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月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
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丁>丙>乙>甲D.乙>甲>丁>丙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题意可知: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甲、乙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而且乙反应更剧烈,说明甲和乙排在氢前,且乙在甲的前面,丙、丁排在氢后.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丁在丙的前面.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乙>甲>丁>丙,故选D。
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加
B.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水和甲醇,方程式是:
CO2+3H2催化剂
CH3OH+H2O;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生活中金属材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 .熔点高
B .良好的导电性
C .硬度大
D .银白色的光泽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不是所有的金属熔点都很髙,有一些金属熔点较低,例如:汞,故A 错误;
B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B 正确;
C .不是所有的金属硬度都很大,有一些金属的硬度很小,例如:铅硬度很小,故C 错误;
D .金属不同,金属的颜色可能不同,如铁是银白色,但铜是紫红色,故D 错误。
故选:B 。
4.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两份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B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2CaCl 混合溶液中滴入23Na CO 溶液
C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镁粉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A 错误;
B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2CaCl 混合溶液中滴入23Na CO 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没有沉淀产生,故B 错误;
C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等盐酸消耗尽,氯化镁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开始没有沉淀,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 正确;
D 、将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分别与完全相同的稀盐酸反应,酸的量不足,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5.2015年12月我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创建卫生城市的是
A .焚烧秸秆、垃圾,扬尘作业
B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 .道路洒水,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
D .不乱扔垃圾,分类回收垃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焚烧秸秆、垃圾,扬尘作业三者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物质,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A. 考点:环境保护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溶液pH B .稀释浓硫酸
C .取用锌粒
D .蒸发结晶
【详解】
A.测pH试纸的方法为: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点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用玻璃棒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错误;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错误;
D、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体溅出,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O ②Mg2+③④NH3⑤KMnO4
A.①④⑤可表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B.④中数字“3“表示氨气中有3个氢原子
C.②③表示的粒子均是阳离子
D.⑤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氧气的化学式为O2,O只是元素符号,可以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不能表示氧气;NH3表示氨气,KMnO4可表示高锰酸钾,选项错误;
B.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④中数字“3“表示一个氨气分子中有3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C. ②③表示的粒子均带正电荷,是阳离子,选项正确;
D.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2)×4=0,x=+7,即⑤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选项错误。
故选C。
8.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C.NaH2PO4
D.K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NaH2PO4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B.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D.和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解析】
A.质子数小于原子的类别,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B.KMnO4是由钾离子和高猛酸根离子构成,K2MnO4是由钾离子和锰酸根离子构成,两种原子团的组成相同,化合价不同;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D、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
选C
10.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表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用稀硫酸除去烧水壶底部的水垢
B.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和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但两者所属营养成分不同
C.因为铁可以和酸反应所以常温下不可以用铁罐贮存浓硝酸和浓硫酸
D.氯化钠和蔗糖溶于水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水垢表面,阻止了稀硫酸与水垢反应,故选项A不正确;
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纤维,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两者的营养成分不同,故选项B正确;
C、浓硝酸和浓硫酸会使铁钝化,能用铁罐贮存浓硝酸和浓硫酸,故选项C不正确;
D、氯化钠和蔗糖溶于水,二者都是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1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相等
B.t1℃时a、b、c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C.要从含有少量b的a饱和溶液中获得a,最好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D.c物质可能是熟石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相等,此选项正确;
B、t1℃时a、b、c饱和溶液升温至t2℃,a、b的溶解度增大,变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此选项错误;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此选项正确;
D、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c物质可能是熟石灰,此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
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原子数目不相同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CO2+3H2一定条件
CH3OH+H2O。
【详解】
A、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
故B错误;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1:1,故C错误;
D、丙为CH3OH,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12:(1×4):16=3:1:4,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如图标出的是组成白炽灯泡的部分物质,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写出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_____;图中氮气的用途_____;铝质螺口有很好的抗
腐蚀性,其原因是_____。
【答案】N2保护气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解析】
