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区域公共管理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负 面 影 响
() 1 导致 地 方 保 护 主 义 的盛 行 , 碍 统 一 、 争 、 序 市 以 及 区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战 略 。在 目前 市 场 经 济 还 不 发 达 的 妨 竞 有 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策 能够弥 补市场 缺陷 , 促进 场 的建立 。打破 计划 经 济 条件 下市 场 的行 政分 隔 , 立统 情 况下 , 建
一
竞 争 有 序 的 市 场 体 系 是 区 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的 必 然 要 求 。 市场体制 的完 善和市场 机制 的健 全 。国家的宏 观调控 政策 而当前地方政府 出于 自身利 益考 虑 , 地方 主义 , 力发展 对 于 促 进 区域 经 济 的协 调 发 展 乃 至 全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具 有 重 搞 大
关键词 : 域经 济一体化 ; 方政府行为 ; 能转 变 区 地 职 中图 分 类 号 : 0 1 5 F 6 .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3 9 (0 8 0 —0 80 1 7 —1 8 2 0 )20 7 —2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是 市 场 经 济 的 内 在 需 求 , 着 我 国 市 体 , 随 同时又缺乏行之有效 的制度 约束 。于是 , 在政 绩最 大化 场 化 进程 的 不 断 加 快 ,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成 为 必 然 的 趋 势 。 而 又 缺 乏 约 束 的条 件 下 , 地 方 政 府 掀 起 了“ 资 热 ” 纷 纷 区 各 投 、 但是 , 目前 我 国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程 上 项 目 、 形 象 工 程 。各 地 方 政 府 在 效 果 上 急 功 近 利 , 衷 区 搞 热 效 而 交 度 还 很 低 , 展 的速 度 还 比较 慢 , 其 是 区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于 周 期 短 、 益 快 的 项 目 投 资 , 农 业 、 通 设 施 等 设 施 建 发 尤 与 行 政 区 划存 在 矛 盾 和 冲 突 。在 现 有 的 行 政 体 制 内 , 一 设 相 对 滞 后 , 就 必 然 造 成 了 重 复 建 设 、 构 趋 同 和 效 益 低 每 这 结
浅谈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能够推动企业 的合理化 的可持续化 的发展 。 2 . 规范社会 只需提供更好更优质 的服务 的干预阶段 ,再到现代 的实 际和理论相 结合 的新公共管理 阶 政府掌 握着 国家 的公共权 力 ,在公 共管理 活动 中占领 段 。其 职能范围也发生 了十分重 大的转 变 。政府 的 自身 的职 能 范围包括 了对 内和对外两个方 面。对 内,政府通过 自身 的 着 十分 重要 的地位 ,作 为公共 管理 活动 的主导 地位 者和 主 导者 ,政府 应该 通过一系列的 ,社会服务 的提供 ,来 维护和 管理 和调节 ,构成 了一系列 的和 自身相关的公共管理领域 。 对 外 ,政府通过对社会经 济的管理 ,通过一系列 的社会合作 巩 固相应的社会秩序 ,政府有义务也有 能力 通过 自身的不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础 。我 国政府 已经在新公共管理领域 的一 系列的发展过程当 中奠定 了基础 ,其通过合理 的时 间,加上合 理的认知态度 , 形成 了一 系列符合 中 国的新公共管理模式 。而在中国政府的 公共管理领 域的模 式形成过程 中 ,最 主要 的模 式体系包含了
苏南模式 和珠江模式两种 ,这两个模式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道 考 虑到人 民的群众 的利益 ,因为人 民群众 的利 益和 政府部 路 的实践 当中有着十分重要 的推动作用 ,这两种公共管理模 门的 自身 利益 是相 对立 的 ,所 以相 关 的政 府工 作人 员就应 式不 断的推 动了 中国政府 ,通过一系列 的合 理化的 ,和实际 该 充分 的服务 人 民考虑 到相关 人群 的利益 ,维 护到 地方群 划 的公共管理 。来推 动公共管理 的不断发展 。 众 的利 益 ,避 免相 应人 群 的利 益受 到损 害 ,从 而破 坏 了政 二 、政 府在 公 共管 理 当中 的地 位 和作 用 府 的公信力 。 政府作为 国家权利 的代表 ,在公共管理领域 中占据着十 分重要 的作 用 ,只有政府通过制定合 理的公共管理模式 ,才 2 . 政府行政效率过低部 门之 间协调性存在 问题 政府在 公共 管理 活动 当中常 常 由于各 个部 门之 间协调 能够推动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 性 不强 导致 了各个 地方 之 间的行政 效率 低下 的 问题 ,加 之 体 制之下 ,政府为 了促进相应 的社 会经济 的不断发展 ,应该 各个 部门 由于 自身利益 的错综复杂 ,导致 了利 益存 在对立的 系要保 障 自身的权利能够得 到平稳 合理化 的运行 ,还应该 时 情 况 ,政府部 门之间也没有合理 的领导 和解决 这一系列 的症 刻 记住 自身在地方经济发展 主要 的地位和作用 ,不能够通过 状 ,也 就造成 了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 当中各部 门之间通常会
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很多优秀成果这里不一一赘述。
由于主流理论认为政府行为受“公共利益”假设和“经济人”假设的双重调节,因此,我国学术界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以制度经济学为基础,将地方政府看成改革的土要推动者,认为在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各级地方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角色,如杨瑞龙(2000)论证了地方政府是中国改革的第一行动集团,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坚力量。
王南奇(199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省、地(市)、县等地方政府所属的国有企业绩效高于中央所属的国有企业,从而认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类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将地方政府看成是经济人,政府利益目标作为内在驱动力,有力地影响着政府行为,在某种情况下是市场秩序的破坏者,如金太军(2005)认为地方政府存在伪创新,应规范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
李军杰(2004)认为地方政府存在追求自身垄断利润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倾向,他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越位和缺位的问题。
这些研究创新性比较强,对我们的研究有比较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但上述研究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偏重于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不够;二是偏重于总体分析,分阶段的研究不够。
文本的主旨在于以治理理论为基础,将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将中国的县政府行为置于30年的改革开放引发的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对地方政府尤其是县政府的现实行为的原生态进行描述,再通过“应然”与“实然”的比较分析,挖掘县政府行为失范的成因,最后提出校正县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行为的含义对于政府行为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尚无明确的看法。
