”,“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理解,了解“迁客”的意思,然后来阐述原因。

才高气傲的李白,受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连累而获罪,后经郭子仪营救改为流放夜郎,在流放途中听到《梅花落》。

诗歌末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

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

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寄托在这首曲子中,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据此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李白云游四方,想去登华山,喝醉了酒,骑着驴子经过华阴县衙,华阴县令不知道他是李白,就很生气地把他拉到大堂上,说:“你是什么人,敢如此无礼?”李白在供状上不写姓名,只写道:“曾经用龙
巾擦口水,让御手调羹,杨贵妃捧砚台,高力士脱靴子。

天子门前还允许我跑马,华阴县里却不让我骑驴?”县令既吃惊又惭愧,忙行礼谢罪说:“不知翰林来到这里。

”李白长笑一声离开了。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

永王李嶙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说来应当被处斩。

当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对郭偷偷地称他奇特。

当时郭子仪犯法,应受处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到处罚.以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

17.【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这个命题涉及的关键词有4个,分别是“这里”“也”“我”“舞台”,“这里”是叙事的落脚点。

但它却表达了一个宽泛而又丰富的概念,我们可以赋予“这里”很多具体的内涵,如“人生”“社会”“家庭”“书本”“学校”“阅读”“音乐”等等。

“舞台”是文章的立意点。

关于“舞台”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供演员演出的台子;一种是比喻社会活动的场所。

很显然,这里“舞台”是指第二种意思,指能获得知识和能力,增长智慧和才干,能给心灵以净化,思想以启迪的“舞台”。

“也”是文章审题的重点,也是文章审题的难点。

它意味着“这里”不是“我”平常演出的舞台,而是给“我”锻炼、展示、感悟和启示的除正式“舞台”之外的其他任何地方。

还有这种思路是,原先这里不是我的舞台,经过我的努力,也成了我的舞台。

“我”一般指考生本人,当然也可以写其他人。

因此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叙述生活中与“我”的另一个“舞台”直接相关的各种故事,如“我”把演讲比赛当作舞台,把下棋比赛当作舞台,以此来表达“我”对精彩“舞台”的不懈追求,以及自己为学、为人处事的态度,表现自己的人生观。

基于此,可以从以下思路进行构思;思路一:课堂是舞台,“我”在课堂上做得很优秀,希望自己的另一个舞台也一样优秀。

思路二:自己在每个方面成绩突出,并且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思路三:可以不写“我”,把文题中的“我”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

因此,运用于作文中的素材应多与历史,人文及自然等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