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司丽程喜富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15期
【摘要】目的研究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6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
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和维脑路通治疗,观察组给予降纤酶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降纤酶;脑梗死;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液流变学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5.097
中老年男性为脑梗死多发人群,脑梗死会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而发生坏死,使神经功能出现障碍。
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头痛、意识障碍及抽搐等,病情发展严重时还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研究发现,脑梗死急性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使脑梗死得到有效治疗,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降纤酶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理想[2]。
本次研究为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应用降纤酶的治疗效果,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应用降纤酶治疗,疗效理想,明显改善患者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时间均≤72 h,年龄45~80岁,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发病时间>72 h及年龄80岁的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神经异常疾病的患者。
根据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8.5±10.2)岁;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
(60.2±10.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低分子5%右旋糖酐治疗,配合维脑路通进行静脉滴注。
观察组给予降纤酶进行静脉滴注, 10 U/次,滴注1次/2 d。
两组患者均以7 d作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 2. 2 检测方法在治疗前后,清晨取患者空腹3 ml血液,置于抗凝管内经离心后,取血清在冰箱4℃下冷藏预备检测。
以试管法检测凝血活酶时间,以半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马尔文仪器检测血液流变学中高、低切变率及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各项指标。
1. 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其中血液流变学观察内容包括高、低切变率及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情况[3]。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对照组治疗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0.1±0.8)s,治疗后为(10.8±0.5)s;观察组治疗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为(10.1±0.7)s,治疗后为
(12.5±1.0)s;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2. 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前,对照组高切变率(5.8±1.2)%,低切变率(12.1±
3.2)%,血浆粘度(1.8±0.9)mPa·s,红细胞压积(4
4.5±4.8)%,纤维蛋白原
(5.2±0.7)g/L;观察组高切变率(5.7±1.3)%,低切变率(12.1±3.1)%,血浆粘度
(1.8±0.8)mPa·s,红细胞压积(44.2±4.8)%,纤维蛋白原(5.2±0.6)g/L;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对照组高切变率(4.6±1.0)%,低切变率(8.2±3.4)%,血浆粘度(1.7±0.8)mPa·s,红细胞压积(40.0±5.2)%,纤维蛋白原(4.9±0.5)g/L;观察组高切变率
(3.7±1.0)%,低切变率(7.4±2.4)%,血浆粘度(0.2±0.8)mPa·s,红细胞压积
(41.8±4.3)%,纤维蛋白原(3.2±0.3)g/L;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3 小结
降纤酶属于蛇毒类制剂,可以影响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起到降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减少小血栓的形成,减少脑梗死患者大脑细胞缺氧导致的损伤[4]。
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一致
[5, 6]。
可见,脑梗死急性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脑梗死效果理想,还能有效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脑缺血的状态,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总之,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理想,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加良.低分子肝素与降纤酶对再灌注时间窗外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12, 41(1):11-12.
[2] 王洗.脑梗死的药物治疗现状.天津药学, 2010, 22(4):60-63.
[3] 廖丹,王显超,荣根满.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16):122-123.
[4] 胡波,丁扬,龚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血粘度及凝血指标的变化.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3, 23(3):182-183.
[5] 王玉红,刘晖,韩鹏飞,等.降纤酶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2, 30(2):151-153.
[6] 贾东佩.降纤酶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APTT、PT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7):124-125.
[收稿日期: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