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数据处理
作业5(Origin数据处理)

作业5 数据处理(Origin部分)注意:①请建一个用姓名-作业5命名的文件夹。
②将“作业5”复制到所建的文件夹中,并将计算结果放置于每题之后。
③每道题中用到的Origin文件用姓名-第X题命名,放入你的文件夹中。
1. 一元线性拟合下表是用1cm比色皿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得的某物质的浓度c及吸光度A的实验数据,请计算该实验条件下的摩尔吸光系数。
105c32.734 16.367 13.093 9.820 6.546 3.273 1.636 0.6546 0.3273 / mol·L-1A 2.250 1.192 0.964 0.706 0.489 0.251 0.122 0.0491 0.0246 拟合结果:y=0.0703c相关系数0.999377标准偏差0.0312382. 多元线性拟合假设有开发商正在考虑购买商业区里的一组小型办公楼。
开发商可以根据下列变量来估算给定地区内的办公楼的价值。
开发商从1,500 个可选的办公楼里随机选择了11 个办公楼作为样本,得到下列数据。
(“半个入口”指的是运输专用入口)多元线性拟合3. 多项式拟合出钢时所用的盛放钢水的钢包,由于钢水对耐火材料的侵蚀,钢包容积会逐渐增大。
下面是实验测得的使用次数(x )与钢包容积(y )的数据:增大容积(y ) 6.428.20 9.58 9.50 9.70 10.00 9.93 9.99 10.49 10.59 10.60 10.80 10.60 10.90 10.76 使用次数(x )2345678910111213141516通过方差分析得知,使用次数(x )与钢包容积(y )的关系可用如下多项式表示:43243210x a x a x a x a a y ++++=请用Origin 软件确定模型参数。
多项式拟合结果:y=-1165.48+536.81x-90.62x 2+6.62x 3-0.18x 44. 非线性拟合-幂函数拟将下列实验数据拟合成bax y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数据处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数据处理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据处理,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108页到110页的内容,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
通过实例学习如何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方法来表示数据,并了解这些方法的意义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并能够计算和解释它们。
2. 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据。
3. 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处理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来解释和计算这些方法,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例如:某班级30名同学参加数学测试,他们的成绩分别是85, 90, 92, 88, 80, 82,84, , 87, 95, 98, 100, 93, 90, 89, 85, 84, 88, 92, 94, 91, 87, , 85, 90, 88, 87, 92, 93, 95, 97。
请学生帮助老师整理这些数据,并求出它们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
4. 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学校或班级中的一个数据问题,并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方法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平均数: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3.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七、作业设计数据1:75, 80, 85, 90, 95数据2:82, 84, , 88, 90, 922. 找出一组学校或班级的数据问题,并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方法来解决。
【完整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知识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知识点
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各个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用整个圆作为总体,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各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等于100%。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能清楚地看出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关系。
3.扇形统计图中的简单计算:部分量=总量X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分组整理、比较数据
1.分组整理数据的方法:先把数据排序,并根据需要把数据分段整理,再对数据做出全面的
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一般5个为一组,然后采用正字统计数据)括号里面的不要背。
2.比较数据的方法:
①比较两组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②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数;
③把两组数据分段比较。
考:这个单元会让你写获得什么信息,获得什么信息,你就从最多和最少入手,选择简单的说,说一条就可以,除非让你说两条以上,你再说。
否则只要一条即可。
让你提出问题再解决,则要提出问题,也要解决,要写答
“胖的人”建议:合理饮食,注意控制体重,多锻炼
“廋的人”建议: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合理饮食。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数据处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数据处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能运用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数据。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处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用表格和图表整理数据。
2. 统计图的认识和运用:让学生认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并能运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并能计算它们的值。
4. 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图的认识和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
2. 教学难点:数据的分析,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示例、数据处理实例。
