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常用方剂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 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 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1) +大黄-栀子金花汤 2) - 黄柏、栀子+大黄-三黄汤 3) - 黄柏、栀子+甘草-二黄汤
日本 1)脑血管性痴呆 2)抑制体温上升,帮助运动员合理安排体力
11.龙胆泻肝汤
•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 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
• 四逆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山大学) 200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14.大承气汤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 功能:峻下热结
1.证治要点:数日不大便,腹胀,苔黄厚而干,脉 沉数有力。
2 .气虚阴亏,表证未解,胃肠无热结-不宜用 2.泻下峻剂,作用峻猛,应中病即止。孕妇禁用。
2.桂枝汤
•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姜枣 •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
出恶风、鼻流清涕、干呕、口不渴、苔 薄白、脉浮缓。)
“众方之祖”
临床应用
1 .证治要点: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苔薄白、 脉浮缓
2.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原因不明的低热、 妊娠呕吐、皮肤病
下痞满,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 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8.白虎汤
•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 功用:清热生津 •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头痛、口
干舌燥、烦渴多饮、面赤恶热、大汗出、 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 -“热盛如夏暑热炽盛,刮来清凉秋风, 暑热顿消。”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2.发热性疾病
气,头痛目眩,口干咽燥,神疲食少, 或寒热往来,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舌淡红,脉弦细。)
临床应用
1.肝郁血虚、肝脾不和常用方,调经基本方
2.证治要点: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 弦细。
3.慢性肝炎、胸膜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慢 性乳房结块、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等
1) +丹皮、栀子-丹栀逍遥散 2) +熟地-黑逍遥散-肝郁血虚痛经
3.银翘散
• 组成: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淡 豆豉、荆芥、牛蒡子、芦根、生甘草
•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 方解:1)淡豆豉、荆芥(辛温配辛凉)
2)甘桔汤 • 主治;风热表证,风温初起(发热微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不多,头痛,咳嗽,咽痛口渴,舌 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风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 咽痛、口渴、脉浮数) “辛凉平剂”
• 功用: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 主治:下焦热结症。 ——实热所致的血淋、血尿首选方 证治要点: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主治:胸中血瘀证 • 证治要点:胸胁、头部刺痛,痛处固定,
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熟地、白芍、 当归、川芎) 生地 赤芍
• 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赤芍 枳壳 • 桔梗-提升气血 • 牛膝-引导气血下行
18.小蓟饮子
• 组成:生地、小蓟、滑石、木通、炒蒲黄、 淡竹叶、藕节、当归、栀子、炙甘草
2 .流感、急支、急性扁桃体炎、上感 (风热犯肺轻症)
“辛凉轻剂”
• “上焦如雾”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 举”
• “中焦如沤”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 安”
• “下焦如渎”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 沉”
1 .痰稠难出+瓜蒌皮、浙贝母 痰中带血+白茅根、藕节 伤津口渴+天花粉 热盛气喘+生石膏、知母
(表虚营卫不和)
3.禁用: 1) 外感风寒表实证 2) 温病初起,但发热不恶寒,有汗而渴,舌红
苔黄,脉数
外感风寒 恶寒 头身 无汗 苔薄白 脉浮紧
表实证 发热 疼痛
外感风寒 恶风 头痛 汗出 苔薄白 脉浮缓
表虚证 发热
1.+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2.+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3.+龙骨、牡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4.芍药加倍,+饴糖-小建中汤 5 .+肉桂或桂枝加倍-桂枝加桂汤
