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回合谈判一再停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哈回合谈判⼀再停滞 WTO谈判会边缘化吗
排斥和架空WTO这⼀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尤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皇甫平丽郑⽂博尚前名王仁贵李绍飞
WTO多哈回合谈判⼀再停滞,同时各种双边和区域⾃由贸易谈判风起云涌,这会给世界经济和WTO多边贸易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双边和区域⾃由贸易谈判应该和多边贸易进程互相补充⽽不是互相排斥。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访问的专家指出,排斥和架空WTO这⼀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尤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WTO多哈回合谈判仍应继续推进并争取早⽇取得进展。
全球化困局下的多哈回合
2001年11⽉发起的多哈回合谈判最初计划在2004年底达成协议,并确定了8个谈判领域,分别是:农业、⾮农产品市场准⼊、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和发展问题,是到⽬前为⽌⽬标最宏伟、参与⽅最多的⼀轮多边贸易谈判。
谈判⼀拖再拖,⾄今未果,⽽且,⽬前距离年底WTO第九届部长会议已经只有不到半年的⼯作时间。
中国商务部部长⾼虎城在上⽉结束的第19届APEC贸易部长会议上指出,如果多哈回合的“早期收获”磋商没有进展,不仅可能危及整个多哈回合谈判,更可能导致多边贸易体制丧失其谈判功能。
多哈回合谈判停滞,折射的其实是全球化⾯临的困局。
尽管⾃由贸易原则和战后逐步形成的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其局限性,并不那么公平合理,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付出了⼀定学费,但是并不能否认其推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积极作⽤,这也使得WTO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正是得益于多边贸易体制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发展,中国和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但这同时也带来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实⼒对⽐的变化。
发展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在美国看来,这是其主导的全球化的⼀种“失控”。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看来,多哈回合谈判⾮常不顺利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新形势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利益诉求。
发达国家担⼼新兴市场⼒量的壮⼤,尤其不愿承认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担⼼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壮⼤将导致⾃⾝的竞争⼒和优势被弱化乃⾄丧失;同时WTO的⼀票否决制也引起不满,因此对WTO丧失兴趣。
另⼀⽅⾯,多哈回合号称“发展回合”,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利益和诉求,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012年,25个国家的农业团体集体写信,要求停⽌多哈回合,因为其中的农业谈判照顾发达国家利益,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带来损害。
TPP、TTIP冲击波
继2009年宣布⾼调参与TPP后,美国近⽇⼜与欧盟宣布将回到谈判桌前,共议如何建⽴有“⼤西洋版的TPP”之称的TTIP。
同时,TPP的谈判进程正在明显加快。
随着⽇本被获准加⼊TPP谈判,TPP谈判国的国内⽣产总值(GDP)将占到全球的近40%,占世界贸易总额的约三分之⼀。
对外经贸⼤学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对本刊记者表⽰,从全球化的⾓度,美国在TPP和TTIP上的合纵连横将给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带来负⾯影响,“对WTO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WTO是需要合作的。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认为,多边进程停滞,会造成WTO⼀定程度的边缘化,就是不能主导全球开放进程。
张燕⽣说,美国认为多哈回合不符合它的利益,于是⽤TPP和TTIP这些区域化的做法架空WTO,多哈回合很难谈下去。
在张燕⽣看来,美国⼒推TPP、TTIP等排他性的区域贸易协定,正是要应对它眼中的“全球化的失控”和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竞争。
排他性指区域内成员相互给予的优惠待遇,区域外国家不能享受。
美国抛开WTO,打造新的⾼标准、符合美国利益的合作,这样⼀⽅⾯把全球搞得四分五裂,跟美国⾛的可以享受到特殊待遇,不跟美国⾛的就将被边缘化;另⼀⽅⾯,能达到⾼标准的是富国,这就意味着今后的全球化是富国的特权,穷国被排除在外,这涉及到将全球化带往何处去的问题。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吴⽩⼄看来,美国⼒推TPP、TTIP谈判,是霸权出现危机的反映,⽬的是夺取
21世纪全球经济竞争特别是规则竞争的主导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主任刘军红也对本刊记者指出,美国主推TPP和TTIP的中⼼意图是要构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通商规则和体系,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将世界经济体系割裂的风险。
众多的局部FTA丛⽣现象已经开始引起“贸易转移效果”,成为加剧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新因素,⽽以美⽇欧为代表的TPP、TTIP和⽇欧EPA机制更加突出“地理分散型、注重功能和规则主导型”经济圈建设。
刘军红认为,这将导致利益不均衡的“集团化”,成为割裂世界经济体系、阻碍世界经济均衡发展的因素。
美国印第安纳⼤学中国政治与商务研究中⼼主任⽢思德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近⽇发表的⼀份联合报告指出,WTO中的多边规则制定程序已经形同虚设,⽽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正不断突破,这可能会造成贸易转移,或是导致多边贸易体制的解体。
该报告说,区域贸易协定如果能够为今后⼴泛应⽤新的规则创造条件,将能带来巨⼤的利益,但如果这些协议的结果是导致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出现更深的裂痕,则将带来巨⼤的损害。
新兴经济体应带头强化WTO
多哈回合谈判受阻,更多区域合作实体包括TPP和TTIP出现,加剧了“重区域主义”⽽“轻多边主义”倾向,存在WTO被“边缘化”的风险。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会世界经济研究中⼼主任⾕源洋对本刊指出,WTO不禁⽌成员⽅参加或组建⾃由贸易区等多种区域合作实体,但是,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所制定的规则不能违背世贸组织确⽴的贸易、投资⾃由化、便利化。
“区域性多边合作规则与全球性多边规则不应是相互排斥⽽应是相互补充的。
”他说。
⾕源洋认为,世界各国应继续坚持“多边合作与区域合作并举的⽅针”,加强南北沟通,在即将选出的WTO新⼲事长的主持下,争取早⽇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继续推动全球贸易投资的⾃由化与便利化。
吴⽩⼄提醒,在⾃贸区中,最后得益的主要还都是⼤国。
⼀些⼩型经济体,⼀些发展中国家,将⾃贸协议转化为实际利益的能⼒尚待提⾼。
在屠新泉看来,在美国对WTO消极的情况下,中国可能需要作⼀些调整,慢慢地起⼀点带头作⽤,提⾼影响⼒和话语权。
刘军红认为,世界经济及其发展上的多样性、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依旧是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恢复和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仍需要⼴泛涵盖的多边机制保障。
作为世界第⼆⼤经济体和最⼤贸易国,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货物、服务、资⾦和信息,乃⾄技术和⼈才的集散地,因此中国在世界规则制定上将逐渐占据有利的位置。
刘军红指出,中国应联合新兴经济体集体发声,⾼举“回归多边体制”的旗帜,增加对WTO的战略投⼊和政治投⼊,继续推进“有管理的⾃由贸易体制”的建设。
在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采取不负责任做法的情况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应全⾯倡导回归多边,回归公平、回归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尊重多样性、维护联系性,在多边框架中追求新兴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制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整体均衡发展,这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责任,他强调说。
回归WTO的关键是要找到协调点和妥协点。
刘军红建议,中国可以主张在新⼀轮WTO回合谈判中增加投资规则、丰富服务贸易、从促进贸易投资⾓度考虑环保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规则倡议,也可以顺应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推进信息通信技术贸易⾃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