2. 学具:笔、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处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用表格和图表整理数据。
3.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讲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计算它们的值。
5.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据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数据处理2. 目录: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统计图的认识和运用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4. 数据的分析3. 内容: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收集身边的数据,用表格和图表整理数据。
2. 让学生运用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收集到的数据。
3. 让学生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值,并进行分析。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5章 数据处理

第四节 标准分
二、 标准分的作用
1. 计算总评分
某学生本学期的四次语文测验分数分别为80、84、75、80,这四次语文 测验全班的平均分数分别为70、78、68、81.96,标准差分别为8、6、5、12。 又知这位学生的语文考试分数为85,期末考试全班的平均分数为77,标准差为 7。平时成绩占总评分的60%,考试成绩占总评分的40%。请计算这位学生的 总评分。
第四节 标准分
二、 标准分的作用
(1) 把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 测验1 Z =(80-70)÷8=1.25 测验2 Z =(84-78)÷6=1.00 测验3 Z =(75-68)÷5=1.40 测验4 Z =(80-81.96)÷12=-0.16 期末考试 Z =(85-77)÷7=1.14 (2) 将Z标准分数转换为T 标准分数 所谓T标准分数,是指将Z 标准分数乘 上一个常数K,再加上一个常数C。为了与我国长期使用的百分制取得一致的形 式,一般采用K =10,C=50,进行转换。即T=10Z+50。
第三节 方差、标准差与差异系数
三、 差异系数
2. 差异系数的作用
(1) 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 例如,1975年上海市6岁男童的体重与身高为:
其差异系数为:体重 CV =2.16÷19.39×100%=11.14% 身高 CV =4086÷115.87×100%=4.19% 可见体重的差异大于身高的差异。
第二节 几种平均数
5个学生每小时解题数目分别为4、4、5、5、8。问平均每小时解题速度如 何。根据公式,则
=5÷(1÷4+1÷4+1÷5+1÷5+1÷8) =5÷1.025 =4.878
答:这5个学生平均每小时能解4.878道题。 如果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其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数据处理》说课稿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数据处理》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数据处理》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描述和分析数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能够用图表的形式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能够用图表的形式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数据处理的过程和结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处理。
2.新课导入: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数据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6.课堂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解决。
第5课 数据处理教案

数据处理————公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数据处理中编辑公式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达到:了解EXCEL中数据统计的几种方法;理解单元格地址的引用;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互相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公式的输入和编辑;2、地址的引用;3、常用函数。
教学难点:1、地址的引用;2、IF函数。
教学时数1学时教法和学法(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EXCEL软件的界面,大部分学生会在电子表格中输入数据并能够美化表格。
(二)教法1、情景创设法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两个能够和本节课内容相匹配的例子,让学生融入场景帮助别人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让学生有个积极快乐的心态去掌握新知识。
2、任务驱动法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安排简单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实际操作和教师讲解、演示有机结合起来,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学法1、自学法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是很实用的,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模仿学习法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从而达到学会新知识的目的。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同学之间合作,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4分钟)张强今年暑假毕业到苏宁电器工作,部门经理让他统计苏宁电器各品牌电视机在三季度的销售小计、销售额、平均销售额、合计和单项占比。
由于他以前学的知识有点遗忘。
这是工作来部门经理给他的第一个任务,他很着急。
请大家帮助张强想想怎么计算?(展示电子表格)通过情景问题,提出新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教学活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数据处理》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数据处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数据处理》主要内容包括: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和使用,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处理来分析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拓展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和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对于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和使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数据处理来分析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作和使用统计表、统计图的方法。