2)呃逆
任某,男,48岁。2日前劳动汗出,微有 呃逆,他药治疗后反加重。呃逆频作, 呃声高亢,口干口臭,渴喜冷饮,心烦 失眠,胃脘灼热,时有呕恶,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燥少津。辨证胃火炽盛,胃气 上逆。治宜清胃泄热,生津降逆。处方 白虎汤加味,2剂后症减,可平卧。再进 2剂呃逆消失,大便已解,苔少黄。予益 气养胃法调理,3剂病瘥。
肝气郁结证
“女子以肝为先天” 25—35岁:月经先后不定期及经前小腹、
乳房胀痛及肿块、两肋胀痛,伴有黄褐 斑; 36—50岁:情绪失调:烦躁易怒、心慌 气促、精神紧张焦虑等,伴头晕头痛、 失眠健忘、潮热盗汗、食欲减退。
7.半夏泻心汤
• 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 甘草、大枣
• 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胃肠不和证(心
• 功用:泻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 主治: 1.肝胆实火证。头眩、胁痛、口苦心烦、目赤
肿痛、耳聋、耳肿。 2.肝经湿热下注证。小便淋浊、阴痒、白带、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临床应用
证治要点 1) 肝胆实火证(头眩、胁痛、口苦心烦、
目赤肿痛。) 2) 肝经湿热下注证(小便淋浊、阴痒、白
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感冒、流感、胸膜炎、疟疾、胆结石、 急性乳腺炎、肾盂肾炎、胆汁反流性胃 炎、妇女经期前后外感(少阳证)。
1) +桂枝汤-柴胡桂枝汤 2) +白虎汤-柴胡白虎汤 3) +平胃散-柴平汤
6.逍遥丸
•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 甘草、 薄荷、生姜
•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 主治:肝郁血虚证(两胁作痛,胸闷嗳
2.热性疾病初期:流感、急性上感、急性 扁桃体炎、麻疹、流脑、乙脑(风热表证)
3.不宜用于湿热证
4.桑菊饮
•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 桔梗、芦根、甘草
•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主治:温病初起(但咳,发热不重,口
微渴,苔薄白,脉浮数。)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风热咳嗽轻症(咳嗽、发热 不甚、微渴、脉浮数。)
“无水舟停”
“增水行舟”
15.越鞠丸
•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 • 功用:行气解郁 • 主治:六郁证(气血痰火湿食)
• 香附-气郁 • 川芎-血郁 • 苍术-湿郁 • 栀子-火郁 • 神曲-食郁
• 郁证代表方
• 证治要点: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吞 酸呕吐,饮食不化。
• 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胆 石症、肝炎、肋间神经痛、痛经
1.麻黄汤
•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
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 用法:温覆取微汗
临床应用
1. 证治要点: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2 . 冬春季感冒、流感、急支、哮喘
(风寒表实证)
3 . 不宜用于表虚自汗、外感风热、体虚外 感、产后及出血病人。
3)眩晕
邹某,男,58岁。高血压病10年。近因 拂意之事而致头昏目眩,头巅胀痛,呕 恶,渴欲饮冷,胁肋作胀,便干尿黄。 Bp 180/110,面红,舌红苔微黄,脉洪 实。治宜清肝泄热,豁痰降逆。处方白 虎汤加味, 3剂后眩晕减轻,再加白术, 5剂后诸症悉除。
4) 高热
男,54岁。高热7-8日,T 38 ℃ -38.8 ℃ ,时40 ℃ 。诊断:高热待查。屡进 退热之剂,旋退旋起。岳美中会诊,白 虎汤+连翘、芦根、白茅根,5剂热退而 不发。
临床应用
1.温补方剂-脾胃虚寒 2.寒甚-重用干姜;虚甚-重用人参
3.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等(脾 胃虚寒)
13.四逆汤
•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 功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 • 主治:阴盛阳虚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喜卧,
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冷汗淋漓,舌 苔白滑,脉沉微欲绝。)
2.+白蒺藜、决明子、夏枯草-流行性结 膜炎 +牛蒡子-急性扁桃体炎
5.小柴胡汤
•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 草、姜枣
• 功用:和解少阳 • 主治: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弦、 舌苔薄白、脉弦。)
中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苔白、脉弦。)
“坐堂医生”
1) -桂枝——三拗汤
2) -桂枝+薏苡仁-麻杏苡甘汤-风湿 (一身尽疼,发热,申时加重)
3) +石膏、姜枣-大青龙汤-外感风寒,
兼有里热
4) -桂枝+石膏-麻杏石甘汤-热壅于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刘惠民
2.唐由之 中医“金针拨障术”
悼杨铨 (杨杏佛)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16.半夏厚朴汤
•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生姜 • 功用:行气,降逆化痰 • 主治:梅核气 • 证治要点:咽如物阻,吞吐不得,苔白腻,
