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对白血病患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3两组HBeAg转阴率和肝功复常率对比[n(%)]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肝区疼痛、恶心、乏力以及腹胀等,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容易诱发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等,对于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

有报道指出[2-3],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若想阻断并延迟进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发生率,就需要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并缓解肝脏的受损严重程度,有利于促进预后和转归。

现阶段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多应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也是治疗中优选的抗病毒药物,可发挥良好的抑制病毒复制效果,通过长期口服给药能够促进病情稳定,有利于帮助消除机体内病毒。

现阶段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药物为拉米夫定,然而单独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有研究提示[4-5],通过采取拉米夫定口服治疗方案,可能产生乙肝病毒耐药性风险,并且有部分患者通过长期口服用药,容易产生肝内炎症,甚至可能诱发重型肝炎,同时停药后容易出现复发,无法彻底实现根除乙肝病毒的效果。

药物恩替卡韦属于核苷类似物,能够长期且持续对于HBV-DNA复制形成良好抑制作用,有助于延缓病情,同时也能够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发生率,有助于帮助改善肝功能。

同时,恩替卡韦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能够对乙肝病毒的多聚酶发挥良好抑制作用,能够通过产生磷酸化活性和乙肝病毒多聚酶形成竞争性关系,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活性的效果。

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采取恩替卡韦抗病毒方案进行治疗,肝功能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同时HBV-DNA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BeAg转阴率以及肝功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也进一步提示,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采取恩替卡韦抗病毒方案,有助于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采取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方案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并提升HBV-DNA应答率。

参考文献
[1]代海峰,季瑜.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抗病毒治疗进展[J].内蒙
古中医药,2014,33(28):91-92.
[2]范冬梅.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6):85-87.
[3]董宇.关于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不同时期慢性乙型肝炎的
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7):55-56,59. [4]唐海峰.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时期慢性乙型肝炎的
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1):57-59.
[5]顾宏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3):62-64.
组别例数HBeAg转阴率肝功复常率
观察组对照组
χ2 P 42
42
26(61.90)
17(40.48)
5.310
0.001
39(92.85)
31(73.81)
7.902
0.000
伏立康唑对白血病患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郭妮娜(长沙市第三医院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伏立康唑对白血病患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经我院收治的66例白血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

对照组常规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32/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9%(26/33)(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6.32±0.93)d、全身疼痛消失时间(5.31±0.89)d、咳嗽消失时间(10.14±1.04)d、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12.24±1.37)d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白血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接受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症状,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白血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伏立康唑
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0)02-0050-02
白血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病会抑制人体的正常造血功能,并会使免疫力逐渐下降,进而容易出现多种感染。

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是白血病患者较为常见的感染,可造成气道黏膜炎症、肺部炎症性肉芽肿,病情严重者可以出现坏死性肺炎,危及生命安全,需要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1]。

现临床上主要对白血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实施两性霉素B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但是在治疗时药物的起效较慢,且不良反应较多,导致治疗受到影响[2]。

本文主要研究伏立康唑对白血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经我院收治的66例白血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符合《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中的诊断标准,出现白血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咯血、胸痛等症状;排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对本文使用药物过敏、不愿接受本次治疗。

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

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9.03±3.58)岁。

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95±3.64)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给予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284),初始剂量为0.1mg/kg,将两性霉素B溶入5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第2天,根据病情将两性霉素B 的剂量增加至0.25~0.50mg/kg,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给予伏立康唑(北京博康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751)治疗:给予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的剂量为4mg/kg,将其与100mL、浓度为0.95%的氯化钠溶液混合,给予静脉滴注,在连续治疗2周后,改为伏立康唑片,每次口服200mg,连续口服2周。

1.3观察指标: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消失时间(包括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全身疼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

1.4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正常;②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③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异常有所改善;④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异常均无明显
变化。

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P<0.05)。

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对比: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全身疼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对比(d,x±s)
3讨论
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临床上多实施化疗治疗,但是化疗中身体免疫力遭到破坏,容易出现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3]。

