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诗句及解析

合集下载

《说“木叶”》诗句解读

《说“木叶”》诗句解读

《说“木叶”》诗句解读作者:唐孝思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1年第41期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译】秋风微微吹拂,洞庭湖水微波荡漾,湖畔枯黄的树叶随风摇落。

【赏析】《湘夫人》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最终未能相见的故事。

这两句被誉为“秋兴”之祖,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译】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渐渐凋零。

【赏析】化用了上面屈原《九歌》中“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拆为对仗工整的两句,暗示对晚秋的伤感和作者的心潮起伏。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译】树叶落下来了,江水波涛相连,秋天的月光照在水面上,云朵在山顶上一动也不动。

【赏析】以“木叶”“江波”“云朵”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译】秋风起,落叶纷纷扬扬,好似洞庭湖上波浪涌起。

【赏析】“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

“还似”二字把作者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橘颂》)【译】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赏析】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情,以物写人。

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淮南小山《招隐士》)【译】桂树丛生在山谷的幽深处。

【赏析】桂树代指君子、隐士,有着“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情怀。

7.“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译】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花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

【赏析】这两句写借写春天的景色,由“叶”“花”传达出依恋、相思之情。

8.“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译】云间皎洁的月亮,树叶中明亮的花朵。

《说“木叶”》

《说“木叶”》

《说“木叶”》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源远流长,精彩篇章浩如烟海,经典诗句脍炙人口。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诗句早已家喻户晓。

其中“落木”与“落红”分别是“落叶”与“落花”,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却用“落木”与“落红”?一字之差,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

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作一番探幽。

1.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文章的严谨缜密,了解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征。

2. 体会、鉴赏文中的大量诗歌名句,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力。

一、重点研读: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说起,结合大量古诗名句,对“木叶”“树叶”等的不同艺术特征及其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指出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只在于凭借显在的和外露的意义,而更在于它的潜在的意义或者说暗示性。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 段):“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木叶”是诗人笔下钟爱的艺术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文章开篇交代“木叶”的来源,从源头上揭开“木叶”这个意象的神秘面纱。

【文章选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接下来在第2 段以“‘木叶’是什么呢”的设问开头,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木叶”产生了不少的佳句,到杜甫的“落木”则发展到极致。

【文章选句】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

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

说木叶诗句翻译完整版

说木叶诗句翻译完整版

说木叶诗句翻译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波:微波泛动。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这是指秋天来了,一些该有的自然反映都开始出现了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树叶落下来了,江水波涛相连,秋天的月光照在水面上,云彩在山顶上一动也不动。

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秋风吹动树叶不断地摆动,就好像洞庭湖上的波浪一样。

“还、似”二字把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橘颂》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丛生:草木聚集在一起生长。

案天上的桂花在蟾宫里,人间的桂树在山谷中,桂花是与隐士相联的,有着"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风格。

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庭院里一株珍奇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滋:当“繁”解释。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花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9、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云间之月皎洁明亮,绿叶丛中繁花似锦。

华,通“花”。

1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

1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

根据《说木叶》诗句解释“暮霭”。

根据《说木叶》诗句解释“暮霭”。

根据《说木叶》诗句解释“暮霭”。

根据《说木叶》诗句解释“暮霭”
《说木叶》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其中的诗句可以给我们解释“暮霭”的含义。

