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考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考试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妖娆.(ráo)娉.(píng)婷瑟.(sè)索摇曳.(yì)
B.飘逸.(yí)赦.(shè)免佝偻. ( lŏu ) 轻觑. (qù)
C.解剖.(pōu)亵.(xiè)渎强聒. ( guō ) 贸.(mào)
D.阔绰. ( chuò) 恪.(kè)守箴.(zhēn)言恣睢.(zhu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勾勒哆嗦瞑想首当其充
B.鼓噪潮汛池沼聪耳不闻
C.分娩诚挚灼伤苦心孤诣
D.惭作私塾幅员先发治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楼房倒塌已过去了三个小时,在扣人心弦
....的等待中,这个受伤严重的老人终于被消防队员救了出来。
B.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中国的长期战略,也是优先对外发展的方向。
C.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绕城而流的锦江河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清风习习,
两岸垂柳楚楚动人
....,令人陶醉。
D.铜仁市公安局组织万山区、松桃自治县、江口县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集中
收网行动,让黑恶分子无地自容
....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B.李明同学一年来阅读名著大约100万字左右。
C.人民公园的木栈道满足了游人与花花草草亲密接触。
D.通过全家人不懈努力,我们家去年的年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②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③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④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⑤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④⑤②③①B.①④③⑤②C.④③⑤②①D.①③②⑤④
7、古诗文默写。
(1)锦帽貂裘,_________。
(2)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3)无可奈何花落去,。
(4)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5)几处早莺争暖树,
(6)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7)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9)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实为妙手偶得之笔,达到了和我合一的境界。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①,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③苏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清河张君梦得: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
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
瓮牖,用破瓮做窗。
蓬、瓮,名词作状语。
③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始得平地
②余兄子瞻名之曰
③不以谪为患
④穷耳目之胜以自适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3)文言中的许多虚词,有着丰富的意义和不同的作用。
联系选文,与选句中划线字作用相符是()
选句: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A.提示思路,转换内容。
B.开启话题,引出下文。
C.表达语气,突显情感。
(4)在苏辙眼中,“快哉亭”里的张梦得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万事严中取
王晓河
①天下事,做于细,成于严。
严实,严整,有条不紊,踏踏实实,必然敦实过硬;严苛,严毅,艰苦卓绝,严厉刚毅,必然出彩出色;严慎,严敏,胆大心细,坚持不懈,必然大有作为。
②纵观天下,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持“严”则成功,持“严”则卓越。
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回忆在富连成科班的七年学徒生活,简直就是“七年大狱”。
七年中,他回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过十天。
七年科班受的苦,谭元寿不但无怨无悔,反觉受益匪浅。
国学大师陈寅恪自登上清华的讲台开始,一直到西南联大和中山大学执教,都奉行“三不讲”主义:“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不讲。
”因为这个严格的标准,有人称他为“活字典”,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
③“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李雪健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演戏上孜孜不倦地追求新高度,他始终追求的是:做有“情怀”的演员,用“准”来衡量表演。
每一次,他都把饰演的角色当成一种生命体验来对待。
他曾患癌症,治病放疗期间“自己就是被摔烂了的那条鱼,生不如死”。
很多人当时都认为他百分之八九十不可能再拍戏了,但他坚强地挺了过来,还说“要一直演下去,直到演不动为止”。
为表演“准”,他用保持饥饿来塑造角色,从饰演《焦裕禄》到《杨善洲》,年轻体壮的李雪健不够瘦,“就只能干饿,每天一碗白菜汤,主是两片豆腐、一片白菜,太饿了就嗑嗑瓜子儿”。
以“严”求“准”,两个人物都演得栩栩如生,大获成功,两部电影也成了李雪健演艺生涯的两座丰碑。
④严,不是一时严,也不是一事严,而是要严在全过程。
侯宝林曾跟宋世雄讲,成功、成名之前,还有两个“cheng”:一个是程,一个是承。
首先是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劳动的过程、钻研的过程;其次是要人民承认。
之后,才有成功、
成名、成家。
⑤老艺术家的话很有道理,一些事,重复也罢,枯燥也罢,总是一丝不苟,总是丝丝入扣。
人生活的是过程,过程是生活常态。
严谨过程,那是成功的链接,种子播进大地,间苗、浇水、施肥锄草、除虫,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才有丰收的喜悦。
严正过程,那是扎实的累积,徜徉知识海洋,能学有所成,高雅光彩;历练社会,方能明白世事,掌握规律。
工匠成大师,过程要脱胎换骨;学子成泰斗,过程要呕心沥血。
相声大师马三立诙谐地解释自己的名字,他说:“马三立,站起来,打倒;再站起来,再打倒;再站起来,立稳啦。
所以叫‘三立’。
”人生过程苦乐难料,成败未卜,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不变的是严格要求;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锐意进取。
过程过硬,终会成功。
害怕过程,总想一蹴而就,多会幻想落空;超越过程,总想成就辉煌,欲速不达,速荣便速朽;欲望很强烈,过程很潦草,“豆腐渣”忽悠悠上去了,哗啦啦倒下来,可笑亦可悲。
⑥心想事成,为有大成,离不开“严”的过程。
攀高,得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走上去,气喘吁吁要挺住,力不从心要坚持,半途而废,达不到高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不到家,一分钟也难精彩。
下得真功夫,下得严功夫,做人做事,必成上品。
(选自《江西日报》2016年12月1日,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国学大师陈寅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李雪健三个人的“严”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3.作者认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严”?
4.文章第①段中列举那么多的含“严”字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谈谦虚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
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
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
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
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
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
“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
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
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
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
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
“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
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
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
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
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方面,内外相应相成。
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的。
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
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
在这种心境中,我们同时感到自我的渺小和人性的尊严,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1.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3.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谦虚的作用。
4.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
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脱,结果实验完成的
很成功,导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导师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四、写作题(40分)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
C
C
B
D
A
C
(1)千骑卷平冈(2)烟笼寒水月笼沙(3)似曾相识燕归来(4)烽火连三月(5)谁家新燕啄春泥(6)瀚海阑干百丈冰(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
⑴才;命名(取名);忧愁;美景
⑵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⑶C
⑷文中的张梦得在苏辙眼里是“自放”的,“自适”的,他“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反能以美景来自求安适。
三
1.心想事成,为有大成,离不开“严”的过程(或“万事严中取”)。
2.谭元寿:做学徒的时候,刻苦训练七年。
陈寅恪:上课严格奉行“三不讲”主义。
李雪健:以“严”求“准”来塑造人物(衡量表演)。
3.时时严,事事严,全过程严。
4.这表明“严”的内涵丰富,还表明“严”有助于成功。
5.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具体而突出地论证了“要想成功,过程必须要严”的观点。
1.先分析谦虚的内涵,再分析谦虚的内因,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极和积极的意义。
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铺垫。
2.运用了比喻论证。
通过通俗的比喻论证了“人的谦虚,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观点。
3.谦虚必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谦虚“知不足然后能自强”;谦虚是对崇高意识的虔诚和向往。
4.谦虚是一种优良品质,它让你面对成就不张扬,面对不足而自强。
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有这种精神品质。
但我们也要恰当地发扬它,过分的谦虚就会让我丧失自信和斗志,实事求是的面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才是正确的选择。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