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经济学与技术学综合的交叉性学科。
课程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强,课程内容涵盖了资源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复杂内容。
二是交叉性强,既从经济学的角度去阐释农业资源的利用原则、方式、途径和效果,又从技术的角度去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办法。
三是实用性强,无论是资源有效利用还是环境保护,都有实践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技术,能够“学
以致用”。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本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推广专业必考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学位课。
其任务在于培养考生的资源优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战略高度弄清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从实际操作上学会资源利用与环境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学习本课程的作用是掌握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科学地管理农业资源和保护农业环境。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农业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基础知识,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农业资源的利用原则、方式、途径和效果,从技术的角度去把握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应考者学习时应把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与各种农业资源的具体利用方式和原则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资源有限性、
稀缺性观念,从战略的高度上去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利在
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都必须为此贡献力量。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各种资源的特征特性、分布规律、开发利用方式与原则、资源的经济评价等内容,难点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危害、环境质量评价等内容。
考生对这些内容应给予足够重视。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属于“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农学概论”的后续课程,建议考生在学完上述课程之后再学习本课程,这样才能加深对课程中某些内容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4、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学习重点: 资源的内涵
2、一般了解:
3、一般掌握: 第一章绪
资源的分类方法及其类型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资源的基本特性
4、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资源的概念和类别
第二节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
(三)考核知识点
资源的概念
2、
资源的分类方法及其类别 3、
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资源,农业资源系统,农业自然再生产, 2、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源的论述。
和联系。
资源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资源分类的主要依据。
农业经济再生产。
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自然条件的区别 农业资源地域差异性形成的原
因。
农业资源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含义。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与多功用性。
4、综合应用:论述合理利用资源与提高农业“三效益”的统一关系。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学习重点: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发展对策
2、一般了解: 可持续发展思想
3、一般掌握: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持续发展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
1、 识记:可持续发展,持续农业。
2、 领会:古典经济学家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家对人口、
资源、环境问题的分析。
资源与环境空间上的并存关系。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中 国21
世纪议程》提出的战略目标。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资源与环境转化的层次性。
分析 环境的变化趋
势。
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四项原则。
4、综合应用:论述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
阐述我国发展持续 农业的战略措施。
第三章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4、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原则及内容
第三节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2、
资源与环境的依存转化关系 3、
可持续发展理论 4、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持续农业 5、
(四)考核要求
21世纪我国人口、资源、
1、学习重点: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含义与内容
2、 般了解: 开展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3、 般掌握: 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和原则
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1、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2、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原则 3、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内容 4、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方法 5、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资源综合考察,农业资源经济评价,农业资源综合评价,资源质量评 价。
2、领会: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系统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动态 性原则。
主导因素与限制因素的意义。
两阶段法、平行法、系统工程评价法、地图法的 含义。
资源定性分析及其指标;资源定量分析及其指标。
3、简单应用:说明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具体内容。
工作程序。
4、综合应用: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工作程序的各步骤之间的逻辑联系。
第四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4、熟练掌握:生态农业的特征和主要类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资源开发及其战略问题
第二节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第三节 农业资源的区域开发
第四节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模式一一生态农业
(三)考核知识点
资源开发与战略性资源
1、 识记:资源开发,战略性资源,资源开发战略,资源综合开发,生态农业。
2、 领会:战略资源与优势资源的关系;资源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资源开发的战略 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对策;部门理论和梯度推进理论;区域划分的意义; 区域划分的依据;我国十大农业区域的自然特点;生态农业的特征。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
1、学习重点: 农业资源开发的意义和综合开发的战略
2、一般了解: 态农业的意义。
资源开发及资源开发战略的含义和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生
3、 般掌握: 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划分的依据和结果。
2、
资源开发战略 3、
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4、
5、 区域发展理论 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划分
生态农业
(四)考核要求
6、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当代的战略性资源及其发展方向。
说明资源开发战略的研究 方法。
分析资源综合开发的理由和原因。
分析节约资源的主要途径。
举例说明生态农业 的主要类型。
(4)综合应用:联系实际论述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简单应用:根据土地资源的基本功能说明它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农用土
地中各种类型土地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
土地资源价值评价(货币评价)的方法。
土地
资源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4、综合应用:论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战略措施。
阐述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途径。
第五章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学习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特点和问题。
土地资源的评价及其开发利用管 理。
2、一般了解:
3、一般掌握: 土地资源的性质、特点,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关系。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原则。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4、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土地资源的概念、功能和特性
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第三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四节土地资源的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1、
