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珠海市香洲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分,每题3分,共21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相关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小提琴发出的琴声来自弦的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是3×108m/s
C.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测距
D.“禁止鸣笛”是从流传过程中控制噪声
2.以下数据最凑近实质的是()
A.两只鸡蛋的质量约为300g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18℃
C.标准篮球的直径约为25cm
D.初中女生跑完800m 所用时间约为90s
3.以下列图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同样的是()
A.筷子“折断”B.手影游戏
C.放大文字D.大象在水中的倒影
4.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表面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5.以下列图,A处的光源发出一束光斜射到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
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素来向右搬动
B.素来向左搬动
C.先向右搬动,后回到P 点
D.先向左搬动,后回到P 点
6.以下列图,小海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终究端过程的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实验,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
B.测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
C.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运动时间,能够减小倾斜程度
D.实验时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将会以致上半段平均速度偏小
7.用天平和量杯称量某液体时,量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记为m,杯中液体的体积记为V,依照称量的数据作出m﹣V图象如图。
由图象可知()
A.该液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量杯的质量为5g
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20L 这类液体的质量为50kg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甲、乙两辆汽车水平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甲车乘客是(选填“运动”
或“静止”)的;甲车上的乘客向乙车观看,感觉甲车向退后,则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9.小珠喜欢弹钢琴,当她用不同样的力弹同一琴键时,钢琴发出声音的不同样;
当她用同样的力弹奏不同样的琴键时,钢琴发出声音的不同样;她弹奏的琴声大小可能是70
(填单位)。
10.光射到桌面的白纸上会发生(选填“漫”或“镜面”)反射,这类反射(选填“依照”或“不依照”)光的反射定律。
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来控制电视机。
11.以下列图,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工具除温度计外,还需要;
实验中看到“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实质上是(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产生“白气”的过程需热。
12.人眼看物体时,成在视网膜上的像为像(选填“实”或“虚”)。
以下列图,其中图为近视眼的成像状况,改正近视眼应该采用透镜。
13.以下列图,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为m/s,10s后甲乙两车相距m;若乙和丙运动行程之比为2:3,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4.如图是某办公室所用打印纸外包装上的参数,其中“面密度”表示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
由参数可知一张纸的厚度为mm(忽略外包装厚度),打印纸的密度为kg/m3.若将其中一张打印纸剪去一半,则剩下半张纸的面密度
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7分)
15.如图中的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入射光辉平行于水平面,请作出相应的反射光辉,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16.以下列图,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面射出。
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17.以下列图,两透镜焦距同样,且其中一个焦点F恰好重合,依照已知光辉作出本来的入射光辉和此后的折射光辉。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8.(1)如图甲所示所测圆柱体的直径为cm;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2)如图乙所示的时间为s;温度计是依照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图丙中体温计示数是℃;图丁中的小东读数将会比真实值偏。
19.
小珠利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应采用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选填“厚”或“薄”)。
(2)采用同样的两个棋子A、B,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3)实验步骤以下:
①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搬动,直至B与A的像完好重合。
②改变A的地址,重复①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4.00 5.00 10.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4.00 5.00 10.00
解析表中数据,能够获取结论:。
(4)移去棋子B,在其本来地址上放置一块光屏,在玻璃板后边直接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够”)在光屏上观察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为像(选填“虚”或“实”);
(5)当棋子A向玻璃板凑近,A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某天上午,小珠从镜中看到墙上正常使用的时钟,如图2所示,依照平面镜成像
的特点,则当前时间应为。
20.小海在实验室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的密度,步骤以下:
(1)将托盘天平放在上,标尺上的游码移至处,此时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则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调治。
(2)用调治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均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地址如1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g。
(3)由于矿石体积较大,他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测出矿石的体积为cm3。
(4)计算出矿石的密度是kg/m3。
(5)按上述步骤操作,测得的密度值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
21.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大桥采用桥隧结合方案,即由桥梁工程和海底地道组成。
其桥梁部分长度为23km,按设计行车时速100km/h标准建设;
海底地道按设计时速80km/h标准建设,一汽车以设计时速匀速经过海底地道用时
4.2min。
(1)请计算海底地道的长度;
(2)一汽车以设计时速经过大桥,求该车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1位小数)
22.小珠在眼镜店配戴眼镜时,发现组成眼镜主要资料的部分技术参数以下表,最后他选择了树脂镜片和铜合金镜架组成的眼镜。
(1)若小珠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每块体积为6cm3,求出该副眼镜的镜片质量;
(2)已知小珠所配戴的眼镜镜架质量为16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则这副大小同样的镜架质量是多少?两种镜架质量相差多少?
