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

《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

《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课程名称:《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阿司匹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了解药物的发现和应用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

2.学习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理解其对炎症和疼痛的缓解原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

教学内容和方法:1.阿司匹林的历史背景(10分钟)-阿司匹林的发现者-阿司匹林的最早应用领域2.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15分钟)-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阿司匹林对炎症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对疼痛的缓解原理3.阿司匹林的应用领域和副作用(15分钟)-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阿司匹林对癌症的潜在作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4.阿司匹林的科学探究(20分钟)-阿司匹林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比较研究-阿司匹林在儿童中的应用研究-阿司匹林在孕妇中的应用研究5.学生讨论和思考(20分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于阿司匹林的看法和疑问-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2.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示意图3.阿司匹林的相关研究论文和资料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设计一份5道选择题的题目,考察学生对阿司匹林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2.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教学延伸:1.实验设计:设计一份实验,研究阿司匹林在不同浓度下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和副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对阿司匹林的精讲,学生能够了解到药物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理解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并探究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研究。

通过课堂讨论和评估,可以评估学生对于阿司匹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延伸环节,可以通过实验和科普阅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大赛《药理学》-阿司匹林-教学设计

教学大赛《药理学》-阿司匹林-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药理学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四年制护理学本科生学时数:1课时(45分钟)授课题目:阿司匹林教具准备:教材、雨课堂、PPT、微课课程教材:董志,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本科层次护理学二年级学生,已具备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相关知识,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

她们自学能力强,学习认真,与教师的配合度高。

存在的问题是女生居多,还有一部分是文科生,理科基础较为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也欠缺,因此对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分析临床案例,运用多媒体和雨课堂、微课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多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调动积极性。

教学设计注重逻辑性,教学方法要尽量直观和趣味。

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在课堂最后利用真实案例中患者的死亡来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思考,强调学生要重视药物使用安全,培养学生的“整体观”、“生命观”、“仁爱之心”,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培养其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设计(一)认知目标掌握: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抗血栓形成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熟悉:阿司匹林的用途;主要不良反应。

(二)技能目标观察能力:通过分析患者用药的病例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启发学生将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三者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临床思维:以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为基础,推导疾病用药及护理用药注意事项的思维能力。

科研思维:结合阿司匹林的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研模式,培养科研思维,激发科研兴趣。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重视药物使用安全,培养学生的“整体观”、“生命观”、“仁爱之心”,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严谨、求实、合作的学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四、教学重难点处理难点一:阿司匹林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药理机制。

1.难点分析:作用机制比较抽象,与生理学知识结合紧密,不容易理解及记忆。

药理学复方阿司匹林片优秀文档

药理学复方阿司匹林片优秀文档

药理学复方阿司匹林片优秀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药理学教材第四章《非甾体抗炎药》,重点讲解复方阿司匹林片(ACETYL SALICYLATE TABLETS)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复方阿司匹林片的药理作用及机制;2. 掌握复方阿司匹林片的药代动力学特点;3. 学会正确运用复方阿司匹林片进行临床治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复方阿司匹林片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2. 教学重点:复方阿司匹林片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2. 学具:药理学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则病例介绍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兴趣;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复方阿司匹林片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复方阿司匹林片在实际治疗中的运用;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复方阿司匹林片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分享心得体会;六、板书设计1. 复方阿司匹林片的药理作用;2. 复方阿司匹林片的药代动力学特点;3. 复方阿司匹林片的临床应用;4. 复方阿司匹林片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复方阿司匹林片的药理作用及机制;2. 作业题目:请阐述复方阿司匹林片的药代动力学特点;3. 作业题目:请列举复方阿司匹林片的临床应用场景;4. 作业题目:请分析复方阿司匹林片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查阅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复方阿司匹林片的研究进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药理学教材第四章《非甾体抗炎药》,重点讲解复方阿司匹林片(ACETYL SALICYLATE TABLETS)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论文药物化学中阿司匹林教学设计

论文药物化学中阿司匹林教学设计

药物化学中阿司匹林教学设计——苏州医药科技学校戎筱卿【关键词】阿司匹林酯键水解【教学目标】掌握阿司匹林的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水解性;熟悉阿司匹林的杂检方法,了解阿司匹林的制法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阿司匹林的结构及其水解性。

【教学难点】阿司匹林的主要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药理学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阿司匹林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它是一种应用广泛,作用于外周的解热镇痛药。

今天从另一个侧面来探讨它。

【PPT】多媒体播放有关解热镇痛药药理作用的填空题解热镇痛药能选择性地抑制的活性,阻断的生物合成,从而恢复和的正常反应性,通过和等方式来降低发烧体温,又通过对抗的作用而镇痛。

