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0年(春秋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2020年(春秋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8高一上·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填写适当的文字。

某年大学毕业生要求求职去向调查统计表
(1)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求职地区的选择有如下特点:________(要求:对比说明,不得使用数字)(2)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令人担忧的结果是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8高一下·郑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明究竟是土生土长,还是自外输入的呢?在古代,这肯定不是问题。

向来都是“中国”辐射周边,哪有“华夏”是舶来品的道理?19世纪末,英国学者拉克伯里提出黄帝是从古巴比伦迁来的。

此外,还有人认为华夏始祖从埃及来的、印度来的、中亚来的,不一而足。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主持发掘了河南渑池的仰韶遗址,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发掘的序幕。

他发现仰韶文化的彩陶与中亚的彩陶纹饰相似,于是提出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自西传入的假说。

于是,当时不少知识分子对中国文明西来说深信不疑。

在今天,所谓的“民科”圈子中,西来说仍颇有
市场,需要再做辨析和澄清。

人类“走出非洲”说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已经从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分别证实全球现代人的母系和父系均根植于十多万年前的非洲大陆,我们都是智人的后代。

大约两三万年前,智人的一支进入现在的中国境内,我们所说的56个民族,基本都是他们的后代。

中国人的祖先的确是外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与文明也是外来的。

什么是“文明”?不少人倾向于用西方学者的三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来界定,但是,美洲文明缺乏铜器,印加文明甚至没有文字,但没有人否定它们是文明。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形态,社会复杂化是它的重要表现。

大约在5800年前,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已经开始了社会复杂化的先声,阶级分化愈加明显。

而在5300年前崛起的良渚文化,则被视作“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良渚古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城墙有40到60米厚。

良渚古城、“土筑金字塔”莫角山(上有宫殿基址)以及周边的水坝,堆筑土方量约为1200万立方米。

据推测,完成这样的工程,至少需要1000人连续工作十年。

没有相应的社会调动能力,这是难以想象的。

良渚文化的墓葬、居址、聚落都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区分,俨然是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

鼎、豆、壶、璧、钺、琮等礼器,都见于良渚文化。

中国文明的重要特质“礼”,或已出现。

良渚文化在距今4300年左右消亡,但它的一些文明要素,在夏商周三代文明中时有闪现,它融入了中国文明的肌体。

中国文明自主发生,但并不意味着它在发展进程中没有与外界进行交流。

远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中国文明便与西亚、中亚有着间接的接触。

小麦、黄牛、绵羊、山羊、马、战车、青铜冶炼技术等逐步传入中国,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们并不能因此说,这些外来因素影响了中国文明的原生性。

中国文明的创造者生于斯、长于斯,与今天的中国人血脉相连。

中国文明的产生也不是建立在冶金术、小麦、战车等基础之上的,它们主要是“龙山时代”之后传入的,中国文明在此之前便已确立基本框架。

它们传入之之后,也并没有改变中国文明的性质。

金属冶炼技术是当时的高端技术,它是否外来尚存争议。

但无可置疑的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实用工具比例很小。

原先用陶器制造的鼎、豆、壶等礼器,换成了青铜质地,但它们“礼”的内涵没变,中国文明并没有因此丧失了自身的特质。

(摘编自2017年11月29日《中华读书报》陈民镇《为何说中国文明不是西来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瑞典人安特生主持的考古发掘和相关假说彻底动摇了当时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立场,影响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B . 良渚文化是在继承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被视为“我5000年文化的实证”。

C . 一些外来文明因素并未影响中国文明的原生性,主要是他们传入的时间相对较晚,而中国文明的基本框架业已形成。

D . 金属冶金技术是文明高度发展的体现之一,看它是否中国原生并不重要,因为它与中国文明并没有什么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一开头便提出了全文中心论点,并交代了相关背景,预示了文章立论中带有驳论的特点
B . 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什么是文明”的界定,通过辨析,为中国文明原生性的论述打下了基础。

C . 文章围绕中国文明原生性的问题,主要从考古角度例举了相关的考古证据,加以分析论证。

D . 文章很好的运用了辩证思维,既深入论证了中华文明原生性,也肯定了外来文化的促进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根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结果,生活在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并非中华民族的祖先,而是已经灭绝了的远古生物。

B . 文章在论证中两次提到“礼”,可见,作者认为“礼”是社会复杂化的结果,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C . 尽管全球现代人的祖先都来自于非洲,但与中国文明一样,其他各地的文明也都是自主发生的,而不是外来的。

D . 良渚文化尽管已经消亡,但它在后世文明中时有闪现,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延续的特点,证明了文明的原生性。

3. (9分) (2018·福建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公益创业又称社会创业,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的一种全新创业理念与创业模式。

在开展追求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重的创业活动时,公益创业兼顾社会性和企业性,将实现社会价值和企业化运营结合在一起,在儿童保育、残障人士就业、社区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社会创新。

