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汉景帝进言杀死忠臣晁错的袁盎,是奸臣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汉景帝进言杀死忠臣晁错的袁盎,是奸臣吗?
熟悉汉朝历史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这个因为强势削藩引发吴楚七国之乱,最后竟然穿着官服在去汉景帝的路上被腰斩而死的晁错,他的父亲曾说他:你当政办事,侵削诸侯的势力,疏远人家骨肉,人们纷纷议论而多埋怨你,为什么呢?
司马迁曾说他:在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
又因为创见严峻刚直,酷烈苛刻,还被写进了《史记·酷吏列传》。
吴楚七国的诸侯们起兵,打出了“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
这样的晁错,他是忠臣吗?
据《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记载,景帝问从前线回来的将军邓公,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后,吴楚退兵没有时,邓公说:晁错担忧诸侯强大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弱诸侯的封地以尊崇京师,这是万世的利益。
计划刚刚实行,竟然遭受斩杀,对内杜塞了忠臣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以为陛下不该这样。
景帝听后,沉默了好久,认为他说的对。
从这里看,景帝承认了晁错是忠臣!
人们总喜欢用一种非好即坏的二分法观点来看待人事,既然晁错已经是忠臣了,如果用这种方法来看袁盎的话,那他肯定就是奸臣!如果我们再结合历史记载中袁盎的实际表现来看他的话,还会说他是奸臣吗?
一是,在汉文帝朝时,袁盎因直谏敢言受到刘恒的倚重,比如,他对周勃的那段功臣与社稷之臣的评论,不仅去掉文帝心中的负担,也打掉了周勃骄功心态。
在周勃被诬下狱后,也只有袁盎敢出来替他说话。
二是,当袁盎说淮南王刘长会死在流放路上的预言成为现实后,在劝担心背上杀弟名声的文帝宽心时,给文帝找到了名声已经超迈往世的三种行为,并通过封淮南厉王三个儿子为王的方式,让自己名声重于朝廷。
三是,当文帝想要从霸陵上飙马车下原时,被他成功劝阻。
四是,为了防止嫔妃内内斗的问题,他用戚夫人的结局,成功的解决了他压制了慎夫人的问题,受到了文帝和慎夫人的奖赏。
五是,休假回家路遇丞相时,对于丞相申屠嘉不礼貌的做法,通过自己的能言善辩,成为了丞相的上等客人。
六是,袁盎、晁错二人,互相不喜欢,从来没有在同一屋子里说过话。
吴楚七国之乱时,因为建议景帝诛杀晁错,也被后人诟病。
不过,此时的袁盎已经被贬为平民,他只是提了一项建议,最后是是朝廷大臣正式打了报告,汉景帝做了批示,才把晁错杀掉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袁盎建议杀晁错也有其合理性,让叛军在政治影响上变成了师出无名。
七是,因为在朝廷里意气激昂,得罪了太监赵谈等一大批人,后来被外调先做过陇西都尉,齐国丞相,吴国丞相。
而袁盎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在做吴国相国时,为了保全自己,听从的侄子袁种的建议,与吴王刘濞搞好关系,经常劝说刘濞不要造反,但从来都没有向朝廷报告过吴国要准备造反。
他后来也因为此事,被晁错弹劾要他抵偿应负的责任,侥幸的是袁盎没有被杀,只是被免职为民。
八是,到景帝朝时,他坚决反对立梁王为储,并成功劝说窦太后。
惹怒了梁王刘武,被刘武派的刺客刺杀身亡。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关于袁盎被刺这件事,还记载了一个细节,讲第一个刺客因为觉得袁盎这人侠义,没有杀他,还劝他躲避后续刺客。
袁盎没有躲起来,后来还是被刺身亡。
九是,未来的汉武帝刘彻,就是袁盎上书请立为太子的。
十是,袁盎因为他的侠肝义胆和绅士风度,还被时人称为无双国士。
文帝时期那个因依法办案出了名的张释之,就是他举荐的;被汉武帝称为能安邦定国社稷之臣的汲黯,就非常佩服袁盎的为人;让周亚夫都很佩服的江湖大侠剧孟,就是他被罢官以后的好朋友;当时以勇敢闻名关中的季心,也和他是好朋友。
唐朝有一个叫赵蕤的隐士,著有《长短经》一书。
书中列正臣六类,如:圣、大、忠、智、贞、直;列邪臣六类,如:具、谄、奸、谗、贼、亡国。
西汉刘向在《说苑》中,更把官员分为12类,分为“六正
六邪”。
六正指: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虚心尽意,扶善除恶,此为“良”;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此为“忠”;明察成败,转祸为福,此为“智”;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此为“贞”;刚正不阿,敢诤敢谏,此为“真”。
六邪指:安官贪禄,不务公事,此为“庸”;溜须拍马,曲意逢迎,此为“谀”;巧言令色,嫉贤妒能,此为“奸”;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此为“谗”;专权擅势,结党营私,此为“贼”;幕后指挥,兴风作浪,此为“险”。
百科知识中对奸臣的定义:指对君主,逢迎献媚,迎合溜须,营党结私,排除异己,自私自利,从不大公无私的提醒警示,不忠于君主;欺下瞒上,对百姓为己利益打击报复、横征暴敛,滥杀无辜,甚至弑君杀臣,弄权误国营私、残害忠良之臣。
一个人是忠是奸,历史中真的不是很好判断,不能因为主流说他忠他就忠,也不能因为主流说他奸他就奸,因为大家评定时所用的标准可能不一样,这也就为历史人物的评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对照前面这些说法,再结合历史的记载来看,木林个人认为,袁盎这个人,无论在官场还是江湖,他都是受时人尊敬的,他既不是小人,更不是奸臣,是个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