脉弦滑。 • 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食管炎
17.血府逐瘀汤
• 王清任:1)《医林改错》2)活血化瘀 ——“看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人夜行。”
龙胆泻肝丸事件
• 木通:马兜铃科关木通、毛茛科川木通, 木通科白木通
• 关木通含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肾病 • 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广防已、青
木香、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
12.理中丸
• 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冷痛、喜温喜
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腹满 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
9.清热地黄汤(犀角地黄汤)
• 组成: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 白芍:养血合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 主治:热入血分证(身热、神昏谵语、发斑疹;
或吐血、衄血、便血、 舌绛起刺,脉细数。) • 发热性疾病高热出血者
10.黄连解毒汤
•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 功用:泻火解毒 • 主治:三焦热盛证 • 证治要点: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
3.“白虎四辨” • 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 • 脉沉者,不可与也; • 不渴者,不可与也; • 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表未解而恶寒无汗,或发热而不烦渴者)
1) +人参/太子参-白虎加人参汤 2) +苍术-白虎加苍术汤 3) +桂枝-白虎加桂枝汤 • “石膏阿司匹林汤”、“天生白虎汤” • 1955年,石家庄 乙脑-白虎汤 • 1956年,北京 乙脑 • 蒲辅周:白虎汤+苍术,三仁汤
1) 急腹症(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肠 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菌痢)
2) 防止术后臌肠及并发症,促进肠功能早 期恢复。
3) 用于放射科(肠道清洁),提高优片率、 诊断率。
1) -芒硝-小乘气汤
2) -调胃乘气汤、厚朴三物汤
3) -大黄牡丹汤
4) -枳实、厚朴+玄参、生地、麦冬-增 液乘气汤-肠燥便秘
1)经行鼻衄
陈某,女,16岁。经行鼻衄2年。经前 2—3 d鼻衄,色鲜红,约300ml,其后 月经方至、量少。嗜食辛辣,面色潮红, 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拟清 热降逆。处方白虎汤加凉血止血药。经 前l周服3剂。隔月复诊,鼻衄减少,经 量增多。次月再诊,鼻衄已无,月事按 时下。随访1年未发。
1) +大黄-栀子金花汤 2) - 黄柏、栀子+大黄-三黄汤 3) - 黄柏、栀子+甘草-二黄汤
日本 1)脑血管性痴呆 2)抑制体温上升,帮助运动员合理安排体力
11.龙胆泻肝汤
•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 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
• 四逆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山大学) 200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14.大承气汤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 功能:峻下热结
1.证治要点:数日不大便,腹胀,苔黄厚而干,脉 沉数有力。
2 .气虚阴亏,表证未解,胃肠无热结-不宜用 2.泻下峻剂,作用峻猛,应中病即止。孕妇禁用。
2.桂枝汤
•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姜枣 •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
出恶风、鼻流清涕、干呕、口不渴、苔 薄白、脉浮缓。)
“众方之祖”
临床应用
1 .证治要点: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苔薄白、 脉浮缓
2.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原因不明的低热、 妊娠呕吐、皮肤病
下痞满,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 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8.白虎汤
•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 功用:清热生津 •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头痛、口
干舌燥、烦渴多饮、面赤恶热、大汗出、 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 -“热盛如夏暑热炽盛,刮来清凉秋风, 暑热顿消。”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2.发热性疾病
气,头痛目眩,口干咽燥,神疲食少, 或寒热往来,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舌淡红,脉弦细。)
临床应用
1.肝郁血虚、肝脾不和常用方,调经基本方
2.证治要点: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 弦细。
3.慢性肝炎、胸膜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慢 性乳房结块、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等
