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篇(40)殷仲堪既为荆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德行篇(40)殷仲堪既为荆州
(40)
【原文】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①。
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②。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③。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④!尔曹其存之⑤!”
【注释】
①殷仲堪: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392 年)任荆州刺史,太元十九、二十年,荆、徐二州水灾。
他笃信天师道,生活俭省,可是事神不借钱财。
水俭:因水灾而年成不好。
俭:歉收。
五碗盘:古代南方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组成,形制较小(参看《文史知识》1991 年第5 期骆晓平文)。
啖(dàn):吃。
②率物:率人,为人表率。
真素:真诚无饰;质朴。
③方州:州。
豁(huò):抛弃。
时意:时俗。
④常:常态。
“焉得”句:意指不能因为登上高枝就抛弃树干,比喻不能因为身居高位就忘掉了做人的根本。
⑤其:表命令、劝告的语气副词,大致可译“还是、要”。
【译文】
殷仲堪就任荆州刺史以后,正遇上水灾,州中歉收,吃饭通常只用五碗盘,就类似于套餐,除外没有其他荤菜;饭粒如果不慎掉在盘里或坐席上,马上捡起来吃了。
这样做,虽然是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但也的确是因为他的本性质朴,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
他常常告诫子侄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一个州的长官,就认为我把平素的生活习惯抛弃了,现在我的这种习惯并没有变。
勤俭贫朴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们要谨记我的话啊!”
【赏析】
记得小时候,祖父母以及我们的父辈都会教育我们,做人要保持朴素节约的品性,要懂得勤俭持家。
可是,现在我们做了祖、父辈,
却都怕自己的子孙们受委屈,把最好的都给他们,让他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享受人生”,很少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们,应该传承这样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殷仲堪做了荆州刺史,相当于地方大员,但是每餐依然就吃一份盒饭,“五碗盘”就相当于“定食套餐”,中国现在很少有人带盒饭上班,但大家在网络也好,电影电视中也好,或者有去过日本的朋友,应该有所接触。
日本文化几乎是照搬中国古代文化,所以,在中国典藉中有载,生活中却已经找不到的传统,到日本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并了解全面。
日本的盒饭文化十分繁荣,普通的盒饭,就是“五碗盘”,一个主菜,一个副菜,一个小咸菜,一碗米饭,一碗汤。
这种形制从古自今不曾改变,只是因为这种搭配最合理,也最节约。
殷仲堪在吃饭的过程中,如果不慎有饭粒掉在碗盘外面,他也会马上捡起来吃掉。
也许对于现代人来讲,会说,“哎呀,这可不行,这样太不卫生了”,但是,这种惜物的品德,也在你的注重“卫生”的好习惯中流失了。
人权至上,崇尚自由的现代,已经不能说谁对谁错,但得失之间,需要你自己用道德来平衡与计较了。
记得前几年,去庙里住,在吃过斋饭后,看到有许多人都会剩一些,或者没吃干净就把剩的倒在水槽里。
有一位老僧人,也不言语,也不愤怒,默默地走过去将水槽中的饭粒、馒头、菜叶都捡起来,放在水龙头下冲干净,然后吃掉。
看到的那一瞬间,眼睛都湿润了。
我们去拜佛,去烧高香,磕头……百般讨好,媚神,只是为了乞求佛主保佑我们享受人间的富贵荣华。
却不知道,真正的修行,便是珍惜每一点一滴的天恩地德的给予,惜物即是惜福,我们的福气不是向佛主乞求来的,而是自己积攒来的。
那么,对于一个地方大员,虽然说是灾年,但这样俭朴也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对于殷仲堪来讲,他虽然有教育子弟的目的,但并不是特意为之,这种俭朴早已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他还经常教育子侄:不要因为身居高位,就将原本很好的习惯给忘记了。
有许多人都是如此,在困苦中都能够坚持下去,能够隐忍,可是一旦富贵了,便容易得意忘形。
读书人,本就该拥有安贫乐道的品性,要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亦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大境界,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这是读书人的气节,不可以因为做了官,就忘了本质,忘了一个读书人的骨气和品性。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读书人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所以,读书人的品性便是整个国家的风气和思想源流。
守住读书人的底线,守住文化的根脉,是每一位师者,长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少年人的未来,愿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