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作业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13金色的鱼钩(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13金色的鱼钩(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金色的鱼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友情、牺牲、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 作品内容解析:深入解读《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3.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作品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等文学特色,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4. 价值观引导:结合作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金色的鱼钩》的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作品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具:学生需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参与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金色的鱼钩》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背景介绍:讲解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作品打下基础。
3. 作品内容解析:深入解读《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4.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作品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等文学特色,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作品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发言: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课前解析】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插图,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征过草地的途中,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2.揭示课题《金色的鱼钩》,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设置疑问: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二、复习生字青稞威胁收敛搀扶抽噎瞻仰搪瓷碗目不转睛奄奄一息喜出望外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课文,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汇报交流预设: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四、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并思考: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是哪里?2.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3.划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文章段落,教师讲解。
五、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4-19自然段,并同桌讨论:在护送病号的途中,老班长是怎样做的?都有哪些描写?(动作、神态、语言)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
出示文章段落,教师讲解。
六、感知品质1.当我们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怎么样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3课《金色的鱼钩》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13课《金色的鱼钩》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quán bìn kēáo________骨双________ 青________ ________夜liǎn chān xiù gēda收________ ________扶上________ ________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鱼汤________的草地________的声音________的脸________的情绪________的毅力________的手________的光芒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__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________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②________没加作料,________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③________多么艰苦,________把他们带出草地。
④________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________会起不来4.给句子加标点。
________不行________太少啦________他轻轻地摇摇头________小梁________说真的________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________有时候等了半夜________也不见鱼上钩________为了弄一点儿鱼饵________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________还有________我的眼睛坏了________天色一暗________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________5.说说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________②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________6.查字典填空。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语文六下第11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红军长征时期,一个小红军战士为了掩护战友,不顾个人安危,英勇牺牲的故事。
故事通过讲述一个老班长和一个红军小战士之间深厚的感情,展示了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用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二. 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学生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但是,对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拓展。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红军战士的无私奉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随后,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下《金色的鱼钩》同步练习及答案 共2套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练习及答案(一)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金色的鱼钩》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讲述了在________________途中,一位______________尽力照顾三个________的小红军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2、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双引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班长为什么不让“我”把他吃草根、鱼刺的事告诉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有什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A.这个鱼钩是金子做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B.这个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闪烁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
6、“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我”几天没吃饭了,没有力气。
C.草地上能吃上鱼汤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少之又少的鱼汤。
7、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A.老班长在生命垂危之际,一心想的是让小战士们走出草地,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下11《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下11《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位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故事。
通过老班长钓鱼煮鱼汤给小战士们喝,展现了老班长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爱心。
课文情节感人,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战争题材的课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学生可能对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老班长的人物形象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感悟老班长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老班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争背景、人物形象等。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争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环境。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金色的鱼钩-杨旭作业设计方案》