资料技术参数树脂镜片玻璃镜片铜合金钛合金
透光量92% 91% ﹣﹣﹣﹣﹣﹣
密度(kg/m3) 1.3×103 2.5×1038.0×103 4.5×103
性能较耐磨损耐磨损较耐腐化耐腐化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3.小海看到用向路面撒盐的方式能够除冰,他猜想可能是盐对冰雪的熔点产生了影响。
为了考据这一猜想,他将盛有盐水的容器置于冰箱内,待盐水凝固后取出,研究它的消融过程,并将消融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绘成了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1)由图甲可知该固体晶体(选填“是”或“不是”),其消融过程经历了min;第7min时,物体处于态。
(2)实验中,盐水结冰后的熔点为℃,实验结果证明向冰雪中撒盐能够(选填“高升”或“降低”)冰雪的熔点。
(3)将一个装有冰水混杂物的试管放入正在凝固的盐冰水混杂物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水混杂物中水的质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小珠在智能机器人展览会上看到某产品,她想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自制幻灯机显现给同学们看。
她进行了以下步骤:
(1)给机器人拍照,制作胶片;
(2)为幻灯机采用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采用过程中,某透镜对光的作用如图1所示,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为
A.2cmB.5cmC.10cmD.20cm
(3)如图2所示,她把胶片插入幻灯机,在幕布上出现机器人的像。
据此可知:
①她放置胶片晌,胶片上机器人的头部朝(选填“上”或“下”),并将胶片
放在凸透镜的(选填“一倍焦距内”、“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外”)。
②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移,并将凸透镜向移。
(以上两空选填
“左”或“右”)
③若更换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后,只搬动幕布直到找到清楚的像,这个像会变得更
(选填“大”或“小”)。
25.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牵手太空
火箭是卫星、载人飞船等通往太空的“专车”。
关于这辆“专车”来说,其自己质量越小越好,装载供应动力的燃料越多越好。
火箭虽是个“钢筋铁骨”的大个子,质量几百旽,但是箭体外壳、电缆、各种仪器等质量只占十分之一左右,其余均为液氧、四氧化二氮、液氢等推进剂。
2016年10月17日,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并获取圆满成功。
如图甲所示是运载火箭的发射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带有比率标尺的地址照片。
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睁开了为期33天的太空之旅,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翱翔。
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成功牵手(图丙)。
景海鹏顺利进入天宫二号,成为第一个进入天宫二号的航天员。
神舟十一号的成功,标志住中国载人航天研究试验进入新阶段。
(1)宇航员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定借助无线电讲话,这是由于;
(2)为了减少火箭自己的质量,箭体应采用密度较的资料(选填“大”或“小”);
(3)运载火箭使用的液态燃料是经过降低温度和的方法使燃气(物态变假名称)而形成的。
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频率低于20Hz的(选填“超声波”
或“次声波”);
(4)依照图乙照片上的比率标尺可计算: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速度为m/s。
2018-2019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照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分,每题3分,共21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相关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小提琴发出的琴声来自弦的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是3×108m/s
C.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测距
D.“禁止鸣笛”是从流传过程中控制噪声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不能够流传,在不同样的介质中的流传速度不同样;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4)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提琴发出的琴声是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流传,真空不能够传声,故
B错误;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测距,故C错误;
D、“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应选:A。
【议论】此题观察了声音的产生及流传、噪声的控制,超声波的应用等知识点,是基础知识。
2.以下数据最凑近实质的是()
A.两只鸡蛋的质量约为300g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18℃
C.标准篮球的直径约为25cm
D.初中女生跑完800m 所用时间约为90s
【解析】不同样物理量的估计,有的需要依赖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
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吻合实质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左右,故A不吻合实质;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故B不吻合实质;
C、标准篮球的直径在25cm左右,故C吻合实质;
D、初中女生跑完800m 所用时间约为4min=240s,故D不吻合实质。
应选:C。
【议论】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亲近,多认识一些生活中的常有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3.以下列图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同样的是()
A.筷子“折断”B.手影游戏
C.放大文字D.大象在水中的倒影
【解析】(1)光在同种、平均介质中沿直线流传,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流传形成的;
(2)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相关的都是光的反射;(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平均的介质中,流传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流传形成的;
A、水中筷子“折断”,是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造成的,故A不吻合题意;
B、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流传形成的,故B吻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
不吻合题意;
