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宁波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宁波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菜
叶圣陶
我家屋后有一亩多空地,泥土里时常翻出墙砖的小块来。
我想空地废弃未免可惜,向熟识的农人说:“我要雇一个人在那里种菜,兼做些杂事,看有相当的人可以荐来试试。
”
劳动是人生的真义,从此可以得到精神上真实的愉快,我热烈而深切地期望着。
农人福堂因此被荐到我家来了。
他紫赤的皮肤,粗糙而有坚皮的手,直视而不灵动的眼睛,嘴周围短而黄的胡子,都和别的农人没甚分别;但他还有一种悒郁的神情,将农人固有的浑朴无虑的特征笼罩住。
“我从小就种田,米麦菜豆都种过,都会。
”他的语音很诚恳,欲将自己的经历称述得详细而动听,但是他仅能说这么一句。
“那很好,我屋后那片空地将由你去种。
”
他去察看了他新的工作地:“那里可以划作二十畦,二十天之后,每畦可出一担菜哩。
”我也想:土地真足赞颂呀,生生不息,取之无尽。
福堂带来一柄四齿耙,五斤多重,他举起高出头顶一尺光景,用力往下垦,四齿齐没入泥里。
他那执柄端的左手向上一捉,再举起耙来,泥土便松了一方,砖瓦的小块一显露。
他工作了两个多钟点,把空地的六分之一翻松了,坐在阶上吸黄烟休息。
我希望、艳羡的心情,在他下第一耙的时候已欲进溢而出,人生真实的愉快的滋味,这回我可要尝一尝了。
他一停手,我急急地执着耙的柄,学着他那姿势和动作工作起来。
但是那柄耙似乎不服从我的样子:我举它起来时,它在空中只是前后左右地摇晃;着地时它的四齿入土仅一寸光景;我再用力将它举起,平而结实的泥土上只有四个掘松的痕迹。
我绝不灰心,再下第二耙,第三……不到二十耙,我再也不能举起了。
呼吸急促了,外面的空气钻入我的鼻管,几乎容受不得。
福堂在石阶上敲去烟管里面的烟灰,说道:“这个不是先生做得来的,你还是捡砖瓦罢。
待我先耙成几畦,你就可以下菜秧了。
”
我服从他的指挥,况且捡砖瓦一样是一种劳动。
那句“就可以下菜秧”又何等地可喜,何等地足以勖勉我。
我两手不停地拾起砖瓦,投在粗竹丝编的大畚箕里。
他继续先前的工作,手里那柄耙一上一下,着地的声音沉重而调匀,竟像一架机器。
泥土的气息一阵一阵透入鼻管,引起一种新鲜而快适的感觉。
我看福堂造畦,心里很佩服他。
他不用尺量,只将耙轻轻地爬别,自然成了极正确的长方形的畦,而且各个畦的面积都相等呢!至于下秧是我的工作了,插满了一畦,我又提一桶水来灌溉。
莱园里再没有繁重的工作了。
每天展晚福堂都去浇一回水,有时他蹲在畦间捉食叶的小虫。
我家事务简单,他常常大半天闲着,于是只是坐在廊下吸烟,一管完了又一管,他那副悒郁的神情和烟管里嘴里缭绕的烟气总将他密密地笼罩住。
教书之余,我每天去看亲手种的菜,距下秧的时候已有十五六天了,叶柄还是细细的,叶瓣也没有长大许多,这个很引起我的疑惑。
福堂懒懒地向我说:“大约这里是生地的缘故。
但二十天之后,三棵一斤总有的。
”他这句话,超过预料的成熟期有半个月,成色又打了三折,不由我不动摇对他的坚信。
这里是生地,他来时不是不晓得。
他从小就种菜,根据他的经验推测种植的成绩,也不至相差到三分之二。
究竟为什么呢?
