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风格模型
以整体-分析风格维度为特点的认知风格模型很好的体现了行为的关键作用。表现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整 体的或是分化的、分析的对心理发展和个体差异的影响。有五个认知类型很好的体现这一主题:场依存-场独立、 熟虑-冲动、聚合-发散思维、齐平化-尖锐化、整体-序列。可以发现这五个模型均很好地置于双极主题上, 于信息加工的知觉阶段有关系,或更近一步的过程,包括外界刺激被感官登录后被综合,与更复杂的先前的知识 发生,准备应用到更复杂的心理过程。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在心理科学研究早期,人们便注意到一部分人在思维中倾向于以言语的方式表征信息,而另一部分则倾向于 以视觉或表象的方式加工信息。Riding和Cheema描述可这方面的早期工作和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作为 调查在认知过程中言语表象的性质的基础。
发展简史
40年代早期到80年代末,认知风格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Riding和Cheema回顾了以往提出的30多种认 知风格类型理论,通过分析每一种认知风格理论的基本描述、评价方法、对行为的影响以及风格类型之间的相关, 认为过去提出的众多认知风格理论是某些潜在的相同维度的不同名称或标签。并用因素分析法证实了这种假设的 合理性。分析表明,已于德认知风格类型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的认知风格维度:整体-分析(Wholist-Analytic) 维度和言语-表象(Verbal-Imagery)维度。也有人称之为认知风格的两个家族。整体-分析这一风格维度与个 体在加工信息时是倾向于从整体上看,还是倾向于从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把握相;言语-表象维度与个体在表征 信息或思考时是倾向于以言语的形式,还是以表象的形式相。
认知方式
心理学术语
目录
01 含义
03 认知风格模型
02 发展简史 04 常见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理解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 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含义
人在认知操作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征。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方式表现为一个人习惯于采取什么方式对外界事 物进行认知,它并没有好坏的区分。认知方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沉思性和冲动性、拉平和尖锐化等。其中最主 要的是 H.A.威特金提出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特征。具有场依存性特征的人,倾向于以整体的方式看待事物, 在知觉中表现为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场独立性特征的人,倾向于以分析的态度接受外界刺激,在知觉中 较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中,场依存型者在认知加工信息中倾向于依据外在参照,自我与非自我的心里分化程度低,对他人提供的 社会线索敏感,优先注意自己所处的社会人际关系。
场独立型者在认知加工信息中倾向于依据个人的内部参照,自我与非自我的心里分化程度高,对他人提供的 社会线索不敏感,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
常见
1、场依存与场独立 2、冲动型与沉思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 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
这一术语是Allport在1937年首先使用的。对认知方式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20世纪60年代非常盛行, 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达顶峰,以后逐渐趋向衰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方式研究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重 视,并从最初的心理学领域逐步扩展,成为教育、计算机编程、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