【学生活动】查阅教材来完成【讨论】解热镇痛药和镇痛药的区别【板书】笫一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按照化学结构来分.解热镇痛药大体上可分为3类,即水杨酸类、苯胺类和吡唑酮类。

它们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都较长。

由于后2类毒副作用大,有些药品在临床上已停止使用。

早在1853年.弗雷德里克一热拉尔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阿司匹林。

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极好。

第二年由德莱塞介绍临床上,并取名为Aspirin。

从此拉开了阿司匹林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序幕。

【板书】Aspirin我们依然按照药物化学中的三步曲来学习。

【板书】结构一性质一用途首先用推理的方法从结构上(从苯苯甲酸水扬酸乙酰水杨酸)来认识。

请看挂图:(展示图l——苯的结构)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

如果用羧基取代苯环中任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展示图2—一苯甲酸的结构式),生成苯甲酸。

苯甲酸是一种消毒防腐药。

具有抗浅部真菌感染的作用,也常用作食品防腐剂。

如果用羟基取代苯甲酸部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展示图3——水杨酸的结构式),又生成水杨酸。

水杨酸一种外用的消毒防腐药,具有抗真菌、止痒、溶解角质等作用;同时,它也是生产水杨酸的重要原料之一。

阿司匹林的说课设计——以病例为导向的情景式教学

阿司匹林的说课设计——以病例为导向的情景式教学
4 教学方法 依 托 超 星学习通 发布预习任 务,并以阿司匹 林 防
治心绞痛的病例 设 置职 业情境导入 新 课。该课堂 讲 授 贯穿1条主线,即:什么是阿司匹林?→为什么要长期 服用阿司匹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有哪些不良反 应,该如何防治?→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采用设问和交 流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 独立思考、主动求知,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利用超星
科技教育 DOI:10.16661/ki.1672-3791.2011-5042-1872
科 技资讯 2021 NO.12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阿司匹林的说课设计①

——以病例为导向的情景式教学
黄明凤 吴雅茗 陈时宏 田华 曾云 温俊 尤梅桂 (厦门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福建厦门 361023)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掌握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主要的不 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2. 2 能力目标
培 养 学 生分析、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从 药物的 作用 机制、药理作用出发,根据病情进行合理用药,并能根 据药物的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逐步培养学 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药理学的正确思 路和 方 法,引导 学 生 基于已学 知 识 推 导出新 知 识,培 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3 情感目标
运用歌诀与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此次课的主要知 识 点。歌 诀:乙酰 水杨酸,抑制环氧 酶,解热又镇 痛, 抗炎抗风湿,抑制血小板,防治血栓塞,不良反应多, 为您扬名易[6]。歌 诀节奏 感强、朗朗上口,将枯 燥 无 味、难以理 解记忆的内容 变为学 生 乐于接 受的、生动 有趣的记忆形式,而且记忆更加准确、持久,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降低学习难度,取得良好 的教学效果[7]。 6.4 课后作业

最新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讲课教案

最新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讲课教案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与有效成分的测定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了解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重结晶、熔点测定、抽滤等基本操作。

3.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

实验原理: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aspirin ),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作为一个有效的解热止痛、治疗感冒的药物,至今仍广泛使用,有关报道表明,人们正在发现它的某些新功能。

水杨酸可以止痛,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

它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羧基和羟基都可以发生酯化,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

阿斯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

水杨酸可由水杨酸甲酯,即冬青油(由冬青树提取而得)水解制得。

本实验就是用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

反应式为: O OH OH +(C H 3CO)23+CH 3COOH副反应:O OH OH 2OHC O OO H +O H 2O OH OC OCH3OOH OH +OC OCH 3COO O O H实验步骤(一)酯化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形冷凝器的100 mL三颈瓶中,依次加入水杨酸10 g,醋酐14 mL,浓硫酸5滴。

开动搅拌机,置油浴加热,待浴温升至70℃时,维持在此温度反应30 min。

停止搅拌,稍冷,将反应液倾入150 mL冷水中,继续搅拌,至阿司匹林全部析出。

抽滤,用少量稀乙醇洗涤,压干,得粗品。

(二)精制将所得粗品置于附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30 mL乙醇,于水浴上加热至阿司匹林全部溶解,稍冷,加入活性碳回流脱色10 min,趁热抽滤。

将滤液慢慢倾入75 mL热水中,自然冷却至室温,析出白色结晶。

待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用少量稀乙醇洗涤,压干,置红外灯下干燥(干燥时温度不超过60℃为宜),测熔点,计算收率。

(三)水杨酸限量检查取阿司匹林0.1 g,加1 mL乙醇溶解后,加冷水定适量,制成50 mL溶液。

阿司匹林的来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阿司匹林的来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阿司匹林的来源和发展》教学设计盐城师范学院药学院孙凌志学科: 制药与生物专业: 制药工程课程: 《药物化学》适用对象: 制药工程, 生物制药专业1.教学背景本节课程介绍《药物化学》(雷小平,徐萍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版)第十二章《非甾体抗炎药》之第二节之第二部分《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有别于以可的松类药物为代表的甾体类用于炎症治疗的药物。