本文将从诗句出发,简要解释“暮霭”的意思。

诗句解释
> “暮霭垂垂东复西,一求冤状凭冷墀。


>
> 出自《说木叶》诗,作者不详。

这首诗描绘了暮霭的景象,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推测出其含义。

暮霭垂垂东复西意味着暮霭迅速扩散,笼罩了东西方的天空。

而“一求冤状凭冷墀”这句,可能暗示着暮霭给人们带来了阴郁、凄凉的氛围。

暮霭的解释
根据这些诗句,我们可以对“暮霭”的含义进行解释。

暮霭是指
在傍晚或黄昏时分升起的雾气或霭气,给人们带来一种昏暗、迷茫
的感觉。

它使得周围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神秘、幽暗的
印象。

这首诗中的诗句描绘了暮霭笼罩大地的景象,同时暗示了人们
在暮霭中的苦楚和迷茫。

或许暮霭对于人们来说,象征着希望的消失、忧愁和困惑的增加。

总结
通过《说木叶》中的诗句,我们可以对“暮霭”的含义进行解释。

它是一种在黄昏时分升起的雾气或霭气,给人们带来一种昏暗、迷
茫的感觉。

它使得周围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神秘、幽暗
的印象。

同时,在这首诗中,暮霭还暗示了人们在暮霭中的苦楚和
迷茫。

这个词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还带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niu说木叶解析

niu说木叶解析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 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 拟为 “说‘木叶’” ,若改为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 示性” ,你以为如何?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 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 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 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 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 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 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酥 草 洒江 , 亦 宿
作轻

齐天微奇雨






有空远感觉
青如羁鸟柴决千恨月玉两打
鸟 随 鸟 鸣山 门 眦 山 别 出 阶 个 起
殷啼恋更鸟入鸟鸟惊空黄黄
勤鸟旧幽 雀归飞惊山伫鹂莺
为识林
噪 鸟 绝 心 鸟 立 鸣翠 儿
探花
,,柳
看情
时宿
鸣春 鸟
涧归
中飞

• 讨论一下:诗歌的暗示性和联想的意义有 什么区别?
歌词描述了湘君、湘夫人的悲 欢离合,他们虽然生死契阔,欢会 难期,思而不见,却彼此爱恋不忘。
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 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 中
2段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2段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概念 艺术形象
说“木叶”
林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吹着袅袅不断的秋风 啊,洞庭湖水扬起清波, 枯叶从干黄的树上飘落。

说木叶诗句鉴赏及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析法课件

说木叶诗句鉴赏及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析法课件

1、意象: 2、意象所组合成的意境的特点: 3、诗人表达的情感:
高考阅卷参照答案: ①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 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②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③表达 了主人公对恬静、安详的乡村野外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1、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课发挥想象与联想,力 求语言优美。 2、概括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 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祥和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 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通过意象及其主要特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例如: ①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② “烟笼寒水月笼沙 ” ——杜牧《泊秦淮》 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 ” ——《天净沙· 秋思》
(2008年宁海卷诗歌鉴赏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 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4. 猿猴。

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 归的情思。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 苍茫沉郁之情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 风、酒旗斜矗。”
问题一、诗歌中出现了哪些形象? 明确:山、雨、秋、月、松、泉、石、竹、 莲、渔舟。 问题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二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文解读:高二语文课文

高二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文解读:高二语文课文

高二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文解读:高二语文课文高二语文《说“木叶”》课文解读“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出自《九歌·湘夫人》,全诗抒写湘君追怀湘夫人的情景。

湘君来到湘江边与湘夫人约会,但湘夫人却只降临在江北的沙洲之上,湘君远远望去,却不能相会,心中愁苦万分。

此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湘君“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南朝诗人。

此两句烘托秋月初升之境,营造了一种孤独凄楚的氛围。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南朝诗人。

此诗刻画了节义之士顶天立地的形象。

这是诗开篇的景物描写,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下面节士内心的慷慨之情。

浦,水边;歇,在这里是“萦绕”的意思。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原为南朝梁大臣,梁为西魏所灭,王褒被俘北去,途中作《渡河北》一诗。

开头这两句的景物描写,烘托了对南国无限思念的感情。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一段,开门见山,径奔主题。

作者列举读者习见的古代著名诗文为例说明一个现象: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那么,“木叶”有什么诗意,为什么会受到诗人们的钟爱呢?读完本段,读者自然会带着这样的问题,饶有兴致地随着作者继续深入探讨。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诗句大意是:橘,这天地间美好的树呀,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后皇,皇天后土,这是对天地的尊称。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说“木叶“》含答案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说“木叶“》含答案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说“木叶“》含答案(2021秋·贵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

