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田园组诗课件后附教学设计
2024版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喻形象
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 事物或情感具象化,使读 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2024/1/26
拟人生动
拟人手法赋予无生命的事 物以人的特征和情感,使 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夸张渲染
通过夸张手法对事物的特 征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强 化表达效果,引起读者共 鸣。
17
音韵平仄和押韵规律
01
描绘自然风光
课件中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南宋时期农村的自然风光,
如青山绿水、田园牧歌等,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农村的宁静与美丽。
2024/1/26
02 03
呈现生产生活场景
通过模拟动画、历史文物等素材,再现南宋农民的耕作、养殖、纺织等 生产活动,以及他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 解当时农村的社会状况。
展现农村文化习俗
课件中还可以介绍南宋农村的节庆活动、民间艺术、乡土文化等,让学 生领略到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习俗。
20
传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分析诗词意境
通过对《清平乐·村居》等诗词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 达的田园生活之美,感受作者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挖掘作者情感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探讨作者在诗词中所寄托 的情感和思想,理解其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2024/1/26
然而,在辛弃疾的笔下,我们 却看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美 好,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 向往。
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当 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6
7
全文朗读及录音
2024/1/26
全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帮助学生 正确把握语音语调。
《清平乐村居》 教案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学生在兴致盎然中融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意氛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媒体设计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设计了课程资源网页。
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赏韵读文、课文动画、词义点拨、旧词新唱、诗情画意、宋词简介、田园诗句等部分,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走近村居”1、音画共赏,情境导入教学伊始,运用课件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学生置身于恬静的田园氛围,从而创设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揭示课题。
2、美文诵读,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进入“赏韵读文”下的“美文诵读”,边听课文范读边借助拼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二)“走入村居”1、多方互动,自主探索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借助“词义点拨”,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茅檐”、“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为感悟全词扫清障碍。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精品课件

民间艺术与文化
展示古代乡村的民间艺术 和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 、民间舞蹈、剪纸等,传 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古代文人笔下的田园风光
1 2 3
田园诗赏析
选取古代著名文人如陶渊明、孟浩然等的田园诗 作,进行赏析和解读,感受诗中的田园意境和美 学价值。
山水画中的乡村景致
展示古代山水画中所描绘的乡村景致,如茅屋草 舍、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等,领略画中的自然美 与人文气息。
《清平乐村居》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 之一,体现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 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批 判。
CHAPTER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上阕描写乡村自然风光,下阕叙 述乡村生活情趣。整体结构清晰 ,层次分明。
写作特点
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 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 活图景。
的爱国情感。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豪放、意境深 远,善于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
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
南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矛盾 尖锐,辛弃疾的词作充满了强烈的民 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该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 史意义,为我们了解南宋时期的社会 风貌和民族精神提供了重要参考。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描绘乡村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CHAPTER 03
知识拓展:古代乡村生活掠影
农业生产与劳动场景
01
02
03Βιβλιοθήκη 耕种与收获描述古代农民耕种、播种 、除草、施肥等农业生产 活动,以及丰收时节的喜 悦场景。
水利与灌溉
介绍古代乡村水利设施的 建设与维护,如陂塘、水 渠等,以及农民利用水资 源进行农田灌溉的情景。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件ppt