公益创业不仅涵盖了非营利性机构的创业活动和营利性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活动,还成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矫正力量。

它以和平方式达到了以往通过暴力和流血也未能实现的社会目标。

公益创业的兴起是创业领域最重要成果之
一,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解决社会问题,打破国家“福利僵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将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公益创业的开启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未来创业研究的重要领域。

公益创业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只有专业化、具有公信力的工作才能获得资助人的认可,进而获得持续的资金来源。

最重要的是做到财务透明,让资助人知道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公益创业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公益创业者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公益创业是公益创业者和环境之间持续互动的过程。

社会环境极大地影响公益创业者的积极性、公益创业的领域、公益创业所能采取的组织形式以及公益创业的成功率。

(选自《解读<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2016>》)
材料二:
(选自《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
材料三:
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以创造社会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途径,培养学生公益创业意识,促进青年大学生参与公益创业活动,用实际行动来解决社会问题。

(节选自《青年人是公益创业主体力量,他们为何选择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材料四:
国内公益创业的商业运作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关于“收入来源于商业活动的此例”的问题,《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商业活动的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的公益创业组织占42%;商业活动的收入占总收入50%
以下的公益创业组织占44%。

有将近一半的公益创业组织商业活动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公益创业组织以市场化运作手段获取一定的利润,采用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其收入来源具有明确的商业性。

“行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小,商业和公益也出现了更多更新的合作模式。

只有更加擅长整合跨界的资源,公益机构才能探寻到更加可持续的模式,撬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来进一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商业化运作与盈利可以使公益创业者摆脱对捐款的依赖,减轻政府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负。

”这是北回归线爱心协会发起者王方圆的回答。

公益创业具有市场导向性。

“市场导向性”表明公益创业的绩效驱动、竞争性和前瞻性。

虽然公益创业和商业创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是经济效益优先还是社会效益优先,但是公益创业为了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商业企业的方式运作并获取利润。

公益创业把经营性收入放在首要位置,利润和盈余是组织及公益事业发展的保障,也是公益创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管是真正从事公益创业的参与者还是研究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盈利的重要性。

公益创业的经济价值体现为公益创业与商业企业一样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获取资金支持,创造经济效益。

公益创业组织收入来源中的商业性活动来源是“自我造血”的主要方式,公益创业组织运用市场化方式提供产品与服务获取一定的收入与盈利,从而反哺公益事业,才能使其获得长足的发展。

(摘编自《公益创业的盈利与分配模式》)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A . 公益创业包含非营利性机构的创业活动,也包含营利性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

B . 公益创业兼顾社会价值与企业化经营,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打破国家“福利僵局”。

C . 公益创业要持续发展,应选择专业化、具有公信力的工作,并做到财务透明。

D . 公益创业要成功,关键在于公益创业者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相比之下,前者更为重要。

(2)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四成以上的公益创业组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商业活动,这表明它们具备较强的“自我造血”功能,可以不需要社会资助。

B . 公益创业组织应具有较好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收入来源应具有商业性,这样才能为自身组织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

C . 王方圆认为,公益创业的商业化运作与盈利,有助于公益创业者摆脱对捐款的依赖,减轻政府推动社会福
利事业发展的负担。

D . 公益创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商业企业的运作方式以获取利润,这表明它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先。

E . 公益创业与商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运用市场化方式提供产品与服务,从而获取一定收入与盈利。

(3)请根据材料二的统计图表,并结合材料三,总结出材料二的统计图表所反映的结论。

4. (12分)(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印度洋上的秋思
徐志摩
昨夜中秋。

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

过了一刻,即听得船梢布蓬上悉悉索索啜泣起来,低压的云夹着迷蒙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氛。

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

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

但方才啜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着些惨白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

北天之幕豁处,一颗鲜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来问探消息;像新嫁妇的侍婢,也穿扮得遍体光艳,但新娘依然栅栅未出。

明月终于在云崖中间升起,周围有一圈黄色的彩晕,一阵阵的轻霭,在她面前扯过。

海上几百道起伏的银沟,一齐在微叱凄其的音节,此外不受清辉的波域,在暗中坟坟涨落,不知是怨是慕。

我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他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菁华。

因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间的恩怨,哪一件不经过她的慧眼呢?
印度的埂奇河边有一座小村落,村外一个榕绒密绣的湖边,坐着一对情醉的男女,他们中间草地上放着一尊古铜香炉,烧着上品的水息,那温柔婉恋的烟篆,沉馥香浓的热气,便是他们爱感的象征月光从云端里轻俯下来,在那女子脑前的珠串上,水息的烟尾上,印下一个慈吻,微晒,重复登上她的云艇,上前驶去。

一家别院的楼上,窗帘不曾放下,几枝肥满的桐叶正在玻璃上摇曳斗趣,月光窥见了窗内一张小蚊床上紫纱帐里,安眠着一个安琪儿似的小孩,她轻轻挨进身去,在他温软的眼睫上,嫩桃似的腮上,抚摩了一会。