按行为学的观点,行为是人的一切行动表现的统称,是人类对环境适应的反应方式。
或者说,行为是人类对环境挑战的回答。
提出政府行为的概念,意味着对政府进行一种人格化的描述,政府行为便是政府对社会环境的反应方式,是政府在一定社会环境中采取的一定的行动。
从政治学意义上看,政府行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采取各种手段调节经济社会生活的有意识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PPT课件:第三讲 政府的作用

第三讲 政Leabharlann 的作用3.1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
• 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 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 外部效应的消除者 • 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 • 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3.2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角色
(1) 提供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 (2) 培育市场主体 (3)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4) 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5) 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6) 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 (7)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8) 转变政府职能
3.3 政府失灵及其表现
• (1)公共政策失效 • (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 (4)寻租及腐败
3.4 政府失灵的纠正及防范
• (1)正确认识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限度 • (2)及时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 (3)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进政府
的效率 • (4) 加强公共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建
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及其规制

理顺关系以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在政府行政系统中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根本性措施。当前行政体制改革正在全国自上而下全面展开,调整行政管理体制,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机构改革中,按照“事—职—责—权—利”的逻辑顺序,合理调整各层级政府和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建立起层次分明、主体明确的合理利益格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运作的要求,以及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职能来确定其权力和利益,而不能只对原有的利益格局进行微调。
机会主义。机会主义是指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取向。从委托代理关系来说,作为代理人的地方政府应该接受中央政府的委托,并执行中央有关产业政策,但是当外部监督约束机制乏力的时候,地方政府就会从地方利益出发与中央政策相违背,从而提高局部利益。
利益短期化。地方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本身有着自身的利益。从弗里德曼和莫迪利安尼的有关消费理论来看,经济人倾向于追求长期利益,但我国现行的政府绩效制度,使地方政府领导人追求的地方利益一般都为短期利益,为做出政绩,地方政府不惜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设置地区贸易壁垒,阻碍地区间企业资产重组与兼并,导致地区间产生结构趋同、企业分散、无规模经济、产业过度竞争等问题。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政策制定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政策制定研究公共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它涵盖了政府机构、公共组织以及相关机构的运作和管理。
在公共管理中,政府行为和政策制定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政策制定研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政府行为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行动和决策。
政府在行为过程中扮演着组织、管理和监督的角色,通过制定法律、规章和政策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政府行为的特点之一是公共性,即其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着公众利益和公共资源的分配。
例如,政府制定税收政策来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制定教育政策来促进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等。
政府行为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但在实践中可能面临资源有限、利益多元和决策难题等挑战。
政策制定是指政府对特定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应政策的过程。
政策制定涉及数据收集、问题分析、利益协调、方案设计和评估等环节。
政策制定的目标是解决现实或预期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和需求,以及多元文化、社会差异和资源分配等问题。
政策制定的良好过程能够提高公众参与、决策透明和政策效果。
然而,政策制定过程中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失衡和决策风险等挑战,需要政府精心组织和管理。
在公共管理中,政府行为和政策制定是相互关联的。
政府行为是政策制定的基础和前提,政策制定则是政府行为的结果和体现。
政府行为通过制定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而政策制定需要政府行为来提供支撑和动力。
政府行为和政策制定相互支持、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体系的核心。
因此,研究政府行为和政策制定对于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推动社会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公共管理中,政府行为和政策制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政府行为和政策制定需要解决权力分配、决策过程和管理效能等方面的问题。
政府行为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和效率的原则,政策制定必须加强参与、协商和监督的机制。
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在现代社会,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和潜在问题。
首先,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有利于投资和创业的政策,地方政府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流入当地经济。
