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二下《1分有多长》word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二下《1分有多长》word导学案
一、课题:1分有多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1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运动会上小明跑的真快,跑100米只用了16秒,得第1名,小华用了17秒,得第二名。

2、你知道你自己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吗?
3、我们这里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你们觉得秒比分大还是小?
4、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间的最小单位:秒(板书)
【导学释疑】
一、认识秒针
1、出示钟:哪根是秒针?
2、观察分针与秒针的比赛,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交流:1分=()秒
4、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二、体会1秒
1、看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数数:数到60 看走了几秒。

就是几分?
3、同桌合作:
(1)做一次深呼吸用()秒
(2)跳绳20下用()秒
(3)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秒
【巩固提升】
(1)夏天午睡大约1()。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分钟()。

(3)脉搏跳10次用了8()。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5)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一说这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出示各钟表同桌先互相说,然后交流。

四、教学与反思
附送:
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二下《1分有多长》word教学参考
学习目标
1.通过“1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有多长。

2.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说明
本节内容主要是体验时间的长度和学习分、秒之间的换算。

为此,教科书安排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认识秒针。

第二个问题是观察秒针走动,借助数秒活动,直观感受1分的长短。

第三个问题是记录1分内自己能做的事情,为辨别1分的长短积累活动经验。

第四个问题则通过比较数“60下”和60秒的结果,增强学生对1分长短感受的准确性。

“试一试”中的第一个问题借助画图、推理等方式学习由小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大的时间单位,第二个问题以同样方式学习由大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小的时间单位。

•看一看,说一说。

借助带秒针的钟面,引导学生说一说秒针有哪些容易识别的特点,如钟面上有几个针、长短粗细情况、走动快慢情况,钟表中的数字等。

当然,这里重要的是引出认识秒针。

•1分有多长?数一数,填一填。

通过听一听秒针走动的嘀嗒声,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走动,引出比分还短的时间单位“秒”,了解秒针走1个小格就是1秒。

通过数秒针走动的次数,即秒针一圈走动60下,得出秒针走1圈就是60秒,60秒就是1分,进而了解分、秒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1秒和1分的长短,增强对两个时间单位的感受,培养时间观念。

•1分能做什么?做一做,填一填。

借助实践活动,体会1分有多长。

教科书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如让学生看看1分可以拍多少下球、可以写几遍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心跳有多少次,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1分有多长。

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经验估测时间有多长,促进其估测意识的发展。

•从1数到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

通过比较数“60下”和60秒的结果,再一次体验1分有多长,增强学生对
1分长短感受的准确性。

试一试
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科书给出两个真实情境,目的是帮助学生体会时间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10米气步枪射击决赛中,每发子弹必须在75秒内射出。

75秒是几分几秒?
结合运动会射击比赛的情境,学习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

教科书重视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进行单位转换,不强调用计算的方法尽快得出答案。

因此,教科书首先呈现两个画图解决问题的方式,即画表盘图和数线示意图,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得到答案。

在图上学生相对容易理解75秒是由60秒和15秒两段时间结合起来的。

第三种方式,学生根据分、秒之间的关系,1分=60秒,75-60=15,得出1分15秒。

•踢一场足球比赛用了1时30分。

1时30分是多少分?
结合足球比赛时间的长短,学习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

教科书同样采用示意图、数线等直观手段促进学生的理解,以及利用单位之间的关系计算,1时=60分,60+30=90,得出90分。

教学建议
•看一看,说一说。

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三根针,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以加深对秒针的认识,例如,三根针的长短不同,时针最短,秒针最长;三根针的粗细不同,时针最粗,秒针最细;三根针走的快慢不同,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1分有多长?数一数,填一填。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安静地听一听秒针走动的嘀嗒声,感受1秒的时间长短,引出比分还短的时间单位“秒”,告诉学生秒针走1个小格就是1秒,钟面1圈有60个小格,所以秒针走1圈就是60秒,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任务。