又将她银色
的纤指,理齐了他脐圆的额发,蔼然微哂着,又回她的云海去了。

一个失望的诗人,坐在河边一块石头上,满面写着幽郁的神情,他爱人的倩影,在他胸中像河水似的流动,他又不能在失望的渣滓里榨出些微甘液,他张开两手,仰着头,让大慈大悲的月光,那时正在过路,洗沐他泪腺湿肿的眼眶,他似乎感觉到清心的安慰,立即摸出一枝笔,在白衣襟上写道:
月光,
你是失望儿的乳娘!
面海一座柴屋的窗棂里,望得见屋里的内容:一张小桌上放着半块面包和几条冷肉,晚餐的剩余,窗前几上开着一本家用的圣经,炉架上两座点着的烛台,不住地在流泪,旁边坐着一个皱面驼腰的老妇人,两眼半闭不闭地落在伏在她膝上悲泣的一个少妇,她的长裙散在地板上像一只大花蝶。

老妇人掉头向窗外望,只见远远海涛起伏,和慈祥的月光在拥抱蜜吻,她叹了声气向着斜照在圣经上的月彩嗫道:
“真绝望了!真绝望了!”
她独自在她精雅的书室里,把灯火一齐熄了,倚在窗口一架藤椅上,月光从东墙肩上斜泻下去,笼住她的全身,在花砖上幻出一个窈窕的倩影,她两根垂辫的发梢,她微澹的媚唇,和庭前几茎高峙的玉兰花,都在静谧的月色中微颤,她加她的呼吸,吐出一股幽香,不但邻近的花草,连月儿闻了,也禁不住迷醉,她腮边天然的妙涡,已有好几日不圆满:她瘦损了。

但她在想什么呢?月光,你能否将我的梦魂带去,放在离她三五尺的玉兰花枝上。

我重复回到现实的景色,轻裹在云锦之中的秋月,像一个遍体蒙纱的女郎,她那团圆清朗的外貌像新娘,但同时她幂弦的颜色,那是藕灰,她踟躇的行踵,掩泣的痕迹,又使人疑是送丧的丽姝。

所以我曾说:秋月呀,我不盼望你团圆。

这是秋月的特色,不论她是悬在落日残照边的新镰,与“黄昏晓”竞艳的眉钩,中宵斗没西陲的金碗,星云参差间的银床,以至一轮腴满的中秋,不论盈昃高下,总在原来澄爽明秋之中,遍洒着一种我只能称之为“悲哀的轻霭”,和“传愁的以太”。

即使你原来无愁,见此也禁不得沾染那“灰色的音调”,渐渐兴感起来!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她一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1)请就语言特色,对第三段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2)秋在旷野,秋在山岗,秋是树的凋零,是虫的悲鸣,而文章是怎样写出“印度洋上的秋思”的?
(3)作者表示要借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在自己的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菁华”,请结合其后的五幅画面分析“高洁情绪”包括哪些内容?
(4)文章说:“秋月呀,我不盼望你团圆。

”作者为什么不盼望秋月团圆?试作探究。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5. (15分) (2018高二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乙】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
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对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数:密
B .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C . 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
D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
B .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然而不王者
C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则修文德以来之
D . 既来之,则安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 . 极娱游于暇日
D . 何以伐为
(4)下列说法中正不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 .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驳斥了冉有
的观点,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C . “数罟不入洿池,……材木不可胜用也。

”其观点是:注意保护生态平衡,资源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这句的观点与“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句是相同的。

D . 乙文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并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这些属于“王道之始”;强调一手抓物质生产,另一手抓教育,这是“王道之成”。

这其实就是孟子为梁惠王所开的治国良方。

(5)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①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②。

[注]①漫劳:劳驾您。

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延客之状,“老病人扶”写诗人要被搀扶着才能拜见客人,显出他的年迈多病。

B . 颈联写款待之事,上一句易“宾”为“客”,暗含了对客人整天留在家中的强烈不满。

C . 本诗诗题虽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宾主对举,实际更突出的是诗人自己。

D . 全诗前两联写宾至,后两联写宾留,语意明快俊爽,温醇得体,尽显作者的豪迈之情。

(2)面对来访的宾客,诗人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佳境的名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 _”。

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③《离骚》中,“ ________,________”表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 (2020高一上·新丰期末) 下面是某校向家长发出的邀请函,表述和格式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邀请函
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并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我校决定于6月15日在学术报告厅召开家长会,届时我们将聘请知名心理辅导专家作专題讲座,同时也希望您能为学校发展提出拙见。

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中学
2019年5月8日
9. (5分) (2016高二下·思南期中)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七、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一上·运城月考) 根据要求写作。

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沟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扬长避短,更健康的成长和进步.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欣赏之中,世界才能充满温馨和爱!当然还有其他事物。

如生活,生命等等。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但不要写成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