2.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处理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统计表、统计图,并通过数据处理来分析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统计表、统计图的模板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
3.确保学生能够正常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导学生关注统计表和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例如,让学生分析一组数据,找出其中的规律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处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数据处理结果,其他组的学生对展示的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数据处理入门教程(五)

数据处理入门教程数据处理是在现今信息时代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用于分析、决策和创新。
因此,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验观察、网络爬虫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的数据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以保证后续的处理能够顺利进行。
数据的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去除不完整、不准确或无效的数据。
可以通过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清洗,删除重复数据、纠正错误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的转换和格式化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转换和格式化。
比如,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数据、日期格式的调整等。
这些转换和格式化的操作可以利用Excel等工具的函数来实现。
二、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数据的分析是数据处理的核心部分。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和关联,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数据的可视化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趋势,增强对数据的理解和洞察力。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方法,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这些统计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总体特征和分布情况。
数据的关联分析数据的关联分析是指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和分析。
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绘制散点图等方式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关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因素。
数据的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得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可以通过绘制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方式来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数据可视化不仅能够提高数据的表达力,还能够加深对数据的理解和洞察。
三、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是基于大规模数据进行预测、分类和优化的技术。
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提升决策和预测的准确性。
2020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第五单元数据处理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各个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
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绘制条形统计图(主要是用于比较数量大小)(1)写出统计图的标题,在上方的右侧表明制图日期。
(2)确定横轴、纵轴。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条形的宽度和间隔。
(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也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4)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
确定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要根据最大和最小的来综合考虑。
(5)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6)给直条图形不同的颜色(或底纹),并在统计图右上角注明图例。
3、关于复试条形统计图①制作复试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
只是在每组数据中各量要用颜色或底纹区分。
②复试条形统计图---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
③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方法观察,可以读懂复试条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④复试条形统计图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画法。
4、绘制复试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比较大小,还可以比较数量变化的快慢)a、只有一条折线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
b、用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复试折线统计图。
5、考点:三种单式统计图和两种复式统计图。
①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②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种不同的条形来分别表示不同的类型。
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两条不同的线来表示,一条用实线,另一条用虚线。