1) +丹皮、栀子-丹栀逍遥散 2) +熟地-黑逍遥散-肝郁血虚痛经
3.银翘散
• 组成: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淡 豆豉、荆芥、牛蒡子、芦根、生甘草
•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 方解:1)淡豆豉、荆芥(辛温配辛凉)
2)甘桔汤 • 主治;风热表证,风温初起(发热微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不多,头痛,咳嗽,咽痛口渴,舌 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风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 咽痛、口渴、脉浮数) “辛凉平剂”
• 功用: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 主治:下焦热结症。 ——实热所致的血淋、血尿首选方 证治要点: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主治:胸中血瘀证 • 证治要点:胸胁、头部刺痛,痛处固定,
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熟地、白芍、 当归、川芎) 生地 赤芍
• 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赤芍 枳壳 • 桔梗-提升气血 • 牛膝-引导气血下行
18.小蓟饮子
• 组成:生地、小蓟、滑石、木通、炒蒲黄、 淡竹叶、藕节、当归、栀子、炙甘草
2 .流感、急支、急性扁桃体炎、上感 (风热犯肺轻症)
“辛凉轻剂”
• “上焦如雾”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 举”
• “中焦如沤”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 安”
• “下焦如渎”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 沉”
1 .痰稠难出+瓜蒌皮、浙贝母 痰中带血+白茅根、藕节 伤津口渴+天花粉 热盛气喘+生石膏、知母
(表虚营卫不和)
3.禁用: 1) 外感风寒表实证 2) 温病初起,但发热不恶寒,有汗而渴,舌红
苔黄,脉数
外感风寒 恶寒 头身 无汗 苔薄白 脉浮紧
表实证 发热 疼痛
外感风寒 恶风 头痛 汗出 苔薄白 脉浮缓
表虚证 发热
1.+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2.+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3.+龙骨、牡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4.芍药加倍,+饴糖-小建中汤 5 .+肉桂或桂枝加倍-桂枝加桂汤
2)呃逆
任某,男,48岁。2日前劳动汗出,微有 呃逆,他药治疗后反加重。呃逆频作, 呃声高亢,口干口臭,渴喜冷饮,心烦 失眠,胃脘灼热,时有呕恶,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燥少津。辨证胃火炽盛,胃气 上逆。治宜清胃泄热,生津降逆。处方 白虎汤加味,2剂后症减,可平卧。再进 2剂呃逆消失,大便已解,苔少黄。予益 气养胃法调理,3剂病瘥。
肝气郁结证
“女子以肝为先天” 25—35岁:月经先后不定期及经前小腹、
乳房胀痛及肿块、两肋胀痛,伴有黄褐 斑; 36—50岁:情绪失调:烦躁易怒、心慌 气促、精神紧张焦虑等,伴头晕头痛、 失眠健忘、潮热盗汗、食欲减退。
7.半夏泻心汤
• 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 甘草、大枣
• 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胃肠不和证(心
• 功用:泻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 主治: 1.肝胆实火证。头眩、胁痛、口苦心烦、目赤
肿痛、耳聋、耳肿。 2.肝经湿热下注证。小便淋浊、阴痒、白带、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临床应用
证治要点 1) 肝胆实火证(头眩、胁痛、口苦心烦、
目赤肿痛。) 2) 肝经湿热下注证(小便淋浊、阴痒、白
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感冒、流感、胸膜炎、疟疾、胆结石、 急性乳腺炎、肾盂肾炎、胆汁反流性胃 炎、妇女经期前后外感(少阳证)。
1) +桂枝汤-柴胡桂枝汤 2) +白虎汤-柴胡白虎汤 3) +平胃散-柴平汤
6.逍遥丸
•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 甘草、 薄荷、生姜
•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 主治:肝郁血虚证(两胁作痛,胸闷嗳
2.热性疾病初期:流感、急性上感、急性 扁桃体炎、麻疹、流脑、乙脑(风热表证)
3.不宜用于湿热证
4.桑菊饮
•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 桔梗、芦根、甘草
•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主治:温病初起(但咳,发热不重,口
微渴,苔薄白,脉浮数。)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风热咳嗽轻症(咳嗽、发热 不甚、微渴、脉浮数。)
“无水舟停”
“增水行舟”
15.越鞠丸
•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 • 功用:行气解郁 • 主治:六郁证(气血痰火湿食)
• 香附-气郁 • 川芎-血郁 • 苍术-湿郁 • 栀子-火郁 • 神曲-食郁
• 郁证代表方
• 证治要点: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吞 酸呕吐,饮食不化。
• 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胆 石症、肝炎、肋间神经痛、痛经
1.麻黄汤
•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