土地资源的概念、功能和特性 2、 土地资源的分类
3、
土地资源的评价 4、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的管理 5、
(四)考核要求
1、
2、 要类型。
要问题。
识记:土地资源,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管理。
领会:土地资源的六大特性。
土地资源的分类。
水域包括的范围。
特殊用地的主 土地资源价
值评价(货币评价)的依据。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和利用中的主 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3、
4、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特性及功能
第二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第三节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三)考核知识点
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1识记:水资源,节水灌溉农业。
2、领会:水资源的来源。
水资源的存在形式。
我国水资源的五大特点,水资源与人 类的关系。
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科技发展水平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3、简单应用:说明水资源的两大功能。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分析其利弊。
分析影 响农业用水的五大因素。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水资源的原则。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主要途径。
4、综合应用: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意义和作用。
第七章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4、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气候资源的概念和作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学习重点: 2、一般了解: 3、一般掌握: 第六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含义,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途径。
水资源的特性和作用。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特点和问题。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原则和措施。
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2、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3、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
4、
农业用水的影响因素及合理利用原则 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的途径 5、
(四)考核要求
阐述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的 1学习重点: 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
2、一般了解: 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3、一般掌握: 气候资源的概念、特性。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节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第三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考核知识点
1、 识记:气候,气象,太阳辐射,生理辐射,日照百分率。
2、 领会:气候资源的基本特性。
气候资源在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光能生产潜 力、农业指
标温度、日照时数的含义。
我国各种农业指标温度起止期和持续期的分布规 律。
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基本过程及成绩。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的根本原则。
第八章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学习重点: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般了解:生物资源的概念和基本特性,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水产资源、野生 生物资源与
人类生产及生活的关系。
4、熟练掌握: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生物资源的概念与特性
第二节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三节 草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四节水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五节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考核知识点
1、生物资源的概念与特性
2、森林资源的基本知识
3、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气候资源的概念和特性 2、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 3、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现状 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战略措施 (四)考核要求
4、
3、简单应用: 举例说明调控、改良农田小气候的作用及主要措施。
4、综合应用: 论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有效手段。
2、 3、 般掌握: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目标和原则。
第二节 我国能源现状及利用的战略问题
第三节我国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
(三)考核知识点
1、识记:能源、清洁能源。
我国矿产能源的种类和储量。
2、领会:天然能源、二次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含义。
能源的特性。
我国能源 资源的基本
特点。
我国再生能源的主要种类。
能源与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我国 4、
草资源的意义、特性及类型 5、
草资源的利用与草原畜牧业发展 6、
水产资源及其利用 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7、
(四)考核要求
1、 识记: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 领会:生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林的功能。
影响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
森林覆盖率,草资源, 生物资源的基本构成。
我
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
森
林资源的特性与类型。
森 我国草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重大意义。
3、简单应用:分析发展林业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
分析我国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草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发 4、综合应用:结合实际论述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 途径。
阐述合理利用我国草地资源的主要措施。
阐述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办法。
第九章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学习重点:
2、 般了解:
3、 般掌握: 能源的含义,我国农村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战略。
能源的性质
与特征,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及其开发战略。
能源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我国农村能源的现状与特点。
我国农村能源合理开发
利用的途径。
4、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能源的概念、类型和特性
1、
2、 能源的概念、类型和特性 我国能源现状与问题
3、
我国能源利用的战略问题 我国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 4、
(四)考核要求
能源面临的挑战。
世界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
我国农村能源的消费结构和特点。
3、简单应用:分析实现能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综合应用:论述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能源的战略措施。
第十章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4、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矿产资源的含义与特性
第二节我国矿产资源现状与问题
第三节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对策
(三)考核知识点
1、 识记:矿产资源,储量、储量用量比。
2、 领会:矿产资源的基本特性。
储量的动态性。
矿山粗放经营引起的环境与生态问 题。
我国矿
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矿产资源的基本分类。
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分析矿产 资源开发利
用中环境影响的监管措施。
4、综合应用: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措施。
第十一章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学习重点:旅游资源和旅游农业开发。
般了解:旅游及旅游资源的类型、特性及其重要意义。
旅游经济管理的基本知 识。
1、学习重点: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对策措施。
2、 般了解: 矿产资源的特性及类型。
3、 般掌握: 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与问题。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1、
矿产资源的含义与特性 2、
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利用量 3、
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与特点 4、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对策 5、
(四)考核要求
2、
般掌握:旅游、旅游资源、 旅游农业的含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步骤。
4、熟练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旅游农业的开发思路和主要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旅游及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三节旅游经济管理