NSAID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虽结构各异,但作用机制相同,即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本节主要介绍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经典代表药物——阿司匹林。

2.教学目标掌握阿司匹林药物的发展。

3.教学方法采用〞故事激发,步步深入〝式教学法, 介绍阿司匹林。

(1)引入本次课程主要讲阿司匹林的发现和发展史。

先从短片开始,介绍阿司匹林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药品之一,开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一步展开首先要与前一次课上讲过的另一类苯胺类药物联系和区别开:阿司匹林不同于扑热息痛这类解热镇痛药,结构不同,且作用也不同。

这里的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3)进一步展开阿司匹林的故事从哪里开始?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有历史意义的广告纸,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说明它的发现史至少是在我国解放前。

那真正的故事其实是从古埃及谈起。

(4)再进一步在这里学生就可以发现阿司匹林是从水杨酸发展而来的药物,而当时科学家的解决法案就是降低他们的酸性来达到减弱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5)高潮阿司匹林药物至今为止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经典药,那它是不是完美无缺呢?其实不是:由于它的副作用,人们还是不断的研究它的改进药。

有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药物:赖氨匹林,贝诺酯和二氟尼柳。

在这里通过比较和探讨,来阐释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发现和发明新药的综合性学科。

(6)小结这类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发现和其改造史,以及阿司匹林的性质和作用特点。

(7)设问如何才能消除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在这次课结束前设问是为了让学生多动脑筋,也为在教学课堂环节以讨论方式铺展奠定基础。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微课设计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微课设计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微课设计1.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凝血等多种作用。

它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抗炎作用:阿司匹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如发热、疼痛、肿胀等。

2. 抗凝血作用: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延缓血液凝固时间,减轻血栓症状。

3. 解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症状,如发热、疼痛等,从而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

4. 抗变态反应作用:阿司匹林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变态反应,减轻过敏反应,如皮炎、哮喘等。

2. 阿司匹林的药物副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它的药物副作用包括:1. 可能会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反应;2. 可能会引起皮肤发红、发痒、脱皮等皮肤反应;3. 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肌肉痉挛、关节痛等不适;4. 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心血管反应;5. 可能会引起肝脏损伤、肾脏损伤等肝肾毒性反应;6. 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等血液反应;7. 可能会引起眩晕、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反应;8. 可能会引起视力模糊、耳鸣、味觉改变等视觉和听觉反应;9. 可能会引起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免疫反应。

3. 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可以有效缓解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一般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但一般建议每次服用500毫克,每日最多不超过4次,每次服用间隔不少于4小时。

服用阿司匹林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如果服用后出现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4. 阿司匹林的贮藏与禁忌:1. 阿司匹林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2. 阿司匹林应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3. 阿司匹林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存;4. 阿司匹林不可过期使用,到期应及时更换;5.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有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 对于儿童,应遵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增加剂量;7. 阿司匹林不可与酒精同时服用;8. 对于过敏体质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9. 阿司匹林不可与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服用。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微课设计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微课设计

3.2 [制作 PPT,录屏]介绍阿司匹林的发展史
阿司匹林的传奇历史和人类文明几乎一样悠长。公元二 千多年以前,埃及人已经知道柳树叶子具有止痛功效。
1897年:霍夫曼首次合成纯度高、性质稳定的乙酰水杨酸。 1899年:ASPIRIN,作为一个商标,正式在柏林专利局注册。 1985年:美国卫生与民众服务部长玛格丽特 · 赫克勒宣 布:一天一片阿司匹林,有效预防第二次心肌梗死发作。 1988年:轰动一时的“内科健康医师研究”公布:阿司匹林 使健康男性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 44%。
1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制工具:屏幕录像专家 camtasiastudio、摄像机、手机、电 脑等。
方法:录屏、排视频、剪辑视频。
2 设计思路 2.1 课程引入
阿司匹林在生活 中 常 见 的 解 热 镇 痛 药,提 出 三 个 问 题,引 入“阿司匹林的分析”教学内容。
2.2 阿司匹林分析的相关知识
(1)阿司匹林的发现史。 (2)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3)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方法:两步滴定法。 ①教师先讲解为什么要采用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 司匹林含量的实验过程; ④阿司匹林含量的计算; ⑤实验的注意事项。
3.3 [制作 PPT,录屏]梳理本次课各知识点之间的 关系
阿司匹林从发明 至 今 已 有 百 多 年 的 历 史,它 与 青 霉 素、安 定合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阿司匹林最基本的药理作 用是解热、镇痛、抗 炎、防 血 栓 等。 并 且,人 们 不 断 发 现 阿 司 匹 林的新效用,因此,它被称为“神奇药”。
·184·
山 东 化 工 SHANDONGCHEMICALINDUSTRY 2019年第 48卷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微课设计

