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本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三角形”单元,在学生对三角形有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教材丰富了对三角形认识的内容。增加了三边的关系、按边分类:从三角形内在的联系来认识三角形。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正确描述及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数,会简单的小数加法和减法计算。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的顺序是计算教学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一般采用的是多次循环的编排方式。即在低年级逐步引入混合运算、直观描述运算顺序,接着逐步出现整数四则三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之后在高年级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以整理和概括——出现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为学生初中时学习第三级运算做准备。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逐步形成列综合算式的能力;但是也造成了循环过多,比较烦琐,教学步子比较小,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不足等问题。
本册教材不包括总复习共有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76280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大纲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种类 :必修课程日期: 2014 年2月合用年级 :小学四年级课时: 60 课时一、课程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领会小数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地点挪动惹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淆运算;研究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易运算,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会依据三角形的边、角特色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
4、初步掌握确立物体地点的方法,能依据方向和距离确立物体的地点,能描绘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色,初步学会依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向的剖析,进一步领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领会数学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认识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识题的意识,初步形成察看、剖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过系统的整理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灵巧的计算,发展思想能力和空间观点,提升综合运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领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成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优秀习惯。
二、课程内容单元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具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要点:2、联合实质的生活情形,能主动研究和理解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次序,正确计算两、三步运算的运算次序。
式题。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第一单元:3、掌握相关 0 的特征,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班班通不可以做除数。
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口算卡四则运算4、让学生研究和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难点:片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1、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结果评价主要以综合纸笔测验评分为准。 结果评价 = 期中考试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
(20分)
(50分)
(注:期中及期末考试满分均为100分, 折 合相应分数计入)
让我们在新的学期中 一起起航吧!
课程纲要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小数 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课 程 目 标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 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 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 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 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4、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5、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 识数学的价值。
2
1
1
单元 序号
单元专题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课时 安排
1
1 1
8
9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 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 2、复式条形统计图 义。 平均数和统计 2、认识复试条形统计图, 图(3) 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 3、营养午餐 答,能根据信息并进行简单 的数据分析。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数学广角——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鸡兔同笼(1) “鸡兔同笼”问题,掌握解 鸡兔同笼问题 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和策略。
过程评价(30分)=作业(10分)+小组评价(5分)+个人评价(5分)+综合性学习(10分)
评价内容
等第描述
① 平时作业(5分):根据上课听讲、思考问题、与同学交 流讨论和积极表达感受的情况分为三个等级:5分、3分、 1分。 作业评价(10分) ① 知识检测(5分):根据完成作业的质量和修改的情况分 为三个等级:5分、3分、1分 个人评价 (5分) 小组评价 (5分) 综合性学习 (10分) 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设计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完成要求的情 况分为三个等级:5分,3分,1分。 根据交际过程中倾听的态度和有针对性表达见解的情况分为 三个等级:5分、3分、1分。 根据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搜集整理资料及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的情况分为五个等级:10分、8分、6分、4分、1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设计者:张健方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设计者:张健方●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授课时间:四则运算 6课时位置与方向 4课时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0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课时三角形 6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课时统计 4课时数学广角 4课时总复习 4课时总计 58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生会说出小数的意义,会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并且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会举例说出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学生会说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的过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学生会说出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会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会确定物体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会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举例说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会解决植树问题,并能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植树问题的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安排序号数学领域训练重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2、数的运算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小数的加减法3、四则混合运算4、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352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2.图形与变换5、位置与方向6.三角形103 统计与概率简单数据统计过程7、统计 44 实践与综合运用综合运用8、数学广角 9、营养午餐 10、小管家 6三、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的开发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来源:《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时数:60课时设计教师:陈锐杨俊利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知道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学会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会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学会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并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主要内容有: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给出物体的位置、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课程纲要(四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课目名称:小学数学◆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授课时间:四则运算 6课时位置与方向 4课时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0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课时三角形 6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课时统计 4课时数学广角 4课时总复习 4课时总计 58课时◆设计者:新村镇吴庄小学时建峰一、学生、教材及其资源背景分析:从四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学习,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复习内容,常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定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去处顺序,发现一些去处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而今,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拆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拆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数学思考方面1、在联系已有的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2、能对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根据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学习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数:60课时左右课程简介: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和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及观察体验使学生能够辨认识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课时:50课时设计者:背景人教版四年级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从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并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点,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课时1:加减混合运算;课时2:乘除混合运算课时3:积商之和的混合运算课时4:两个商之和的混合运算课时5: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题课时6:有关0的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课时7: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课时8: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课时9: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课时10: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一、分享目标: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二、分享重点: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三、分享难点: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四、分享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课,大家都拿到了新课本,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翻阅新书,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和熟语本学期我们将学到哪些新知识。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一册书有十个单元,及每单元内容的主题。