第四节旅游农业
(三)考核知识点
1、 识记: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旅游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2、 领会:旅游资源的特性。
旅游资源的功能。
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及种类。
旅游业 是新兴的朝阳产业的原因。
生态旅游的功能。
旅游设施的类型。
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原 则。
发展旅游农业的现实意义及比较优势。
3、简单应用:说明旅游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
如何认识旅游污染。
说明旅游 资源的利用方式。
阐述制定旅游经济计划的原则。
举例说明旅游农业的主要形式。
举例 说明发展旅游农业的前景及途径。
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
4、综合应用: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如何管理旅游区。
第十二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4、熟练掌握:环境科学的任务及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类型 3、 1、
2、 旅游资源的概念、特性及类型 旅游的意义
3、
生态旅游 4、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5、
旅游经济管理 旅游农业 6、
(四)考核要求
题。
1、学习重点: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2、 般了解: 环境问题的形成、发展及危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和当代中国环境问
3、 般掌握: 环境的含义及分类。
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当代全球环境问题
第三节当代中国环境问题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环境科学
(三)考核知识点
1、 识记:环境,环境科学,环境保护。
2、 领会:环境的分类,院落环境及村落环境的构成和功能,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环境问题的发展过
程,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危害。
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
说明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
任务。
环境保护的任务。
农业环境保护的意义。
4、综合应用: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出路。
第十三章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学习重点:当代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
般掌握: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 治途径。
4、熟练掌握:当代主要的四类环境保护技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化肥农药污染及防治
第三节乡镇企业污染及防治
第四节当代主要环保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
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化肥农药污染及防治
1、
环境的概念及类型 2、
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发展 3、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 4、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 5、 环境科学的对象和任务
环境保护的目的与意义
6、 (四)考核要求
2、 般了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
3、乡镇企业污染及防治
4、污染控制技术
5、生态恢复技术
(四)考核要求
1、 识记:污染控制技术,全过程控制技术,生态恢复技术。
2、 领会: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 药对人体健康的
影响。
施用有机肥对环境的益处。
乡镇企业污染的特点。
大气污染控制 技术的主要类型。
3、一般掌握:化肥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
乡镇企业污染的防治措 施。
生活垃圾处
理的主要技术。
4、熟练掌握:生态恢复技术的主要类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容。
4、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类型及程序
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节区域环境污染调查与综合防治
(三)考核知识点
1、识记: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指数,区域环境背景值, 环境容量。
2、领会: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目的和意义。
环境标准的种类。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
第十四章
环境质量评价
1、学习重点: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2、 般了解: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3、 般掌握: 环境质量评价的含义和程序,区域环境污染调查及综合防治的基本内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1、
2、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类型及程序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
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污染调查与综合防治 4、
(四)考核要求
的原则。
3、简单应用:说明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我国 环境影响评
价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4、综合应用:论述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意义和内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学习重点:环境经济和环境经济学的含义,环境管理的职能。
般了解: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般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4、熟练掌握: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策。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环境经济
第二节环境管理
第三节环境保护产业
(三)考核知识点
1、 识记:环境管理,环保产业。
2、 领会:环境与经济的基本关系。
环境经济学的特点。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
我国 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3、 简单应用:说明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4、 综合应用:论述如何加速发展环保产业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更好 地贯彻落实本大纲的规定,特就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1、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 基本内容和范围;教材的内容是本大纲所规定课程内容的具体化。
因此,在学习或助学
第十五章
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2、 3、 1、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2、
环境经济学 3、
环境管理的概念、职能和内容 环境保护产业
4、 (四)考核要求
过程中,必须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深入学习,系统把握。
2、对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大纲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属于考核内容。
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了考生应达到的能 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概念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这是低层次 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有关概 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 1 — 2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综合应用:是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 杂的问题。
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自学教材:王朝全主编,《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0 年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自学辅
2000年版。
经济学与环境保护学两大学科,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多,难度大。
全书共
章,资源利用篇11章,环境保护篇 4章,重点在前11章,而难点在后 4章。
因此,要 求考生:第一,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对属于识记的名词概念、基本知识应该记忆,对 基本理论应该深入理解,对一些基本方法应该掌握。
第二,要认识各章之间的联系,注 意区分相近的概念和相类似的问题,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三,在全面系统学习的 基础上把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对某些高难的技术性问题,可作简单了 解。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现实社会、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息息 相关,时时处处均可触及。
因此,考生必须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进行比较分析,增强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课 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使其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 本课程的知识体系,防止自学中出现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社会助学者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关系,2、参考书:王朝全主编,
导》,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
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包括资源 15 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