阿司匹林肠溶片课程设计

阿司匹林肠溶片课程设计

阿司匹林肠溶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本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正确使用方法、剂量和副作用。

3. 学生能够了解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判断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价值。

2. 学生能够独立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案例。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针对特定病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药物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培养对医学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关注药物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合理用药的良好习惯。

3.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药物学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相关知识。

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需紧密结合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本概念- 药物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范围2.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正确使用方法- 剂量与用法- 适应症与禁忌症- 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3. 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案例-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4.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最新研究进展- 研究动态- 临床应用案例- 发展趋势5. 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特定病症中的应用- 病例分析- 治疗方案设计- 效果评价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三课时: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第四课时: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五课时: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特定病症中的应用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十章“非甾体抗炎药物”相关内容,具体包括:- 10.2 阿司匹林及其衍生物- 10.3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临床应用- 10.4 药物相互作用与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l阿司匹林总体实验设计

l阿司匹林总体实验设计

l阿司匹林总体实验设计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

然而,阿司匹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风险,例如胃肠道反应、出血等。

因此,对于阿司匹林的使用需要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以便更好地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具体目标如下:1.评估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

2.评估阿司匹林对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等次要终点事件的影响。

3.评估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出血等安全性指标。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观察期限为1年。

1.受试者选择受试者年龄范围为18-80岁,包括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排除标准包括过敏体质、胃肠道出血或溃疡等活动性病变者。

2.干预措施阿司匹林组受试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剂量为100mg/d。

对照组受试者不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3.随访与数据收集在实验期间,每3个月对受试者进行一次随访,记录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同时,收集受试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血脂等。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在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

同时,对不同亚组进行分析,以探讨阿司匹林治疗的最佳适用人群。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组的相对危险度降低幅度为25%。

2.阿司匹林对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等次要终点事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组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3.在安全性方面,阿司匹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出血。

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

同时,通过调整剂量和使用预防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阿司匹林课程设计

阿司匹林课程设计

阿司匹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结构及作用机理;2. 学生能掌握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副作用;3. 学生了解阿司匹林在历史和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并掌握实验操作技巧;2. 学生能够分析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阿司匹林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化学药物的敬畏之心,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2. 学生增强对医学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3.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研诚信和道德规范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学科选修课程,结合实际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实验能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阿司匹林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与结构- 化学式、分子结构- 阿司匹林与其他类似药物的结构比较2.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 乙酰化反应原理-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3.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4.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禁忌症- 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禁忌症及药物相互作用5. 阿司匹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阿司匹林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6. 阿司匹林的历史与发展- 阿司匹林的发明及诺贝尔奖- 阿司匹林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与结构,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第二课时: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禁忌症第三课时:阿司匹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阿司匹林的历史与发展教材章节:- 《化学》选修教材: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第六节 芳香族化合物- 《药物化学》教材:第二章 解热镇痛药;第三节 阿司匹林类化合物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阿司匹林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药理学”课程阿司匹林教学设计

“药理学”课程阿司匹林教学设计

第36期2020年12月No.36December ,2020“药理学”课程阿司匹林教学设计秦爱萍,王蕾,王锦淳,周杰,冯丁丁(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800)摘要:“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知识点繁杂难记为特点,学生普遍觉得学习难度较大。

文章以阿司匹林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的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得到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可为药理学其他教学内容或者其他相关学科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药理学”;阿司匹林;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C289文献标志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探索;项目编号:JKA201801。

201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模拟药房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药学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0792。

作者简介:秦爱萍(1982—),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神经药理。

引言在卫生类职业院校,“药理学”在很多专业开设,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预防医学、检验等。

药理学是一门双桥梁学科,既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

药理学学习的难度不仅在于药品种类多,药理作用(机制)复杂抽象,还在于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众多基础医学课程紧密相关,还会联系到学生尚未学习的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1-2]。

所以,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学习难度很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药理学知识,需要教师将每一节课进行精心设计,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阿司匹林是经典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都是教学大纲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阿司匹林设计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

2. 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的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分离纯化等。

3.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阿司匹林的合成是通过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而得到的。

实验原理如下:COOH| OCH3CO—O—C6H4—COOH → CH3CO—O—C6H4—COOCH3水杨酸乙酸酐阿司匹林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水杨酸- 乙酸酐- 浓硫酸- 碘化钾淀粉试纸- 碘溶液- 无水乙醇- 乙醚- 冰水浴- 布氏漏斗- 烧杯- 锥形瓶- 玻璃棒- 滤纸- 蒸发皿- 精密天平- 恒温水浴锅2. 实验仪器:- 50mL圆底烧瓶- 100mL圆底烧瓶- 球形冷凝管- 温度计-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抽滤装置- 蒸发皿- 精密天平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环境整洁、安全。