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

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

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2014.10.16说木叶解析

2014.10.16说木叶解析

语 亭皋—— 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萧萧—— 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疏朗—— 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 窸窣—— 象声词。此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 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缠绵—— 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拟人法 绵密—— 柔和紧密的样子。
迢远—— 遥远。
相去无几——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都说“诗言志”,就是说,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而我 们知道,“意象”中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因此说,“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个突破口,
是一把通向诗歌殿堂的金钥匙。 抓住意象的特征,我们就可以在诗歌领域登堂入室; 揭开“意象”的暗示义的神秘面纱, 我们就可以在诗歌的“言有尽”里体会出“意无穷”。
合作探究
本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 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 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 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议论话题; 二是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析 有根有据; 三是增强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 内涵与审美意蕴。
我国古代的诗歌可谓是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其中有许 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 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杨柳”、“鸿雁”、等表示 赠别的意象,常可见于赠别类诗歌中。文中“木叶”如此。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讯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结:古代诗歌中“草”意象的暗示性意 义
1、象征春天的盎然生机或顽强的生命力。 例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说木叶诗句补充及解读

说木叶诗句补充及解读

《说“木叶”》诗句补充及翻译赏析1、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橘颂》原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你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叶儿碧绿花儿素洁,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

赏析: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以物写人,托物言志,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

2、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楚辞;招隐士》)译文:桂树聚集在一起生长啊,生长在那深山幽谷中,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

赏析:桂花是与隐士相联的,有着"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风格。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原文: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4、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译文: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花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5、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原文: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 陶渊明《拟古》)译文: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

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

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

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

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赏析:诗以比兴手法,感叹欢娱夜短、韶华易逝的悲哀,表现了诗人自伤迟暮的情绪。

《说“木叶”》教材深度解读

《说“木叶”》教材深度解读

《说“木叶”》教材深度解读重点赏析1.结合文中所用带有“木叶”的诗句,你感受到了“木叶”怎样的艺术魅力?明确:带有“木叶”诗句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2.理解:“‘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为什么读者看到古诗中的“此景”,就会知道古人的“此情”呢?明确: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

“木叶”“落叶”这些意象没有离开一个“愁”字。

时令到秋,一年快完,古人由此联想感叹:人到中年,一生将逝。

古代文人进入中年或暮年,或因壮志未酬、抱负未伸,或因仕途失意、功名难就,或因身处逆境、穷途末路,或因羁留异地、倍感思亲,……对肃杀、萧索、冷落的秋景,凄然悲凉之情随之而生,看到“木叶”“落木”,就会想到诗中主人公的颓然之貌,悲怆之情。

3.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4.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那么,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的时候,它所表现的情感一致吗?举例分析体会一下。

明确:不一定,甚至诗人会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

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再如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就境界迥异。

《说木叶》诗句解释

《说木叶》诗句解释

《说木叶》引用诗句解析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译文: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

万物不住摇啊,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浪涌起啊,落叶纷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南朝)谢庄《月赋》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南朝)陆厥《临江王节士歌》译文:枯黄的树叶随着秋风缓缓飘落,微风吹动着江水泛起一波波无尽的涟漪,深秋的圆月照在河边从从的浦草上,些微的云朵停歇在山腰上这首诗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士之歌。

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北朝)王褒《渡河北》解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

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

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战国楚)屈原《橘颂》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后皇:地和天。

橘徕服兮:橘啊。

后面三字是语气词。

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楚辞﹒招隐士》译文:桂树丛生在那深山幽谷,枝条纠缠树干盘绕弯曲。

天上的桂花在蟾宫里,人间的桂树在山谷中,"桂树生兮山之幽;偃蹇连兮枝相"(《楚辞;招隐士》),桂花是与隐士相联的,有着"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风格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古诗十九首》译文: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南朝)萧纲《折杨柳》译文: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一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说木叶中的诗句及作用

说木叶中的诗句及作用

任务名称:说木叶中的诗句及作用引言木叶是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的一个重要地点,也是主人公漩涡鸣人的故乡。

