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质COD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水质 COD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

摘要:COD是通过化学方式对废水中的需要被氧化的还原物质的量进行测量,在受污染、废水、废水处理厂的出水水中能够被强氧化剂进行氧化的物质的氧当量,在对COD数值进行实际的测量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测量数值失真,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消除因素影响,从而对水质样品的COD数值进行准确的测量。

关键词:COD测定;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
引言
在对废水样品进行测量时受样品浓度、试剂添加流程、氯离子含量、悬浮物含量、取样量、油含量、水质样品水生生物含量因素的影响导致COD测量数值不准确,导致无法对废水中的需被还原物质的实际含量加以了解。

1水质COD测定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
1.1标准溶液浓度
按照我国水质的化学需氧量测定标准要求来说,如果化学需氧量大于50毫克每升时,选用的重铬酸钾溶液浓度需要为0.25摩尔每升,当化学需氧量低于50毫克每升时,选用的重铬酸钾溶液浓度需要为0.025摩尔每升,不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应用硫酸亚铁试剂开展回滴处理,从而进行完整的试验操作。

在进行实际的分析时,存在因滴定颜色不明显的情况而造成过量滴加溶液,因此对于需氧量低于50毫克每升的水质检测时,往往会出现滴加量偏大情况。

对于这种问题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便是,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试验,滴定空白部分,将其放于白色滤纸上,通过对比来判断待滴定的溶液和比对溶液接近度。

从而有效避免误差情况的发生。

1.2试剂添加流程
按照国家的标准技术要求规范,在对试剂进行添加时,添加的顺序应当为:水质样品、重铬酸钾溶液,但是对于这一顺序的应用实则存在些许问题,在对水质样品进行添加时,可能因为容器的内壁沾有水样而导致在移取的过程中出现管口污染情况,进而导致在实际的滴定试验中出现结果失真情况。

正确的操作步骤应当是首先添加标液,然后再添加水样。

1.3取样量
在进行试验分析时,选用的取样量对试验的测试结果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控制条件代表性和稳定性,需要控制两者之间的平衡,在一般情况下,操作人员即使进行了搅拌处理导致同样会出现污染物不均匀情况。

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方式是提高取样量,进而提高其代表性。

如果取样量减少则会导致高耗氧量颗粒出现不均匀分布而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

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通常会采用相同样品测试加以比对的方式选取取样量。

例如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试5毫升、15毫升、30毫升的样品,然而试验结果显示15毫升与30毫升的样品较为相近,而5毫升样品与另外两者有较大差异,因此,5毫升样品不具备代表性,需要避免选用这类方式。

另外,需要提高测定的准确度,认真划分样品浓度。

对于污染严重、浓度高的样品,首先要进行稀释工作,然后再取样测量。

1.4悬浮物含量
在水质检测的工作中悬浮物的含量对测量的结果起到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因为悬浮物的存在会对水质中的各个元素分布造成影响,悬浮物包含无机、有机两种。

无机大部分为水中黏土或者矿物质,有机多数是颗粒物体,例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

如果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会对检测流程造成影响,例如一些悬浮物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COD测量值增加。

1.5氯离子含量
在水质测定工作中,如果氯离子的含量较高,首先需要进行水质样品处理工作,以免因氯离子问题导致测量结果失真。

因为样品中如果含有大量的氯离子在
加入重铬酸钾溶液时,会出现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氯气。

因此在测量前需要加入硫酸汞调和,氯离子含量明显降低后再加入其他试剂。

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在对样品中氯离子含量不明时,不可随意加入硫酸汞进行除氯操作,硫酸汞的加入也会对测量的结果造成影响。

测量数值准确度需要根据氯离子去除实际情况判断,如果含量大于1克每升,测量数值便会发生差异。

2提升COD测定结果准确性措施
2.1硫酸汞络合法
在进行实际的水质COD测定试验时,在对水质样品中的含物进行溶解时多数采取硫酸汞溶液进行,因为汞离子本身具有毒性,因此在实际的应用时需要格外小心,在硫酸汞络合法应用时,相关的测量人员会应用COD数值回归曲线,从而判断COD测量数值大小,有效预防威胁因素发生导致COD测量数据不准确。

首先,需要根据氯离子的浓度、自身性质,对应相关的COD数值回归曲线,应用滴定方式对样品含有的氯离子浓度进行准确测量,在COD回归曲线的基础上,寻找出相对应的氯离子数值,其次,将规定的COD数值和实际的测量数值进行对比,在这一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其他催化剂,防止其他化学反应的发生,同时减小试验误差,确保最终COD数值的准确性。

最后如果需要对氧化反应加以测量,可以通过加入和硫酸汞具有相同性质催化剂代替,确保最终的测量结果规范、准确、科学。

2.2氯气校正法
在水质COD数值的测量工作中,氯气校正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方法,在现阶段对氯气校正法的应用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因此,我国对于这种方法的应用制定了相关的标准。

但该标准不能够有效应用于氯离子的浓度高于稀释后含量为1.00毫克每升含盐水。

如果氯离子的含量高于规定范围时,COD最低范围值为250毫克每升,低于该数值的测量结果不具有可靠性。

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高氯离子含量对COD测量数值的影响,另外,氯气校正法是对含高氯离子水质样品COD数值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确保COD测量数值的准确性。

但是实际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测量结果的等待时间较长。

2.3密封消极法
通过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即将水质样品置于封闭的容器中让其进行自我反应消化,加入相应试剂,促使水中的氯离子被氧化为氯气,达到反应平衡后,加入掩蔽剂对氯气进行吸收,相比于其他标准方法,密封消解法能够应用更短的时间得到更加准确的数值,在对氯离子含量较高的水质样品进行测量时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但因为这种方法的应用需要水质样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因此,相关的测量人员无法对其内部的反应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另外氯气作为一种活性气体,存在安全隐患,在密封消解法应用前需要做好防护措施,这用方法的应用需要消耗两个小时,导致单一地进行水质COD数值测量时需要对试验时长相应增加,避免因反应时长较短而出现测量数值不准确情况。

为有效缩短反应时长,可以通过加入催化剂促进反应发生。

总结
综上所述,水质COD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氯离子含量、取样量、含油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值不准确,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硫酸汞络合法、氯气校正法、分光光度法、密封消解法等方式对氯离子等干扰因素加以消除,从而有效提升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

文摘阅读
下载
第三方链接
被引
参考文献:
[1]水质COD测定过程中常见问题研究分析[J]. 李欣.山东化工. 2019(24).
[2]水质COD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探讨[J]. 张佳慧.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07).
[3]水质COD测定中问题的探讨与分析[J]. 迟振龙.化工管理. 2017(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