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
时光飞逝,一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
本人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同事的支持下,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缺点和不足更是不容回避的,现反思如下:
一、课堂上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应有客观公正的评判。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也常在教学中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们常有许多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观点。
这个时候为了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我往往对这些答案全盘肯定,统一说个好,造成皆大欢喜的局面。
反思:
(一)这些答案都是十全十美的吗?这些答案就不存在问题了吗?指出不足,就一定伤学生自尊吗?不!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灵并非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即便部分学生如此,那么,这般“呵护”,也只会使其心灵更娇更脆。
试想,这样的学生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如何接受生活的考验?再说,虚假笼统的评判反馈给学生的是错误的信息,这种欺骗对该学生而言也构成了伤害。
(二)在保护一方的同时是否又伤害了另一方呢?那位明显胜出一筹的同学可能感受到的是你的“偏心”,其他学生领教到的亦或是你的“黑白不分”。
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师还可敬吗?以后的教育还有说服力吗?
所以这是狭隘的“尊重”,可能换来的是无尽的“伤害”。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的答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教师应善于指出学生不足。
的确,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时,很可能会伤及弱的一方。
但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真诚的目光,鼓励的话语,亲切的拍抚传达你对他的信任、期待、热爱。
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
二、语文课应该姓“语”,应该注重品词析句,应该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本身包含的知识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新课程标准一声令下:“强调课程之间的整合”,于是在我的教学下,语文课成了思想政治课、成了科学课、成了社会课,语文课变了味,不再姓“语”了。
语文课强调学生对于语言的品味,而我对一些文句优美描写精彩的片断,对其中的重点词句视而不见,让学生笼统读过几遍就一了百了。
反思:
(一)不加咀嚼的朗读真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吗?我们是否
把朗读的功能过于夸大了?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在嘴边溜过,在他们大脑的皮层上未留丝毫痕迹,不待下课,这一切恐怕早化为过眼烟云。
如此这般,不加咀嚼,怎能消化?谈何积淀?学生的语文素质又从何提高?
(二)语文课重在品词析句,这是语文课语文味的来源。
语文教学需要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
尤其是对一些成语,需启动分析思维、聚合思维,并在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进行理解。
需要强调的是,这理解决非斧砍刀劈式的肢解,更非喧宾夺主式的灌输,而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心灵与文本的交融。
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理应成为阅读的基本功。
(三)将品词析句与朗读相结合。
游离于品词析句之外的朗读,犹如丧失灵魂的躯壳。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方显其完美。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在解析后借助朗读进行表达。
对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可直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诠释、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有品有读,语言文字才能得以咀嚼,消化,积淀,学生才能学会阅读,才能进行大阅读,他们心灵中的文学园地才有可能生机盎然,硕果累累,才能品尝到语文课的醇美味道!
我想在这纷繁的教改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也好,不加消化机械运用也好,都不是应有的态度。
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
吸取精髓,这才是每一位新世纪人类灵魂工程师应有的素质。
初二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2)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
在初二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我尽力做到了教学设计的连贯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
一、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认为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
1. 目标过于宽泛: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常常存在目标过于宽泛的问题。
我往往只是简单地设定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我常常只设定学生掌握某一篇文章的主旨和要点,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2. 目标缺乏层次性和连贯性: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往往只是简单列举了一系列的能力和知识要求,缺乏明确的层次性和连贯性。
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很容易变成一种“任务清单”,而不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目标的明确性、层次性和连贯性。
首先,我将设定明确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并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实际,明确目标对应的能力要求和实践活动。
其次,我将将教学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并经常进行反馈和调整,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进程符合目标要求。
二、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常常过于注重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出现对某些内容的理解困难,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2. 内容的组织方式: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我往往只是采取线性结构,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这样一来,教学内容往往呈现为一种“穿针引线”的关系,而缺乏整体性和自然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首先,我将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并且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丰富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我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我往往过于依赖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而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这样一来,教学往往显得呆板和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减退。
2. 教学方法的目的性和效果性: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我常常缺乏对教学方法的目的性和效果性的考虑。
这样一来,教学方法可能与教学目标不一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首先,我将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其次,我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我认为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
1. 评价方式的单一: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我很容易陷入教育考试的误区,过于注重“结果评价”,而忽略了“过程评价”。
这样一来,教学评价变成了一种孤立的衡量指标,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
2. 评价内容的片面性:在教学评价的内容上,我常常只是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种情况下,教学评价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首先,我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个别测验、小组讨论和学习成果展示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其次,我将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包括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我在初二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目标的明确性和连贯性,选择科
学和实用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采用多样化和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方式。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会有所提高,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