2.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

3.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碘化钾淀粉试纸,并滴加几滴碘溶液,制成碘化钾淀粉试纸。

4. 将碘化钾淀粉试纸靠近烧瓶口,缓慢滴加7滴浓硫酸,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5. 立即用玻璃棒搅拌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

6. 将反应液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80~85℃,反应20分钟。

7. 反应结束后,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8.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

9. 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分钟,待结晶析出完全。

10. 将结晶过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去除杂质。

11. 将洗涤后的结晶放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12. 将蒸干后的固体进行熔点测定,确定阿司匹林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阿司匹林白色结晶,熔点为135℃。

阿司匹林课程设计

阿司匹林课程设计

阿司匹林课程设计阿司匹林课程设计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药物自然成为人类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是药物对身体的影响也有正反两面,除了疾病的治疗外,药物的长期使用也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

如何正确地使用药物,也是现代人不可忽视的健康素养之一。

而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其使用滥用和误用情况也非常普遍,因此对于阿司匹林的正确使用,开展一门“阿司匹林课程”是有必要的。

一、课程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阿司匹林知识,探索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提高学习者对阿司匹林的正确使用能力,减少因滥用或误用阿司匹林引起的健康风险。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五个模块:第一模块:阿司匹林的历史和基本知识,主要介绍阿司匹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临床中的作用等基本知识。

第二模块: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主要介绍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药效、适应症、用量等内容,以及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

第三模块: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主要介绍阿司匹林滥用和误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如对阿司匹林过敏等情况。

同时介绍如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四模块:阿司匹林的正确使用方法,主要介绍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服用顺序、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习者掌握阿司匹林的使用方法。

第五模块:阿司匹林的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学习者对阿司匹林正确使用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程形式本课程主要采用线上教学为主,包括网络课程、网络直播、学习者互动交流等形式,同时也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为有需求的个人或机构提供面授服务。

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视频课程、参加网络直播听课、参与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在线咨询专业人员。

四、课程评价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包括线下考试、学习笔记、师生互动、实践操作等。

线下考试主要测试学习者对阿司匹林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笔记主要评测学习者对阿司匹林相关内容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程度;师生互动评估学习者对阿司匹林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实践操作可以检验学习者对阿司匹林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

阿司匹林教学设计研究

阿司匹林教学设计研究

阿司匹林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阿司匹林一、教学目标:1. 了解阿司匹林的概述和基本知识。

2. 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和常见副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阿司匹林的概述和基本知识介绍(10分钟):- 阿司匹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

2. 阿司匹林的作用、适应症和用法用量(15分钟):- 阿司匹林的抗炎、镇痛、退热作用;- 阿司匹林的适应症,如头痛、发热、关节痛等;- 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等。

3. 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和注意事项(15分钟):- 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阿司匹林在孕妇、儿童及老年人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正确使用阿司匹林以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

4. 学生练习和案例分析(2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阿司匹林相关案例。

5. 总结和提问(10分钟):-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 教师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阿司匹林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阿司匹林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其作用、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等基本知识。

2. 组织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阿司匹林的案例,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阿司匹林的真实案例,加深学生对阿司匹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1. 教学资源:阿司匹林相关的教科书、学术论文和案例。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案例分析和提问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阿司匹林结构和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阿司匹林结构和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以“阿司匹林结构和性质”为导向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阿司匹林的结构推测与性质探究,使学生复习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方法,巩固应用由分子式的不饱和度推测有机物可能结构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检测自然界中药物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重点: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结构的推断教学难点:阿司匹林结构的推断仪器和药品:1、教师演示实验:水杨酸、FeCl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浓溴水、蒸馏水、角匙、试管架、试管若干2、学生分组实验:(28组)(实验盒)阿司匹林肠溶片(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FeCl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研钵、角匙、试管架、试管若干教学实施流程:教学设计理念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新的知识和新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学生更深层次的东西: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科学能力。

改变传统的以讲授、灌输为主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开发学生善于学习和勤于思考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辨知识真伪的水平,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

实现化学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教学过程设计评价本节课的设计围绕“阿司匹林”展开,以其发明历史为切入点,先给出合成原料水杨酸的分子式,然后根据实验讨论出水杨酸的结构,再进一步推导出阿司匹林的结构。

学生自发地通过先分析推理,后设计实验,亲自操作,再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在探究中发现、掌握实验现象的本质规律,并能够将其正确地应用。

