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知识精讲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知识精讲2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知识精讲2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期中试卷
第一卷
一。
基础知识
1. 选出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劲〔jìn〕刚劲劲敌疾风劲草实力强劲
B. 鲜〔xiān〕新鲜鲜有鲜为人知数见不鲜
C。
作〔zuò〕作客振作认贼作父自作自受
D.提〔tí〕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面命
2. 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厉害利害得失启示寻物启事
B. 国事共商国是大意微言大义
C。
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
D。
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经他一再,班上的同学才消除了一场误会
②这家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____了居民的健康。
③我们要全心协力,一鼓作气来眼前的这场危机。
A。
分辨妨害度过B。
分辨妨碍度过
C。
分辩妨害渡过D。
分辩妨碍渡过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茕茕孑立
....,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
B。
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
....,真是令人失望。
C。
《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
....,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D。
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
....地进入中国。
5. 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臭氧在大气中的比例很少,只占空气的四百万分之一.
B. 翻开科学史的纪录可以看出,从天体运动规律的总结中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C。
固体在液体里是沉还是浮,决定于浮力比固体的重量大呢,还是小。
D。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夏则资.皮资:积蓄,储备
B.如此,则有常.刑常:经常的
C。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
D。
果行,国人皆劝.劝:劝勉,鼓励
7。
下列各句判断错误的是〔〕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
B. 封之以膏腴之地〔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
C。
夫晋,何厌之有?〔“之〞是疑问句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
D.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无乃……乎〞可以译成“难道……吗〞表示一种反问语气。
〕
8。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语气和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人们往往喜欢长盛不衰的失误,渴求永蕴魅力的生命。
然而,我们冷静地细细想来,春天,桃李熠熠生辉,光彩照人,可一入夏便落英缤纷;夏日,荷塘凝碧,幽香暗送,但到了秋天,只留下断梗败叶的满目凄凉;秋天,菊花锦簇,热烈奔放,但当寒风劲吹之际,.由此可见,世上再美的事物也不是永恒的。
①那有永不衰竭的事物,那有永不凋谢的鲜花呢?
②永不凋谢的鲜花是没有的,永不衰竭的事物也是没有的。
③红梅傲霜斗雪,独占了严冬的俏枝
④只好让位于傲霜斗雪的红梅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9。
选出下列各组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前四史〞之一,作者为西汉司马迁。
B。
我国的先秦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但《战国策》不在其列,因为其编者刘向是西汉人。
C. 我国诗歌有古体诗与近体诗之分,近体诗又称为现代白话文诗,《沁园春·长沙》就是一首近体诗。
D。
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提出了诗歌“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他的作品《再别康桥》就是这一理论的最好例证.
10. 对下列课文中的诗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句中“击〞是形容鹰飞得矫健有力.“翔〞这里是形容鱼在很浅的水中游动.
B.“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用了顶真的修辞。
C.“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是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动衬静,更衬托了死水的死寂。
D。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象征了女性健康活泼、美丽动人、深沉博大、坚韧不屈,具有柔韧美。
二. 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⑨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⑩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1。
选出解释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
A. 越国以鄙.远鄙:把……作边邑
B.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助
C。
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D。
将焉.取之焉:哪里
12。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敢以.烦执事②行李之.往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唯君图之.
A。
两“以〞相同,两“之〞相同
B. 两“以〞相同,两“之〞不同
C. 两“以〞不同,两“之〞相同
D。
两“以〞不同,两“之〞不同
13. 选出都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君亦无所害
⑤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⑥既东封郑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④⑤⑥
14. 下列几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A。
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
B。
亡郑对秦国有害而无益。
C. 放过郑国对秦有益而无害.
D. 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必将犯秦。
15。
对下列各句的点评有误的一项是〔〕
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站在秦的立场说话,引起秦王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B. “邻之厚,君之薄也〞—-帮晋成霸业必使秦自己的力量削弱,从根本上动摇秦晋联盟基础,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C。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拉拢引诱之后,从历史出发,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
D。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进一步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晋的贪欲,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16。
翻译下列句子
〔1〕焉用亡郑以陪邻?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二〕课外文言文
韦思谦名仁约,八岁丧母,以孝闻。
及进士第,累调应城令,负殿〔考核政绩为下等〕,不得进官。
礼部尚书高季辅曰:“予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弃大德邪?〞擢监察御史.常曰:“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
〞中书令褚遂良市地不如直,思谦劾之,罢为同州刺史。
及复相,出思谦清水令.或吊之,答曰:“吾狷直,触机辄发,暇恤身乎?丈夫当敢言地,要须明目张胆以报天子,焉能碌碌保妻子邪?〞沛王府长史皇甫公义引为仓曹参军,谓曰:“公非池中物,屈公为数旬客,以重吾府.〞改侍御史,高宗贤之,每召与语,虽甚倦,徙倚轩槛,犹数刻罢。
疑狱剧事,多与参裁。
武侯将军田仁会诬奏御史张仁袆,帝廷诘,仁袆懦不能对。
思谦为辩其枉,因言仁会营罔陷人不测者,词旨详畅,帝善之,仁袆得不坐。
累迁右司郎中、尚书左丞,振明纲辖,朝廷肃然。
进御史大夫。
性謇谔,颜色庄重,不可犯。
见王宫,未尝屈礼.或以为讥,答曰:“耳目官固当特立,雕、鹗、鹰、鸇,岂众禽之偶?奈何屈狎之?〞
17。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擢.监察御史擢.:任命
B。
或吊.之吊.:慰问
C。
仁袆得不坐坐
..:罢免
D。
耳目官固.当特立固.:坚决
18. 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及.复相,出思谦清水令
而不及.今令长安君有功于赵
B。
韦思谦名仁约,八岁丧母,以.孝闻
岂以.小疵弃大德邪
C。
丈夫当.敢言地,要须明目张胆以报天子
耳目官固当.特立
D。
因.言仁会营罔陷人不测者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词旨详畅,帝善.之,仁袆得不坐
A. 武侯将军田仁会诬奏御史张仁袆,帝廷.诘
B. 屈公为数旬客,以重.吾府
C. 改侍御史,高宗贤.之
D。
雕、鹗、鹰、鸇,岂众禽之偶?奈何屈.狎之
20. 下列四组中,全都说明韦思谦为官刚正严明的一组是〔〕
①及复相,出思谦清水令。
②焉能碌碌保妻子邪?
