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思想对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形成的影响——以中港村周家大屋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族思想对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形成的影响——以中港村周家大屋为例
The Influence of Clan Thinking on the Formation of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 T aking the Zhoujia Big House in Zhonggang Village as an example
■郭谌达 GUO Shenda 周 俭 ZHOU Jian
【摘 要】 传统村落的空间是我国历史文化记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发掘其空间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

文章首先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提出空间锚着性的概念;然后以宗族思想为切入点,以幕阜山脉的中港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分析宗族思想在空间布局、空间扩展、空间分配三个方面对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形成具有控制性影响。

在此基础上,从空间锚着性的视角进一步分析,表明宗族思想是一类影响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形成的关键文化因素,传统村落的空间对宗族思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锚着性。

【关键词】空间锚着性;传统村落;空间特征;文化因素;宗族思想
【Abstract】 The spa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cord and inheritance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spatial features. First,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patial anchor; then, taking the clan thinking as the entry point, taking the Zhonggang Village in the Mufu Mountain as an example,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view, it analyzes the three aspects that have a controlling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spatial features, namely spatial layout, spatial expansion and spatial allocation. On this ba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anchor,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and shows that the clan thinking is a key cultural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 spa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shows obvious spatial anchor to clan ideas.
【Keywords】 spatial anchor, traditional village, spatial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factor, clan thinking
0 引言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空间特征是特定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传统村落的空间研究也一直被学界关注[1]。

目前,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价值传承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风险[2]。

因此,挖掘和分析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将有利于从本质上认识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为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的依据。

本文将通过案例,具体分析宗族思想这一文化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哪些方面产生了控制性影响,以验证传统村落的空间对宗族思想表现出空间锚着性的特性。

1 概念界定
空间是社会的产物[3],空间形式包含了文化等方面的意义[4],空间结构能够反映社会结构和关系,其
郭谌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加拿大女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周俭,通讯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
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实景空间大数据的城乡文化遗产智能识别与评估方法及其技术应用研究”(编号:51778430)。

方面。

3.1 轴线
中港村周家大屋以横轴为主轴,次轴与主轴垂直,支轴依存于次轴并与次轴基本垂直。

轴线塑造了大屋比较规整均衡的空间格局(图2),使整个宗族呈现凝聚的空间形态。

3.2公共集会空间
周家大屋的公共集会空间主要是祖祠和家祠。

祖祠位于主轴中部,祖祠的中轴线与主轴重合,三进两天井,无阁楼,柱通高,主体空间高约7m,正门门楣题“赤壁遗风”四字,是大屋中规格最高的建筑空间(图3)。

正门外的小广场以“八”字形向外辐射,起到凝聚视线、突出正门的作用,增加了祖祠的庄严、隆重之感(图4)。

祖祠用以供奉周氏祖先,也用来宣告和执行家法、举办红白喜事、宴请娱乐等。

敬祖宗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正月十五及清明节、中元节等重要节日。

宗祠位于祖祠两侧的主体屋院内,南北屋院各一处(南院两所屋院合用一处),用以供奉各家的先人。

形成的社会共识会对空间分配和使用产生影响[5]。

以往的研究也表明,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形成、保持和传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包含文化因素。

本文立足空间维度,将文化因素对空间的影响过程概括为空间具有对文化因素的锚着性效应,即用空间锚着性描述空间对某些影响因素较为稳定的体现。

其中,对文化因素影响的稳定体现可具体称为空间的文化锚着性。

宗族思想也属于文化因素。

宗族一般指由同一父系祖先的分支和后代组成的社会集团,表现为具有相同姓氏,认可共同的观念,是血缘关系上的天然共同体[6]。

这在以单一姓氏为主的传统村落中表现明显。

男性村民们往往具有同一个男性先祖,以天然血缘为村民间的基本联系,以“宗-支”为组成框架和发展方式(“宗”指共同的先祖,如树根和主干,“支”指后代子孙,如树的各级分枝),形成了一种具有共同认可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基于天然血缘,但复杂于天然血缘的社会群体[10]。

村落空间即是随着这一社会群体的发展,在该群
体的自组织下逐渐形成的人居空间。

2 研究对象
幕阜山脉是古代家族迁徙的常经之路,本文将选取位于幕阜山脉余脉九宫山山区(今湖北省通山县)内的中港村(图1)作为研究对象。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周氏先祖同统万公率族从江西一路迁徙而来,择居此地。

