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浔阳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浔阳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7题;共17分)
1. (2分) (2016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各项中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憎恶(zēng)恶梦数见不鲜(shuò)唉声叹气
B . 迤逦(yǐ)膨胀怏怏不乐(yāng)没精打采
C . 毗邻(pí)辐射不可逾越(yú)委曲求全
D . 拮据(jù)庇佑叨陪鲤对(tāo)长嘘短叹
2. (2分)(2017·浙江模拟)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冒昧信息爆炸批沙拣金
B . 幽僻个性禀赋出类拔粹
C . 缘份推陈出新精雕细琢
D . 坐落删繁就简见微知著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霍金21岁时患上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以至全身不能动弹,不能说话,但他身残志坚,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 . 为了“让文化勾通两国人民的心灵”,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来到日本记者中心,出席了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演讲会。
C . 春初时节,走进大洲广场,顿觉沐浴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之中,书画摄影、诗词楹联、剪纸刺绣等令人目不暇接。
D .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谈心,但千万不能讥讽孩子无知,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孩子今后再也不敢跟父母交心了。
4.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 .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C . 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 .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转变。
5. (2分)(2017·新乡模拟)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文是以母语为特征的、承载其他学科所必需的训练独立思维能力的最基础的学科,①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是:②考试的功利主义,语文学科由于其拉分少、进步慢等特点,③被学生有意无意地忽视。
所以,④想使孩子们爱上母语,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提升,在现有的框架之下,⑤高考考试方式的改变,⑥需要广大语文老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A . A
B . B
C . C
D . D
6. (2分) (2016高三下·枣阳期中) 请为下面一组漫画中的四幅图各拟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幅画的内容,然后指出这组漫画的寓意。
提示:第一幅画中人物手中拿着的是烟斗。
(1)
概括内容:________
(2)
指出寓意:________
7. (5分) (2019高一上·成都期中) 下面的示例是一学生学习《再别康桥》后写的一副对联。
请根据《雨巷》的内容,写一副七言对联。
(不必讲究严格的平仄)
示例对联:一潭清泉榆荫下,半道彩虹浮藻间。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8. (6分) (2018高三下·陆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
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
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
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
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
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 . 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府的赏赐。
C . 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 . 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讨的原因。
B . 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C . 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 . 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的生存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 . 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 . 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隐士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D . 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9. (12分) (2019高二上·扬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衣
毕飞宇
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
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胚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
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
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
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
这不是A档B档的事。
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
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
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把自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
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
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
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要了命。
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
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
筱燕秋的后背上一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
筱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
医生说:“最好呢,住下来。
”筱燕秋没有讨价还价,生硬地说:“我不住。
”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再忙你也得先消炎。
先吊两瓶水再说。
”利用取药的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时间不算宽裕,毕竟也没到火烧眉毛的程度。
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也耽搁不了什么。
这样也好,一边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
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
筱燕秋起初只是闭上眼睛养养神的,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
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那么高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
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一觉醒来,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
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
她拔下针管,包都没有来得及提,拔了针管就往门外跑。
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
雪花那么大,那么密……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喇叭。
筱燕秋急得没病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
她一路跑,一路叫,一路挥舞她的胳膊。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
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
筱燕秋上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
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你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听。
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筱燕秋没有说。
筱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的嘴唇,不会说话。
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王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她只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
王母娘娘没有出现,没有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
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
她才是嫦娥。
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
锣鼓响起来了。
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
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回真的死了。
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
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
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了。
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
筱燕秋一点都不知道她做了些什么,她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地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
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带头套,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
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
但是,她的安静让化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
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
筱燕秋并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
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
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
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黄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
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突然堵住了许多车。
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
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吹过来的,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
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独特之处,将人和戏巧妙结合,为人设戏,以戏写人。
人与戏彼此叠映,相互阐释。
B . 小说通过筱燕秋闯进化妆间后和春来“对视了一眼”这个细节,微妙地揭示出这对师生之间的矛盾纠葛。
C . 小说细致入微地记叙、描写了筱燕秋自己化妆的情形和动作,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D . 小说结尾记叙了筱燕秋在风雪中路灯下轰轰烈烈的“演出”,旨在表现她高超的艺术和自负的个性。
(2)文中三处划线句关于“风雪”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试探究“嫦娥”的意蕴。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4题;共41分)
10. (11分) (2017高一下·张家界期末)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
下列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 .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 .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 .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
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六艺:即儒学“六经”,具体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 . 太史令:秦朝开始设置太史令,西汉因之,掌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俸禄六百石。
C .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 .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衡为人谦虚,洁身自守,辞谢了多次征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
B . 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及制作过程的精细、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说明介绍。
C . 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地震发生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
D . 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当张衡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他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1. (7分) (2018高三上·汽开区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B . “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 . “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 . 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12. (13分) (2019高三上·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虞奕字纯臣。
第进士。
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
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帝悦。
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
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
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
擢监察御史。
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
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
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
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
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
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
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
入为开封少尹。
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
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从之。
迁光禄卿、户部侍郎。
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
寇平,论劳增两秩。
还为户部。
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
如僚属。
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即自劾不称职。
诏徙奕工部。
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
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
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B .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C .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D .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B . 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 . 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
D . 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虞奕善用策略,剿灭贼寇。
西部出现盗贼,朝廷派兵追捕无效,最终采用虞奕计谋,降服了盗贼;睦州出现叛乱,虞奕因平定贼寇有功而加官。
B . 虞奕忠于职守,尽心履职。
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对秘书丞赵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长官支持,此事得以上报朝廷。
C . 虞奕秉公执法,据实断案。
阳武富家子对民妻欲行不轨,未遂而杀人,府县及大理官员受贿后枉断官司,虞奕接受诏命据实审案,涉案人员最终伏罪。
D . 虞奕仗义执言,奏罢屯田。
中贵人以屯田开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愤,虞奕不顾前来查处的使者阻拦,上疏反对屯田,朝廷最终取消屯田制。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为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B .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十三、四岁的男子。
C . 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纯色全体牲畜和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叫“牺牲”。
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牢”。
D . 告庙,天子或者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②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13. (10分) (2019高二上·鹤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想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追求美好理想,即使身死多次也不后悔的决心。
(3)庄子在《逍遥游》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4)庄周在《逍遥游》中认为,小有小的凭借,大有大的凭借。
比如“________”,那么就只能承载草芥;而学鸠不理解,所以对大鹏的行为提出“________”的质疑。
(5)《氓》中回忆儿童时代尽情欢娱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7高一上·高邮期中)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