白血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会对肺部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临床症状为咳嗽、胸部疼痛和呼吸困难等,严重者
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严重威胁身体健康,需要实施及时有效的
治疗。

笔者对对照组对症使用两性霉素B,此药是多烯类抗真菌
药物,可以与真菌细胞上的固醇结合,进而损伤细胞膜的通透
性,促使真菌细胞内的物质外露,导致真菌凋亡,可以改善病情,
但是此药在支气管和肺组织中的浓度较低,治疗效果有限[4]。

本研究观察组实施伏立康唑治疗,临床效果良好,伏立康唑是新型
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可以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促使真菌的凋
亡,吸收较快、吸收较为稳定,可以有效改善病情[5]。

本文研究得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全身疼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白血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接受伏立康唑
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症状,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佳佳,朱俊锋,朱凯,等.伏立康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
化疗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7):1661-1663.
[2]沈幼南,孙金辉,江咪芬,等.伏立康唑对血液病患者肺部侵袭
性真菌感染的二级防护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2491-2494.
[3]曹俊杰,裴仁治,张丕胜,等.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在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真菌感染预防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107-109.
[4]喻镁佳,何迪,胡杰,等.国产伏立康唑治疗154例侵袭性真菌
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51-53. [5]王萍,张佳佳,刘晓娟.国产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
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1):16-17.
四联疗法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Hp感染胃溃疡的效果影响关小筠(开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开平529300)
摘要:目的:探讨四联疗法结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经胃镜及13C呼气试验确诊的75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38例采用四联疗法加用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疗程为2周。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对照组Hp根除率为54.1%(20/37),研究组为92.1%(35/38),差异显著(P<0.01);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搭配四联疗法对Hp作用更敏感。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愈数显著增加,无效数大幅减少,总好转率显著提高(P<0.05)。

两组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尿色橘红,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可改善四联疗法Hp的根除不佳现状,且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依从性更好。

关键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胃溃疡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0)02-0051-02
胃溃疡(GU)是胃黏膜由于某些致病因子损伤出现严重炎症反应,并导致坏死性病变。

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的消化疾病,不仅容易复发,还存在多种并发症,如胃出血、穿孔、梗阻、癌变等[1]。

幽门螺杆菌(Hp)被认为是GU发病的主要因素,不仅会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而且会加大胃癌、胃黏膜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发生率[2]。

目前存在抗Hp的多种治疗方案,但是考虑到成本、并发症及易于管理的问题,尚未确立最佳的抗Hp方案,主要包括比如含铋剂四联疗法、伴生疗法、序贯疗法等,以及益生菌、中药、胃黏膜保护剂等一些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其他治疗措施[3]。

本研究选取消化内科诊治的75例Hp感染GU患者,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搭配四联疗法对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研究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消化内科诊治的Hp感染GU患者75例,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0.2±16.8)岁;浅表性胃炎伴糜烂40例,消化性溃疡10例,萎缩性胃炎25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Hp 相关性GU的西医诊断标准,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阳性;②胃溃疡范围在0.3~2cm之间;③入组4周前未用过抗生素及铋剂。

排除标准:①其他因素引起的胃溃疡;②妊娠和哺乳期;③有精神障碍等依从性差。

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具有知情权。

随机分为两组,四联疗法治疗组(对照组)37例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对照组
χ2 P 33
33
16(48.49)
11(33.33)
9(27.27)
8(24.25)
7(21.21)
7(21.21)
1(3.03)
7(21.21)
32(96.97)
26(78.79)
5.121
0.024
组别例数体温恢复
时间
全身疼痛
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
时间
肺部湿啰音
消失时间
观察组对照组t P 33
33
6.32±0.93
8.15±1.14
7.145
0.000
5.31±0.89
7.18±1.02
7.936
0.000
10.14±1.04
12.39±1.56
6.894
0.000
12.24±1.37
15.48±2.15
7.301
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