③反映某城市一天气温变化,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反映某校六年级各班的人数,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好,反映笑笑家食品支出占全部支出的多少,最好用扇形统计图课堂解析3练习提升4。
5.数据处理 第二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详解+分层训练(北师大版)

五数据处理2 统计图的选择目标导航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在分析、比较三种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图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难点:明确三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新知精讲★学点要想清楚的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针对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来表示,我们在选择统计图时,要考虑到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例题如下图,已知光明机器厂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机器10.4万台,那么光明机器厂第四季度生产机器多少万台?★分析要知道第四季度生产多杀万台,必须知道两个条件:(1)第四季度生产机器的数量占去年生产机器总数的百分比。
(2)光明机器厂去年生产机器的总数。
第四季度生产机器的数量占去年生产机器总数的百分比可用单位“1”(去年生产机器的总数)减去第一、二、三季度生产机器的数量占生产机器总数的百分比:1-35%-17%-23%=25%。
光明机器厂去年生产机器的总数(单位“1”)=已知数量÷相对应的百分比。
已知数量: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机器10.4万台。
上半年生产机器的数量:10.4×6=62.4(万台)。
相对应的百分比:35%+17%=52%。
光明机器厂去年生产机器的总数:62.4÷52%=120(万台)。
第四季度生产机器的数量=去年生产机器的总数×25%。
★解答 1-35%17%-23%=25%(10.4×6)÷(35%+17%)=120(万台) 120×25%=30(万台)答:光明机器厂第四季度生产机器30万台。
误区判断: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总数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解析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解析版)本专题是第五单元数据处理。
本部分内容是主要是根据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另外,多种统计图的结合也是本章常考类型题,考试多以应用和图形题型为主。
【知识点总览】1.扇形统计图的含义: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部分的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折线统计图既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又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单位“1”,用各扇形的大小表示每种量占单位“1”的百分比。
(1)部分量=总量×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2)总量(即单位“1”的量)=部分量÷部分量对应的百分比。
【考点一】根据扇形统计图,求部分量和总量。
【方法点拨】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单位“1”,用各扇形的大小表示每种量占单位“1”的百分比。
(1)部分量=总量×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2)总量(即单位“1”的量)=部分量÷部分量对应的百分比。
【典型例题1】学校开展最喜欢图书种类的调查,每位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类图书,统计结果如下图。
(1)喜欢传记的学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
(2)请将四种图书按学生喜欢的人数进行排序。
()>()>()>()(3)调查结果中,有120名学生喜欢连环画,喜欢小说的有()名学生。
解析:(1)10(2)连环画;小说;科技书;传记(3)90【典型例题2】六年级上学期的一次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如图。
(1)这次体育测试取得优秀成绩的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及格率是()%。
(2)已知有63人测试成绩为良,六年级参加体育测试的共有()人。
(3)成绩是优秀和良的人数一共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共有()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5单元《数据处理》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5单元《数据处理》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使他们能够理解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记录下来。
2. 数据的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整理工作,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描述。
3. 数据的描述:通过图表、文字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描述,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4. 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并据此进行预测和决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以及如何将数据处理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数据处理软件等。
2. 学具:纸、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据处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据处理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将数据处理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体验数据处理的实际价值。
5.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板书设计1. 数据处理2. 目录:引言、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数据的分析、应用实例、总结3. 内容:根据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包括概念、方法、实例等。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巩固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应用题:将数据处理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据处理的意义和价值。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数据处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数据处理》单元测评必刷卷 带解析(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评必刷卷第5章《数据处理》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0分A 卷基础训练(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021·广东清远·六年级期末)画统计图时,要根据信息的特点来画。