《金色的鱼钩-杨旭》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小说《金色的鱼钩/杨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小说《金色的鱼钩/杨旭》的作者、背景及主要情节概述。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4.小说的文学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3.课外阅读法: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4.写作法: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导入1.向学生介绍《金色的鱼钩/杨旭》的作者及背景。
2.播放小说的相关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第二课:主体内容1.讲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讨论小说中的文学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三课: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3.安置作业:撰写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看法和感受。
五、评判方式1.教室表现:包括主动发言、思维活跃等方面。
2.作业表现:包括读后感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考试成绩:通过小测验或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小说的掌握水平。
六、教学资源1.教师提供的教材和课件。
2.相关视频片段和音频资料。
3.教师推荐的相关文学作品。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金色的鱼钩/杨旭》这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还培养了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进修中能够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不息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位红军长征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完成任务,不顾个人安危,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英雄主义色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德育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红军长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课文中所表现出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仍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感悟来进一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教学难点: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等资料。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3.视频:准备相关纪录片或电影片段,为学生提供更多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征的艰苦历程。
然后引入本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1《金色的鱼钩》名师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1《金色的鱼钩》名师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讲述了一位老渔夫在海边钓鱼时,钓到了一条金色的小鱼,鱼钩却卡在了鱼的嘴里。
老渔夫不忍心看到小鱼受苦,决定帮助小鱼取出口中的鱼钩。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教育学生要有爱心,关爱生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但对于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情感态度的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引导他们深入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感,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深入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引导学生关爱生命。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3.课件或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聆听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引导学生谈论对课文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内容,了解老渔夫和小鱼的故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本课的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请看大屏幕,这幅画就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板书:金色的鱼钩二、检查预习,了解疑难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老班长是怎样做好“上级’的?是怎样做好“保姆”的?又是怎样做好“勤务员’的?3、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
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
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透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齐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
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貌?3.齐读句子: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阿,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期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述。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2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练习快速阅读,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知识点+同步练习

老班长都要找野菜,挖草根,给病号们做饭。这三个身份表现了老班长对革命工
作高度的责任心。
4、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
了。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 吃完了, 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
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说话断断续续。“别浪费东西了”说明老班长知道自己不行
的品格。
2、我端起搪瓷碗, 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的来
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
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
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
f ènɡ (缝隙
)嚼: ji áo(细嚼慢咽)
ju é(咀嚼 )
弄: nòng(摆弄) l òng(弄堂)
和: huó(和泥) hé(和气) hè(附和)
近义词 :
安顿——安排
弥漫——充满 衰弱——(虚弱)照顾——关照
威胁——威逼
鲜美——鲜嫩 严厉——严格快活——欢快
闪烁——闪耀
反义词 :
爱惜——糟蹋 严厉——温和 沉重——轻松衰弱——强壮
) 了。 7.她的感情很
(
) ,你不要把实情全告诉她,以后慢慢地讲。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这“金色的光芒”指的
是
。
答案:
一、 ji ān
cāo
qi ǎng
huó
二、轻松
光滑
失去
打击
强大
三、严厉
严格
严肃
严峻
脆弱
虚弱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长征是世界军事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一)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速读,思考:(课文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自己的事。
)(二)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把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把心中的感受和心情变化写在旁边。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一)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
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并读给同桌听,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学生自读,互读,交流。
(二)品读重点句: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句段。
从外貌体会中心:出示句子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1)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学生讨论:(“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课后作业布置及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课后作业布置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pǔ xiězhù mínɡchún shúyì lǚqín jiàn shà shízhào yào xiōnɡ yǒnɡ二、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瞟.见(piāo piǎo)溺.(nì ruò)爱叮叮当当..(dāng dàng)话匣.(xiá jiá)子汤匙.(shi chí)钥匙..(yào shi yào chí)祈.祷(qí qǐ)哀悼.(dào diào)渲.染(xuān xuàn)三、辨字组词。
招(_________)旋(_________)限(_________)槐(_________)昭(_________)旅(_________)垠(_________)愧(_________)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要求写词语。
1.(____)妙(____)肖(____)(____)不安一尘(____)(____)天(____)之(____)轻歌(____)(____)(____)(____)不齐2.照样子写词语。