05
《清平乐·村居》的影响 与评价
《清平乐·村居》的影响
文学影响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代表 作之一,对南宋词坛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
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历史影响
该词作反映了南宋时期农村的生活 状况,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 背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艺术影响
该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 世的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03
《清平乐·村居》的词句 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描绘田园风光
01
输标02入题
词的上片通过“茅檐”、“小溪”、“青草”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给人以清新、 自然之感。
03
上片中“翁媪”相依相偎,老有所依;“大儿”、“ 中儿”各司其职,承担家庭责任;小儿活泼可爱,无
忧无虑。整个家庭显得和睦、融洽。
部分教学内容略显陈旧,未能及时更新; 课件的交互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展望
更新教学内容
未来课件将及时更新陈旧内容,引入更多 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保持教学内
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拓展课程资源
计划开发更多与《清平乐·村居》相关的课 程资源,如扩展阅读、习题集等,以满足
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加强交互设计
将进一步完善课件的交互功能,增加更多 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促进跨学科融合
将尝试将《清平乐·村居》与文学、历史、 艺术等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融合,以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清平乐·村居》的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文学评论家认为,《清平乐· 村居》是辛弃疾的巅峰之作,展 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
2024版《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情怀,表达了对喧嚣世界的厌倦和对 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高洁的情操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家庭和睦、亲情深厚的体现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诗中通过描绘老夫妇之间的互相 逗趣、小儿子的无忧无虑和大儿 子的勤劳朴实,展现了家庭成员
间的和睦相处和深厚感情。
家庭生活的温馨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01
描绘自然美景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如青山绿水、
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02 03
展现田园生活
诗中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如耕种、收割、养殖等生产 活动,以及村民们淳朴、善良、勤劳的品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和追求。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词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辛弃疾生平及文学成就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 人。 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诗中所描绘的家庭生活场景,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等,都给人一种温馨、 和谐的感觉,体现了家庭的和睦
与幸福。
亲情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深厚 感情,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这 种亲情不仅给人以温暖和安慰, 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支
撑。
诗人内心世界的寄托和慰藉
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通过描绘乡 村生活的美好和自由,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 往。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2.1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2.2 诗词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3 诗词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诗词中古代农村生活的理解;3.2 诗词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清平乐·村居》;4.2 参考资料关于诗词的解读;4.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及其作品《清平乐·村居》;(2)学生齐读诗词,感受诗词韵律。
5.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诗词中的生僻字词;(3)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诗词的心得。
5.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5.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诗词中作者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5.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诗词情感的理解。
5.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2)结合诗词内容,写一篇关于作者情感的小短文。
六、教学策略6.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6.2 运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6.3 采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评价方式7.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7.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7.3 诗词背诵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对《清平乐·村居》的背诵熟练程度。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两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背诵全词。
教学难点
把握词文大意,发挥想象,体会词中传达出的人情之美 和生活之趣。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这首词,在 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 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 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 理解词意。
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 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 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 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4、预设: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结合注释,老师补充: “吴音”指吴地方言,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在江西上饶,曾属吴国统治, 所以当地的话就叫吴音。
“醉”不仅指老夫妇微有醉意,还有被眼前美好景色所陶醉,他们,他 们在亲热地聊着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交流。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结合文后注释和插图,学生自己交流词意。“亡赖”中“亡”古同 “无”,小儿子还太小,不会做农活,但也不偷懒,在溪头用手轻轻剥 着莲子,可爱至极。一个“卧”字更是体现了小儿子的顽皮。
5、再次创境想象,探究问题 作者见到这样的情境,会有怎样的感受? (1)、指导朗读。通过结合注释和插图,我们已经明确词意,读出其中 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说说此时此刻,词中所述情景,你有什么感受?讨论,作者会想些什么呢?补充辛弃疾相关 资料: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 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 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二十年之久。 这首词就是他被贬后写的。指名回答。
《清平乐村居》教案四篇

《清平乐村居》教案四篇《清平乐村居》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低)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中)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中\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
教法与学法教法:读议法学法:自悟法与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词作,感知宋词1、课件出示(居)。
师:看屏幕,这个字读什么?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居”的古字演变。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家,所以有人说居然之家,还有人说安居乐业。
)2、出示“村居”。
师:看到这个词,你又想到什么?矮小的房子,勤劳的人们,安静的氛围……这村子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啊?过渡:只是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就觉出了村居生活的安宁、美好。
那么让你站在这村子边,走进这村子里,真实地感受这美丽的村庄,你会做些什么啊?(作诗、画画、吟诵)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着美丽的村居都忍不住心怀感慨,就算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金戈铁马。
这样的安宁还是触碰了他心里最深的细腻,于是让我们后辈人为之赞叹的佳作就这样破茧而出了。
今天我们就感受一下其中一位诗人细腻的感情,一起走进诗人辛弃疾的《村居》(板书)3、简介词名出示整首词。
师:这和我们平时学过的古诗一样吗?这是我们接触到的一种新的文体——词,它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隋唐之际,在宋朝达到鼎盛。
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
这曲调的名称叫“词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清平乐”,又叫“忆萝月”、“醉东风”。
4、简介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初读词作1、检查学生自读。
2、指导朗读师:古人诗兴大发时,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我们不妨也来效仿一下古人。
(手舞上阕,足蹈下阕,合之)三、诠词释意过渡: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古诗《清平乐村居》图文教学课件