D、大象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吻合题意;应选:B。
【议论】此题主要观察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讲解生活中常有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质生活联系亲近,表现了生活各处是物理的理念。
4.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表面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解析】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可见液化和凝华的发生条件都需要遇冷,即高温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
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玻璃处于交界处,温度低于室内,高于室外,可见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雾或“窗花”都会出现在内表面。
【解答】解:
A、“雾”是液态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属于液化现
象,故A错误;
B、冬天,“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故B错误;
C、“雾”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C错误;
D、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
表面,故D正确。
应选:D。
【议论】此题观察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掌握,侧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观察,比较简单。
5.以下列图,A处的光源发出一束光斜射到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素来向右搬动
B.素来向左搬动
C.先向右搬动,后回到P 点
D.先向左搬动,后回到P 点
【解析】(1)容器内加水后,就会发生折射现象,依照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辉凑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尔后解析光斑的搬动状况;(2)当水加满时,光沿直线流传。
【解答】解:(1)当容器内加水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辉凑近法线,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底的光斑向左搬动,以下左图;
(2)当水加满后,如上右所示,光在水中流传,故光沿直线流传,光斑移回到P点。
综合解析D正确。
应选:D。
【议论】此题主要观察光的折射规律及光的直线流传。
要注意入射光辉是沉着器内射入的,为易错题。
6.以下列图,小海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终究端过程的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实验,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
B.测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
C.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运动时间,能够减小倾斜程度
D.实验时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将会以致上半段平均速度偏小
【解析】(1)依照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特点解析解答;
(2)明确测平均速度的正确操作,依照后半段行程初步速度不为0进行解析。
(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
(4)若是让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使所计时间偏大,由速度计算公式判断速度的大小变化。
【解答】解:
A、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故A正确;
B、小车从斜面顶端滑终究端过程中,小车经过中点时的速度不为0,因此小车从中点
处静止滑下终究端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则不能够用该方法测量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若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
困难,因此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运动时间,使计时方便,应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故C正确;
D、若是让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则所计时间偏大;由公式v=可知,测得上半
段的平均速度偏小,故D正确。
应选:B。
【议论】此题测量平均速度,观察对误差的解析、正确的操作过程及对平均速度定义的理解,难度中等。
7.用天平和量杯称量某液体时,量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记为m,杯中液体的体积记为V,依照称量的数据作出m﹣V图象如图。
由图象可知()
A.该液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量杯的质量为5g
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20L 这类液体的质量为50kg
【解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点,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存在的状态相关,而与质量和体积没关;
(2)读图象可知,量杯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
(3)读出体积为50cm3时的总质量,用总质量减去量杯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
(4)已知液体的体积、密度,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质量。
【解答】解:
A、液体的密度与物质的种类和存在的状态相关,而与质量和体积没关,故A错;
B、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量杯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m=10g,这就是量
杯的质量,m
=10g,故B错;
杯
C、读图可知,当体积为50cm3时,液体质量m=50g﹣10g=40g,则液体的密度:ρ===0.8g/cm3=0.8×103kg/m3;
D、V′=20L=20dm3=20×10﹣3m3,
这类液体的质量为m′=ρV′=0.8×103kg/m3×20×10﹣3m3=16kg,故D错误。
应选:C。
【议论】读取图象获守信息,进一步进行解析和计算,是此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奇特,即观察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观察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甲、乙两辆汽车水平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甲车乘客是静止(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甲车上的乘客向乙车观看,感觉甲车向退后,则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这是以乙车作为参照物。