在这个和平繁荣的村庄中,存在着许多富有哲理和感人的诗句。

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动漫的台词,更是触动人心、表达思想和价值观的艺术表达。

本文将探讨木叶中的诗句及其作用,从不同层面解读这些诗句传递给我们的深刻意义。

二级标题1. “火影之所以叫火影,就是那个能把挂忍者们的人点燃起来的烈焰。

” ————宇智波佐助这句话出自小说《火影忍者》第40卷,由宇智波佐助说出。

这句诗句表达了火影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木叶忍者世界中,火影拥有强大的力量和责任,能够激励挂忍者们奋发向前,点燃他们内心的热情和斗志。

作为火影的象征,烈焰的意象象征着他们的勇气和战斗精神。

2. “只要大家都真心相互合作,无论问题有多复杂,都一定能够解决。

” ————漩涡鸣人这句话出自动漫《火影忍者》第696集,由主人公漩涡鸣人说出。

这句诗句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木叶村,忍者们都通过团队合作来面对艰巨的任务和强敌。

他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无论遇到多复杂的问题,都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这句诗句激励人们在团队合作中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3. “不管什么事情,到了最后都会有答案的。

” ————旗木卡卡西这句话出自动漫《火影忍者》第297集,由旗木卡卡西说出。

这句诗句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都要相信问题一定有答案,只是需要时间和努力去找到它。

在木叶村,忍者们经常面对生死考验,但他们从不放弃希望,相信最终会找到解救的方法。

这句诗句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三级标题1. “火影之所以叫火影,就是那个能把挂忍者们的人点燃起来的烈焰。

” ————宇智波佐助这句诗句表达了火影的力量,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前。

火影的称号代表着他们在木叶村中的地位和责任。

他们不仅仅是一个领导者,更是挂忍者们的榜样和灵魂之火。

这句诗句告诉人们,只有用自己的力量和热情去激励他人,才能真正成为火影。

高二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文解读

高二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文解读

高二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文解读《说木叶》这篇课文理论性较强,课文内容引用古诗文较多,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所以学生阅读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说“木叶”》课文解读“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出自《九歌·湘夫人》,全诗抒写湘君追怀湘夫人的情景。

湘君来到湘江边与湘夫人约会,但湘夫人却只降临在江北的沙洲之上,湘君远远望去,却不能相会,心中愁苦万分。

此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湘君“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南朝诗人。

此两句烘托秋月初升之境,营造了一种孤独凄楚的氛围。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南朝诗人。

此诗刻画了节义之士顶天立地的形象。

这是诗开篇的景物描写,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下面节士内心的慷慨之情。

浦,水边;歇,在这里是“萦绕”的意思。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原为南朝梁大臣,梁为西魏所灭,王褒被俘北去,途中作《渡河北》一诗。

开头这两句的景物描写,烘托了对南国无限思念的感情。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一段,开门见山,径奔主题。

作者列举读者习见的古代著名诗文为例说明一个现象: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那么,“木叶”有什么诗意,为什么会受到诗人们的钟爱呢?读完本段,读者自然会带着这样的问题,饶有兴致地随着作者继续深入探讨。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说“木叶”》节选诗文简析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说“木叶”》节选诗文简析

《说“木叶”》节选诗文简析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析】《湘夫人》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最终未能相见的故事。

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秋风微吹,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图画,有着美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析】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这是指秋天来了,一些该有的自然反映都开始出现了。

始:开始;微:渐渐、有一些。

这篇赋通过假设曹植与王粲月夜吟游的故事,描写了月夜清丽的景色以及沐浴在月光当中的人们的种种情思,在叙事中透出怨遥伤远之意,从而使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来。

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纨。

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析】树叶落下来了,江水波涛相连,秋天的月光照在水面上,云彩歇在山顶上。

这首诗刻画了节义之士顶天立地的形象,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士之歌。

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诗歌的前半段着意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王褒《渡河北》【析】王褒原为南朝梁臣,梁为西魏所灭,王褒被俘北去,途中作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

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

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橘颂》【析】“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徕服”适宜南方水土。