在教学时,有的教师发现1秒过得太快,学生一上来不易感受,所以在告诉学生秒针走一下是1秒后,首先安排学生感受10秒,再感受5秒,最后感受1秒。

(2)通过数数活动经历60秒的过程。

教师可以组织2次“闭眼1分的活动”,
第一次,要求学生必须在教师说闭眼时就马上闭眼,教师说睁眼时再睁眼;第二次,教师说闭眼时就闭眼,但要让学生自己感觉到1分后,再自己睁眼。

睁眼后,可以让学生看看自己对1分的感受与实际的时间有没有差距,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自己是数了60下。

•1分能做什么?做一做,填一填。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加强体验。

活动时,可以让一名学生计时,另一名学生拍球或写名字、摸脉搏测心跳次数,然后再相互交换角色。

拍球时,要注意建议学生拍的高度适中,不要过低或过高,比如都把球拍到腰部左右的位置,这样大家拍球的速度大致相同,相对便于交流。

当然,也不必对学生拍球次数的一致性要求过商,因为毕竟每个人都有符合自己个性和习惯的速度,所以,只要能找到各自估测1分有多长的活动频率即可。

写名字时,因为字的笔画存在差异,所以也不必对学生结果的一致性要求过高,一般情况下1分写15个字左右。

摸脉搏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先不要着急计时数数,要先摸准地方,感受到脉搏。

在对脉搏的感受相对稳定后,再开始计时数数。

活动结束后,还要说说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组织以上活动时,注意:第一,尽量组织学生有序安静地完成以上三个任务,有助于学生准确体验1分的长短;第二,对时间的体验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议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体验机会,至少完成教科书上的三个活动;第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增加活动的内容,如有的教师把拍球换成踢毽子等都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调换的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

如有的教师安排学生做“用筷子夹玻璃球”的活动,玻璃球虽然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但是不便操作,会影响学生对时间的感受。

•从1数到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教师和两个学生先示范:数60下,看谁数60下所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

教师计时,两名学生分别数数,声音不要太大,以免互相干扰,尽量体会1秒数一个数。

谁数到60下,教师就报时一次。

’最后,看谁的结果最接近60秒。

(2)安排同桌合作完成数数活动。

提示在小组内数数时,声音要小一些,以免互相干扰,注意力要集中。

试一试
•在10米气步枪射击决赛中,每发子弹必须在75秒内射出075秒是几分几秒?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10米是多余信息,教师还可以说明,在比赛时,为了便于比较,都用统一的单位,这里就是以“秒”为单位,但在生活中,般满了60秒就要说成几分几秒。

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75秒是几分几秒。

这个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提出问题后,先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可以提示学生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完成填空任务。

学生可能会出现画图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并请学生解释自己或其他同学的方法,沟通算法之间的联系。

教师也可以给出教科书上的示意图学生再看一看,并进行解释。

(3)引导学生把第三种想法与前两种联系起来,即钟面上秒针走一圈,数线上就是60个格,也就是1分等于60秒,钟面上的秒针又走了15秒才是75秒,数线上再画15个格才到75,所以75-60=15,75秒是1分15秒。

•踢一场足球比赛用了1时30分01时30分是多少分?
教学思路与前一个问题相似。

首先阅读题目,筛选数学信息,明确问题,再组织学生独立地探索与交流。

“试一试”的内容,除按照上面的思路组织教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可以尝试引导学生首先解决第二个问题,再解决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涉及时间量虽大,但是由几时几分推算多少分是用加法计算的,这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相对容易理解。

练一练
“练一练”一共7道题。

第1,2题是配合第1课时内容的练习,第3,4题是配合第2课时“试一试”内容的练习;第5~7题可作为两节课的综合练习。

第1,2题鼓励学生再次结合熟悉的现实生活感受分、秒的实际意义。

不同的是,第1题是选择题,容易作出判断;第2题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估计各项活动的所用时间。

第3,4题配合“试一试”的内容展开,练习时建议鼓励有困难的学生再次经历借助画图等方式得出换算结果的过程。

第5,6题鼓励学生借助钟表,进一步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时间的表达方式,题目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第7题结合情境和数的比较,鼓励学生再次体会时间的实际意义。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7 页共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