情感交流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诗歌过 程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韵
味和意境。
创作练习:尝试自己写诗或绘画
01
02
03
仿写练习
指导学生模仿《清平乐·村 居》的风格和意境,创作 自己的小诗或短文,培养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绘画表现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 的理解,用画笔描绘出诗 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将 文学与艺术相结合。
采用对比增强艺术效果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 的不同方面,突出其特点和差异。
艺术效果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使得人物形象 更加鲜明,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举例分析
如“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媪”,通过对比醉意朦胧中的温柔 乡音和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妇,突出 了老年人的幸福和安详。
节奏韵律和意境营造技巧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通过描写老夫妇的醉态和吴地方言的软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悠闲自得和老夫妇之间的 恩爱。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生动刻画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和劳作场景,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手巧和小儿子的 顽皮可爱跃然纸上,进一步体现了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家庭的幸福温馨。
节奏韵律 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 美。
意境营造 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 围。
举例分析 如整首诗采用平仄相间的句式,押韵工整,读起来朗朗上 口;同时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景色的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 赞美,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
04 图文结合教学方案设计
交流与分享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分享对诗 句和插图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诗意 的体会。
《清平乐村居》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案以及教学反思《清平乐村居》教案以及教学反思【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清平乐村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编排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首田园小令,好似一幅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感觉,抒发了词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劳动场景,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图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顺,老有所养,少有所事。
在写景方面,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组合成一幅清新的画面,淳朴、自然;在写人方面,作者把一家老小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
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悦,接着由远及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
词人尤喜小儿,“无赖”、“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真活泼的神态。
词的上阕长短句相间,而下阕句式整齐,每句韵脚相同,节奏感强。
词的上片开篇写景,构成了清新优美的农村环境,为人物出场作了巧妙的铺垫。
紧接着描写了白发翁媪醉里欢容,谈笑相悦,其乐融融的温馨生活。
词的下片描写老夫妇三个儿子的活动。
【学情分析】此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还不丰厚,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的】根据本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为: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清平乐村居课件教案7篇

清平乐村居课件教案7篇清平乐村居。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作为一位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
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得的醉上一回吧!齐背《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课件教案篇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笔下的村居风景。
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
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清平乐·村居》教学PPT课件

你如何理解这首词的题目? 这是一首宋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
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是词牌名,“村居” 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 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前两句诗词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诗人开篇用白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 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 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 们讲话的声音带着吴音,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 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看出他们生活的愉快。
以《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为例,说一说诗 和词的区别。
一、时间上: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 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诗从《诗经》开始就有。
二、题目方面: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 三、词最主要的特性是音乐性。 四、形式方面:诗句式整齐划一,而词又叫长短句。 五、风格意境方面:诗比较庄重,而词比较妩媚。
2.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会认
清平乐·村居
【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
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 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 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 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认
chú
豆
bō
开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清平乐村居》教案、板书