例如,给予税收减免、提供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等优惠条件,可以鼓励企业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交通运输和电信网络等方面的投资来提升当地经济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和人才引进。
然而,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正面的。
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过度追求GDP增长的问题。
在政绩考核中,GDP增长常常被作为唯一标准,导致政府急于推动经济快速扩张,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过度的工业开发和资源开采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衡和社会问题的产生。
因此,在地方政府行为中应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避免盲目追求短期成果而忽视长期发展。
此外,地方政府的政策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政策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和卫生领域的投资,提高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升基层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同时,地方政府还应该积极推动就业机会的创造和职业培训的提供,提高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水平,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社会领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和卫生领域的投入不够,导致基础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较低。
另一方面,就业政策存在不平衡问题,一些地方过度依赖低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劳动力市场过剩和就业岗位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行为分析ppt课件

根据学者的实证研究,地方官员晋升与地方经济 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根据Li和Zhou的统计结果,如果省区平均 GDP实际增长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那么省级领导 的晋升概率可以提高2.4个百分点,而权力中止 (退休或退居二线)的概率将下降3个百分点。
23
政绩考核机制与地方政府行为
第一,导致政府官员对短期政绩的偏重。 第二,导致地方政府使用资源密集型的政
绩工程来发出信号。
24
地方政府间竞争与地方政府行为
所谓地方政府竞争,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 同行政区域地方政府之间为提供公共物品,吸引外 资、技术等生产要素而在投资环境、法律制度、政 府效率等方面开展的跨区域政府间竞争。
• 再次,地方政府不仅会基于地方利益最大化,而且会直接 基于政绩最大化或政治晋升机会最大化而展开竞争。
27
政治锦标赛理论
• 是指上级政府对多个下级政府部门的行政长官设计 的一种晋升竞赛,竞赛优胜者将获得晋升,而竞赛 标准由上级政府决定,它可以是GDP增长率,也 可以是其他可度量的指标。
28
政府间竞争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1
地方政府行为的逻辑
2
材料:地方政府掀起新一轮投资潮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三年来首次跌破8%。在经 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央把“稳增长”摆在了更加突 出的位置。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庞大的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 增长,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7月16日,宁波下发了《宁波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 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投资等六方 面内容;7月23日,南京发布《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 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系列政策,涵盖投资拉动、 房地产消费等领域。7月25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公布了 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融资8292亿元,上马195个建设项 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布局等多个领域。河 南开封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预计四年花 费达1000亿元,而开封去年财政收入只有几十亿。
区域公共管理视域下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及其行为选择

展开竞争。这样的结果是:在行政区行政背景下各地 方政府各自为战,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另
一
方面, 地方保护主义也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有效手
段, 地方保护主义的政府竞争,造成经济配置低效率, 难以摆脱高成本、低收益的困境。 ( 二)区域行政视域下的地方政府合作博弈。区 域公共管理要求地方政府之间要进行合作。地方政府
之间能否实现有效合作,也需要看地方政府能否从合 作中得到好处。地方政府的合作博弈如下表所示 :
表 2 区域 行 政 视 域 下 的 地 方 政 府 合 作 博 弈 矩 阵
、\ 政府 B
争,而是在承认地方政府竞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区
域公共管理地方政府能否合作以及合作程度如何取决
于地方政府合作利益 的满足程度 ,如合作利益较高,
【 基金项 目]本 文系广 西人 文社会科 学发展研 究中心课题 《 基于 新开放 开发 的北部湾 经济 区公共 管理-公 共政策 创新研 9 究》 ( F000 ) K 2106 、广 西 哲 学社 会 科 学规 划 课题 《 谐 治 理视 域 下 民族 地 区公 共 政 策 决策 优 化研 究》 和 (1Z05 1FZ0 )和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课题 《 省管县 改革中的县级政府 能力建设研 究》 (0 G 00 ) 的阶段性 1X L08
另一方面,区域公共管理中的地方政府不仅要考虑所 管辖地方的自 身利益,而且还要考虑所在地区的区域 利益,必要时还有可能要牺牲 自己的应得利益,这就 需要地方政府合作政府 B 政 府 \ \
采 用 不 采 用
采 用
( ,1 1 ) ( 0,2 )
堡
决 策 盗 调
! 呈 :
区 公 理 域下 方政府 能 域 共管 视 地 职 选择 定 其 为 位及 行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责任与义务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责任与义务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公共管理中政府的责任与义务。
首先,政府在公共管理中承担着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的责任。
