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一历史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高一历史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作者:杨小兵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2年第05期
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高一新课程教学也已经完成半学期,下面结合期中考试及半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思考。

一、新课标下教学中的困惑
1.初高中的知识衔接问题
初中升高中是开卷考试,学生对历史知识基本模糊不清,基础太差,知道一些也只是片段。

新课程非常强调初中阶段的历史基础知识,而在实际上初中历史教学大都开展得较薄弱,学生的历史素养普遍较低。

因而,初中的基础知识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很难衔接,无异于“空中楼阁”。

学生也是“被动”地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其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经验积累等都不足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出“主体”的作用,从而造成教学中新的误区。

2.历史必修教材容量大,进度紧
教材弹性太大,内容过多,在教学实际中难以完成。

新教材用模块专题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但导致跳跃性大,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造成新的知识密度太大的问题。

如此一来,就增加了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难度。

展开来讲吧,时间不够;不展开来讲吧,学生不知所以然。

3.学生没有时间拓展历史知识
新课改要求开放式教学,而现在的教学环境基本还是封闭的,这样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有限,而且学生早晚都忙于应付作业,时间紧,没有时间拓展历史知识。

4.教学基点不好把握
新课程教材全新改版,内容全面更新,给我们一种陌生的感觉,特别是拓宽、拓深了大量的知识,这使我们教惯了旧教材的教师,专题结构把握不准,达不到应有的认识高度。

而且目前还没有课程评价方案,教材究竟讲到什么程度,不好把握。

二、新课标下高一教学的对策思考
1.课前要备好课
在备课时,要准确把握要求,吃透课程标准,把握三维目标,研究多套教材,开阔教学视野,更新课程观念,优化教学资源,立足有效教学,控制教学难度。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学科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我们必须执行。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课标,吃透课标。

同时,我们要尽量搞到另外几套教材,看不同的教材对课标是怎样进行诠释的,从不同的诠释中找出共性,共性的东西应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因此,我们要围绕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去充分拓展教材外的教学资源。

这要求我们在教材分析上,不能玄而又玄,使人云里雾里;材料提供上,不能漫无边际;课堂设问上,不能多多益善,一切都应化繁为简,切实可行。

2.赏识教育与激励教育,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
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与初中比较,普遍感到困难,出现“怕”的情绪。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层次的内容做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的学习。

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受,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做出当众表扬;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同时,将学生的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历史图表等制成展板,对全校师生进行展览。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要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要综合采用观察、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

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3.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

要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扼要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4.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在集体备课时,重点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研究设置什么问题,设置几个,问题之间要有梯度,层层递进;还要研究突破问题的方法,集大家的智慧,资源共享。

5.研究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
对相关练习册的习题精选。

做到练习要有的放矢。

6.厚书薄读,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授课过程中,要整合教材,大胆取舍,突出重点。

总之,新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对每一位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课改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教师去适应新课程,而不存在新课程去适应教师,因此,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力争与时俱进,转换观念,把握角色定位,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