徕,同“来”。

服,习惯。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根据《说木叶》诗句解释“江河”。

根据《说木叶》诗句解释“江河”。

根据《说木叶》诗句解释“江河”。

根据《说木叶》诗句解释“江河”
江河可以指代自然界的水流,也可以象征人生旅途中的经历与
变迁。

在《说木叶》中,江河被描绘为一个重要的意象,可以通过
以下几首诗句来解释这个意象。

诗句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此句表达了江河的流动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消逝。

长江东流不停,不论是英雄亦或是凡人,都会被岁月抛洒,被江河
淘尽。

这句诗揭示了无论在江河或是人生中,一切的事物都是瞬息
而过的。

诗句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江河在春季汛期潮水泛滥的景象。

江河与
大海相连,潮水汹涌,而明亮的月光也与潮汐共生。

诗人可能借景
抒发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暗示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诗句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描述了太阳落山时的景象,同时比喻了黄河奔流入海的
壮丽景象。

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河流,象征着历史悠久和不可控制
的力量。

这句诗意味着人生的起伏和旅途的终点,暗示着生命的无
常和不可预测性。

综上所述,《说木叶》中的诗句揭示了江河作为一个意象的内涵。

江河既是自然界水流的象征,也是代表人生旅途的经历和变迁。

通过描述江河的不可阻挡的流动、起伏的景象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诗人给予了江河更加深远的意义,并启示了人们对生命和时间
的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5第九课《说“木叶”》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高中语文必修5第九课《说“木叶”》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1.高中语文必修5第九课《说“木叶”》课文原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

《说木叶》上课用解析

《说木叶》上课用解析

• 诗人极写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后二句“楚王江畔 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笔锋一转,另辟蹊径, 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 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 “江”,可以理解为长安附近的曲江。《中朝故事》 载:唐代曲江江畔多柳,号称“柳衙”。“楚王”, 楚灵王,也暗指现实中的“王”。此二句是说,婆娑 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 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 而白白饿死。诗人并不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 发。试想当时晚唐朝政腐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 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这种邀宠取媚的 伎俩不也很象“饿损纤腰”的楚王宫女吗?“楚王江 畔无端种”,“无端”二字意味深长,江畔种柳,对 楚王来说,也许是随意为之,而在争宠斗艳的宫女们 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们自以为揣摩到楚王 爱细腰的意向了,而竞相束腰以至于饿饭、饿死 ……。 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是多么含蓄而深刻呵。
陈词滥调
含义(涵义) 不落言筌
D洗炼(练) 桅杆
3.填入下列句中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D ) (1)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 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 , 它可联想到燃烧弹……种种境界。 (2)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 文字 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 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自从屈原吟唱出 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 们,许多为人 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A琢磨 姻缘 传诵 B捉摸 姻缘 传颂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秋天 干燥
落叶 微黄
阅读4--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 些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 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 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 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 不是湿润的。 暗示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译文: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波,微波泛动。

万物不住摇啊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涌啊,落叶纷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南朝)谢庄《月赋》
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南朝)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译文:这首诗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士之歌。

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北朝)王褒《渡河北》
解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

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

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战国楚)屈原《橘颂》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楚辞﹒招隐士》
译文:桂树丛生在那深山幽谷,枝条纠缠树干盘绕弯曲。

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古诗十九首》
译文: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南朝)萧纲《折杨柳》
译文: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9、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东晋)陶渊明《拟古•其七》
解析:皎皎,光明的样子。

灼灼,花盛的样子。

华,同花。

一时好,一时之美好。

指“云间月”圆而又缺,“叶中花”开而复凋。

月和花美在一时,不能长久。

1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柳恽《捣衣诗》
译文: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

1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东。

——(初唐)沈佺期《古意》
赏析:时间已到了九月,秋深了,天凉了,窗外频频传来撩人心绪的捣衣声和秋风催落叶的声音。

女主人公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苦苦思念的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赏析: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13、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译文:如同凋零的树木一般离开了洞庭湖,去往涔阳到那最远的水滨。