阿司匹林教案

阿司匹林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1)知识目标:1、阐述乙酰水杨酸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2、比较其他解热镇痛药的作用、特点及应用(2)能力目标:合理使用药物(3)思想目标:树立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正确使用药物二、教学重点、难点乙酰水杨酸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三、教学准备(教材、教具、教学参考书):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职来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于肯明主编的《药理学》。

教具采用板书。

教学参考书为《药理学学习指导》。

四、教法与学法讲授法、实物展示法、问题讨论法;师生互动。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检查复习:组织教学、复习并提问上节课的有关内容:比较吗啡、哌替啶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药理作用1、解热作用,能使发热患者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但对正常体温几乎无影响磷脂病毒↓细菌毒素不饱和脂肪酸抗原抗体复合物外热源→吞噬细胞→内热源→↓ PG合成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PGE2 ↑抑制↓解热镇痛药体温调定点升高↓发热2、镇痛作用组织损伤缓激肽抑制→致痛物质 PGE(痛觉增敏)←--- 解热镇痛药发炎组胺5-羟色胺3、抗炎抗风湿作用无病因治疗作用,也不能改变疾病的进程及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一、水杨酸类阿司匹林㈠作用和临床应用1、解热镇痛抗风湿:机制(见前)成人每日3—5克2、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机制:抑制环甲氧酶→TXA2 ↓→抑制PC聚集→止血栓形成小剂量应用㈡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2、凝血障碍①小剂量抑制PC聚集,导致出血时间延长②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生成,凝血功能下降,导致出血3、过敏反应4、水杨酸反应(四)教学小结乙酰水杨酸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五)评价与反馈通过练习测试题,反馈本节重点内容。

1.解热镇痛药的解热特点是A.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下B. 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水平C.配合物理降温可使发热病人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下D. 使正常人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下2.阿司匹林预防脑血管栓塞应采用A.大剂量突击疗法B.大剂量长疗程C.小剂量长疗程D.小剂量短疗程3.缓解胃肠绞痛效果较好的药物是A.新斯的明B.阿托品C.毛果芸香碱D.阿司匹林(六)布置作业乙酰水杨酸的主要作用、用途、不良反应有哪些?。

阿司匹林总体实验设计

阿司匹林总体实验设计

阿司匹林得合成、制剂得制备、药理作用及鉴别、含量测定第一部分阿司匹林得合成3、酰化反应:振摇三口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如不溶解则需补加乙酸酐与浓硫酸)。

安装回流装置,在磁力搅拌器中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反应20min后用1%FeCl3检查,当反应液不再呈现紫色时停止反应。

反应液稍冷却(50℃以下)后均分成几份倒入各烧杯中,先用100ml冰水水解过量得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后,即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若不结晶,可用玻璃棒摩擦瓶壁)。

然后再加入400mL冰水,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结晶用少量冷蒸馏水洗涤3次,抽干后将粗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自然晾干得粗产品,称量。

4、重结晶:将粗产品转移至500mL烧杯中,搅拌下加入400mL饱与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抽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弃去滤渣)并倒入预先盛有将80mL浓盐酸与160mL水配成得溶液得烧杯中,搅拌均匀,使溶液PH呈弱酸性,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

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用冷蒸馏水洗涤2—3次,抽干后,将结晶移至表面皿上,自然风干,称重。

5、粗品精制:将阿司匹林粗品转入250ml三口瓶中按1g粗品加入5ml乙醚,在25 ℃磁力搅拌器中溶解,抽滤去除不溶杂质。

然后在滤液中加入等量得石油醚并过量10ml。

(利用乙醚、石油醚能互溶,乙醚不仅溶解石油醚而且能溶解水杨酸与阿司匹林但石油醚只溶解乙醚与水杨酸不溶解阿司匹林得原理将阿司匹林晶体析出)。

乙酰水杨酸晶体开始析出后立即将锥形瓶放入冰水浴中,直至阿司匹林晶体全部析出。

抽滤得到得滤渣放入烘箱中于60℃下干燥2小时得阿司匹林原料药纯产品,白色针状结晶,并称重计算收率。

【注意事项】反应物冷却后,固体产物立即析出,黏在瓶壁不易处理,故需趁热在搅动下倒入冷水中过量得醋酐及未作用得对氨基酚。

【思考题】(1)加入亚硫酸氢钠得目得?(2)对氨基酚得特殊杂质就是何物,就是如何产生得?有水杨酸与氨基酚自身缩合物。

《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

《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

《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
讲教案
阿司匹林: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
1. 引言
本教案旨在对阿司匹林的历史、功能、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注意
事项进行精讲,以便学生全面了解阿司匹林在人类征服疾病过程中
的重要作用。

2. 阿司匹林的历史
- 阿司匹林最早由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发现于1897年。

