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川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船长67.9公尺
水船长42公尺 郑和船队的主要船种
粮船长79.2公尺
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 伽马航海比较
人 地 物 区 航 时 次 人 间 数 数 郑 和 西洋 海 哥伦布 美洲 情 况 1497~1498 1次 60人 4艘 一说3艘 120吨 100吨 50吨 到达印度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员最多 达·伽马 印度 结 果

在书上画出来出发点、第一次 刘家港 到达的地点和最远的地点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文莱
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
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 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 人才能举动。
宝船长120公尺
战船长50.9公尺
马船长104.7公尺
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4、评价戚继光抗倭: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 绩彪炳千秋。 biāo bǐng qiān qiū
1561年台州之战九战九捷基本扫除浙江沿海 的倭寇,为后来彻底剿灭倭寇奠定了基础。
浙江倭患平息后,又前往福建、广东继续 抗倭,最终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几年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 背景

1、什么是倭寇?
14至16世纪,在我国及朝 鲜沿海劫掠的日本海盗。

2、明初的倭患
政府采取加强边防的措施,倭 寇尚未酿成大患。

3、明中期的倭患严重。
为什么?
(1)原因: ◆
明朝廷腐败,边防松驰,政府 推行极其严厉的海禁政策。
◆ (2)危害:
东南沿海的社会生产力遭 到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 严重的威胁。
戚家军抗倭形势图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1)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斗争, 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 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4)戚继光具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 能。
1553年,葡萄牙人以打湿了货物,需要晾晒为由,贿 赂明朝官员,窃取了澳门。以后,葡萄牙长期占据澳门。
二:经过 ◆1、戚继光及军队简介
训练有序,战斗力强,纪 军队名称: 律严明,深受人民爱戴, 被称为戚家军。 以农民和矿工为主 军队主要成员: 体的新军。
戚继光发明了什么战术: “鸳鸯”战术 军事名著: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2、重要战役 九战九捷的台(tai)州之战
时间: 1561年
◆ 3、戚继光抗倭的结果:

比 较
1405~1433 7次 27800人 大船62艘 合小船计200多艘 大船长151.8米 宽61.6米 到达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
1492~1504 4次 1500人
船 数
船只大小 到达范围
17艘
船长24.5米 宽6米 到达美洲
船只最多
海船最大 范围最广
郑 和 下 西 洋 想 象 图 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 赠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而受 到所到国家的普遍欢迎。
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 1、西洋是哪里?
印度洋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及沿岸地区。
◆ •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①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 治影响;
②宣扬国威。

3、下西洋的经过?
航海概况
航海时间 1405--1407年(1433) 出发地点 刘家港 第一次到达 印度古里 地点 最远到达地 红海沿岸,非洲东 海岸 点 航海次数 7次 船大且多,人数 船队规模 多,物质多
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 的。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 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 的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
6、消极影响: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为 了显示明朝的国力强大,人民富足, 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给明朝 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明朝中 后期,国力衰弱就无力支付这样的 朝贡贸易。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占据澳门
◆ 回归: 1992.12.20 ◆ 荷兰侵占台湾 ◆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反清复明
1623年,荷兰占领了台湾南部,陆续修 建城楼、炮台、医院、学校等。1642年, 荷兰驱逐了西班牙人,控制了整个台湾。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1、 230年,孙权命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人船 队到达夷洲(台湾),此后台湾同大陆联系 逐渐密切。 2、 607—610年,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 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元朝时,设立 “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和澎湖列岛地区,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属于中 国。

5、评价郑和
• 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郑 和 下 西 洋 纪 念 邮 票 郑和画像 占城(今越南) 阿拉伯 非洲
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发行的4枚纪 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以及其下西洋时到达占 城、古里等国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但郑和远航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而采取厚 往薄来、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因而没促进国内经 济发展,反而给明朝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 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 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2)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 (3)郑和不愧是世界杰出的 航海家。
危 险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海上迷路的可能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 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面对诸多困难,郑 和没有退缩,郑和 是杰出的航海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