③中书令褚遂良市地不如直,思谦劾之
④虽甚倦,徙倚轩槛,犹数刻罢。
⑤思谦为辩其枉
⑥振明纲辖,朝廷肃然.
A。
②③④B。
①③⑤C。
②④⑥ D. ③⑤⑥
21.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韦思谦因高季辅的推荐而任监察御史,他认为御史出使不能惊扰天下,否则就是失职。
B。
韦思谦弹劾了中书令褚遂良有不法行为,并对褚遂良明目张胆的在天子面前说坏话极为愤怒.
C。
韦思谦深受皇甫公义的敬重,任侍御史后,高宗更信任他,疑难之事大多和他商议裁决。
D。
韦思谦为人耿直庄重,不阿权贵,他表示决不充当王公的耳目之官而屈从他们。
第二卷
22. 翻译句子
〔1〕中书令褚遂良市地不如直,思谦劾之,罢为同州刺史。
〔2〕性謇谔,颜色庄重,不可犯。
见王宫,未尝屈礼。
或以为讥.
三. 诗词鉴赏:
〔一〕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3. 这首词的词牌是,它跟词的有关;词题是,它跟词的有关.
24. “霜晨月。
霜晨月〞“从头越。
从头越〞--这种形式叫〔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25。
你认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些意象或意境中体会出来的?
〔二〕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若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6。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
其中“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激怒的风〞表达了人民的悲愤和激怒,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抒发出。
27。
诗中,作者化身为一只痴情的鸟儿,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直至死去。
体会划线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现代文阅读: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26甲。
〞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26乙〞、韩翃的《秋斋》:“26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
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
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26丁〞,道出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
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28。
甲乙丙丁四处,作为例证的诗句各是哪一项?(只填序号)
A。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B. 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
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C. 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D. 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
夜半岛惊栖,窗前人独宿
E。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29. 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有哪几项?〔〕
A. 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 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 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
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E。
他先画枝节叶片,然后再用淡墨勾画渲染。
30。
下面的词语分别能表现A萧悦、B苏轼、C倪云林、D金冬心中哪三位竹画家的艺术特色?(只填序号)
①雄健、豪放( )②古拙、朴质( ) ③雅致、逼真( )
31. 简要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不超过26个字)
32。
我国竹画从整体上看(不是指某个画家)有哪些主要特点?根据这段文字简要答出三点,有的可从文中找出句子改写。
不超过60字。
六. 语言运用
33。
为下面的简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据《信息时报》5月26日报道,宁夏大学决定从近至2002学年开始实行长短3学期制度,即一学年分为春夏秋3个学期.春、秋两个学期为长学期,每学期17。
5周,其中,上课14周,考试1。
5周,节假日和运动会2周,夏季短学期共为7周〔含考试〕
七.
3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A. 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B。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波兰谚语)
C。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达·芬奇)
D。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
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一。
1. C
2. A
3. C
4. C
5. D 6。
B 7。
D 8. C 9。
A
10. A
二。
〔一〕
11。
B 12。
D 13. A 14。
A 15。
D
16.
〔1〕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大西部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
〔二〕
17。
B 18. B 19。
C 20。
D 21. C
第二卷
22。
〔1〕中书令褚遂良买地不按实际价格,韦思谦弹劾他,褚遂良被罢官做了同州刺史.
〔2〕韦思谦性情正直,面容很庄重,不可冒犯.他见到王公贵族,不曾降低身份施礼,有的人因此〔用这事〕指责他。
三.
23。
忆秦娥曲调娄山关内容
24。
顶真〔或:叠句〕强调某个意象或意念
25。
悲壮.体会:如上阕“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是作者沉郁心情的表现。
下阕“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画面壮丽开阔,情绪较为高昂坚定。
26.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27。
〔1〕对土地的眷恋
〔2〕隐含为国献身之意
28. 甲 E 乙 A 丙 D 丁 B
29。
B D
30。
①雄健、豪放( B )②古拙、朴质( D)③雅致、逼真( A)31.
宋元时期竹画家蜂起,气魄极
大,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32。
①是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②能象征
中华民族的品格③有自己独特的技
法〔或风格多样, 技法高超〕④竹
画竹诗相配
33.
宁夏大学将实行三学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