下面的信息中,()适合用扇形统计图来画。
A.牛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B.乐乐三门功课的成绩C.六年级一班男同学的体重D.淘气6~12岁的身高变化【答案】A【分析】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部分和总量之间的关系,据此选择。
【详解】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牛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比较适合用扇形统计图。
故选择:A 【点睛】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021·山西新绛·六年级期末)下图是张华家2019年四个季度用电量统计表。
我们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时,要从统计图中看出四个季度用电量变化情况。
绘制()更合适。
A.折线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条形统计图D.以上三种都可以【答案】A【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据此解答。
【详解】我们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时,要从统计图中看出四个季度用电量变化情况。
绘制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故答案为:A【点睛】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021·广东光明·六年级期末)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到达乙地后﹐用半小时装卸货物,然后立即返回甲地。
下面的图形中正确描述货车这一过程的是()。
A.B.C.D.【答案】B【分析】货车到达乙地时距离甲地的距离不变,卸货半小时,距离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B选项符合到达乙地时距离甲地的距离不变,卸货半小时,距离不变。
故答案为:B【点睛】抓住到达乙地时距离甲地的距离不变,卸货半小时,距离不变是解题的关键。
4.(2021·广东龙华·六年级期末)六年级书屋各类书籍情况统计如图所示,其中文学类有240本。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5单元 数据处理教案 统计图的选择 教案

统计图的选择。
(教材第59~60页)1.能读懂条形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据意识。
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难点:明确三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课件。
师:说说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比较合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比一比谁学得最好。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师: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召开。
下面三幅图是媒体报道奥运会时用的统计图,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小组讨论,并派一名代表将对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讨论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三幅统计图) 学生看图后进行小组讨论。
师:从哪幅图能更加清楚地看出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生: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了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师: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生:条形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的多少。
师:哪幅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生: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师: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总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大家?学生可能会说:•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效率。
】师:自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数据处理

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数据处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据无处不在。
从每天的天气预报,到商场里商品的价格和销量,再到我们的学习成绩和身高体重等等,这些都是数据。
那么,如何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呢?这就是我们六年级上第五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展示等一系列操作,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数据所包含的意义。
想象一下,我们班级里有 30 名同学,老师记录了大家每次数学考试的成绩。
如果只是把这 30 个成绩随意地写在一张纸上,我们很难从中看出什么规律和趋势。
但如果对这些成绩进行排序、计算平均分、找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晰明了多了呢?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等。
比如说,我们想要了解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什么,就可以设计一份问卷,让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绘画、音乐等等。
收集完问卷后,我们就得到了第一手的数据。
接下来是数据的整理。
当我们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后,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和排序。
比如把同学们的考试成绩按照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这样就能很直观地看出成绩的分布情况。