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 用法:温覆取微汗
临床应用
1. 证治要点: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2 . 冬春季感冒、流感、急支、哮喘
(风寒表实证)
3 . 不宜用于表虚自汗、外感风热、体虚外 感、产后及出血病人。
3)眩晕
邹某,男,58岁。高血压病10年。近因 拂意之事而致头昏目眩,头巅胀痛,呕 恶,渴欲饮冷,胁肋作胀,便干尿黄。 Bp 180/110,面红,舌红苔微黄,脉洪 实。治宜清肝泄热,豁痰降逆。处方白 虎汤加味, 3剂后眩晕减轻,再加白术, 5剂后诸症悉除。
4) 高热
男,54岁。高热7-8日,T 38 ℃ -38.8 ℃ ,时40 ℃ 。诊断:高热待查。屡进 退热之剂,旋退旋起。岳美中会诊,白 虎汤+连翘、芦根、白茅根,5剂热退而 不发。
临床应用
1.温补方剂-脾胃虚寒 2.寒甚-重用干姜;虚甚-重用人参
3.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等(脾 胃虚寒)
13.四逆汤
•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 功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 • 主治:阴盛阳虚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喜卧,
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冷汗淋漓,舌 苔白滑,脉沉微欲绝。)
2.+白蒺藜、决明子、夏枯草-流行性结 膜炎 +牛蒡子-急性扁桃体炎
5.小柴胡汤
•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 草、姜枣
• 功用:和解少阳 • 主治: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弦、 舌苔薄白、脉弦。)
中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苔白、脉弦。)
“坐堂医生”
1) -桂枝——三拗汤
2) -桂枝+薏苡仁-麻杏苡甘汤-风湿 (一身尽疼,发热,申时加重)
3) +石膏、姜枣-大青龙汤-外感风寒,
兼有里热
4) -桂枝+石膏-麻杏石甘汤-热壅于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刘惠民
2.唐由之 中医“金针拨障术”
悼杨铨 (杨杏佛)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16.半夏厚朴汤
•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生姜 • 功用:行气,降逆化痰 • 主治:梅核气 • 证治要点:咽如物阻,吞吐不得,苔白腻,
脉弦滑。 • 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食管炎
17.血府逐瘀汤
• 王清任:1)《医林改错》2)活血化瘀 ——“看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人夜行。”
龙胆泻肝丸事件
• 木通:马兜铃科关木通、毛茛科川木通, 木通科白木通
• 关木通含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肾病 • 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广防已、青
木香、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
12.理中丸
• 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冷痛、喜温喜
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腹满 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
9.清热地黄汤(犀角地黄汤)
• 组成: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 白芍:养血合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 主治:热入血分证(身热、神昏谵语、发斑疹;
或吐血、衄血、便血、 舌绛起刺,脉细数。) • 发热性疾病高热出血者
10.黄连解毒汤
•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 功用:泻火解毒 • 主治:三焦热盛证 • 证治要点: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
3.“白虎四辨” • 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 • 脉沉者,不可与也; • 不渴者,不可与也; • 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表未解而恶寒无汗,或发热而不烦渴者)
1) +人参/太子参-白虎加人参汤 2) +苍术-白虎加苍术汤 3) +桂枝-白虎加桂枝汤 • “石膏阿司匹林汤”、“天生白虎汤” • 1955年,石家庄 乙脑-白虎汤 • 1956年,北京 乙脑 • 蒲辅周:白虎汤+苍术,三仁汤
1) 急腹症(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肠 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菌痢)
2) 防止术后臌肠及并发症,促进肠功能早 期恢复。
3) 用于放射科(肠道清洁),提高优片率、 诊断率。
1) -芒硝-小乘气汤
2) -调胃乘气汤、厚朴三物汤
3) -大黄牡丹汤
4) -枳实、厚朴+玄参、生地、麦冬-增 液乘气汤-肠燥便秘
1)经行鼻衄
陈某,女,16岁。经行鼻衄2年。经前 2—3 d鼻衄,色鲜红,约300ml,其后 月经方至、量少。嗜食辛辣,面色潮红, 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拟清 热降逆。处方白虎汤加凉血止血药。经 前l周服3剂。隔月复诊,鼻衄减少,经 量增多。次月再诊,鼻衄已无,月事按 时下。随访1年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