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8-05-24T17:06:26.83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2期作者:张旭莹[导读] 班主任非得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使自己的语言成为一枚钥匙,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浦阳县第五小学张旭莹 322200
摘要: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班主任与学生最直接的交流就是借助语言这一媒介。

作为班主任要与学生沟通情感、加深理解、亲近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因此,班主任的语言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可以成为萌发学生思维的春风,也可以成为凋零思维的秋霜。

班主任与学生的每一句谈话,乃至每一个词都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仅要加大“含金量”,而且要增多“糖分”,亲切、自然,为学生接受和领会。

因此,班主任非得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使自己的语言成为一枚钥匙,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关键词:语言感受指导批评唠叨
没有哪位老师一大早醒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老师会对自己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班里的哪个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

”相反,我相信在每天早晨,许多老师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没有批评,没有生气。

”但是,尽管有好的意图,讨厌的战争还是会再次爆发。

只有心理不正常的老师才会作出伤害孩子反应。

但是,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嘴巴里还是会毫无准备地出现责备、羞辱、谴责、嘲笑、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老师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

在沟通中发生老师与学生的不愉快,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老师需要特别的方式跟孩子相处,跟孩子交谈。

老师就像是受过训练的外科医生,需要学习特别的技能,在下刀时需要特别小心谨慎。

老师在使用语言时也要有技巧,因为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如果我们想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该从何处开始呢?我们应该怎么说话,才可以让孩子听进去呢?可以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反应。

这些语言,我们都是知道的。

我们在跟客人和陌生人交谈时就是使用那样的语言。

那种语言照顾到学生的感受,对学生会有所指导和帮助,要乐意为学生所接受。

一要针对学生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需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感受,再对孩子进行指导。

学生通过老师的语言,感受到老师融融的爱意,也就更容易接纳老师。

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怀,他们需要的也不仅是道理的说教。

一两句充满理解的语言,有时会胜过严厉的说教。

倾注感情的语言,会有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有利于老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我们怎么知道孩子的心情呢?我们应该看着他们,听他们说话,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情感经历。

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理解他们的感受。

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两个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可以对其中一个说:那一定让你十分生气;或者对哭鼻子的说:那一定很伤你的心;或者说:对你来说这真是糟糕的一天;还可以说:那时候你一定很恨老师。

这样的表达让学生首先在心理上接受了你,你再进行教育工作,再来分析事情的对与错,会让事情变得顺利得多。

二要把重点放在给孩子指导和帮助上,而不是批评
与学生谈心时,语调语气要把握分寸。

即不能是暴风骤雨式的,横扫一切,让学生喘不过气来;也不能毫无生气的,掀不起半点涟漪;更不能是居高临下式的,盛气凌人,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班主任的语言应是亲切的,如同“天街小雨”,如同汩汩清泉,滋润学生的心田。

与学生谈心,应如同是拉家常,如同与朋友促膝谈心,平等交流。

学生才乐意向班主任敞开心扉,才乐意把知心话向班主任倾述。

而任何的讽刺、挖苦、训斥,只能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教育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师生关系中,较为常见的是:学生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说错了什么话,老师对此作出惩罚,侮辱的反应。

而学生则会以更加糟糕的言行来回答,假如老师再进行粗暴的体罚,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则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很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时候,气极之处经常会出现些辱骂性的字眼,这就像一根根毒箭,不应该用在孩子身上。

当一个人说“这把椅子很难看”时,这句话对椅子毫无影响,它既不会觉得受辱,也不会觉得尴尬。

它还是那样,完全不顾加在它身上的形容词。

但是,当孩子被说难看、愚蠢或者笨拙时,这些话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会有反应,厌恶、愤怒、憎恨就这样产生了,于是就有可能发生一些让人不高兴的举止,一些惹麻烦的行为出现了。

口头抨击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会让孩子和老师都很不愉快。

所以,当班里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当时并不是教训学生的合适时机,应该先处理事情本身,而不是人。

我相信当时的健健在心里一定是感激老师的。

三要把话说得简短有效,而不是长篇大论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件事情你要说好几次,达到千叮咛万嘱咐的程度;几个星期之前的老帐,还要搬出来晒太阳,并且情绪激动达到不依不饶的地步。

如果,上课期间没有特殊情况,每隔四五分钟就要习惯性地停下来训人;和学生谈话,不论问题大小,情况严重与否,每次都超过五分钟,一人次的问题,都要谈上三四人次才能终结,以后还会经常复习,揭学生的伤疤。

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你可能是患了“教师职业唠叨综合症”。

苏霍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

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

”。

师生的平等对话,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

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这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帅成,发挥网络工具在师生交流中的作用,《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7 【2】张丽萍. 走向“以人为本”的师生沟通,华东师范大学, 2001
【3】屠荣生,唐思群编著: 《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