【解析】依照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重点看它相关于所选的参照物的地址可否发生了变化,地址变化则是运动的,相反则是静止的,结合题中的描述,依次判断乘客所选的参照物与看到的状况,做出相应的推理即可。
【解答】解:
甲车上的乘客与甲车之间没有地址变化,以甲车为参照物,甲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甲车内的乘客看乙车,也感觉甲车向退后”这同时说明两车方向同样、速度不同样,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且甲车内的乘客是以乙车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静止;小;乙车。
【议论】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重点取决于所采用的参照物,所采用的参照物不同样,获取的结论也不用然同样,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小珠喜欢弹钢琴,当她用不同样的力弹同一琴键时,钢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样;当她用同样的力弹奏不同样的琴键时,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样;她弹奏的琴声大小可能是70dB(或分贝)
(填单位)。
【解析】(1)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振幅相关;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相关;
(3)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符号用dB表示。
【解答】解:
(1)当小珠用不同样的力弹钢琴时,琴键振动幅度不同样,用力越大时振幅越大,钢琴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2)当她用同样的力弹奏不同样的琴键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样,则音调不同样;(3)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符号为dB,则小珠弹奏的琴声大小可能是70dB (或分贝)。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dB (或分贝)。
【议论】此题观察声音的三个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属声学的基础题,也是观察率最高的题目之一。
10.光射到桌面的白纸上会发生漫(选填“漫”或“镜面”)反射,这类反射依照(选填“依照”或“不依照”)光的反射定律。
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
【解析】(1)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辉入射到平而圆滑反射面上,反射光辉还是平行射出,这类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辉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辉射向周围八方,这类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依照光的反射定律。
(2)依照红外线能够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解答】解:白纸表面较粗糙,光射到白纸表面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与镜面反射同样,都依照光的反射定律。
依照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知,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来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
故答案为:漫;依照;红外线。
【议论】此题主要观察光的反射这一知识点,此题的状况是我们平经常常遇到的,而我们能够经过实践的方法来解决,现在要修业生利用我们学过的光学知识来解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还表现了物理与实质生活相结合的特点。
11.以下列图,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工具除温度计外,还需要停表;
实验中看到“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实质上是小水珠(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产生“白气”的过程需放热。
【解析】(1)研究水沸腾实验需要记录不同样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状况,从器材上看还少记录时间的工具秒表;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1)由于实验中,需要记录不同样时间的水温,绘制温度﹣时间图象,因此还应增加秒表;
(2)“白气”是液态小水滴,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物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停表;小水珠;放。
【议论】此题观察液体沸腾实验,重点是将课本内容记忆清楚,仔细解析。
12.人眼看物体时,成在视网膜上的像为实像(选填“实”或“虚”)。
以下列图,其中图甲为近视眼的成像状况,改正近视眼应该采用凹透镜。
【解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①人的眼球忧如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②近视眼:若是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辉经过晶
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面,以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
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改正。
【解答】解:人的眼球忧如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减小的实像;
人的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很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光辉汇聚在本来的汇聚点后边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辉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辉拥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改正。
故答案为:实;甲;凹。
【议论】图示的两个图本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的光路图。
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重点。
13.以下列图,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为4m/s,10s后甲乙两车相距30m;若乙和丙运动行程之比为2:3,则乙
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8:3。
【解析】①依照三个图象,分别解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状况,依照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乙、丙的运动速度;
②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知道速度大小,依照速度公式可计算出
10s后两车的距离;
③已知乙与丙经过的行程之比和速度之比,利用公式t=获取时间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