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好.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 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 显正相关的关系。深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及其他 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 般销往国外,在我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因此,加 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
弊
第一、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 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 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 第二,贸易顺差虽然增加了外汇储备,但从资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 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第三,持续高额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又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 资本净流入增加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四,巨额的经常项目的顺差,会转化为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成为通 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贸易顺差好 还是逆差好?
兰岚 马飞 王江 李晓敏 张红健 郝坤
1 什么是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1.1 什么是贸易顺差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 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 超 ”.
利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
4.2 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 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 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进口缺乏中国 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 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内。因此, 我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 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 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 化。
4 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
4.1 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
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 度有序升值。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 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应当 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 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 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2006-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趋势图
3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
因
3.1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 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 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帐户顺差。 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 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 望强烈,但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高储蓄率带来的 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此外,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 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 储蓄
1.2 什么是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 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 总值,即贸易逆差。又称“入超”、“贸易赤 字”。
利
第一,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 增 长; 第二,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的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 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还能很快提高生产能力、增加 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 第三,逆差能减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 第四,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我国货 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弊 反映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一国政府当局
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逆差将致使国内资源外流, 对外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2 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 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 了双顺差的现象。 经常项目顺差,指进出口贸易、出口大于进口。 资本项目顺差,指入出境投资、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
4 .3 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
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 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 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 条件。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 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 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 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 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3.3 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 国际收支政策。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 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 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 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 格局的形成。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 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 比重。
(此外,利用政治手段加强对外投资的安全性)
5、贸易顺差好还是逆差好?
国际收支平衡
近年来,中国贸易顺差高速增长,外汇储备持续攀高。 国际收支不平 衡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虽然当前中国国际收支继续保 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但是国际收支顺差式的不平衡问题表现较 为突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中国近年来贸易顺差的高增长,也凸显出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之急。中国贸易增长仍是以数量增长为主,走的是一条规模扩张的 “粗增长”之路,长此以往不仅自身难以为继,而且也会在贸易平衡、 汇率政策和经济调控等方面受制于人,增加经济、金融和产业的不安 全性。所以更新一些地方“出口创政绩”等狭隘观念,适时改变当前 贸易增长方式,避免在贸易平衡,汇率政策和经济调控等方面受制于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