师:这学期的数学课,将由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这本书陪伴我们共同度过。
这本书有九个单元内容。
我们大概要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学习完这些内容,下面就是让我们走进书中看看吧!2、了解每单元的内容(学生们先看,通过翻阅找出每一单元的重点,老师总结适当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如下)(1)、数与代数(按领域划分):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试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基础型【学习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学习课时】60 课时【设计教师】杜发有【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内容及学情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算式试题。
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运算顺序,重点学习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向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学习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四下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授课时间:60 课时授课教师:汪赛授课对象:四1 四2班本期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课时1:新学期教育,了解上课应遵守的纪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本学期课程纲要。
第一单元〔第一组〕:内容标准: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下-数学-课程纲要

---------------------------------------------------------------最新资料推荐------------------------------------------------------四下-数学-课程纲要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日期: 2019 年 2 月适用年级: 小学四年级课时: 60 课时一、课程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1 / 12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灵活的计算,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单元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具二、课程内容单元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具 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学习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数:60课时左右课程简介: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和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及观察体验使学生能够辨认识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为学生吃透原理.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情.学材及资源背景分析:四年级男女生人数基本相同·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方法.数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计算.理解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上课时.思维敏捷.迅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自觉的预习功课·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比较积极的回答问题.但思考问题较慢·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缺乏稳定性.自立意识不强.懒于动脑;还有一部分学生.头脑思维较慢.反映不灵活.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虽然干劲比较大.但成绩总是提不高·总体上.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提高一定的数学能力·四年级的小学生思维形式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自然与生活中的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册教材各单元都是对上册教材所学习的知识的提升与加强·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复习内容.常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课程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程实施设想:1.改变教学思想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5. 结合实际问题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6. 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课程评价:1.分项作业评价·从双基.书写.创新意识等方面采取分项评价的一种批改策略·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2.课堂观察评价法·在课堂上.教师应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便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3.二次评价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对此地.教师可以选择迟作出判断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4.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课时:58课时(义务教育)设计者:任闰梅/郑州市中牟县刁家乡赵集小学背景四年级下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课程目标:这一册教材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做到: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材料】:《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时数】:60 课时【设计教师】:四年级组【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内容及学情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观察物体,复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试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纲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授课时间:60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鼓舞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表达放开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具体表现:在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对开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根底。
空间与图形中的位置与方向、三角形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统计与概率的方面,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为资源,开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渐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综合与实践及“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观赏数学美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一般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开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究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依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依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依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课程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授课时间:54课时左右◆授课教师:张朦新◆授课对象:路砦小学四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交流汇报、归纳总结能概括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操作实践,能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会绘制平面示意图,知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总结能理解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学生结合现实情境,通过自主探索,测量、小组合作、汇报、归纳能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5、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具体操作活动,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分类,及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6、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观察、比较会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7、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统计、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课时:58课时(义务教育)设计者:任闰梅/郑州市中牟县刁家乡赵集小学背景四年级下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课程目标:这一册教材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做到: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的编写特点本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
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
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
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的顺序是计算教学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
学生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一般采用的是多次循环的编排方式。
即在低年级逐步引入混合运算、直观描述运算顺序(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下同),接着逐步出现整数四则三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第五册~第八册),之后在高年级(第九册)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以整理和概括--出现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为学生初中时学习第三级运算做准备。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逐步形成列综合算式的能力;但是也造成了循环过多,比较烦琐,教学步子比较小,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不足等问题。
本套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
首先,在低年级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上册出现的乘加、乘减,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等。
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
在中年级时,即本册的四则运算单元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
这样的编排既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得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而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关于运算定律,与以往的教材相同,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
对于这些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几册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教材注意了这样几个方面:(1)相对集中教学,以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如加法运算定律,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节;乘法运算定律则创设了学生植树的问题情境。
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简便计算"的小节里,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本套实验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小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
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认识两位小数,学习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二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小数。
本学期将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减法。
在具体安排上,本套实验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有趣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注意采取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实验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到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介绍小数的意义时,主要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