亭台楼阁(并列式)_____________垂头丧气(人物神态)_____________3.根据语境写词语。
人们常用__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_______来赞美贝多芬的《月光曲》。
五、选词填空。
迅速快速1.汽车驶进了(________)通道。
2.夏天是万物(_______)生长的季节。
希望愿望3.考上理想的大学一直是我的(_______)。
4.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_______)。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对老班长的人物描写,说说老班长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感受老班长的精神,和同学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对老班长的人物描写,说说老班长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学难点:感受老班长的精神,和同学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下面这幅图片吗?出示雪山草地风景图。
预设: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等。
2.这里的风景看起来很美。
但实际上自然条件非常的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这里海拔很高,氧气稀少,缺少食物。
可以说是生命的禁区。
但是你知道吗?曾经有一支军队赤着脚跋山涉水,走过了25000里长征。
这支军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
3.背景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
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中央红军长征前约8.8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
4.了解长征:谈一谈长征路线,讲一讲长征途中的艰难,让学生们了解长征的困难。
5.我们在上册曾学到过毛泽东同志的《长征》,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今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一起走进课文《金色的鱼钩》。
二、初读课文1.认真听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的?2.和同学一起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1)要素串联法。
(2)段意合并法。
(3)小标题概括法。
(4)关键句段综合法。
3.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独立阅读。
(2)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将内容进行概括性叙述。
预设:课文讲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同志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下11《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下11《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红军老战士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忍受着饥饿和疲劳,用一根金色的鱼钩钓鱼给他们煮鱼汤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老战士对小战士的关爱和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体现了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苦生活和革命意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对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文中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不太理解,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战士对小战士的关爱和无私奉献精神。
3.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体会老战士对小战士的关爱和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和理解。
2.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
3.相关资料:收集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和示范。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位红军老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
通过老战士用金色鱼钩钓鱼,把鱼汤让给同志,最后自己却饿晕的经过,表现了他对战友的深情厚谊,展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但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含义深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感受和领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质。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学生自主学习单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标题《金色的鱼钩》,引发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表现红军战士崇高品质的词语和句子。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 备课资料 13.金色的鱼钩 教案和作业设计

备课素材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
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
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
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
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
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
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
粒大皮薄,麦麸少。
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在后面。
歼灭(qiān jiān )粗糙(zào cāo)作料(zuò zuó)勉强(qiǎng jiàng)和青稞面(huó huò)抽噎( yī yē)二、写反义词。
沉重—()粗糙—()挽救—()鼓舞—()脆弱—()三、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1.老班长忽然( )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2.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 ),但同学们却很敬佩他。
3.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立正敬礼,显得很()。
4.望着他那十分( )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衰弱脆弱虚弱5.别看他气势汹汹的,其实他内心很( )。
6.由于过度的劳累,苗老师的身体越来越( )了。
7.她的感情很( ),你不要把实情全告诉她,以后慢慢地讲。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指的是。
阅读能力大提升五、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1.最近学校宿.(sùxiǔ)舍整修,我必须到同学家借住几宿.(sùxiǔ)了。
2.我这两天咽.(yān yàn)喉疼得连水都难以下咽.(yān yà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填词语。
( )( )一息喜( )望( )三( )两( )目( )转( )( )( )痛哭昏( )不( )热气( )( )两鬓( )( )1.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垂危。
( )2.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3.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 )三、选词填空。
衰弱微弱虚弱1.老班长用( )的声音说:“我……我不行啦。
”2.老班长的身体非常( ),却舍不得吃一口鱼。
3.老奶奶神经( ),经常睡不好觉。
四、课内阅读。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从选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明白——( )严肃——( )2.“眉头拧成了疙瘩”反映了老班长怎样的心情? ( )A.反映了老班长对小战士的同情和理解。
B.反映了老班长内心的忧虑,担心小战士因难过而不肯吃鱼汤。
C.反映了老班长对小战士的不满和责怪。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作业设计一、精挑细选。
1.下面每组词语中只有一组带点的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A.颧.(quán)骨熬.(áo)夜抽噎.(yē)保姆.(mǔ)B.收敛.(liǎn)勉强.(qiǎng )青稞.(kē)功勋.(xūn)C.和.(huó)面倔强.(jiàng)衰.(āi)弱事迹.(jì)D.堵塞.(sè)难.(nán)题芦秆.(gǎn)鬓.(bìn)角2.下面各组词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脆弱——干脆粗糙——细腻结实——弱小B.照顾——照料衰弱——微弱安顿——安置C.严峻——庄严厉害——严肃惊奇——惊讶3.下面三个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选项是()。
A.看着我们的身体一天天脆弱下去,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
B.老班长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说:“小梁,别浪费东西啦……”C.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我们只有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完成任务。
4.下面四句话中不是比喻句的是()。
(多选)A.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B.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C.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D.叶子越长越密,成了一堵绿色的墙。
二、选择括号里的词语打“√”,使词组搭配恰当。