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确保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政府需要提供公共安全和法治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政府还需要推动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只有在稳定和繁荣的环境下,公共管理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应承担保障基本民生的责任。
政府应当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
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政府应当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医疗是人民健康的保障,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确保人民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住房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政府应当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人民的居住问题。
保障基本民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另外,政府在公共管理中负有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责任。
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政府应当竭尽全力推进社会公平。
政府应当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扶持力度,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政府还应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机制,为生活困难的人群提供帮助。
正义是社会稳定和民主发展的前提,政府应当保障社会的法治和公正。
政府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提高司法公正水平。
此外,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应当积极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政府应当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政府应当出台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政府还应当推动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责任与义务多方面多层次。
政府在公共管理中要秉持为民、务实、高效的原则,承担起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保障基本民生以及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纷纷发展行政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要打破“行政区经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统一协调发展,必须从地方政府行为出发,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地方政府行为的刚性约束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确立科学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标签:区域经济一体化;地方政府行为;职能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必然的趋势。
但是,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还很低,发展的速度还比较慢,尤其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行政区划存在矛盾和冲突。
在现有的行政体制内,每一个行政区划就是一个政治经济实体和地方利益主体,这样就势必构成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影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区域统一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打破行政区经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必须优化地方政府的行为。
1 发展行政区经济给区域经济一体化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妨碍统一、竞争、有序市场的建立。
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行政分隔,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当前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搞地方主义,大力发展行政区经济直接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大障碍。
行政区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企业竞争中渗透着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
市场经济下的分权使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有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地方财政的责任,成为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推动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但同时各地方政府纷纷采取地方保护的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会以政府行为介入市场竞争,运用行政手段防止资源流出,从而限制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有关部门发现,目前地方保护行为已经由过去禁止本地资源外流主要转变为限制外地产品进入当地市场为主;保护手段则由直接下发“红头文件”为主转变为制定一些当地产品才具备的所谓的技术、质量、环保和安全标准,达到限制外地产品的目的;保护范围从产品扩大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
公共管理中的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

公共管理中的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公共管理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地方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社会稳定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责、服务内容、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理解公共管理中的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
地方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实施者,其管理职责涵盖了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
在社会经济方面,地方政府承担着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吸引外资等重要职责。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地方政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地方政府还要关心民生福祉,提供医疗、教育、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