我细看叶瓣,几乎瓣瓣有小孔,前几天固然也有发现,但如今更是普遍而稠密了。
有些瓣子上多孔通连,成为曲线描绘的大窟座。
我满腔的惋惜,不禁责备福堂道:“你捕虫大不留心了,菜竟被吃到这般地步。
”
何以他竟不负职务上的责任,对于菜的不发育和被侵害又全无同情心呢?以我主观的意见替他想,他过着最有意思最有趣味的生活,就应当勤于他的职务。
何以他喜欢吸黄烟胜于农作?我再四推想,断定他是怠业了。
福堂依他的老例,坐在廊下吸烟。
我趁着没事,问他家里的状况,他就告诉我以下的话。
“我种四亩田,到今二十多年了。
我听先生说,种田最有滋味,这话不大对。
滋味呢,固然有的,但是苦,苦到说不出!我夜夜做梦,梦见我不种田了,真有这一天,我才乐呢。
”
“我终年种田,只有一个念头时时迫着我,就是‘还租’。
租固然是应当还的,但我要吃,我要穿,一还租,那些就办不到了,什么都没有了。
”
我才明白,他厌恶种田,我却仍使他做老本行,这便是怠业的缘故。
我和福堂做同一的事务,感受的滋味却绝对相反。
我所知于人生的,终究简单而浅薄。
偶尔使一柄耙,种几棵菜,就自以为得到了真实的愉快、认识了生命的真谛,其实不过是虚浮的幻想罢了。
又隔了二十多天,园里的菜真离了土了,叶瓣是薄薄的,一手可以将叶柄捏拢来,平均四棵重一斤。
煮熟了尝新,味道是苦的。
现在的我吃味道不好的菜蔬和果子,或者遇见粗制的器物,就联想到我家园里的苦菜。
1921年2月6日(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写“我”找农人来种菜,认为劳动能让人“得到精神上真实的愉快”,既表现了“我”对劳动的期盼,也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B. 叶圣陶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着地的声音沉重而调匀”,形象地刻画出福堂劳作的娴熟有力,表现了“我”对他由衷的佩服。
C. 福堂两次预测菜地的收成,“每畦可出一担菜”,“三棵一斤总有的”,但结果未达预期,“我”对他渐渐怀疑、失望甚至心生怨恨。
D. 文中“吸黄烟”“还租”“息业”等词语富有时代特点,反映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像福堂一样的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心态。
2. 本文以“苦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苦菜》选自叶圣陶小说集《隔膜》,请结合文本简析造成“我”和福堂“隔膜”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金希普
莫言
每年春节前,我们县的领导,会带上家乡的特产来北京设宴,招待老乡。
说心里话,我对这样大张旗鼓的聚会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每年都去参加,因为那家乡小麦磨粉后蒸出来的大馒头,总能引发我的乡情。
去年的聚会在宏都大饭店。
大厅里熙熙攘攘,欢声笑语,工作人员引导我进入,县里胡书记正与几位退休将军谈话。
正在此时,东北乡著名诗人金希普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金希普与我表弟是同学,我这表弟起初学习还不错,后来参加了金希普的女神诗社,学习便一落千丈,高考落榜后,游手好闲,成了村里的怪物。
我对金希普这人的印象很差。
他一进门,就直奔胡书记而去,握手、送名片,一遍遍地重复着:“对不起,来晚了,刚从北大那边赶过来,堵车实在令人头疼……”
他在我身边落座。
“三哥,好久不见!”他递给我一张名片。
“诗人,最近忙什么?” 胡书记问他,同时向几位将军介绍,“这是我们的诗人,金希普,俄国有个普希金,中国有个金希普。
”
在众人的笑声中,他说:“今年,我在全国一百所大学做了巡回演讲,我要掀起一个诗歌复兴高潮,让中国的诗歌走向世界。
”
我看到他名片上赫然印着:普希金之后最伟大的诗人:金希普。
大家开怀畅饮时,金希普说:“各位领导,各位老乡,我即席创作了一首诗歌,献给你们!”
我有些烦,但还是为他鼓掌。
“请允许我先做个自我介绍。
我从小就热爱诗歌,三年级时写的一首诗被编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材,初中时我成立的女神诗社,成为全国最有名的学生诗社。
我已出版诗集五十八部,荣获国际国内重要文学奖
项一百零八个。
我去美国访问时,曾与克林顿在林肯中心同台演讲……尽管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家乡父老的期望还相差甚远。
我深知,一个诗人,离不开乡亲的提携帮助……”
有将军悄悄说:“咱们县竟然出了这么伟大的人物!”
“我知道很多人以为我在吹牛,我不辩解。
喜马拉雅山有8882米高,有人不相信,但喜马拉雅山从不辩解,有人劝我低调些,不要张扬。
但大海,浩瀚的大海,从不低调,它卷着巨浪呼啸而来……”
宴会厅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有人要我修改我的诗歌,我说,闪电是不能修改的!领导们,老乡们,”他激昂地说,“现在,把即席创作的诗歌献给你们!”
他清清喉咙,念道:
“大馒头大馒头,洁白的大馒头,家乡土地生长出来的大馒头,凝结着爱情的大馒头,象征着纯洁的大馒头,形状像十二斤重的西瓜拦腰切开的大馒头,远离家乡的游子啊,一见馒头泪双流……”
具委宣传部马副部长站起来大喊:“各位乡亲,现在请品尝家乡的大馒头!”
四十多个服务小姐,用金色的盘子,每人托着一个白生生的大馒头,鱼贯而入,欢声笑语为诗人的朗诵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半年后,二哥跟我说:“咱姑父被普希金给骗了。
”
“金希普,”我说,“别糟蹋那个光辉的名字。
”
“他说跟县里领导是拜把子兄弟,要帮表弟谋个事儿。
咱姑父一听就动了心。
”
“谋个什么事儿?”