再比如,把同学们对课外活动的选择进行分类统计,就能知道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数据的计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要学会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平均值就是把所有数据相加,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中位数则是把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数据的展示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数据展示方式有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表能够清晰地列出数据的各项信息,让人一目了然。
统计图则更加直观形象,比如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大小;折线统计图适合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小学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五数据处理身高的变化(试一试)

《身高的变化》(试一试)环节一:引入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比较了淘气的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情况并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和身高有关的问题。
环节二:出示学习目标师: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经历对两组身高数据的整理和描述过程,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比较两组数据方法的多样性。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体会到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发展数据分观念。
环节四:情境+问题串学习(一)呈现情境校园足球比赛,两个球队入场,能看出各自穿着队服。
妙想:哇,你们看,我们学校少年足球比赛中,猛虎队和泰山队又相遇了。
好期待他们的比赛啊!奇思:守门员已经就位了,每队其他的10名队员正在热身,准备比赛呢!笑笑: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你们说足球运动员的身高,和他们踢球的水平有没有关系呢?我想比一比猛虎队的这10位队员和泰山队的这10位队员的身高情况,看看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比呢?淘气:两个人比身高我会,脚站平,背挺直,一比就知道谁高谁矮了,10个人和10个人比,要怎么比呢?师:对啊,如果要比较两个队队员的身高情况,可以怎样比较呢?暂停一下,想一想,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出示问题串1)(二)、探索合作,学习新知妙想:我们上操的时候,都是按照个子矮的同学站在前面,个子高的同学站在后面来排成队的,我们可以让这两队的队员都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成队,然后我们让这两个队最高的队员比一比,看看两个队的情况!淘气:对对,可以这样比,还可以让每个队中最矮的队员比一比,看他们俩的身高情况。
笑笑:我觉得你们说的有道理,除了可以比较最高的和最矮的,还可以比较一下两个队的平均身高,看看两个队整体身高情况的平均水平是怎么样的。
奇思:我想到一个办法,你们看,每个队都有同学高一点,有同学矮一些,我想把每个队的队员按身高的情况分几组,比如每5厘米一组,然后再分组比一比,看看每一组的情况怎么样。
妙想:这个方法好,参加比的人更多,也就更准确,比较的方法好多啊,还有其他的方法么?2.不同方法比较师:大家都非常有想法,老师统计了猛虎队和泰山队每队除了守门员以外的其他10位上场队员的身高数据,请你们根据这些数据,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吧!暂停一下,想一想吧!(身高数据PPT)妙想:我来看看这些数据,猛虎队的10位队员的身高是……(读出这些队员的身高),泰山队的10位队员的身高是……(读出这些身高),猛虎队中最高的是( 164 )厘米(用笔在打印出来的数据中圈出这个身高),泰山队中最高的队员身高是(154 )厘米。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含答案)

姓名:年级: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考点题型归纳考点题型一:身高表(1)某小学舞蹈队准备购买演出服装,服装分为加大、大、中、小码。
身高是120-129cm的适合穿小码,130-139cm的适合穿中码,140-149cm的合适穿大码,149cm以上的适合穿加大码。
某小学舞蹈队队员身高记录表①根据上表的数据完成下表。
②每种码数的服装各要买多少套?(2)下图是六年级某班部分学生某天家庭作业时间记录表。
①请根据记录表完成下面的统计。
时间段/分17-25分26-40分41-55分56分及以上人数人数②请根据统计表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3)育才小学要为舞蹈队员每人定做一件服饰。
舞蹈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单位:cm)153 158 148 159 151 159 152 140 153 152 147 153 154 143 145 143 150 148 159 159 156 152 144 155 140 144 141 145①服装规格如下表,请你整理以上数据后填写下表。
舞蹈队定做服装件数统计表身高(厘米)140-144 145-149 150-154 155-159 型号S M L XL 件数(件)②根据数据整理,育才小学舞蹈队定做()型号的人数最多,定做()型号的人数最少。
考点题型二:统计图(1)下图是某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关于“最喜欢的球类运动”的统计图。
①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②如果最喜欢踢足球的人数是12人,那么最喜欢打篮球的同学有多少人?(2)某地准备在街道两边种植梧桐、柳树、小叶榕、香樟、杨树中的一种,种植哪种取决于居民的喜爱情况。
以下是调查结果。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共调查了多少人?②最喜欢小叶榕,梧桐,柳树,杨树各多少人?③补全条形统计图。
(3)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近几年来深圳市在各中小学全面开展“四点半活动”。
下面是某学校“四点半活动”中参加球类项目的学生人数情况统计图。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课件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选
择
在
夏
我们,还在路上……
第 5 单元 数 据 处 理
第 1 课时 扇 形 统 计 图
下表是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油脂类 种类
奶类和豆类油脂类 奶类和豆类
鱼、禽鱼、、肉禽、、蛋肉、 蛋类
蔬菜蔬和菜水和果水果类
摄入量/克 50
约占总摄入量 的百分比
1.3%
450
11.8%
600
15.8%800
47.4%
谷类总食摄物入量
3800
100%
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
1.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一年级与六年级学生作息时间的分配有哪些不同? ⑵你能根据统计图计算出这两个年级的学生每天上课、校内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图规则
②标明坐标轴和图名
2.作图规则
③标点
2.作图规则
④连线
3.作图举例
(1).直角坐标举例。测得铜电阻与温度对 应的一组数据如表所示,试用直角坐标作 图表示出电阻与温度的函数关系。
测量次数 铜电阻 Rt 温度 t 1 2 3 4 5 6 7 8 9 10
()
10.20 10.35 10.51 10.64 10.76 10.94 11.08 11.22 11.36 11.53
最小乘数a和b的值是能使各次测 量值误差平方和为最小的那个值。 数学表达式为:
( y
i 1
K
i
y ) min
