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美丽的汉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美丽的汉阴》教案名称:《美丽的汉阴》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陕西秧歌;
2. 了解汉阴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社会科学素养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1. 了解汉阴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
2. 探索秧歌的起源、发展和传承。
教学难点:
1. 理解秧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2. 探究秧歌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展示、讨论。
教学准备:
1. 地图或相关图片资料;
2. 《美丽的汉阴》视频、图片、音频资料;
3. 陕西秧歌的演示视频或录音;
4. 相关诗歌、资料。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1. 让学生观看《美丽的汉阴》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汉阴了解多少?你们听说过秧歌吗?”
步骤二:了解汉阴
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汉阴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
组织学生展
示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步骤三:了解秧歌
1. 展示陕西秧歌的视频或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秧歌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秧歌的起源、发展和传承。
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
分享。
3.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诗歌和文章,了解秧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步骤四:秧歌与社会文化
1. 引导学生讨论秧歌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
指导学生思考秧歌与汉阴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步骤五:总结
1. 归纳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研究成果,总结汉阴的特点和秧歌的文化内涵。
步骤六: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符合研究主题的展览或文化活动,进一步了解陕西秧歌和汉阴的文化
底蕴。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艺术创作,如写作秧歌相关诗歌、绘制秧歌图画等。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2.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教学拓展:
1.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实地考察,如到汉阴进行观察、采访等;
2.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其他地区的民间艺术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