“说是可以安排到电视台当副台长。
”
“这不是说胡话吗?”
“咱姑父说他当场拿出手机,拨通了胡书记的电话,胡书记骂他添乱,说不可能一下子就安排当副台长,起码要跟着扛半年机子,增加点业务知识,才可以就职。
”
“接下来就该要钱了。
”
“要钱就不是金希普了,”二哥说,“他说,叔,以我这样的身份地位,只要我愿意去,中国所有的五星级饭店都会热情接待我,但我哪儿都不去,跑到这里来,睡土炕,吃农家饭,为的就是考验你们。
叔,你把热炕头让给我,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炖给我,我深受感动,我一定要报答你们。
叔,你大概也知道现在办事的规矩,没有这个,他捻了一下手指,那是万万不行的。
”
“嗨,”我说,“骗术高明呀!”
“咱姑父七借八凑,弄了两万元,悄悄塞到金希普的提包里。
”二哥说,“表弟和咱姑父,过了年就在家等信儿,至今也没等着。
”
金希普许给我表弟的“副台长”自然是个骗局,我姑父曾到县派出所报过案,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
前不久,我去济南观看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歌剧《檀香刑》,入场时遇到了金希普。
他热情地与我握手,一口一个三哥,叫得十分亲热,他拿出手机,要跟我扫微信。
我犹豫着,他说:“三哥,我有很多话要跟你说,我要告诉你许多事情的真相。
”
他在微信中,毫不避讳地谈到了那两万元的问题,他说如果不是反腐败,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他是真心实意想帮表弟,那两万元他迟早会还的。
他对我说:
“三哥,我知道您对我有很深的成见,您也许认为我就是一个骗子,我不解释,就像高山从不解释,就像大海从不解释。
”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对参加老乡会有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无法割舍乡情,一方面又对聚会颇感不屑。
B. “金希普”这一名字是对“普希金”的荒诞模仿,作者对主人公的命名颇具讽刺意味。
C. 金希普愿意主动加“我”微信,且毫不避讳地解释“骗局”真相,显现出他坦诚的态度。
D. 小说结尾处,“高山从不解释”形成了前后照应,显现出作者艺术构思的严密性与精巧性。
5. 小说中的金希普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 请结合全文,从“我”、县里干部、姑父对待金希普的态度来分析作品的讽刺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西著名作家若热·亚马多,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
当他谈到他的代表作《可可》的写作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力图在这部书中,用最低限度的文学性和最高限度的真实性,来讲述巴伊亚州南部可可庄园工人们的生活。
”
他为了强调现实主义精神,故意有点极端地作了如上表述。
其实,他是一个同样注重文学性的作家。
我们从他的作品名称都可以看出“文学性”。
现实主义精神,是人类文学史的魂。
在我们的不经意中所提及的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
辽阔、广漠、深邃、透彻的俄罗斯文学更是如此。
我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的那些大师托尔斯泰、普希金、果戈里、契诃夫以及后来的高尔基等人,都是以现实主义精神贯穿他们一生的创作的。
但到了上个世纪中期,这一精神渐渐地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强调了。
代之而起的,是“虚构”“想象”“幻想”这些词——这些词成为作家(包括儿童文学作家)们说来说去的高频词。
现实主义淡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前些年,我说得最多的也是这些词。
这没有错。
中国当代文学(包括儿童文学)缺乏想象力,这也是
不争的事实。
但过去这么多年之后,我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当我们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虚构”“想象”之上时,我们的目光渐渐从历史、从现实之上挪移开了,而殊不知被我们忽视了的、漠视了的那一切,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性写作资源。
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故事,其实是任何虚构、想象都无法相比的——它们的神奇、出人意料以及其背后的复杂而丰富的含义,是远远超出“虚构”“想象”所能给予我们的。
我们的想象力,谁也不可能超过造化,超过现实——超过冥冥之中的造物主的。
这既是人类的、宇宙的作者,又是导演——唯一的导演。
连我们的想象力,都是它给予的。
由于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淡忘,我们不仅对“现成的”“绝妙的”故事视而不见,而且还逐渐忘却了“功夫”二字,忘记了对“功夫”的操守。
现实主义是讲功夫的:观察天下万物,破其机密的功夫。
就像绘画一样,它强调从素描开始——完全逼真的素描。
基本功的概念,深入灵魂。
最近,看《达·芬奇讲绘画》,第九讲《树木与草地》,说到树叶,他有一段并非是来自植物学知识,而是来自他观察的描述:“植物叶子生长的规律有两方面:一是为了便于整个叶面能接受到从空气中降落下来的露珠,叶子的正面总向天空生长着;一是植物的叶子是层层错开的,尽量避免相互的遮挡,就像墙上的常春藤那样盘着。
这是因为叶子相错分布,一方面可以使露水从第一片叶子上面滑落的时候落到第四片叶子上(有些树木则要落到第六片叶子上);另一方面空气和阳光也可以穿透顶层的树叶落到下面的叶子,使它们同样能够吸收养分,健康成长。
”那些大师就是这样开始他们的绘画的。
他们一直在练基本功,真切感受存在的基本功。
谈到梵·高,我们只是想到他那些想象力狂放的现代主义绘画,却忘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专心致志地素描土豆。
看看我们现在的儿童文学图书的封面和插图吧。
大多只有创意,而没有功夫。
我以为,有价值的创意,是建立在功夫之上的。
中国儿童文学——或者说,中国的儿童文学是不是需要重新面对“现实主义”呢?