在城市规划方面,地方政府要负责城市的布局,合理规划土地使用,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然而,地方政府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政府部门间协同不畅,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工、职责划分不清,往往出现重复建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服务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下降。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科学决策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导致管理措施不当,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加强组织协调,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和工作协同。
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促进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强公开透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通过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布政府工作及财务状况,接受公众监督,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此外,地方政府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通过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在服务方面,地方政府也需要着力改进。
首先,地方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
比如,在教育领域加大学校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医疗领域提升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地方政府行为与社会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行为与社会公共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的行为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方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举措和行动不仅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福祉,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来论述地方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首先,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民群众对于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监管,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其次,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行为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尤为关键。
教育是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改革举措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的分配和质量提升。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升教师培养质量。
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建立公平的教育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倾斜,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
第三,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行为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站,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覆盖率。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打击医疗乱象,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
最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举措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功能完善和人民群众生活便利化的基石,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推动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的城市环境。
总之,地方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行为不仅是行政管理的职责,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公共管理与政府行为

公共管理与政府行为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机构组织和运作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务的过程。
它涉及公共资源的分配、决策制定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政府行为则是指政府机构所采取的行动,包括立法、执法、监管和政策制定等。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管理和政府行为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公众利益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
它涵盖了公共资源的调配、政府机构的运作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等方面。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保障公众的权益和福祉。
在公共管理中,政府作为主导力量,起着决策制定、资源调配和服务提供等关键角色。
公共管理的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它能够有效地调配有限的资源,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通过公共管理,政府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公平正义,提升社会福祉。
同时,公共管理也能够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二、政府行为的类型和特征政府行为是指政府机构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它涵盖了政府在法律、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作用和影响。
政府行为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立法、执法、监管和政策决策等。
立法是指政府机构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过程。
通过立法,政府能够规范社会行为,保障公众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执法是指政府机构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行政管理和法律执行活动。