- 它首次被应用于临床治疗疼痛和发热,并迅速获得了广泛认可。

3. 阿司匹林的功能
-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消炎。

- 它可以有效减轻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牙痛等不适症状。

- 同时,阿司匹林还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4. 阿司匹林的使用方法
- 阿司匹林以片剂形式供患者口服。

- 每次使用的剂量应根据症状和医生建议进行确定。

-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服用。

5. 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 阿司匹林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应避免使用者对其成分过敏的
人使用。

- 长期或过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2岁以下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
匹林。

6. 结语
阿司匹林的发现和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过深入了解阿司匹林的历史、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
将更好地认识到阿司匹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阿司
匹林来缓解疼痛和退烧。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及药品说明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年产1500吨阿司匹林醋化工序工艺设计设计者姓名:夏淼指导教师:李健秀系别:制药工程系专业:制药工程班级:09(3)学号:09233217 设计时间2012年6 月至2012年6 月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 09(3) 班夏淼(学号 09233217)同学现给你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如下,要求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

一、设计题目:1500t/a阿司林生产装置醋化工序工艺设计二、设计主要内容:1、物料衡算;2、热量衡算;3、典型设备的工艺计算以及选型;4、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图,1张);5、设计说明书。

三、生产条件(包括年操作日、生产方式及其它限制性条件)1、连续生产,四个班组三班倒;2、年操作日为333日,8000 h;3、醋酐精制采用连续精馏,选用浮阀塔。

四、工艺参数1、裂化反应的醋酸转化率为80%,乙烯酮的选择性为90%;2、粗醋酐中醋酸酐的含量为85%(质量%)。

五、设计中主要参考资料(包括参考书、资料、规范、标准等)1、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编.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第三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时钧,汪家鼎,余国琮,陈敏恒编. 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3、马沛生编著. 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第一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4、黄路,王保国编. 化工设计(第一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王志祥.制药工程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化工部化工工艺配管设计技术中心站.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 20519-92).化工部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1993.六、进度安排1、查阅文献和搜集资料;2、工艺流程说明及论述;3、工艺计算;4、撰写设计说明书;5、绘制图纸(执行HG 20519-92标准)。

十、毕业设计时间: 6 月 3 日到 6 月 16 日十一、备注:1、本任务书一式三份,学院、教师、学生各执一份;2、学生须将此任务书装订在课程设计材料中。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指导教师:李健秀系主任:杨锦明学院院长:张根成绪论 (4)1 物料衡算1.1 总则 (6)1.2醋化工序的物料衡算 (6)1.2.1 醋化反应器的物料衡算 (6)1.2.2 溶解罐的物料衡算 (8)2 热量衡算2.1 热量平衡图 (14)2.2 计算依据 (14)的计算 (17)2.3 Q1的计算 (17)2.4 Q3的计算 (18)2.5 Q4的计算 (18)2.6 Q5的计算 (19)2.7 Q6的计算 (19)2.8 Q23 设备工艺计算及选型3.1原料泵的计算(P0109) (21)3.2醋酐计量罐(V0103) (23)3.3醋化反应罐的计算(R0106) (23)附录 (27)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内容(一)课程设计的目标与要求药物制剂工程师制药工程专业和工科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是一门以药剂学、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综合研究制剂生产实践的应用性工程学科,即研究制剂工程技术及GMP工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介绍制剂生产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工程验证以及与制剂生产工艺相配套的公用工程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过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

通过课程设计,是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熟练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规范,正确选用公式和数据,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思想与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进行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贴别是本课程的有关知识解决制药工程车间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洁净厂房GMP车间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

掌握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

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两个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编程及运用计算机设计绘图(AutoCAD)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指导书中设计题目均来源于教师或医药设计院曾承担或正在主持的工程设计及究项目的一部分,使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摆脱照搬课本、脱离实际的模式,使之具有真实性,更贴近工程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刀实枪”的设计,调动其积极性、增加其责任感。

其指导原则入下:(1)强化学生的工程观点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从多种方案中筛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操作中安全的最佳方案。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改变学生应付教师课堂留下练习题的情况,除让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已意外,尽量结合生产或科研等任务“真刀真枪”进行,以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对设计的结果具有责任感。

(3)启发诱导式的答疑尽量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指导教师配合完成设计任务。

二、工艺流程图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图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生产工艺流程草图为了便于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及有关设备的工艺计算,在设计的开始阶段,首先要绘制药物制剂生产工艺流程草图,定性地标出物料生产流向及所用的制剂设备。

2.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在完成物料计算后便可绘制工艺物料流程图,它是以图纸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表达物料计算的结果,作为下一步设计依据和为接受审查提供资料。

3.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在工艺计算、设备设计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完成后,便可以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内容如下:(1)工艺物料流程①设备示意图。