(曹文轩《我们为什么需要现实主义》,有删减)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中外不胜枚举的经典文学作品,大都是现实主义的精神代表,人类文学史的魂是现实主义。
B.现实主义淡化,“虚构”“想象”“幻想”成为了进入上个世纪中期后当代作家们创作的主流。
C.作者列举俄罗斯文学文学史上的璀璨群星,是为了阐述现实主义精神是成就他们伟大创作的基础。
D.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淡忘,是因为我们对“现成的” “绝妙的”故事视而不见,“功夫”忘却,操守不够。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引用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创作《可可》的话,是为了引出文学创作(包括儿童文学)要注重现实主义精神的论题。
B.文章列举《达·芬奇讲绘画》和梵·高的想象力的事例,是用来阐明大师们的成就是建立在扎实的“功夫”之
上的。
C.文章的论证思路是由局部到整体,先分析阐述了文学史上文学创作的特点,进而指出当下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弊端。
D.文章末尾,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存在不足,需要重新审视“现实主义”,从中汲取营养。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当代文学创作淡化现实主义,已经脱离了文学创作的根基,过分强调虚化,必须从根本上作出调整。
B.因为创意没有建立在现实的根基之上,致使中国儿童文学图书的封面和插图只有创意,而没有功夫。
C.作者批评忽略了根本性写作资源的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主张创作既要注重“想象力”,也不能脱离现实主义。
D.作者认为造化既是人类的、宇宙的作者,又是导演——唯一的导演,“虚构”“想象力”是对此的一种超越。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
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
太后薄氏子。
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
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威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
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
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
常假借用之。
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
遗诏曰:“联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
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
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
联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
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
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
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
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
孝景皇帝②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
除诽谤,去肉刑,
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
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
罪人不帑,不诛无罪。
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
朕既不敏,不能识。
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
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③然后仁。
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
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
廩廪④乡改⑤正服⑥思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述赞:孝文在代,兆遇大横,宋昌建册,绛侯奉迎,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唐司马贞撰《史记索隐》[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
②孝景皇帝:即汉景帝,谥号孝景。
孝文皇帝,即汉文帝,谥号孝文。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③世:三十年。
④廩廩:犹庶几,渐进。
⑤乡改:更改历法。
⑥正服:更改服色。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良有以也
B. 召匠计之,直百金直走咸阳
C. 不私其利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善人之治国百年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1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B.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C.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D.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12.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帝以安民为本。
他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以便利百姓。
B. 文帝躬行节俭。
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不准宠爱的慎夫人穿长得拖地的衣服,以此表示节俭。
C. 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世间的常理;对待丧葬也极力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 文帝去世以后,孝景帝、司马迁和司马贞都给予了他很高的历史评价,认为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同汉文帝
相比较。
13. 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 下吏:低级官吏,属吏;交付司法官吏审问。
本文指交付司法官吏审问。
B. 释服:脱去朝服:《仪礼﹒乡饮酒礼》“主人释服”,除去丧服谓除丧。
这里指脱去朝服。
C. 通关梁:文帝十二年废除禁止人们自由出入关隘的法令,开放关卡桥梁,使处处畅通无阻。
D.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封”,在泰山南面的梁父山辟场祭地叫“禅”。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长征①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②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①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②乌蒙,乌蒙山,位于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由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组成,群山起伏,逶迤连绵。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远征难”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成为全诗的诗眼。
B.中间四句以地名入诗,显示了宏大的空间距离,强调了红军行军速度的迅猛。
C.颈联中“暖”字表现了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D.尾联是对首联的回应。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主题,升华主旨。
16.有人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明写山,暗写人。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认为“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但它缺了之后又恢复圆,这样周而复始,终究无所增减。
(2)《师说》中写士大夫这类人从地位尊卑的角度为自己不从师学习进行辩解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