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猴弈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
国人奇之,献于朝。
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1解词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遍国中莫能胜()
2翻译句子国人奇之,献于朝:
3.老猴“遂败”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给你的启示是
二、好猎疾耕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
出则愧对其知友,惟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惟:思,考虑。
无以:不能,指没钱买狗)
1解词于是还疾耕()狗良则数得兽矣()
2翻译句子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文中的好猎者最终能够“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根本原因是
(原文回答),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三、戴震难师
先生少时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
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
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
(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的老师。
就傅:跟随老师。
非常:不寻常)
1解词先生少时就傅读书()相去几何时矣()
2翻译句子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3你认为戴震日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原因是什么?
四、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解词值岁荒()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2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说说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
五、赵简子元旦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问其故。
简子
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然。
”
1解词客问其故()君如欲生之()简子曰:“然”() 2翻译句子
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
恩过不相补矣
3从故事中你感到赵简子是个怎样的大臣
六、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
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末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1解词而邻翁素雅量()末尝征于声色()
2翻译句子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
3根据文意,请用概括的语言分析老翁的形象
七、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大隗:传说中神名。
具茨:山名涂:通“途”路。
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1选出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非徒知具茨之山徒以有先生也B小童辞旦辞爷娘去
C称天师而退不能称前时之闻D请问为天下号为张楚
2翻译句子
适遇牧马童子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3黄帝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八、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词齐人也,坐盗()叶徒相似()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
九、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
使者曰:“陈不可伐也。
”庄王曰:“何故?”
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宁国曰:“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陈:国名洫:护城河宁国:楚国大臣罢:通“疲”
1解词楚庄王欲伐陈()民怨上矣()
2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3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
十、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
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石(石针,古时治病工具)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1除之未必已也()君与知之者谋之()
2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自己话概括) 3结尾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