大致依设备外形尺寸比例画出,标明设备的主要管口,适当考虑设备的相对位置。

②设备位号。

一般按照车间生产和生产流程来编。

③物料及公用工程(水、电、气、真空、空压等)管线及流向箭头。

④管线上的主要阀门、设备及管道的必要附件,如疏水器、微孔滤膜器等。

⑤必要的计量,控制仪表,如流量计、液位计、真空表、压力表等。

⑥文字注释,如蒸汽、物料名称、物料去向。

(2)图例图例是将工艺物料流程图中绘制的有关管线、阀门、附件设备、控制仪表等图形用文字加以说明。

(3)图签图签是写出图名、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审核人员、审定人员、图纸比例尺、图号等内容的表格。

其位置在流程图右下角。

1 物料衡算1.1 总则生产能力:年产1500吨阿司匹林;计算范围:醋化工序(包括溶解和醋化岗位);生产方式:间歇操作计算基准:以每日生产的产品质量为计算基准;全年时间:365日;检修时间:65日;生产时间:300日;每日产量:1500 / 300= 5000 kg/d。

计算精度:质量(kg)取小数点后三位;组成(质量,%)取到小数点后四位。

1.2 物料衡算1.2.1 醋化反应岗位的物料衡算⑴计算依据:①ASP收率为98.1%;ASP分子量/SA分子量=180.16/138.12=1.304;ASP收率=ASP产量/(加入水杨酸量×0.995×1.304)×100%;②成品ASP中ASP的含量为99.5%;③原料水杨酸(SA)中SA的含量为99.5%;④原料AC2O中醋酐的含量为98%,醋酸含量为2%;⑤由企业生产数据,AC2O加入量/水杨酸SA加入量 =0.820~0.836,本设计取0.830;⑥由企业生产数据,总加入原料量∶反应所需母液量=6.8∶1;其母液组成为:O含量(质,%)=9.8%;其它(质,%)ASP含量(质,%)=15%;HAC含量(质,%)=72%;AC2=3.2%;⑦后续工序的产品收率(=成品量/醋化反应粗品量×100%)为97.1866%;⑻由企业生产数据,出料母液量为出料ASP量的87.22%;其组成与反应所需母液相同;⑼忽落物料的损耗。

⑵物料平衡图见图1:原料SA(W1) ASP(W4)原料AC2O(W2母液(W3母液(W5)反应所需母液(W6图1 醋化工序物料平衡(3)物料平衡计算:①总物料衡算: W1+W2+W3=W4+ W5(1);②各股物料量计算:(a) 出料ASP量W4=5000/97.1866%=5144.742 kg;;(b) 出料母液量W5=4487.244 kg;(c) 原料水杨酸加入量W1=5000×0.995/(0.981×1.304×0.995)(2);=3907.421 Kg;(d) 原料AC2O加入量W2=3907.421×0.995×0.830/0.98 (3);= 3309.346 kg;其中:AC2O加入量=3243.159 kg;HAC加入量=64.863 kg;(e) 原料总加入量= W1+W2=3907.421+3309.346=7216.767 kg;(f) 反应所需母液量= 7216.767/6.8=1061.289 kg;(g)反应后剩余AC2O量与反应生成HAC量的计算醋化反应:水杨酸138.12 醋酐102.09 乙酰水杨酸180.16 醋酸60.05 反应生成HAC量=3907.421×0.995×60.05/138.12=1690.323 kg;(m)生成副产品消耗的SA量=3907.421×0.995×(1-0.981)=73.870 kg(n)反应后剩余AC2O量=3309.346×0.98-(3907.421×0.995×102.09/138.12) =369.469 kg(i) 来自溶解罐溶解母液量=865.95 kg(其量与组成见溶解罐物料蘅算)醋化工序(j)加入醋化工序的母液量=来自溶解罐溶解母液量+反应所需母液量 =865.95+1061.289=1927.239 kg表1 醋化反应器物料衡算序号名称ASP含量(质,%)ASP量(kg)SA含量(质,%)SA量(kg)HAC含量(质,%)HAC量(kg)AC2O含量(质,%)AC2O量(kg)其它(质,%)其它(kg)总量(kg)进料1SA 99.5 3887.844 0.5 19.537 3907.421 2 醋酐 2 66.187 98 3243.159 3309.346 3溶解混合母液42.55 575.939 48.34 654.322 6.27 84.863 2.95 40.058 1353.45 4反应所需母液15 159.193 72 764.128 9.8 104.006 3.2 33.961 1061.289合计7.6 735.132 40.37 3887.844 15.41 1484.64 35.63 3432.03 0.99 93.56 9631.506出料1ASP 5144.742 5144.742 2 母液15 673.087 72 3230.816 9.8 439.750 3.2 143.592 4487.244合计60.4 5817.74 33.5 3230.816 4.6 439.75 1.5 143.592 9631.986计算误差=0.48 kg物料平衡计算结果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