2
(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直线拟合): 函数形式为y=a+bx,则:
a
x xy y x x x2
2
2
b
x y xy x x
2 2
ya x
(3)相关系数γ
I K 1 I K (mA )
I K 5 I K (mA)
解: 根据伏安公式
V R I
①.若按逐项相减,则有
1 n 1 I ( I k 1 I k ) 10 1 k 1
1 I 2 I 1 I 3 I 2 ... I 10 I 9 10 1
次数 1 5.0 10.32 2 10.0 10.51 3 15.0 10.64 4 20.0 10.79 5 25.0 10.94 6 30.3 11.08
(样品:铜 )
7 35.0 11.22 8 40.0 11.36 9 45.0 11.53 10 50.0 11.66
t ( C )
Rt ()
②使用条件:
自变量等间隔变化(对一次逐差必须 是线性关系,否则先进行曲线改直); 测量数据必须是偶数组数据,否则需要去掉 头,尾或中间的一组。
四、最小二乘法
作图法: 直观、简便。但主观随意性大(粗略) 逐差法: 粗略的近似计算方法(要满足一定条件) 回归分析法: 最准确的计算方法
1.回归分析法定义:
次数 K 1 2 3 4 5 6 7 8
电阻 Rt () 10.35 10.51 10.64 10.76 10.94 11.08 11.22 11.36 温度 t ( C )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解:
1 k 2 1 t t i 180.0 22.50 k i 1 8 1 k 1 Rt Rti 86.86 10 .86 k i 1 8 1 k 1 tRt t i Rti 1.98 103 248 k i 1 8 1 k 2 1 t 2 t i 5.10 103 638 k i 1 8
用作图的方法确定。两边取对数得:Ln q
Ln q ~ t 曲线,设图线的斜率为 1 作
由此可算出电路参数R和 c。
Rc
截距为 Ln Q 。
2.作图规则
①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注意图幅的大小和坐 标轴比例,要根据测量的有效数字与结果的要 求来确定。对计算用图,要求测量数据中的可 靠数字在图上也应是可靠的,即图纸上一小格 对应数据中可靠数字的最后一位,而误差位在 小格之间估计。对示意图就不必在意有效数字 的问题,但要注意图幅大小,坐标比例合适。 纵横坐标轴比例不一定相同,坐标原点也不一 定与变量的零点一致。
最后,得到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为:
Rt 0.0314 10.20() t
(2).用电势差计校准量程为1mV的毫伏 表,测量数据如下(表中单位均为mV)。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画出毫伏表的校准曲线, 并对毫伏表定级别。
毫伏表读数 电势差计读数 修正值△U 毫伏表读数 电势差计读数 修正值△U 0.100 0.1050 0.005 0.600 0.6030 0.003 0.200 0.2150 0.015 0.700 0.6970 -0.003 0.300 0.3130 0.013 0.800 0.7850 -0.015 0.400 0.4070 0.007 0.900 0.8920 -0.008 0.500 0.5100 0.010 1.000 1.0070 0.007
y2 y1 x3 x2 x1
C.内插与外推
从图线可得到非测量点的数据。如图所示: *当数据在测量范围内时为内插(X1,Y1) *当数据在测量范围外时为外推(X2,Y2)
利用内插或外推使 测量范围得到了扩 展,并且方便快捷、 避免了复杂的计算。
D.校正曲线
利用校正曲线可以提高仪器的准确度。
a
t tRt Rt t 2 t t2
2
22.50 248 10.86 638 10.2 2 22.50 638
Rt a 10.86 10.24 b 0.028 22.50 t
如果把数据代入计算γ的公式中就可得到γ的值为 0.999。说明它们的线性关系良好。
也可以利用这种分组法计算因变量( I ) 的平均 值
10.04 10.01 10.03 9.93 9.96 I 1.999 mA 25
根据欧姆定律得
V 2.00 R 1.00 103 () I 1.999 10 3
2.有关逐差法的几点说明
①优点:
充分利用测量数据(取平均的效果)
k 2 k
2
1 yi yi k i 1 i 1
k 2 k
2
γ >0 拟合曲线斜率为正 γ <0 斜率为负 γ =0 则x和y无线性关系
(a)
(b)
(c)
(d)
(4)举例
还是以铜电阻~温度关系为例,测得的一组数 据如表所示。已知Rt和t的函数关系为Rt=a+bt, 试用最小二乘法求出a、b。
伏安法测电阻,试用逐差法求出电流I的 最佳值并算出电阻R
次数(K) 电压 V(V) 电流 I(mI) 1 0 0 2.04 9.96 2 2.00 2.04 1.91 9.93 3 4.00 3.95 2.08 10.03 4 6.00 6.03 1.99 10.01 5 8.00 8.02 1.94 10.04 6 10.00 9.96 2.01 7 12.00 11.97 2.01 8 14.00 13.98 2.06 9 16.00 16.04 2.02 10 18.00 18.06
测量单摆的周期T随摆长L的变化,函数关系为: L
L~T曲线为抛物线。
g 4
T2 2
若进行曲线改直作L~T2 曲线。结果将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g 其斜率等于 。由此可算出试验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g 2 4 电容的放电过程q Q e
t Rc
式中R,c为未知量,可以
1 t Ln Q Rc
25.0 26.1 1.1
f ( H Z )
E.曲线改直
(1). y ax , a、b为常数。
b
则 lg y b lg x lga, lg y为lg x的线性函数, 斜率为 ,截距为 a。 b lg
(2). y ae
bx
, a、b为常数。
则 ln y bx lna , ln y为x的线性 函数, 斜 率 为 b, 截 距 为 a。 ln
第五节
数 据 处 理
一、列表法
要求: 要把原始数据和必要的
运算过程中的中间结果 引入表中。 必须标明个符号所代表 的物理量的意义,并写 明单位。 表中的数据要正确地反 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通过测量温度t和在温度t下铜的电阻Rt来 测量铜的电阻温度系数,得到t与Rt的数 据列表如下:
电阻( t) 温度()关系 R ~ t
2
则y 2 p x 1 2 , y为x 1 2的 线 性 函 数 , 斜 率 为 2 p。
x (6).y ,a、b为常数。 a bx 1 1 1 1 则 a b, 为 的线性函数, y x y x 斜率为a,截距为b。 1 2 (7).S v 0 t at , v 0、a为 常 数 。 2 s 1 s 则 v 0 at, 为t的 线 性 函 数 , t 2 t a 斜 率 为 , 截 距 为 0。 v 2
(3). y ab x , a、b为常数。 则 lg y (lgb) x lga, lg y为x的线性函数, 斜率为lgb,截距为 a。 lg
(4).I C , C为常数。
则I C 1
, I为 1 的 线 性 函 数 ,
斜率为 。 C
(5). y 2 px, p为常数。
1 I 10 I 1 10 1
②.若按顺序分为两组(1~5为一组,6~10为一组) 实行对应项相减,其结果如表:
次数(K) 电压 V(V) 电流 I(mI) 1 0 0 2.04 9.96 2 2.00 2.04 1.91 9.93 3 4.00 3.95 2.08 10.03 4 6.00 6.03 1.99 10.01 5 8.00 8.02 1.94 10.04 6 10.00 9.96 2.01 7 12.00 11.97 2.01 8 14.00 13.98 2.06 9 16.00 16.04 2.02 10 18.00 18.06
相关系数:定量描述x、y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好坏
式中
L xy L xx L yy
k 1 k Lxy x i y i x i y i k i 1 i 1 i 1
k
L xx L yy
1 xi xi k i 1 i 1
由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数据,通过计算确定 其函数关系的方法。
步骤: 1.推断函数形式(回归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