监管是指政府对市场、行业和社会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通过监管可以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政策决策是指政府制定、实施和调整政策的过程。
政府通过政策决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调整社会结构。
政府行为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政府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其行为具有法定和合法性。
政府行为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约束力。
政府行为应当依法进行,确保公正、透明和有效。
三、公共管理与政府行为的关系公共管理和政府行为是相互关联的。
公共管理是政府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行为是公共管理的具体体现。
公共管理侧重于组织和协调社会资源,实现公共利益。
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方政府的行为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认识和重视地方政府的作用,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作为经济管理的主体,具有制定政策、规划、指导和监督的职责。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例如,在某地政府提出的优惠政策下,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行为的有效调控,可以为区域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合理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以实现区域经济的优化升级。
例如,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支持发展新兴产业,减少对传统资源依赖,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地方政府行为的科学决策和规划,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地方政府在有效的社会治理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地方政府可以优化公共服务,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例如,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和工作环境将得到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发展。
地方政府通过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地方政府行为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地方政府可能缺乏科学的发展眼光,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审批、行政许可等方面存在滥用职权、腐败等问题,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因此,地方政府行为要合法合规,科学决策,注重公共利益,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了优化地方政府行为,还需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权责清晰、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分析与应对

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分析与应对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的权力也逐渐增强。
地方政府既是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践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分析与应对展开讨论。
一、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现状1. 重经济轻民生在地方政府行为模式中,重经济轻民生现象比较普遍。
地方政府的发展重心往往放在经济发展上,为了追求GDP的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民生支出等方面的重要性。
贪污腐败和违法乱纪的行为也在这种模式下容易发生。
2. “政绩工程”频出“政绩工程”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政绩而推出的各种大型项目。
这些项目成为了地方政府推广自己形象,提高政绩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这些项目往往没有经过周全的规划和评估,关注度高、效益不高,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浮在售后维修费用高昂等问题。
3. 权力过于集中地方政府承担了众多的权力职责与任务,其中许多职责是由中央政府和上一级政府下放的。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权力过于集中,部门间相互之间中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
另外,本地区内的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也相互交织,不仅容易出现利益输送、闹市腐败和减少市场竞争,还会导致资源的疲乏、政策的失误和文化的同化等问题。
二、应对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策略1. 重视环境保护和民生支出未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从重经济向重民生、重环保转变。
地方政府要把人民群众满意度、环境保护等指标作为考核的重要因素,增加传播渠道,开展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管、审计监管等措施。
2. 强调规划和评估地方政府在建设大型项目之前,需加强规划与评估。
未来在项目评估中,应该强化资金、资源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强化市场监管机构对投资项目的审核和评估,避免“政绩工程”出现。
3. 加强权利重心加强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协调工作的作用。
加强多部门的政策合作,以及市场的规范和补充市场利益合理化的调节。
来化改善外部环境,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和利益被插手部门的影响。
社区管理中的政府行为

二、国外社区管理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及启示
(一)国外社区管理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1、类型:
➢行政型管理模式--新加坡 ➢自治型管理模式--美国 ➢混合型管理模式--日本
2、行政型管理模式中的政府行为
在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中,政府行为与 社区行为紧密结合,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 为直接和具体。政府中专设管理机构,作 为政府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负 责社区管理,社区管理行政性较强,官方 色彩较浓。
新加坡社区管理中五大政府行为—国家住 宅发展局:政府主导、强化组织、统一指 挥
➢财政支持;
➢机构设置;
➢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主要充当宏观的规 划协调者、裁判员和执法者。其作用也主要 体现在重大项目协调、资助、社区管理总体 规划控制等方面。
➢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和计划经济体 制的影响,我国社区是在政府的主导下, 由政府力量加以推进而逐渐发展形成的, 是一种非原生型的社区。