中港村背靠青龙山,面朝鸳鸯水和笔架山,是符合古代风水形法理论的上佳之选。

两百多年来形成的主要建筑是由3栋主体屋院相连构成的,称“大屋”,名为周家大屋。

现存周家大屋共有丁、财、秀三门,分属兄弟三人;总占地面积约4 400m2,共有136个房间和48个天井。

祖祠居中,坐东朝西;祖祠南边有2栋主体屋院,北边有1栋主体屋院。

3 宗族思想对空间布局的影响村落的空间布局特征主要体现在轴线、公共集会空间、交通空间三个图
1 中港村鸟瞰图图
2 周家大屋平面示意图
3.3 交通空间
交通空间主要依托轴线向各方分散形成,分布在每个空间单元的外围,既具有连通性,又具有分隔性:连通了大屋内各空间单元及大屋内外,同时,将各空间单元互相分隔,形成“通而不连”相对独立的空间,以划分归属或功能(图5)。

周家大屋内部四通八达,但仅有3座大门与外界连通(图6),主要起到防盗的作用。

4 宗族思想对空间扩展的影响大屋的空间扩展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在轴线的控制下,以空间单元形式进行的,即单个空间单元主要沿着横轴方向不断向外“复制”,完成空间的扩展。

空间单元是以天井为中心,环绕以堂屋或正房、厢房或灶房的空间组合(图7),在大屋空间中占有最大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与堂屋隔天井相对的不是门,而是一座进深较小的“配房”。

这是由于整个周
家大屋只有3扇门连通大屋内外,普通的空间单元没有大门,仅通过大屋内部巷道与其它空间相连。

随着空间的扩展,主轴的地位始终突出,次轴和支轴也逐渐成形。

在理论上,这种扩展是可以无限进行的;然而在现实中,辈分和人口数量的增长要求更多的空间,却受

3 祖祠

4 祖祠正门及广场

5 中港村大屋的巷道
图6 大屋的3
座大门之一

7 空间单元示意图
到地形条件的限制。

因此,当一座大屋不能为新增辈分和人口提供足够的空间单元时,人们不得不到大屋以外建造新的房屋。

从这个角度上说,一座大屋包含的是一定时间和辈分范围内的宗族关系。

周家大屋以外的房屋在中港村被称为“余屋”。

从逻辑上说,余屋也可能发展成新的大屋,譬如亦属于幕阜山脉沿线的湖南岳阳传统村落张
谷英村[7、8]。

中港村可能是由于建村时间较短,加上上世纪中叶以来村民自建房屋的方式受到较多新影响的缘故,余屋还没有形成新的大屋。

本文考察的即是周家大屋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布局、扩展和分配情况。

5 宗族思想对空间分配的影响
周家大屋的空间分配均以血缘关系为主要分配依据。

宗族内部成员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可以通过空间的分配结果被直观地展现出来。

中港村至今仅经历了两百余年,积累了不足十辈人的宗族关系,因此,大屋的规模较小,居住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也较为简单。

周氏族人以水的上游为尊。

由于鸳鸯水自南向北绕大屋而过,故3所屋院以祖祠为基点,按大屋外鸳鸯水的水流方向,将祖祠之南的两所屋院分给长兄和次兄,祖祠之北的一所屋院分给老三。

又由于小儿偏怜,老三的房屋面积比长兄、次兄各自的房屋面积略大。

这也体现了宗族思想中“爱幼”的细节。

6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宗族思想的存在,中港村历代宗族成员在村落空间布局、空间扩展、空间分配方面有着相似的村落空间选择。

相似的选择经过历代的积累,结果即是构建出相应的空间特征。

也就是说,宗族思想对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这三个方面起到了控制性的影响(表1)。

这表明周家大屋的空间特征持续性地体现了宗
族思想,表现出对宗族思想鲜明的空
间锚着性。

参考文献:
[1]张浩龙,陈静,周春山.中国传
统村落研究评述与展望[J].城市规
划,2017,41(4):74-80.
[2]周俭.“活态”文化遗产保护[J].小
城镇建设,2012(10):44-46.
[3]HENRI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Oxford: Blackwell, 1974/1991.
[4]周俭,张波.在城市中寻找形式的
意义:上海新福康里评述[J].时代建
筑,2001(2):33-35.
[5]寇怀云,周俭.文化空间视角的民
族村寨保护规划思考[J].上海城市规
划,2014(3):44-49.
[6]常建华.中华文化通志:宗族志[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7]郭谌达.传统村落张谷英村文化生
态空间调查及影响要素研究[D].湖南
大学,2016.
[8]郭谌达.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传
统村落张谷英村空间研究[J].华中建
筑,2016,34(5):165-168.
(收稿日期:2019-02-18)
表1 宗族思想对空间特征的影响概表
影响的方面影响的内容
空间布局
①轴线清晰,等级分明
②居住空间可抽象为空间单元
③公共集会空间规格最高、选址考究,营造出隆重的气氛
④交通空间依托轴线,兼具连通性和分隔性
空间扩展
①依托轴线
②空间单元复制
空间分配
①以血缘关系为主要分配依据
②等级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