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暑期检测反馈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暑期检测反馈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 镊子
B . 枝剪
C .
独轮车D . 瓶盖起子
2. 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
对这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 .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 . 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 .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3. 某同学把一本初中物理课本从课桌旁的地面上拿到桌面上,则该同学对物理课本所做功的大小最接近于()
A . 0.2J
B . 2J
C . 200J
D . 2000J
4.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若将两边所挂的钩码各减去一个,杠杆将()
A . 仍继续保持水平平衡
B . 右端上升,左端下降
C . 右端下降,左端上升
D . 无法确定杠杆的运动状态
5. 一个密封的塑料杯子,如图放在水平面上,未装满橙汁,若把它倒置,则橙汁对容器内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A . 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 . 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 . 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 . 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6. 用1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6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对物体做了60J的功,则在推力做功的过程中()
A . 物体一定运动了1m
B . 物体一定运动了6m
C . 物体一定受了10N的摩擦力
D . 物体一定受了60N的摩擦力
7. 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重4N的足球踢到25m远处. 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做功300J
B . 做功100J
C . 没有做功
D .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8.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F的力臂是()
A . OF
B . OD
C . OC
D . OA
9. 如图所示,一根铁棒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O点为转轴,由竖直逆时针匀
速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动力F与动力臂L的大小变化()
A . F增大,L增大
B . F减小,L减小
C . F增大,L减小
D . F减小,L增大
10. 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木块所受摩擦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B . 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C . 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
D . 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
11. 跳绳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小金的质量为50千克,每次跳起高度约为6厘米(人整体上升,如图所示),一分钟跳100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向上起跳过程中小金的动能持续增大
B . 在整个跳绳过程中小金的机械能守恒
C . 小金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3 焦
D . 小金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约为50 瓦
12. 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一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 . 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C . 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D . 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二、填空题
13. 物体所受重力是100N,当如图对它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30N的压力将它压在竖直墙面上处于静止,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方向________;当将它放在水平桌面用40N的水平力向西拉它时,它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方向________。
14. 如图所示,是家庭电路中常用的两种墙壁开关,其按钮可绕面板内某轴转动。
根据生活经验并结合杠杆知识,你认为开关________(甲/乙)容易损坏。
因为按动这种开关的________(力臂/受力面积)较小,则按动的________(力/压强)较大。
15. 如图所示,小明用100N的水平力推着重为300N的木箱在水平地板上5秒钟前进了2m,松手后,木箱又向前自由滑行了0.5m后静止。
整个过程中,木箱的重力做功________J,小明对木箱做功________J,功率是________W。
16. 一个体积为20cm3的金属圆柱体,用细线吊着慢慢浸入水中,当它一半没入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cm3,排开这部分水的重力是________N,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如果它全部没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17. 如图是一工人抬起独轮车车把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于一个________(省力/费力/等臂)杠杆。
如果他作用于车把上的动力F始终与车把垂直,则在慢慢抬起的过程中,阻力臂________,动力F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6倍,货物和车总重G为1200N,则抬起车把的力为________N。
18.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起某一物体,如该物体重是G=400N,滑轮重、绳子重、摩擦等不计,为了使物体G匀速上升,拉力F=________N,为了使物体在5s钟内上升2m,人需用速度________m/s拉动绳子。
19. 如图,在“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华将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方向拉动,在钩码________(“静止”、“匀速上升”)时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中小华正确操作,却发现测力计的示数总大于钩码重力的一半,请写出一条产生
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
2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梯与摩天大楼是哪一个先问世的?如果你认为是后者,那就错了。
事实上,正是电梯的发明引起了建筑师们的注意,从而想到利用电梯可使人们自由地出入高楼的每一层,免于爬楼之苦。
因此他们认为,建造摩天大楼是可行的。
据报道,安装在我国上海中心大厦的“火箭”电梯,其攀升速度创造了20.5m/s的世界纪录,从1楼到118楼只需短短55s。
电梯的典型结构包括滑轮、轿厢、钢丝绳、配重、电动机、安全装置和信号操纵系统等。
如图甲所示,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
电动机和配重通过钢丝绳分别给轿厢施加拉力,连接轿厢的两根钢丝绳非常靠近,轿厢与配重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电动杋通过切换转轴的转动方向,使轿厢升降自如。
(1)图甲中A滑轮是________(定/动)滑轮,B轮滑________(能/不能)省力;
(2)上海中心大厦内的电梯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电梯,在载重一定的情况下,下
列最能体现该电梯运行特点的是__________;
A . 做功多
B . 安全可靠
C . 功率大
D . 做功少
(3)如图乙电梯在2至8秒钟上升过程中,轿厢的速度________,配重的重力做功功率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4)如图乙所示是某次电梯满载上升时的v-t图像,若配重的质量为450kg,空轿厢的质量是550kg,额定载荷是1100kg。
电梯匀速运行阶段,配重的重力做功________J(g取10N/kg);
(5)如图乙所示,不计钢丝绳重和一切摩擦,该电梯满载匀速运行时,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W。
三、作图题
21. 在图中画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时所施最小力的示意图
22. 在图中画出工人提起重物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四、计算题
23. 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将5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高3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300N。
求∶
(1)动滑轮拉钩对物体所做的功;
(2)拉力做功多大;
(3)拉力做功的功率。
24. 滑旱冰是青少年最喜欢的一项运动。
如图所示,小兵质量约为34kg,所穿的四轮直排旱冰鞋每只质量为3kg,鞋底每个轮子与地面接触面积为4cm2 .(g取10N/kg)求:
(1)小兵自身受到的重力;
(2)若比赛时小兵滑行1200m用时2.5min,小兵滑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3)小兵单脚滑行时对地面的压强。
五、实验题
25.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在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小明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如图甲所示。
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平衡/非平衡)状态。
为了忽略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他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自身重力的力臂________(大于/等于)0。
(2)如图乙所示经正确调节后,小明在杠杆左边B处挂2个钩码(实验中每个钩码的重量均为0.5N),在右边A处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方向拉动杠杆,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实验中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住杠杆,将拉力的方向逐渐向右倾斜,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26. 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N。
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
(4)为了得到更普遍得结论,下列继续进行得操作中不合理得是________。
A . 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 . 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 . 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