【分析】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通常情况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详解】
(1)氮气属于非金属单质,化学式是2N 。
(2)钨丝在高温时容易被氧气氧化,灯泡中充满氮气是为了防止钨丝被氧气氧化,起到保护气的作用。
(3)铝质螺口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点睛】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4.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_____构成的,如铁,汞等;有的物质是由_____构成的,如氮气、水等。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所示的实验能验证水的组成: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 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该管内产生约2体积气体时,玻璃管a 内产生约_____体积_____气体,上述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原子 分子 O 2 4 H 2 氢、氧(H 、O ) 222 2H O
O 2H ↑+↑通电
【解析】
【详解】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汞等;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氮气、水等。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
如图所示的实验能验证水的组成;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 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O 2 ),该管内产生约2体积气体时,玻璃管a 内产生约4体积氢气,上述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2 2H O
O 2H ↑+↑通电。
15.请回答下列与碳有关的相关问题。
(1)天然界中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
(2)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都能生成____气体。
(3)CO 和CO 2都是碳的化合物,但是由于它们分子构成不同,导致______一定不同。
【答案】金刚石 CO 2 化学性质
【解析】
【详解】
(1)天然界中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三者与盐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CO 和CO 2都是碳的化合物,但是由于它们分子构成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一定不同,因为它们都是分子构成的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6.江西是革命的圣地,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瑞金市被誉为“共和国的摇篮”。
瑞金的米酒,色泽金黄,口感甘醇,爽心活舌。
米酒中含有淀粉、维生素、锌、钙、铁、镁等多种营养成分。
这里的“锌、钙、铁、镁”指的是_____(填“单质”“离子”或“元素”)。
(2)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精神的发源地。
“高山青草奶”乳酸菌饮料系江西第一高山牧场--------于都屏山牧场出口的绿色健康饮品。
“高山青草奶”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隔绝_______;检查塑料包装瓶是否为热塑性塑料的方法是______(简述操作、现象)。
(3)兴国县素有“将军之乡”的称谓。
兴国县矿产资源丰富,含钨、煤、金、石灰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
其中煤燃烧会产生酸雨,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
石灰石高温煅烧可制得生石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元素 氧气 取样,灼烧,若塑料熔化则为热塑性塑料 SO 2
32CaCO CaO+CO 高温
【解析】
【详解】
(1)米酒中富含淀粉、维生素、锌、钙、铁、镁等多种营养成分。
锌、钙、铁、镁在米酒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所以锌、钙、铁、镁指的是这种化合物中的元素。
故答案为:元素;
(2)真空包装就是内部没有空气,主要是为了隔绝用其中的氧气,防止牛奶变质。
检查塑料是否是热塑性塑料,可以取样,灼烧。
若塑料熔化则为热塑性塑料。
故答案为:氧气、取样,灼烧,若塑料熔化则为热塑性塑料;
(3)煤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硫,硫在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硫,从而造成酸雨。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的条件下煅烧,碳酸钙会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SO 2、32CaCO CaO+CO 高温。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化学实验的设计首先考虑实验目的,其次考虑操作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节约药品等。
A B C
①上述实验A 可以与B 归为一类,设计中均注意了实验的便利性设计,B 实验便利性是指_____,b 仪器的名称_____,A 实验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C 实验装置制氢气,足量锌粒与98g 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有些氧化物与水反应可以生成对应的酸或碱。
如:CaO+H 2O=Ca(OH)2或
CO 2+H 2O=H 2CO 3等。
按照此规律:
①氢氧化钾可以由水与_____(填化学式)反应得到。
②写出氧化物与水反应得到硫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长颈漏斗 2H 2O 2
2 MnO 2H 2O+O 2↑ 0.2g K 2O SO 3+H 2O=H 2SO 4
【解析】
【分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是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
【详解】
①上述实验A 可以与B 归为一类,设计中均注意了实验的便利性设计,B 实验便利性是指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 仪器的名称长颈漏斗,A 实验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 2O 2
2 MnO 2H 2O+O 2↑。
②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2442 Zn+H SO=ZnSO+H
982 98g10%x ↑
⨯
982
=
98g10%x
⨯
x=0.2g
故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2g。
(2)①氧化钾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可以由水与K2O反应得到。
②三氧化硫与水反应得到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
【点睛】
解决此类题要注意审题干,并注意学习中要注意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的归纳总结。
18.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选择A 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请简述具体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Zn+H2SO4=ZnSO4+H2↑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将氧气从a导管通入,空气从b导管排出
【解析】
【详解】
(1)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的气体为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其中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是氢气,实验室制取氢气是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得,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与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
H2SO4=ZnSO4+H2↑。
(2)由装置图可知,试管口向下倾斜,反应物是固体,有酒精灯,需要加热,因此可知实验室选择A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3)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因此采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应从长导管通进气体,短导管通出气体,所以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将氧气从a导管通入,空气从b导管排出。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标签部分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了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计算:(1)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
(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答案】3.2 5%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氧气的质量=136.0g+0.5g-133.3g=3.2g ; (2)设:参加反应的H 2O 2的质量为x
222
22MnO 2H O 2H O +O 68
32x 3.2g ↑
6832=x 3.2g
x=6.8g
所用H 2O 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8g 100%=5%136g
⨯ 答:所用H 2O 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