14、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南朝)吴均《答柳恽》
赏析:秋月照在层层的高岭之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风吹拂着高高的树木,枯黄的树叶纷纷飘零。

15、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三国)曹植《野田黄雀行》
译文: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16、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宋)周邦彦《满庭芳》
赏析:写春光已去,雏莺风中长成了,梅子雨中肥大了。

这里化用杜牧“风蒲燕雏老(《赴京初入汴口》)及杜甫”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意。

“午阴嘉树清圆”,则是用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日午树阴正”句意,“清圆”二字绘出绿树亭亭如盖的景象。

以上三句写初夏景物,体物极为细微,并反映出作者随遇而安的心情,极力写景物的美好,无伤春之愁,有赏夏之喜。

17、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三国)曹植《美女篇》
译文:年青的姑娘美艳优雅,在岐路采桑,桑树枝条柔动,落叶轻飘。

18、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注释:见宿,留下住宿。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19、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南朝)吴均《青溪小姑歌》
译文:太阳落山,微风轻吹,飘落的树叶思念枝头
3、真真的心,想你;美美的意,恋你;暖暖的怀,抱你;甜甜的笑,给你;痴痴的眼,看你;深深的夜,梦你;满满的情,宠你;久久的我,爱你!
4、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爱情来了,你还在犹豫么?
5、美女,我注意你好久啦,就是不知道怎么表白。

我翻来覆去,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一个大胆的办法,我要俘虏你的心,让你爱上我。

爱上了吗?
6、对你的爱意,早已飞过万水千山,飞到你眼前,请你睁开眼,仔细看认真听,我的眼睛为你明亮,我的嗓音为你歌唱,来吧,让我们一起舞动爱情之歌!
7、爱你没商量,你的眼睛眨一下,我就死去,你的眼睛再眨一下,我就活过来,你的眼睛不停地眨来眨去,于是我便死去活来!
8、因为深爱,找不到词汇诠释,因为深爱,找不到言语概括,因为深爱,只能发条短信,轻声说一声“我爱你”,这不是三个字,而是一辈子!
9、我对你的心是鲜啤酒,清澈甘冽;我对你的情是葡萄酒,味美甘甜;我对你的爱是刀烧酒,热情浓烈;醉倒在怀,无限爱恋。

10、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11、一片琼花天庭落,万里江山披银河,冰凌也有相思苦,写意窗花含泪说,昙花一现夜梦短,早有晨光盼春歌。

想你,我的心会和你一起启程,祈祷每一个黎明。

12、戒指好比爱情,戴在手上,也是戴在心上;伤在心上,便也伤在手上。

不敢碰的,是那心里的伤;不愿摘的,是那难舍的爱。

13、在追求爱情的列车上,透过车窗,可以欣赏到许多优美的景色,但是,请不要留恋,因为终点站才是真正的目的地。

但愿我能够成为你永远的终点站!
14、爱一个人真的好难,让我欢喜让我忧!如果不让我去爱你的话,我会更难受,更彷徨。

所以为了我自己,我还是爱着你吧!
15、诚挚的微笑,每一次心跳,或许寂然无声,却胜过虚幻的海誓山盟;真情的碰撞,灵魂的契合,或许不够浪漫,却胜过无数的真情告白。

16、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你,想你的感觉是一种酸酸的痛!不能打电话告诉你,只想用文字亲亲你!记住爱你的人始终是我!
17、爱你一万年,夸张!爱你五千年,无望!爱你一千年,荒唐!爱你一百年,太长!接连爱你七十年,只要我身体健康,就是我的强项!
18、如果不爱你,不会为你守着誓言,如果不爱你,不会承受一切的罪恶感,如果不爱你,不会因你而绽放幸福的光彩。

19、一个犀利并朦胧眼神,传递心中纠结情感,我们的距离愈近或愈远。

发条简朴并低调的信息,尽享真情互动,指尖点点,送你的却是心中真情满满。

20、上帝给了我这份缘,所以我每天都在天堂。

生活里因为有了爱,所以我身边幸福弥漫。

日子里面有了你,所以天天我都很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