《清平乐村居》教案、板书【教材简解】《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
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目标预设】1、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设计理念】这首小词写景见人,由人及事,人事相传,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它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词意。
【设计思路】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下阕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
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感知、感受、感悟、感慨全词。
真切地领悟词的意境美、情感美。
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感知宋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从5首田园诗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 个图画,用文字美美地写下来。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7
《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9
8
吴音
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居住在江西 上饶,春秋时期上饶这个地方被吴国 统治,所以那边的人说的方言就叫吴 音。
10
《村居》 《清平乐 村居》 《书湖阴先生壁》 《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田园组诗
同学们,我们刚刚吟诵了高鼎的诗《村居》,接着我们来看看宋代著名作家辛弃疾 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出示并范读。 板块一 比较归纳 发现规律 孩子们,词也是一种诗歌,奇妙的是这种诗歌可以配乐歌唱。一起来听一听(音乐 )【生欣赏一段歌曲】(出示自主活动一)谁来说说?1.它们的第一行(出示)不 一样,(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词牌名就是这首可以歌唱的 诗的曲调名称。清平乐后面的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2.高鼎的《村居》每个句 子的字数都一样;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每个句子的字数不一样(师:《清平 乐村居》最长的句子几个字?最短的句子几个字?因为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又叫 长短句)。3.高鼎的《村居》只有一个小节,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有两个小 节(第一节叫做词的上阙,第二节叫做词的下阙)。
(出示《四时田园杂兴》)谁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一起来读一读,齐!瞧,这首古诗既写了锄草,又 写了?(搓麻、耕田、织布、种瓜)这是作者在描绘农村的人们在?对,(板书:农忙图)孩子们,再 回到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也在描绘农村的农忙图? 师:“大儿……”大概什么意思?你说!生1:大儿在小溪东边锄着豆子。师:慢,古诗词中的表达跟我 们今天的表达不太一样,锄豆是两个词语。豆是在豆田里。那,大儿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着什么呀? 生1:杂草。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的大概意思?【一生说】师:“哎,看到大儿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着 杂草,你想到了那首古诗?”(《锄禾》,你来背一背!)师:那“中儿……。”呢?中儿,就是—— 生:2:二儿。师:谁来用上“多么……多么”这两个词分别夸一夸大儿和二儿?你来!生3:大儿多么勤 劳,二儿多么勤劳!(只一生)师:看,多会夸奖!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4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出示)同学们,“清平乐村居”中的村居大概什么意思?谁在乡村居住呀?那 ,辛弃疾在乡村居住时看到什么景象呢?请大家捧起语文书,边读一读课文边想一 想,明白了吗?开始吧【生自由读】。
好的,谁来朗读课文?你读【一生读】哎,不错,你把词中3个生字都读准了! (出示)孩子们,这首词最后一行有个多音字,它有哪几个读音?在文中它读什么 音?为什么?对,它在文中读剥bao。(出示)孩子们,“莲蓬”既可以读莲peng ,也可以读莲peng,为了押韵,在这首词里我们就读莲peng,记住了吗?好,巩 固一下,谁来读词的最后一句?【一生读】一起来读,齐【生齐读】。
同学们,读词跟读诗一样,也要响亮一些,有节奏一些,才能读出词的韵味。谁 来读一读?【一生读】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板块二 精巧勾连 体悟意境 (出示自主活动二)孩子们,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思考了《清平乐村居》8个句子的大概意思。 谁想试着说说哪句话的大概意思? 一、感受风景图
(出示《书湖阴先生壁》)谁来读一读这首古诗?一起来读一读!师:大家看,这首古诗既写了茅屋, 又写了?(花木、山水、农田),这是作者在描绘农村的?对,(板书:风景图)。孩子们,回到课文 找一找,哪些句子也在描绘农村的风景图? 师:孩子们,“溪上青青草”大概什么意思?【一生说】师:读着青草,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 绿色的草儿)。师:那读着青青草,我们的眼前又仿佛出现了什么呢?生2:大片大片绿色的草儿。师: 看,青青草比青草多了一个青字,这草儿就茂盛多了,画面也生动多了。师:哎,孩子们,再联系词的 最后一行,我们还能看到小溪中的什么?生4:还能看到小溪中的荷花、荷叶、莲蓬。师:对呀,清风吹 来就能闻到一股——生齐:荷花的清香。师:孩子们,闭上你的眼睛:现在,你就是小溪边的一棵小草 ,清清的溪水正慢慢地从你身边流过。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一生读】师: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齐【生齐读】 二、感受农忙图
1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2
• 两人小组自主活动一
请大家以同座两人小组为单 位讨论讨论:高鼎的《村居》 与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在 外表上都有哪些不一样?
3
村居
(清) 高鼎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上阕)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下阕)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 溪上 青青草。 醉里 吴音 相媚好, 白发 谁家翁媪。
大儿 锄豆溪东, 中儿 正织鸡笼; 最喜 小儿无赖, 溪头 卧剥莲蓬。
5
剥
bō 用于复合词:如,剥夺、剥 削。
bāo 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如,剥 花生、剥香蕉。
6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 溪上 青青草。 醉里 吴音 相媚好, 白发 谁家翁媪。
大儿 锄豆溪东, 中儿 正织鸡笼; 最喜 小儿无赖, 溪头 卧剥莲蓬。
•,结合课前的预习思考,交 流交流《清平乐 村居》8个句 话的大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