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苏联领导人中,先后把经济和政治作为改革重点,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苏联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是苏俄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导致苏联解体最主要、最直接的人物是( )
A、叶利钦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机。
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开展工业化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
D、西方国家的封锁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 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西方的经济封锁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 )
A、日本的明治维新
B、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C、俄国的1861年改革
D、中国的戊戌变法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
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是( )
A、开展赫鲁晓夫改革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
D、形成斯大林模式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他为了改革,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秘密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影响。
他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这位前苏联领导人是( )
A、安德罗波夫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叶利钦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
A、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B、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否定斯大林的做法,这一做法始于( )
A、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B、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
C、大清洗运动
D、1953年斯大林逝世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B、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C、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不能急于求成
【答案】:
第15题【单选题】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
①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
②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③都未改变社会性质
④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B、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C、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不能急于求成
【答案】:
第17题【问答题】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和地位?
【答案】:
【解析】:
第18题【问答题】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答案】:
【解析】:
第19题【改错题】
改错题:写出题中错误的表述,并加以改正。
在学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有关内容时,小张同学做了笔记。
由于粗心,出现了几处错误,请聪明的你从下面的笔记中帮他找出来并改正。
从1987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随之发生改变。
东欧剧变以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三。
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后,政治体制也发生急剧变化,国家权力分散。
1990年底,苏联解体。
【答案】:
【解析】: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的,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
情境二: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
”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与上述对话有关的是达尔文的什么理论?此理论出自他的哪一著作?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
该笑话反映的是苏联哪一体制?有何特点?根据情境二说出这一体制的弊端?
【答案】: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好的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四: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调整农业,压缩农业生产量;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苏联的模式”指什么?
请判断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列出这两个国家恢复经济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手段。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
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到拒绝……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
材料二认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如何安排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
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美国的“试验性疗法”其中心措施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对二战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标志着哪一场战争的全面爆发?这场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以来,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人类在推进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经受严峻的挑战。
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建立了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这种政治格局最终形成和结束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
20世纪90年代初期“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列宁的思路”指什么?请写出该思路的内容。
概括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中的规定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何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法律文件所起的直接作用。
“列宁的思路”和罗斯福新政都是对原有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就其内容而言有何相似之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有益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深远的影响。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太平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A、正确
B、错误
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推翻了幕府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A、正确
B、错误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A、正确
B、错误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性质相同,体现了大国意志,带有强权色彩。
A、正确
B、错误
【答案】: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