➢政府推动的非原生型社区决定了我国政府 尤其是和社区建设直接联系的基层政府, 是社区管理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在社区管 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优化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行为 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 3、因地制宜的原则 4、依法管理的原则
(三)优化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行为的 路径选择
1、确保社区规划的科学性 (1)提升社区规划的战略高度 (2)确保社区规划的前瞻性 (3)确保社区规划的全面性
2、再造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1)树立科学的社区观
➢活动发起;
➢人才培训。
3、自治型管理模式中的政府行为
自治型管理模式的最大的特点是政府行为与 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管理主要 以间接方式进行,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法律 法规去规范和制约社区内不同组织和个人的 行为,协调社区内的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 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专栏导语:组织、制度与地方政府行为

专栏:解码地方政府,推动公共善治专栏导语:组织、制度与地方政府行为高 翔地方政府是理解中国政府的关键主体。
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通过逐级有条件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探索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下管一级”和财政包干制、分税制等制度变革,实现了面向地方政府的放权改革,凸显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事务治理中的重要角色。
40多年来,地方政府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形成了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模式(郁建兴、高翔,2012)。
同时,地方政府也是市场制度的创新构建者,为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地方经验(高翔,2020)。
对照善治要求,放权框架下的地方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地方政府就遭遇了因农业税费、国企改革、土地征收、环境污染等引发的转型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政府发展战略的及时调整,地方政府的治理绩效已经得到显著提升。
不过,由于纵向治理中的信息失真(Tangetal.,2022)、约束有限(郁建兴、高翔,2012)等问题,选择性政策执行仍然较为广泛地存在,表现为地方政府既会在某些政策领域层层加码,也会象征性执行甚至拒绝执行一些政策指令(O Brien&Li,1999)。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中国纵向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并未囿于“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封闭循环,而是在收放之间探索更具规范化、制度化特征的政府层级间互动新路径。
第一,高层级政府在放权框架内积极调整指挥棒,着力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力求用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
第二,高层级政府探索了垂直管理(Mertha,2005)、行政监督或纵向督查(Huang,1999;陈家建,2015)、项目制(渠敬东,2012)和重点任务(高翔、蔡尔津,2020)等新的纵向治理机制,开始更加直接地干预地方政府行为。
第三,在加快构建数字政府的背景下,高层级政府加快推动了行政体制的科层化(Gao&Tan,2020),构建了多种形式的政民互动平台,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克服上下级政府间的信息·1· 高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第三讲:区域公共管理中的地 方政府行为
一、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
管理
长期以来,在刚性行政区划基础上形成闭合式的“行政区行政” ,与按行政条块组织经济的经济管理体制相结合,成为一种位居 主流和成熟的政府治理模式。
行政区行政:就是经济区域各地方政府基于行政区划的刚性界限 ,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本地区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垄断管理, 具有相当程度的封闭性和机械性。
区域公共问题的日趋严重已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主要障碍
在行政区行政的治理模式下,地方政府往往囿于局部的地方利 益,对区域公共问题采取“不作为”的态度。
从现行的行政体制层面看,由于缺乏超越各地方政府的区域性 合法性权力,在区域公共事务的管理上出现权力真空和治理盲 区,难以达到区域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地方政府都寄希望于 “搭便车”。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信息不对称,中央政府获得信息的成本巨 大,使得中央政府在协调各地方政府冲突时,往往缺乏足够的 信息搜集量而处于“理性无知”的局面。
理性无知是指人们面对信息搜寻的巨大成本和搜寻结果的不确 定性时,不去获取某些信息和知识的行为。
区域公共管理实质上是政府治理方式上的制度变迁,即打破原有 行
二、多重博弈过程及相关引 导性政策
(一)治理理念的博弈
1、政府治理的价值导向 2、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选择上 3、在公共问题治理的层次设计上 4、在公共权力的运行向度上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1、方案制定过程中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
2、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博弈模型
区域公共管理介于中央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地方政府的微观管理之 间,其合法性权力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让渡和地方政府的上交
三个前提条件(1)对区域公共管理体制有比较充足的认知能力和水 平;(2)面对日益滋生的区域公共问题,有比较高的治理意愿 ;(3)对区域公共管理的治理绩效,有比较好的预期
区域公共管理的形成,不是原有制度结构中个别制度安排的局部 调整或改变,而是整个制度结构的全面改造;也不是对现行制度 规则的运行过程的微调,而是全部行政管理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战 略性变革,这必然涉及价值系统、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 统的调整和改变。必然伴随着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复杂社 会生态所引发的行政区划内大量社会公共问题的日益“外溢化” 和“区域化”,传统行政区行政的治理模式已越来越陷入“治理 失灵”的困境。
困境: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产业同构、地区封锁、地区大战 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区域公共问题的“霍布斯丛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