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
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已知: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在一定条件下KClO3与I2按下式反应:2KClO3 + I2
=2KIO3 + 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还原剂为KClO3,氧化剂为I2
C.还原性:Cl2>I2 D.氧化性:KIO3>KClO3
参考答案:
A

2. 1934年居里夫妇用α粒子(4He)轰击27Al得到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P):Al+He―→P+n,开创了人造核素的先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说明原子核在一般的化学反应中也能发生变化
B.该变化同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n是一种电中性粒子
D.对于P有: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参考答案:
A
解析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只有核反应中原子核中才发生变化,核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n代表中子,是电中性的粒子;P中,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5,故选A。

3. 防治禽流感病毒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八角茴香属于草本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做烹凋的香料。

医学研究成果显示.从八角茴香中可提取到莽草酸,莽
草酸有抗炎、镇痛作用,也是合成对禽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的一种药物“达菲”的前体。

莽草酸的结构简式为(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405 B.莽草酸的分子之间可能发生酯化反应
C.莽草酸分子结构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莽草酸不能使溴水褪色
参考答案:
B

4. A和B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B和C是同主族的相邻元素,且ABC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A、B、C三种元素按用顺序是
A. S、O、F
B. F、O、S
C. S、Cl、O
D. N、F、Cl
参考答案:
B
【详解】A和B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B和C是同主族的相邻元素,且A、B、C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在周期表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位置:
①设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B、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x-1,则有x+x-1+x-1=19,
x=7,则A为Cl,B为S,C为O;
②设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B、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x+1,则有x+x+1+x+1=19,x=17/3,不符合题意;
③设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B、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x-1,则有x+x-1+x-1=19,
x=7,则A为F,B为O,C为S;
④设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B、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x+1,则有x+x+1+x+1=19,x=17/3,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
B.CO2水溶液能导电,因此CO2是电解质
C.醋酸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
D.稀盐酸是强电解质
参考答案:
C

6. 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B. 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能力最强
C. 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参考答案:
C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A正确;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氟原子得电子能力最强,故B正确;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氯排在溴的上边,非金属性强于溴,与水反应比溴与水反应剧烈,故C错误;D.钾排在钠的下面,金属性强于钠,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

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7.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B. 实验室制氨气
C. 除去Cl2中的HCl
D. 排水集气法收集NO
参考答案:
D
A、因碘与酒精互溶而不会分层,则不能利用分液漏斗来分离,选项A错误;
B、氯化铵受热分解,在试管口处HCl与氨气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则不能只利用氯化铵制取氨气,选项B错误;
C、氯气、HCl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不能利用碱来除去氯气中的HCl,选项C错误;
D、NO不溶于水,导管短进长出,可利用排水法收集NO,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 为除去混在氯化钾中的少量硫酸钾和氯化钙杂质,需进行下列六项操作:
①加水溶解②加热蒸发结晶③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④加入过量盐酸⑤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⑥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③⑤⑥④② B.①⑤③④⑥②
C.①③④⑥⑤② D.①⑤③⑥④②
参考答案:
A
9.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1.2L CCl4所含分子数为0.5N A
B. 1L 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离子数为N A
C. 常温下,4.4g CO2和N2O(不反应)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
D. 1mol Cl2与足量的铁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N A
参考答案:
C
A、标准状况四氯化碳不是气体,11.2L CCl4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A错误;
B、氯化钠电离生成钠离子和氯离子,1L 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离子数大于2N A,故B错误;
C、CO2和N2O的摩尔质量相同为44g/mol,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0.1mol,结合分子构成分析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故C正确;
D、1mol Cl2与足量的铁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电子转移依据反应的氯气计算,1mol Cl2与足量的铁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 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氧化还
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计算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10. 根据气象台天气预报,出现大雾天气将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胶体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溶液
参考答案:
A

11. 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Z2+2A2+==2A3++2Z-可进行
B、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D、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是Z-、B-、A2+、X2+
参考答案:
BD

12. 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物质燃烧可看成“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C.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状况下氮气化学性质很活泼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参考答案:
C

13. 在FeCl3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加入过量Fe粉,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的质量与所加Fe粉质量相等,则原混和液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A.7:2 B.2:7 C.1:
2 D.2:1
参考答案:
B
14. 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该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③A的转化率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 A:v B:v C:v D=m:n:p:q。

其中正确的是()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A

15.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1 mol BaCl2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中含N A个氯离子
B.2克氢气所含原子数约为6.02×1023
C.标准状况下,22.4 L SO2所含的分子数为N A
D.常温常压下,22.4 L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2N A
参考答案:
C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氯化钡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1mol氯化钡电离产生2mol氯离子;
B.质量转化为物质的量结合氢气为双原子分子解答;
C.依据气体摩尔体积概念解答;
D.常温常压下Vm≠22.4L/mol.
【解答】解:A.氯化钡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1mol氯化钡电离产生2mol氯离子,所以将1 mol BaCl2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中含2N A个氯离子,故A错误;
B.2克氢气所含原子数约为×2×6.02×1023=1.204×1024,故B错误;
C.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所以标准状况下,22.4 L SO2所含的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数为N A,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Vm≠22.4L/mol,Vm未知无法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和氧原子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按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
K2、K3止水夹;
④待烧瓶C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D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关闭K2,打开K3,挤
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已知HBr极易溶于水,试回答:
(1)写出A中苯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其反应类型为
(2)由C中产生的现象可以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C中实验现象

参考答案:
(1)、,取代反应(或溴代反应)(2)产生喷泉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某银白色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得到淡黄色固体B,
A露置在空气中足够长时间变为C,B和酸性气体D能生成C,A和B都能与水生
成E,E和D也能生成C。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D ,E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和水生成E:。

②B和D生成C:。

③Cl2与E的水溶液:。

参考答案:
(1)Na2CO3,CO2,NaOH
(2) ①2Na+2H2O==2NaOH+H2↑;
②2Na2O2+2CO2==2Na2CO3+O2;
③2NaOH+Cl2==NaCl+NaClO+H2O。

18. (8分)在1×105 Pa和298 K时,将1 mol气态AB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

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
(1
(2)298 K时,取1mol N2和3mol H2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

若1 mol N2和3 mol H2完全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为__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Q1>Q2 B.Q1<Q2 C.Q1=Q2
如此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放热
(2)93KJ
(3) A ,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

19. 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l-、NH、Mg2+、CO、Ba2+、SO。

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3份100 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根据实验判断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无法确定的离子是。

(2)写出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
(1)SO、CO , K+、NH, Ba2+、Mg2+,Cl-,(各1分)
(2) NH4++OH- NH3↑+H2O(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