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各论课件:痛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本治疗:实证
操作:
毫针泻法 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1、基本治疗:虚证
治疗原则: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关元---任脉穴,暖下焦,温养冲任 ❖ 主穴 三阴交 ---足三阴经之交会穴,
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 足三里---补益气血
1、基本治疗:虚证
配穴
气血亏虚---脾俞、气海 肾气不足---肾俞、太溪 头晕耳鸣---悬钟
❖ 气滞血瘀:
❖ 经前乳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
❖ 寒凝血瘀:
❖ 得热则舒,伴便溏、怕冷,腰脊痛,苔白腻, 脉沉紧。
辨证:虚证
辨证要点:
时间:行经后期或经后 疼痛性质:隐痛、喜按 月经:色淡、量少
❖ 气血不足:
❖ 面色苍白,乏力,懒言,舌淡,舌体胖大边 有齿痕,脉细弱。
❖ 肾气不足:
❖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
这次月经来潮12天,持续性剧烈疼痛不 止,故前来针灸治疗。现症:头胀,口苦、 咽干,胸胁闷满,两乳发胀,小腹坠痛, 拒按,经量少,色紫黯粘稠,便秘。
检查:面红目赤,呻吟,满头大汗,捧 腹转侧,扶入病室。小腹拒按,舌质暗 红,苔黄弦数有力。妇科检查:肛诊无 异常所见。
诊断:痛经,肝郁气滞型。
❖ 操作: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2、其他疗法
(1)耳针: 内分泌、内生殖器、 皮质下、 肝、肾、神门、 腹。交感、
2、其他疗法
(2)穴位注射:辨证选用注射液,穴注 体针之穴位
(3)皮肤针:下腹任脉、腰骶督脉、肾 经、胃经、脾经、膀胱经穴。以所叩部 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 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治疗:舒肝理气,解郁止痛。
取穴:列缺、公孙、
配穴:中极、太冲。
操作:直刺双公孙穴0.5寸深,采用提插捻转 手法,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手 法1次,约1~2分钟。
经10分钟治疗后小腹胀痛霍然消失,感到心情 舒畅。下次月经来潮小腹疼痛减轻,上述诸症 均已减轻,按上方治疗痛止。第三次来诊,自 述腹痛大有好转,但仍有隐痛,改取中极、太 冲,诸症消失,痛经即止。后随访1年告愈。
治疗分两步: 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控制缓解疼痛 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
注意经期卫生,经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 动和精神刺激,防止受凉过食生冷。
针灸治疗时机:经前1周。
小结
概述:定义、分类 病因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辨证论治:主症、兼证、治法、主穴。
其他疗法:耳针、穴位注射、皮肤针、 皮内针法、悬灸、拔罐、头皮针
《针灸学》十二五教材
一、概述
1、定义: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
小腹疼痛。
❖ 对象:初潮后至绝经前时期的女性 ❖ 时间:经前—经期—经后;周期性 ❖ 部位:小腹(或少腹)、腰骶部 ❖ 程度: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 ❖ 好发对象:青年妇女
概述:2、分类
原发性痛经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常于婚后或分娩后 自行消失。
继发性痛经
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器官炎 症或子宫颈狭窄阻塞、子宫内膜增厚、子宫 前倾或后倾等。
二、病因病机-虚证(气血不足、 肝肾不足)
基本病机:胞脉不通、胞宫失养
三、辨证
主症:
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数 小时,有时甚至2-3天。
按语:患者因生气系属七情所伤,郁怒则伤肝, 致肝气不舒,气机不利,气滞血瘀,阻于胞宫 所致。八脉交会穴公孙,通于冲任,可理气活 血,调理冲任以达到行瘀止痛功效。奇经八脉 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 称为“一源三岐”,其中冲任二脉为女子月经 生育至关重要。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称 “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阴经之气作用, 冲脉与任脉、督脉、足阳明、足太阴等经有联 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
按语
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对继 发性痛经、运用针灸减轻症状后,应诊 断清楚原发病,针对原发病治疗。
诊治时要认真,必要时可请妇科会诊, 切勿将宫外孕当成痛经治疗。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胎动不安、堕胎、小产、 黄体破裂的腹痛
本病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治疗以 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 ,遵循“急则治其 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中极—任脉穴,通调冲任,理下焦之气
❖ 主穴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止痛

地机—脾经之郄穴,行气活血止痛
次髎、十七椎---活血调经,暖胞宫
(经验穴)
1、基本治疗:实证
配穴: 寒凝血瘀----归来、关元:专治女子阴中寒 气滞血瘀----太冲、血海:疏肝理气活血
腹胀----天枢:大肠募穴,舒通腑气。 胁痛----阳陵泉、光明 胸闷----内关
2、其他疗法
(4)皮内针法:气海、三阴交、阿 是穴、地机。月经前1-2天,每月一 次,连续3个月
(5)悬灸 (6)拔罐 (7)头皮针:双侧生殖区
王耀斌: 痛经医案
刘某某,女,22岁,未婚。1983.4.7初诊。
主诉:月经来潮腹痛不已,已1年多。
病史:14岁初潮,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正常。 自去年行经期间因生气吃凉饭后,开始小腹隐 痛,以后适逢月经和行经期间小腹坠痛,经量 时多时少,血色红紫夹有血块,经行不畅,胁 痛乳胀,烦躁胸闷。此种症状逐次加重,现在 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难忍,经沈阳市妇婴医院 多次诊治不见好转,每来潮时肌注度冷丁、安 痛定、阿托品,腹坠痛仍不缓解。
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因此取八脉交会 穴公孙,不但通调冲脉经气正常运行,而且对 十二经之气运行都直接或间接发生密切联系, 并使“血海”起到溢蓄双向调节作用。八脉交 会穴列缺通于任脉,沟通胞宫,上二穴合用为 马丹阳“合担用法担”之法。太冲为足厥阴肝 经原穴,有舒肝解郁,调理气血作用。中极属 任脉经穴,通于胞宫,可调理冲任,疏通胞脉 之功效。太冲、中极配伍应用可调血通经止痛。 【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P68~69
疼痛剧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 全身无力,四肢厥冷,或伴有恶心、 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状。
辨证
兼症 ❖ 时间:通过疼痛的不同时间定虚实 ❖ 性质:通过疼痛和月经的不同性质
定虚实
实证
虚证
辨证:实证
辨证要点:
时间:行经前期或经期 疼痛性质:剧烈、拒按 月经:经色紫红或紫黑,血块,排出痛减
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辨虚与实
《景岳全书·妇人规》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 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 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 痛益甚。”
经前或经行初期疼痛多属实证 月经将净或经后疼痛多属虚证
四、治疗:1、基本治疗
(一)实证
❖ 治法:行气活血,通经止痛。
❖ 以足太阴经与任脉经穴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