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进入血液(淋巴)循环,通过体液调节许多器官和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激素的特点:(1)有很强的生物活性(2) 特异性
靶器官(细胞):受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和细胞称为靶器官(细胞)。
内分泌腺细胞的分泌和作用方式: 内分泌、旁分泌、间分泌、外分泌、自分泌、神经内分泌、神经元分泌
09
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因而Pearse等人又提出了
10
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系统(DNES)这一学说。
DNES细胞由中枢和周围两大部分组成,中枢 部分包括脑,尤其是下丘脑中许多神经内分泌 细胞,周围部分包括分布在胃肠道、胰、呼吸 道、泌尿生殖道的各种内分泌细胞等。他们在 功能上既协调统一又互相制约,精细地调节着 机体的许多胜利活动与机能。 在研究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关系的同时, 免疫学研究者也发现了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产生的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 的形式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系统而发挥作用, 因此,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 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联系。于是目前又出现了一 个崭新的科学:神经免疫内分泌学。
神经垂体
06
正中隆起
07
远侧部
08
第三脑室
09
腺垂体
神经 垂体
神经垂体
腺垂体
(一)腺 垂 体 1.远侧部 是垂体前叶的主要部分,根据腺细胞噬色特点分为三种:
嗜酸性细胞 嗜碱性细胞 嫌色细胞
(1)嗜酸性C : 占远侧部的40%,细胞轮廓清晰,呈 球形或卵圆形,含嗜酸性颗粒
生长激素C-生长激素(STH)-促
形成独立的内分泌腺 附属于某些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群 散在的内分泌细胞 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
4.内分泌系统存在的形式有四种:
体积比较小 腺体无导管 实质内腺细胞排列成团、索或滤泡状 间质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5.内分泌腺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
甲状腺(thyroid gland)
2
概述
3
甲状腺位于喉的后方,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表面有一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被膜,结缔组织随血管伸入腺实质,将其分成界限不清、大小不等的腺小叶。牛和猪的甲状腺小叶界限比较明显。
滤泡上皮(溶酶体) 甲状腺素(T3、T4)
毛细血管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
图3 甲状腺的激素形成过程示意图
甲状腺素的作用: 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神经兴奋性 促进生长发育,影响幼
龄动物骨骼及中枢神经系
统的发育。
滤泡旁C(parafolliclar cell)
01
位置:位于滤泡之间又称
02
C细胞,在H.E染色时很浅,
03
故又称亮细胞。
04
功能:分泌降钙素,抑制
05
破骨C的活动血钙降低
06
甲状腺模式图
毛细血管
滤泡上皮细胞
滤泡旁细胞
胶体
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
1
位置: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甲状腺附近或埋于甲状腺组织中。
2
构成:
3
被膜
4
实质 由主细胞和噬酸细胞为主,少量间质
5
主细胞:圆球形或多边形,胞质弱噬酸性,合成发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调节血钙浓度。
网功能 1.球状(多形)带: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可控制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吸钠排钾作用,从而维持电解质平 衡。 2.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可的松、 皮质醇),调节三大物质代谢,抑制 免疫应答及抗炎等作用。 3.网状带:分泌雄性激素 、少量雌激 素。
(三)髓质的构成
6
噬酸细胞:散布于主细胞之间,胞质内有噬酸颗粒。
7
肾上腺(adrenal gland) 位置:呈三角形或半圆形, 位于肾的前内侧,成对存在。 构成:
被膜
实质=皮质+髓质 皮质分泌类固醇激素,髓质分泌 含氮类激素。
图8:肾上腺的皮质和髓质
皮质
髓质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一)皮质构成
球状带
束状带
01
神经内分泌系统(DNES)
02
英国学者Pearse于1966年发现在动物体内分散
03
存在 的一些内分泌细胞都有摄取胺前体,经过
04
脱羧作用而产生胺类物质的能力,故称这些内
05
分泌细胞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APUD细胞
06
系统)。
07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APUD细胞与神经
08
内分泌细胞在形态、生化、生理和发生等方面
中央静脉
嗜铬C
重铬酸钾处理后的肾上腺细胞(示噬铬细胞)
中央静脉 汇合皮质和髓质的血 液,经肾上腺静脉离开肾上腺。 髓质C-嗜铬C ,卵圆形或多角形。 肾上腺素C :肾上腺素→心率↑, 心脏及骨骼肌兴奋扩张。 去甲肾上腺素C :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收缩,血压↑,心、脑、骨骼肌血 流加速。
③交感神经节细胞(少量)
进生长和代谢
例:人类—分泌不足 →侏儒症
分泌过多 →巨人症(儿童)
肢端肥大症(成人) 催乳激素C-催乳激素(LTH)-促进乳腺发
5
育和乳汁分泌
嗜酸性细胞
(2)嗜碱性C
胞质噬碱性,胞核大色浅,数量少,占远侧部的10% ①促甲状腺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TSH),能促使 甲状腺的发育及滤泡上皮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 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和促脂激素(LPH),前者可促使肾上腺束状带和网 状带细胞分泌,后者作用于脂肪,产生脂肪酸。 ③促性腺激素C- 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前者作用于卵巢促使卵泡发育,作用于睾丸曲细精管的支持 细胞可促使精子的发生,后者可使卵泡排卵和黄体形成,作 用于睾丸可促使分泌雄性激素。FSH和LH合称促性腺激素。
甲状腺滤泡功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
(TSH)
碘离子活化
滤泡上皮 合成甲状腺球蛋白 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滤泡腔)
嗜酸性细胞
01
嗜碱性细胞
02
嫌色细胞
03
(3)嫌色细胞: 数量最多,占远侧部的50%,着色浅 , 界限不清。 争议: 嗜酸、嗜碱C脱颗粒? 嗜酸、嗜碱C的幼稚阶段?(未分化C) (二)神经垂体 垂体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神经胶质细胞,有 支持、营养和保护功能,垂体本身无分泌功能 , 只是运输、贮存、释放催产素(OT)和加压素 (VP)。OT和VP均有下丘脑神经元分泌。
脑垂体分布、结构。
03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组织结构。
02
甲状腺结构及甲状腺素的合成、储存、重吸收及分泌过程。
01
本章重点
4
小叶 = 甲状腺滤泡 + 滤泡旁C
甲状腺滤泡
滤泡旁C
甲状腺滤泡(follicle) 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单层立方滤泡上皮构成,腔内充满酸性胶质(碘化甲状腺球蛋白),H.E染色呈均质红染状。滤泡上皮细胞和胶质形态与滤泡活动有关。静止时滤泡上皮变矮,胶体边缘光滑,活动时上皮细胞变成高柱状,胶体边缘不整齐。
肾上腺髓质光镜图(示交感神经节细胞)
(一)位置:扁圆形小体,颅底蝶骨
构成的垂体窝内。
(二)功能:分泌多种激素,控制动
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功能。 是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枢纽。
四、垂体(hypophysis)
下丘脑 垂体
垂体前叶
垂体后叶
神经部
01
中间部
02
结节部
03
漏斗柄
04
腺垂体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