树立(A理想 B 决心)端正(A态度 B 目标)克服(A困难 B失误)生活(A艰苦 B艰巨)山河(A华丽 B 壮丽)形势(A严肃 B 严峻)办法(A美妙 B巧妙)国家(A富强 B富裕)倾诉(A心灵 B心声)观赏(A风景 B情景)精通(A业务 B业绩)创造(A奇迹 B奇特)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三()两()夜色()()目不()()无()无()()()一息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老班长()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作业设计一、精挑细选。
1.下面每组词语中只有一组带点的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A.颧.(quán)骨熬.(áo)夜抽噎.(yē)保姆.(mǔ)B.收敛.(liǎn)勉强.(qiǎng )青稞.(kē)功勋.(xūn)C.和.(huó)面倔强.(jiàng)衰.(āi)弱事迹.(jì)D.堵塞.(sè)难.(nán)题芦秆.(gǎn)鬓.(bìn)角2.下面各组词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脆弱——干脆粗糙——细腻结实——弱小B.照顾——照料衰弱——微弱安顿——安置C.严峻——庄严厉害——严肃惊奇——惊讶3.下面三个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选项是()。
A.看着我们的身体一天天脆弱下去,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
B.老班长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说:“小梁,别浪费东西啦……”C.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我们只有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完成任务。
4.下面四句话中不是比喻句的是()。
(多选)A.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B.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C.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D.叶子越长越密,成了一堵绿色的墙。
二、选择括号里的词语打“√”,使词组搭配恰当。
树立(A理想 B 决心)端正(A态度 B 目标)克服(A困难 B失误)生活(A艰苦 B艰巨)山河(A华丽 B 壮丽)形势(A严肃 B 严峻)办法(A美妙 B巧妙)国家(A富强 B富裕)倾诉(A心灵 B心声)观赏(A风景 B情景)精通(A业务 B业绩)创造(A奇迹 B奇特)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三()两()夜色()()目不()()无()无()()()一息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老班长()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2.我()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得把你们带出草地。
3.()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会起不来。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我觉着好像有()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是“我”()时候说的话。
“万根钢针”表现了“我”()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
3.可是我的心里像()似的,沉重极了。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
四、课文理解1.本文按照顺序,以为“红线”贯穿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本文点题的句子是:3.为什么说这个鱼钩是“金色”的?五、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
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
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
我就问他:“同志,你在那一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
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
”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
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
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
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
“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
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的往下流。
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
黑暗笼罩着大地。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过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思考:①“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②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③“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二、选择题2.1.(B)儿子送衣服给保安(C)儿子贴纸箱在门口(小区居民送衣服给保安)2.天气骤冷,居民纷纷换上冬衣,不乐意呆在户外。
引出下文,为下文送衣服作铺垫。
3.保安叔叔,这是我爸爸的保暖衣,天冷了,多穿些衣服吧!你们辛苦了!4.不矛盾,“天冷”是指天气,“我不冷”,是因为“我”的行为带动了居民送温暖的活动:保安、小区居民的行动又温暖了“我”。
5.示例:我们的教师上课时发现走道上的一张纸,他弯腰拾起来丢到了垃圾能里。
这反映了老师言传身教的品德。
(有事例分析品行,表述具体)3.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她在作文里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是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薄凉的世界无关”。
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溢满那么多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
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
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头,言语不多,虽教学经验极为丰富,但这一刻却不知道如何与这个年龄相差将近40年的女孩倾心交流。
他在陈旧的教案本背面上打了很多遍草稿,把明日要说的话一一罗列出来,整理,像研究一部旷世巨著。
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语言苍白无力,软弱得像阴天里的清冷雨丝。
春天的阳光依旧透过窗台,照耀在每个孩子纯真的脸上。
所有人之中,她离阳台最近,可还是心如冰冻。
她没有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外婆,也在前些日子病故了。
她的生活一片狼藉。
有同学说,她暂住了孤儿院,所有的费用都政府承担。
她得继续生活下去,得为远去的母亲和外婆坚强活着。
可有什么理由让她继续活下去呢?她还有什么理由相信温暖?他站在宽大讲台上,以最平和的语调讲完了课,宣布下午外出游玩。
所有的孩子都欢呼不已。
只有她,静静地眯眼歪靠在窗台上,对着窗外发呆。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游戏,分享自己的快乐。
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天际变幻的流云,怒放的花朵,簌簌地落起泪来。
沿着小路,他来到她的身前。
她侧脸擦泪后,镇定地叫道:“老师好!”“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他一边喘气一边说。
“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值得快乐的理由,而我没有。
”他捊了捊花白的头发,拉着她的手,走进花园深处。
顿时,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远处缓缓涌来,包围了她前行的路。
他问:“这些花你认识多少?”“大都认识。
那是迎春,那是瑞香,那是玉兰……”她对这些花名如数家珍。
她的外婆生前爱花,因此,她从小受了熏陶。
他微笑着,看她在盘点花名时慢慢活泼起来,显然,她在环视花朵的同时,也渐渐沉漫于百花争艳的美景中。
当地气喘吁吁地将园中的鲜花点过大半时,他问了一句:“你能把此时没开的花点出几种吗?”她顿时被难住了。
园中之花,大大小小,不下百种,却没有一种隐藏着身形,躲避阳先。
他说:“明天告诉我,为什么它们都会竞相开放?”当夜,她想了许久,从外婆遗留的书中找到了答案。
次日,她从季节、温度等客观存在的因素,向他解说了为何花朵都会竞相开放原因。
他微笑着听完,递给她一张纸片。
之后,她回到教室,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
她主动和同学搭话,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组织班里的课外活动,维持课堂秩序很多年后,她站在明媚的讲台上,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也带她的学生去看花,点花名。
她也曾问过一个忧郁的孩子,为什么花朵都会春天竞相开放?次日,当那个孩子急急忙忙跑来告诉她答案时,她将当年老师给她的那张纸片递给了那个孩子。
泛黄的纸片上,坚定地写着:“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的理解。
(可以从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来答)4、结合文章内容,并发挥自己联想,你认为文中的女孩为什么在长大后选择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说说你的看法。
1.一个孤独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女孩,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走向阳光、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2.环境描写。
通过描写春天的生机、明媚,对比反衬女孩忧伤绝望的心境。
3.表面意思指大自然的花都会在春天开放。
深层意思指花季的孩子,谁也不会错过生命的春天,都能绽放出生命的花朵。
4.文章中的女孩由于孤单无依而充满忧伤、绝望。
在这个时候是她充满智慧的老师将她从忧伤中引导出来,让她对生命充满希望,她意识到了老师改变了她的一生。
所以她长大后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去引导、帮助更多的学生。
(言之有理即可)4.永远都坐前排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
“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
”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
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在以后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
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
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居政坛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